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文对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考察。方法选择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4例,对照组在显微镜下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而微创组则通过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刺穿针进行治疗。结果从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和近远期观察的治疗效果等方面来考察,发现微创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值得医者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出经验,并将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病情48h内不再进展即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尽可能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曾光 《蛇志》2013,25(3)
高血压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致原发性脑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1].该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是急诊常见病之一.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时机及方案正确与否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成功关键.现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苏斌  郭桂平 《生物磁学》2009,(13):2540-254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三种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8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用ADL分级评价,预后良好59例,预后不良38例,死亡21例。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应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布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GOS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其血肿清除率也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效果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62例,观察年龄因素、GCS积分、术前有无基础病变及血肿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因素、病情轻重、术前有无基础病变的存在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血肿量的多少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疗效是多因素影响,在确定手术指征时要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联合早期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给予微创手术与早期针灸(拔除引流管后第2~4天)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手术与常规针灸(拔除引流管后2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针灸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判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逐渐下降(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逐渐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2周、4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早期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微创手术联合常规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淑萍  李嫦珍  羊香芬 《蛇志》2012,24(1):90-91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占各疾病死因的首位,脑出血病死率尤其高[1]。脑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近几年采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精心的护理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指导是防止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有手术指征的46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引流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全组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发病因、病史、常见发病部位、类型、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手术后2—6个月,按COS方法判定病人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有痊愈者20例,中残者23例,重残者9例,植物生存者4例,死亡者6例(死亡率为10%)。结论:锥颅置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安全、医疗费用非常低廉,而且该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降低。加之它简便,疗效确切,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我们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脑出血病损评分和肢体运动积分情况。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脑出血评分和肢体运动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颅内出血是卒中中最严重但却最缺乏治疗方案的类型,其预测及预后均取决于血肿的体积及血肿扩张的范围,降压治疗对于限制血肿增长及改善临床结果是可信的。影响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继续出血的预测很重要,临床通过观察各个临床指征及相关检查结果帮助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检查的诊断作用日益提高,CT三维重建技术已显示其诊断的优越性。及早预防脑出血、控制继续出血极为必要,目前的治疗方案致力于解决继续出血以改善预后,而在治疗脑出血后应长期、规律地抗高血压治疗,防止再出血,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本文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相关分子信号、CT三维重建在颅内血肿的应用及预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提高。结论术后早期细致的监测与护理,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是提高脑出血术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比较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采用ADL分级评价治疗效果,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立体定向组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立体定向手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值得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对患者应用常规性的开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方式,治疗人员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创伤指标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以及残留的血肿量方面恢复均要更加明显(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两种治疗方式结果相似(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方式虽然在治疗效果上同常规开颅手术不存在较大的优势,但其手术之间较短,且具有微创性,美观程度较为理想,患者的满意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值得对其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田瑜  姚家庚  武志超  李洋  王建交 《生物磁学》2011,(23):4529-4530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期间开颅手术39例和微创手术治疗4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结果:开颅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未见有明显的差剐。结论: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比较未见明显的疗效差异,微创手术手术简单,创伤面积小,费用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期间开颅手术39例和微创手术治疗4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结果:开颅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未见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比较未见明显的疗效差异,微创手术手术简单,创伤面积小,费用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和预后,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进行比较分析那种方法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超早期手术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2003年5月以前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54例,比较二者在死亡率、预后、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死亡率为14.2%,大骨瓣开颅组死亡率为15.4%(P>0.05)。经过6个月至3年随访,超早期手术组病人恢复良好率为64.3%,大骨瓣开颅组为48.2%(P<0.05)。两组之间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超早期组16.2天,大骨瓣开颅组:19.5天(P<0.05)。平均住院费用二者分别为:超早期组9546.12元,大骨瓣开颅组:12123.28元(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优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应用早期清除术治疗,对研究组病患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05例老年人(≥60岁)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分析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年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前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50m l)预后较好,年龄越大者预后差,患者在6小时内及6-24小时内手术则较24小时后手术预后好。结论患者术前GCS评分是H ICH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出血量有不同的预后,超早期和早期手术疗效好,高龄患者(〉80岁)手术风险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