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山甲胃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组织学的方法,在广东省从22个穿山甲的胃中检出6例鳞状细胞癌、3例乳头状瘤(中一例癌变)、1例腺瘤性息肉和多例胃上皮增生。详细地描述了这些肿瘤与有关病变的病理巨体形态与显微特征。穿山甲的肿瘤前不见报道。这种动物的胃肿瘤以很高的检出率被发现,在动物流行病学上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秀山和酉阳地区首次发现穿山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Ja aurild又名鲮鲤。据文献记载,四川除米易、德昌、冕宁、盐源、会理、会东、宁南、盐边和昭觉等县区分布较多外,其它地区分布极少,秀山和酉阳地区未见记载。1987年7月17日我们在秀山县溶溪区捕获一只体重2.5kg,体长43cm,尾长22cm的雌性穿山甲,在室内饲养一月后因病死亡。继而又在秀山县城市场见到大小不等的雌雄穿山甲十余只出售。同年8月酉阳药材公司从该县农村也收购到穿山甲一只。经调查,市场上出售的穿山甲均属本地区所产。说明秀山、酉阳确有穿山甲分布。四川秀山和酉阳地区首次发现穿山甲@张含藻$四川省中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近6年收治的1I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结果: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症状无特异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胃镜及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肿瘤楔形切除,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良性5例(45.5%)交界性1例(9%),恶性5例(45.5%).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死亡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胃镜和CT可发现病变,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准,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4.
Zhou ZM  Zhao H  Zhang ZX  Wang ZH  Wang H 《动物学研究》2012,33(3):271-275
甲片对于穿山甲具有重要的防护功能,其形态差异反映了穿山甲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该文对35只中国穿山甲和119只爪哇穿山甲甲片干重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爪哇穿山甲较中国穿山甲的甲片干重相对于头体长具有更高的异速生长速率(P=0.005):爪哇穿山甲的甲片干重相对于头体长具有正的异速生长速率(b=3.725,P=0.001),而中国穿山甲的甲片干重相对于头体长则是等速生长(b=3.105,P=0.054)。这可能是由于较低纬度地区生活的爪哇穿山甲较较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中国穿山甲受到了更大的捕食压力影响。由于穿山甲甲片是一种重要传统中药材原料,相关违法贸易案件频发,且数量巨大。为推算穿山甲的涉案个体数量,建议这两种穿山甲甲片干重与个体数的换算标准为中国穿山甲573.47g,爪哇穿山甲360.51g,但是当两种穿山甲大量甲片混合在一起时,建议采用上述两个参数的平均值,即466.99g,以此为穿山甲甲片贸易案件的司法鉴定以及司法审判中的定罪量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增强CT与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胃间质瘤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增强CT与超声双重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将43例胃间质瘤患者分为高危型17例及低危型26例,分别纳入高危组及低危组。高危组肿瘤大小5 cm患者例数明显多于低危组,有液化坏死现象的患者也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胃间质瘤总检出率为95.35%,超声双重造影胃间质瘤总检出率为86.05%,联合检测胃间质瘤检出率高达97.67%,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定位准确率为65.85%,超声双重造影定位准确率为97.30%,联合检测定位准确率高达100%,较单独检测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强CT与超声双重造影在不同类型胃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各具优势,二者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胃间质瘤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和胃镜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患者350例,其中行超声内镜检查175例,行胃镜检查175例,两组均行镜下病理活检,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与病理结果之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阳性率为100%(175/175),胃镜诊断阳性率为97.14%(170/175),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97.14%(170/175),高于胃镜诊断符合率的94.29%(165/17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及胃镜诊断胃间质瘤各有特点,超声内镜诊断率高可作为胃间质瘤的术前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掌握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状况是开展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资料匮乏,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2005—2021年间浙江省各地市有关中华穿山甲的新闻报道、文献资料和红外相机拍摄记录等信息,分析中华穿山甲记录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有关穿山甲的发现记录有85条,其中可以确定为中华穿山甲的有67条记录。中华穿山甲在浙江各地均有分布,但温州市、丽水市、杭州市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除2008、2009和2011等3个年份没有记录之外,其余年份均有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中华穿山甲表现出明显的月记录规律,发现时间集中在6—8月,这3个月合计记录为35条,占中华穿山甲记录总数的52.24%。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各个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的使用,中华穿山甲的记录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全省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 也被列入CITES附录I。分布现状信息的匮乏是制约该物种保护规划制定与保护行动开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和样线调查法, 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南尖峰岭林区进行中华穿山甲海南亚种(M. p. pusilla)的监测调查, 分析评估了其分布与保护现状。调查发现: (1)尖峰岭林区7个公里网格内的8台红外相机拍摄到10次中华穿山甲出没的影像, 且在11个网格内见到35个觅食洞穴, 其中在红外相机损失率较低的南中区域记录到的中华穿山甲实体数量和洞穴数最多; (2)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于尖峰岭林区400-1,000 m海拔区域, 林区的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仍然有3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中华穿山甲及调查记录到18个觅食洞穴。结果表明: 海南尖峰岭林区仍然存在中华穿山甲种群, 目前可能被海拔等因素隔离为3个小种群; 人为干扰是影响该物种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管理部门要落实各项管护制度并加强巡护管理力度以把人为干扰程度降到最低; (2)管理部门在今后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调整时可将有中华穿山甲等极危物种分布的一般控制区调整为核心保护区, 而在未调整规划前则要重点加强该区域的管理, 对建设项目布局等要尽量避开该区域; (3)尽快开展尖峰岭林区中华穿山甲的生境适宜性分析及廊道研究, 以使该物种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4)今后要定期开展其监测与保护研究, 明确尖峰岭林区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5)在海南岛范围内开展中华穿山甲资源调查, 明确该物种在海南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为极度濒危物种,已报导该物种的怀孕期长度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直接观察案例来确定其怀孕期长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人工救护与繁育基地通过室内圈养方式驯养穿山甲,记录了14例马来穿山甲产仔情况:其中圈养前野外受孕、场内产仔9例;野外受孕、圈养死亡的母体1例;不确定受孕情况母兽产仔1例;圈养条件下交配怀孕并产仔3例,其中2例是母兽进场后第2次产仔。根据初步观察结果,估计马来穿山甲孕期为5~6个月。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确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化学结构以来,已在其分布与功能的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胃肠道已发现CRF 免疫活性物质。由于其它下正脑肽(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等)在胃肠道有一定作用,人们很自然地想考察一下CRF 是否也有类似作用。波兰学者S.J.Konturek 等用狗做了三组(A,B 和C)实验。A 组狗预先制备胃瘘、海氏小胃和胰瘘、  相似文献   

11.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aurita)的核型尚未见报道过,我们在1982年观察了1只雄性穿山甲核型,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进行核型分析的穿山甲获自贵州,空运抵京饲养了数日,抽取其静脉血做淋巴细胞培养。培养液的配制是RPMI-1640和小牛血清按4: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谷氨酰胺溶液。PHA选用Difco PHA M型。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72个小时。与此同时,我们还取其骨髓细胞作体外短期培养,培养温度为室温,培养时间为2小时。无论是淋巴细胞培养还是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均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或ESE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变部位大小、整块切除率、并发症等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穿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4例患者完整切除瘤体(94.12%),肿瘤平均直径(16.98±8.29)mm。食管病灶病理类型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有15例(22.06%);胃部病灶分布以胃体、胃底和胃窦居多,分别有18例(26.47%)、16例(23.53%)和12例(17.65%),病理类型以间质瘤最多,占36.76%;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6.18%),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5.88%),经过内镜下止血后好转,8例患术中穿孔(11.76%),均行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钛夹行荷包缝合,其中1例患者术中穿孔合并术后迟发性出血;病灶最大直径(≥25 mm,P=0.036)和病灶部位(胃底,P=0.015)是导致ESD或ESE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和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但需注意病灶大小和胃底病变,因其是导致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泾县包合乡以往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1965年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1986年在监测中我们作了野生动物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解剖野生动物5批658只,有鼠类(黑线姬鼠、山鼠、田鼠、沟鼠、黄胸鼠、黄毛鼠、鼩鼩等7种、634只)、野兔(21只)、食蟹獴(1只)、黄麂(2只)。发现其中13只动物感染寄生虫(占1.98%);其中有鼠类12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肠、肝。虫体经鉴定属弓首线虫(成虫)、长膜壳绦虫(成虫)、肥颈泡尾绦虫(带囊尾蚴)、豆状带绦虫(囊尾蚴);野兔1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后腿肌及筋膜间。虫体经鉴定属链形多头绦虫(共囊多头蚴)。共发现线…  相似文献   

14.
黄山茶林场夏季丝光椋鸟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光椋鸟为我国南方的一种庭园鸟类,筑巢于房檐、屋嵴瓦片下的洞穴内。本文是作者于1981—198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黄山茶林场剖验16只鸟胃的研究成果。食物以昆虫为主,其中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等农林害虫,约占食物总量的61.66%;益虫仅占11.73%;此外还有蜘蛛等动物性食物约占15.95%;植物性食物以小构树果实为最多,仅在2只胃中发现。所以,该鸟为食虫鸟类,对农林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及胃镜、超声内镜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方法,以提高该疾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资料,评估胃镜活检、超声内镜及CT对该病诊断的作用。结果:21例术前CT检查,误诊为浸润型胃癌11例,间质瘤2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CT术前诊断率为23.8%(5/21)。全部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淋巴瘤14例,胃镜活检诊断率为66.7%(14/21)。其中10名患者实施超声胃镜检查,判断胃淋巴瘤6例、胃癌3例、间质瘤1例;术前诊断率为60.0%(6/10)。结论:胃镜及超声内镜是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术前诊断方式;CT扫描能明确有无纵隔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从四川大学收藏的动物标本中,发现下列7种鸟是四川鸟类新记录:1.白额雁Anseralbifrons(Scopoli)1955年1月16日采于成都。1♀。体长550、嘴长46、翅长394毫米。共发现3只。都在冬水田中游泳。射得一只后,其余两只仍不远飞。胃中的食物全为水草叶。2.小白额雁A.erythropus(Li  相似文献   

17.
大剑口吸虫虫体形态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友 《四川动物》1993,12(2):26-26
大剑口吸虫(Xiphidiotrema magnum Chin et Gu,1981)最初发现于我国贵州省的水麝鼩(Chimmarogale platycephala himalayica Gray)体内。1990年8月作者在四川省雅安市严桥区一只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ta Milne-Edwards)的小肠内检获5条大剑口吸虫,对此虫体的食道、肠管、排泄囊等作了补充描述。量度单位为mm,括号内为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HT细胞在胃幽门部密度最高,食道、胃贲门部和胃体中未见分布。肠道5-HT细胞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至大肠又显著升高(P〈0.01)。5-HT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锥形,肠上皮中锥形5-HT细胞通过顶部较长的胞突通向肠腔,基部较宽的胞体与固有层相接触。结论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中国穿山甲消化道中5-HT细胞的分布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貉与豹猫的冬季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与豹猫(Felts beng-alensts)是重要的经济毛皮兽。1965年11月中旬至1966年1月,1973年12月至1974年1月,在浙江宁海和常山地区收集这两种动物的胃,进行食物分析。 貉 体尺度量16只,其中12只,4只(见表)。实胃分析39只,其中14只,7只,性别不明18只。  相似文献   

20.
昆虫足发育畸型,多于六足的现象。过去虽有报道,但为数甚少。1934年日本的加藤曾报道两例,一为木棉叩头虫(雄性,右中足三只),一为螽蟖(雄性,右后足又生出一瘤状足)。1956年我国何俊华(浙江农业大学)曾发现一“八足”雌蜂,经鉴定为螟黑纹茧蜂Bracon onukii watanabe.此虫中、后两对足正常,畸型在前胸腹面有两对足,多出两只过剩足。一只过剩足生在正常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