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生态调节剂──中药903口服液的稳定性研究佳木斯医学院药剂教研室佳木斯154002于敏佳木斯医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霍继明佳木斯医学院微生态研究室杨景云,李丽秋,马淑霞为使中药903口服液能大批量生产确定药物有效期和质量标准,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试...  相似文献   

2.
在药物制剂质量检验中增设检测正常菌群指标的探讨佳木斯医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佳木斯154002霍继明佳木斯医学院药剂教研室于敏佳木斯医学院微生态室研究室杨景云一,人机体内栖居的大量正常微生物群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正常微生物群(normalmie...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超微结构观察佳木斯医学院附一院感染科154002高庆伟郭丽曼齐淑芳邱守义佳木斯医学院微生态学教研室杨景云华西医科大学传染科黄安华曹钟梁雷秉钧PA做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亦常存在于上呼吸道、肠道、皮肤等处。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4.
肝癌、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的院内感染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李丹刘雨生张文贵佳木斯医学院微生态教研室154002杨景云本文对1995-1996年上半年在我院住院的肝癌、胰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的院内感染情况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通过临床各项检...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与发展趋势佳木斯医学院药学系154003于敏霍继明佳木斯医学院微生态研究室杨景云随着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的深入,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alModulator)也迅猛地发展起来,从本世纪初Meyhnko...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附睾超微结构的影响@张秋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中国 西安710061 @邱曙东$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中国 西安710061 @马晓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中国 西安710061 @于和鸣$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 北京 100081 @吴燕婉$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 北京 100081  相似文献   

7.
健康老年人心率、心律和间期的特点陈钟桢,齐韶英,何小枫,倪淑华,王威,赵蕴珍,王佩华(天津职工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天津职工医学院学院门诊部,天津职工医学院医院管理教研室天津300052)目前尚无专用于老年人心率和各间期的正常值范围。临床上通常以正常成...  相似文献   

8.
绿脓杆菌OMP图谱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150086郭晓奎,马佳毓,张丽娟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154002杨景云绿脓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有“天然耐药菌”之称。其感染症的防治十分困难。因此,绿脓杆菌流行病学研究十...  相似文献   

9.
中药903口服液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系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药903口服液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系列研究进展佳木斯医学院微生态学研究协作组佳木斯154002杨景云,于敏,李丽秋,霍继明,李俭,迟振富,马淑霞,卓越,颜玉当前临床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同位素及手术等诊治手段,大多对人体内...  相似文献   

10.
高原低氧对大鼠脑中枢部位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低氧对大鼠脑中枢部位β-内啡肽的影响谢新民,孟宪纪(青海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青海医学院化学教研室西宁681001)缺氧对脑功能的影响,已有大量资料论证。但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对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机理至今了解得仍不系统和全面。本工作主要对大鼠中...  相似文献   

11.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结构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对山松牌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结果 :山松牌大豆低聚糖能增殖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 ;在较高剂量时 ,能使体内的肠球菌和肠杆菌增殖。采用B/E值 (即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比值 )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发现 ,该制品在低剂量时能更好地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结论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并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的结肠息肉患者224例为有结肠息肉组,均于结肠镜下观察记录结肠息肉形态、数量、大小及发生部位等特征,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其病理类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另选择同期行结肠镜检查确定无结肠息肉的健康体检者230例为无结肠息肉组,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

结果

与无结肠息肉组相比,有结肠息肉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腺瘤性息肉好发于息肉形态为隆起型、数量为多发、大小≥1.5 cm、发生部位位于近端结肠的结肠息肉患者。结肠息肉位于近端结肠、大小≥1.5 cm、数量多发或隆起型形态的患者较其他结肠息肉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相比,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

结论

结肠息肉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可能有助于预判结肠息肉病理类型,及时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35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1例)。检测所有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构成比例[门水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属水平(乳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ce指数大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Shannon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厚壁菌门占比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变形菌门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乳杆菌属占比、韦荣球菌属占比均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拟杆菌属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Ace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儿的临床获益提供依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应用阴道细菌学检查与光镜,电镜观察相结合方法,初步研究了黄柏,黄连中药合剂对抗生素所致家兔阴道菌群人调的调整作用。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可造成家兔阴道菌群失调,乳杆菌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类杆菌,肠杆菌显示增加、同时家兔阴道粘膜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5.
甲壳低聚糖的微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甲壳低聚糖的微生态学效应 ,为其开发为微生态调节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甲壳低聚糖〔6 0 0 m g/ (kg· d)〕给正常小鼠、肠道脱污染模型小鼠及 STZ糖尿病模型小鼠连续灌胃 7d及 2 1d,用添加 0 .3%甲壳低聚糖的高脂饲料为高血脂症大鼠模型连续灌胃 4 2 d。各空白对照组均用等体积无菌盐水灌胃。而后分析各组动物肠菌群 ,并测定 STZ糖尿病小鼠血糖、高血脂症大鼠 TC及 HDL- C值。结果 :甲壳低聚糖可以优化正常小鼠肠菌群 ,双歧杆菌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 (P<0 .0 5 ) ,B/ E值为对照组19.3倍 ,可纠正实验动物因肠道脱污染、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所致的肠菌群失调 ,双歧杆菌或乳杆菌相应增加 ,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及高血脂症大鼠血清TC值。结论 :甲壳低聚糖具有良好的微生态学效应 ,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母乳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用凝集素(aspergillus oryzae lectin,AOL)检测不同母乳样本的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按照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的高低将母乳样品分为高核心岩藻糖基化组和低核心岩藻糖基化组,采集两组母乳样品对应喂养的婴儿的粪便,利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DGGE)的方法检测两组婴儿粪便中菌群的组成。利用Fut8+/-和Fut8+/+模型小鼠作为母代让其分别哺育野生型子代仔鼠,以进一步阐明核心岩藻糖基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结果 母亲/母鼠母乳蛋白岩藻糖基化水平高组与低组相比,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菌群丰富度增加,仔鼠肠道内乳杆菌定植增加。 结论 高核心岩藻糖基化的母乳可以促进子代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抑郁症的49例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将合并冠心病的31例患者分为l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肠道菌群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随后,对31例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和预后不良组(n=1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肠道菌群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肠道菌群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拟杆菌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比(B/E)值对比差异显著,l联合组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中拟杆菌水平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肠道菌群失调中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B/E)值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hs-cTnT、NT-proBNP、NT-proBNP、PHQ-9评分、拟杆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s-CRP、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hs-CRP和B/E值菌群失调对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一抑郁症和健康者来说肠道菌群比例出现失调,且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呈明显相关性,应用B/E 值可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肠道菌群、肺功能及预后等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失调率、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率为22.2%,较对照组的53.3%明显下降(P结论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和肺功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嘌呤碱基分解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嘌呤碱基代谢物含量并按照不同嘌呤碱基代谢物水平分为I组(22例,代谢物水平≤430 μmol/L)、II组(24例,代谢物水平431~480 μmol/L)、III组(22例,代谢物水平481~530 μmol/L)、IV组(24例,代谢物水平>530 μmol/L)。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数量,采用OTU聚类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结构与嘌呤碱基分解代谢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I~IV组患者嘌呤碱基代谢物水平、肠道菌群总量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各组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患者嘌呤碱基代谢物水平、肠道菌群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I组、II组、III组及对照组(均P<0.05)。IV组患者肠道幽门螺杆菌、产气杆菌数量高于I组、II组及对照组,而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I组、II组及对照组(均P<0.05)。III组患者肠道幽门螺杆菌、产气杆菌数量高于I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I组(均P<0.05)。III组患者肠道幽门螺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II组患者肠道产气芽胞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IV组、III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指数均高于对照组、I组和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IV组、III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较高,菌群种类较多。Pearson分析显示嘌呤碱基水平与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杆菌、产气芽胞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嘌呤碱基水平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双歧杆菌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作者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法复制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研究白色念珠菌感染前后两歧双歧杆菌灌饲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感染前灌饲两歧双歧杆菌能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并且保护肠粘膜的完整性。对其机理的研究认为,两歧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中生理菌群的数量、降低肠道pH值、以及产生抗菌物质等途径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