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Quox-1基因的特异性片段b_2为探针,与人基因组DNA作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人基因组中存在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以抗Quox-1蛋白的抗体与早期人胚胎组织的切片作免疫组化反应研究了Quox-1基因同源序列在人胚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其表达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胚龄30天以前,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在人胚包括神经管等许多部位表达,30天以后表达部位局限于脊索、心肌细胞、生肌节、消化道上皮及周皮等处。文中讨论了Quox-1基因同源顺序对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可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3.
Quox—1基因同源序列在人胚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Quox-1基因的特异性片段b2为探针与人基因DNA作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人基因组中存在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结果表明其表达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胚龄30天以前,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在人胚包神经管等许多部位表达,30天以后表达部位局限于脊索、心肌细胞、生机节、消化道上皮及周皮等处。  相似文献   

4.
小鼠受精抗原1基因与人类同源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张思仲  夏庆杰 《遗传》2002,24(4):427-430
参照已报道小鼠受精抗原1(F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和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对人受精抗原1(hFAI)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对两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已报道的小鼠FA1基因序列在其可读框内可能存在两处错误。(2)人OTK27基因可能与小鼠FA1基因同源,即OTK27基因就是人hFA1基因,或FA1基因就是小鼠otk27基因。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哈佛药学院的Ford发现同源异形盒(homeobox)基因在细胞周期、发育以及癌症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1]同源异形盒基因是与细胞正常分化、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最初作为果蝇同源异形突变中的重要座位而得名。此后,陆续有170多个同源异形盒基因在各类物种中被发现。同源异形盒基因的共同点是具有183个核苷酸长度的同源区,编码61个氨基酸。同源异形盒基因同源区表达蛋白通过其DNA结合活性及其下游基因转录活性发挥作用。Lawrence等[2]推测哺乳动物同源异形盒表达蛋白的作用目标为编码细胞外层蛋白质的基因,粘…  相似文献   

6.
同源异形基因是决定果蝇体节形成的发育基因,其同源异形盒子编码同源异形结构域蛋白,在进化上极为保守,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基因组中都有存在。其表达具严格的时、空特异性,可控制细胞的分化状态及表型,推测可能是通过对其他基因的调节而发挥作用。最近表明线虫及哺乳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也具有同源异形蛋白,初步证明它们也是转录因子,这对解释同源异形蛋白的功能、探索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智慧  胡敏杰  常长青  彭金荣 《遗传》2012,34(9):1174-1180
基因leg1(liver-enriched gene 1)首先在斑马鱼中作为肝脏富集表达基因被鉴定。进一步的研究揭示leg1编码的Leg1蛋白代表一类新型外分泌蛋白, 它在斑马鱼胚期肝脏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小鼠leg1(mu-leg1)是斑马鱼leg1(zb-leg1)的直系同源基因, 二者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31%。文章通过巢式PCR从成年小鼠肝脏中成功克隆了mu-leg1的cDNA序列, 并对该基因在成年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Northern印迹杂交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 mu-leg1在成年小鼠小肠中而非肝脏中富集表达。此外, 用制备的mu-Leg1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杂交, 结果显示mu-Leg1也是一个分泌蛋白。同时, 还建立了mu-leg1基因条件性剔除杂合子小鼠。这些材料为今后深入研究和探讨mu-Leg1蛋白的生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鹌鹑Emx cDNA片段作为探针,对人胎盘绒毛膜细胞和成人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DNA印迹分析. 结果表明,在人胎盘绒毛膜细胞中Emx基因剂量较成人血细胞高6倍,显示Emx基因在人胎盘绒毛膜细胞基因组中发生了扩增.  相似文献   

9.
植物同源异型基因及同源异型盒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同源异型基因及同源异型盒基因是涉及植物个体发育调节的两类重要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两类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异.深入研究这两类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对揭示植物的发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及其在抗病基因克隆与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10年来已有20多个植物抗病基因被克隆,测序,这些抗病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中大多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激酶,亮氨酸拉链结构,跨膜结构域,Toll白介素-1区域等保守结构域。利用这些保守结构域合成PCR引物,已扩增出大量的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对RGA与抗病基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RGA在研究抗病基因进化中的作用,指出RGA在抗病基因定位和转基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帆  毛歆  李文鑫 《动物学报》2001,47(3):329-332
用Southern杂交法研究Quox-1基因在人正常白细胞、LCE细胞及其HeLa细胞中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Quox-1基因在人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正常人细胞DNA中存在鹌鹑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在LCE等肿瘤细胞中Quox-1基因表现出明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和基因扩增现象。Quox-1蛋白在HeLa、LCE等肿瘤细胞中激活表达,而在正常人白细胞未检测出Quox-1基因的表达。Quox-1基因同人类的肿瘤发生、发展和癌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徐来祥  朱圣庚 《动物学报》2000,46(3):339-345
利用RT-PCR方法,从小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4.5SRNA的cDNA。该cDNA被克隆到pGEM3Zf(+)质粒上,酶切鉴定并测序。然后将该序列插入以Luc基因作为报道基因的表达载体pSVluc20的PvuⅡ位点,构建了含4.2SRNA逆转座子的表达载体pSVluc20-4.5S。脂质转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小鼠骨髓瘤细胞NS-1、SP2/0和人乳腺癌细胞Bca61。结果表明,小鼠4.5SRN  相似文献   

13.
14.
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gp5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红卫  涂长春 《病毒学报》1998,14(3):257-261
猪瘟病毒石门系强毒株及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株)是我国的标准毒株,囊膜糖蛋白gp55(又称E1)是该病毒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本实验采用反转录PCR扩增了这两个毒株的gp55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石门株和兔化弱毒株糖蛋白E1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5个半胱氨酸残基(Cys),其数量及位置与国外4株猪瘟病毒(Alfort、Brescia、ALD和GPE^-)完全一样。E1中Cys的数量及位置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c-kit蛋白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生物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隶属于直翅目蝗总科的9种蝗虫精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蝗虫精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均出现阶段特异性表达,并且在9种蝗虫种间c-kit蛋白表达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序列比较说明,重复DNA顺序pRRD9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编码QB蛋白的psbA基因存在高度的同源。用pRRD9亚克隆片段pRRD9R和片段pRRD9L对水稻的叶绿体和核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揭示了psbA基因同源片段在某个进化时期由叶绿体基因组转移到水稻核基因组,而且两者在水稻进化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它们对野生稻和栽培稻总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亚洲栽培稻与AA基因组型的野生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以及在部分野生稻产生特异的杂交带谱,说明它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探针来研究水稻的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用PCR技术从我国水稻品种“广陆矮”(Oryza sativa var. indica)和“中花8 号”(O. sativavar. japonica)中特异地扩增并克隆测序了富硫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它共有525 个核苷酸,编码134 个氨基酸。经分析,克隆的基因与水稻属其它种或品种的同类基因同源率为96.6% 到100% ,与玉米10 kD醇溶蛋白基因同源率为34.2% ;与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也有一定的同源性,例如和巴西豆富硫水溶蛋白同源率达31.2% 。水稻10 kD醇溶谷蛋白N 端有一段信号肽含24 个氨基酸,经分析,发现这段信号肽与禾谷类玉米、高粱和燕麦的贮藏蛋白信号肽同源率很高,分别为65.0% 、65.0% 和62.5% ,而在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中未发现有相似序列。所测定的“广陆矮”和“中华8 号”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序列已被EMBL数据库接受,收录号分别为L36604 和L36605  相似文献   

19.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