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章斌  罗毅  雷卓异  杨俊  吴雪  覃晓波 《蛇志》2021,(2):228-230
目的 探讨三一医联体联动救治危重型乌头碱中毒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危重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4个阶段三一医联体联动救治乌头碱中毒的方法.结果 院前急救阶段以稳定生命征达到及时转运为目的.院内急救阶段通过高级生命支持进一步稳定生命征,完善必要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韦勇 《蛇志》2015,(2):201-204
<正>现代创伤多为高速高能引起的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易漏诊误治,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是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1]。院前急救是创伤救治体系"三环理论"(院前急救医疗环、院内急救环、危重病ICU环)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死亡率[2]。近年来,随着我国急救医疗体系和灾难医疗救援的逐步建立,院前急救医疗体系(EMSS)初见规模,大部分三级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发伤病人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研究急救及护理策略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治疗的4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病例,总结分析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死亡患者18例,其余2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与护理措施、准确判断患者伤情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程序,有助于提高多发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9,(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运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30例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为研究组,30例实施院内急救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和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运用于脑出血的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毒是院前急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谱之一,而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又位居各类中毒前茅,因此,总结、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救治非常必要。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下辖的柳州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两大急救分站,  相似文献   

7.
邓上勤  梁茂裕  李湘 《蛇志》2013,25(2):131-133
目的 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治,如现场加压包扎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安全转运、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及个人防护等.结果 16例患者均经静脉吸毒,其中明确HIV感染11例,除2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外,余14例均能有效止血,血压回升,及时、安全转送到外科病房,其中5例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 采取序贯有效的综合处置措施,是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破裂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熟练掌握院前急救止血等技术,注重个人职业暴露的防护,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医患双方安全.  相似文献   

8.
兰学文  梁宏  向明权  黄文伶  杨家朝  唐瑞康  郭哲  覃桦 《蛇志》2021,(3):286-289,303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临床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 ~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9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消...  相似文献   

9.
郑晓文  张剑锋 《蛇志》2012,(4):435-436
灾难医学起源于西方的灾害医学,开始被称之为急救、灾难医学。其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结合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救援人员实施专业的灾难医学教育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生教育体制中的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而急救医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纳龙心电信息系统与微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出诊救治需行心电图检查的100例患者使用车载心电图机进行12或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经微信上传至相关微信群及纳龙心电信息系统将12导联心电图传输至院内中央服务器,记录应用微信及纳龙心电信息系统传输心电图信息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7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占比75%;8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及心电图改变,占比83%。微信与纳龙心电信息系统传输心电图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纳龙心电信息系统传输心电图信息时间较微信短,心电图信息保存时间较微信长,心电图信息辨识度较微信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应用纳龙心电信息系统较微信更能适应院外条件,可较好的完成院外至院内的信息传输,院内接受到信息的辨识度为100%,且接收及时,可作为院内急诊医生对院前患者病情判断及提供救治指导的依据,使患者获得理想的院外治疗,缩短救治时间,促进院外与院内无缝对接完成。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是急诊科室主要处理的病症之一,对于创伤性休克的病人来说,院前救济和护理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因此,对于创伤性休克进行有效、及时的急救和护理,不仅可以及时的中止损伤的进展、维护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平衡,而且可以为院内救治创造不可估量的积极条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和护理的几点重要问题,以期能够引起思考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胸痛急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胸痛中心建设为契机,率先将物联网、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引入胸痛中心的建设之中,并联合多家基层医院、干休所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军地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体系,将急救服务流程从院内延伸到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在提升我国胸痛急救的服务能力、改善急救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黄翠青  杨小兰  蒋云 《蛇志》2013,25(1):49-51
院前急救是对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等事件实施的现场急救,是挽救并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1],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成功与否的基础[2],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3]。但院前创伤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且伤情、病情还可表现为相似性[4],如现场同时出现大批量创伤患者时,不能做到详细检查[5],只能依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大致伤情作出简单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索院前急救服务地理可及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可视化表达的技术。方法 通过分析院前急救服务的特点及影响院前急救服务地理可及性的因素,确定反映院前急救服务地理可及性的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指标计算与可视化表达的技术,并应用某市数据进行模拟实验,检验方法的可行性与可视化表达的效果。结果 急救中心与急救医院的地理布局、急救中心车辆的配置是影响院前急救服务地理可及性的两大重要因素,分别通过到达急救中心与急救医院的距离、每万人拥有的急救车辆数来评价,两个指标经标化相乘来综合反映居民获得院前急救服务的方便程度;以ArcGIS10.0软件为平台进行指标的具体计算与可视化表达。结论 地图可视化表达院前急救服务地理可及性直观展示了急救资源的地理布局及地理可及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意义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急诊出诊救治的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中,5例到达时已临床死亡,3例途中抢救无效死亡,7例有脑出血后遗症,112例康复出院.结论 识别脑出血早期症状,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及加强急救环节的紧密衔接是急性脑出血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社区门诊就诊人群中急症患者并不少见,社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延伸.了解社区急救病例的特点,对提高社区院前急救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将我院社区门诊中院前急救病例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邓月华 《蛇志》2015,(1):66-68
<正>骨盆骨折多由车祸、压砸等创伤导致,伤情复杂,而且一些严重伤者可并发出血性休克,入院时情况危急,极易危及患者生命,需要进行系统的急救[1]。急救工作需要有序并且合理的进行,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因此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现就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创伤休克的急救与护理现状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方法 ,一些医院采用现场简单处理后迅速转运院内进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4)
目的分析柳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为提高柳州市院前急救水平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政策法规梳理、2013~2017年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接处警数据分析、现场调研、发放统计表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柳州市急救站(点)配制不足,部分地区急救半径过大,急救站医护人员紧缺、接警员及担架员不足,急诊科医师的执业范围不明确等。结论确保对院前急救系统的财政投入,为加快院前急救系统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增加基层急救网点,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吕西  叶敏才 《蛇志》2016,(3):311-312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救治组和外科救治组各60例,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专业培训的急诊内科医师能胜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