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研究北京猿人的美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指出北京人可能残食同类的假设之后,关于是否存在这种食人之风的讨论一直延绵不断。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吴汝康分别曾在《化石》杂志上撰文予以探讨,国外潜心于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也为数不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古生物学家帕特·希普曼(PatShipman)在最近一期《发现》(Discorer)杂志上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介绍了他借助于扫描电镜和实验手段观察比较所获得的一些饶有兴味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早期人类曾经食人的观念在许多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实际上,“食人现象”(cannibalism)这个词是哥伦布用“加勒比人”(carib people)一词创造的。历史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曾背负此种恶名。古罗马历史学家斯特布说爱尔兰人曾是食人者;18世纪吉本声称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曾有此劣行;16世纪的西班牙人认为墨西哥阿兹台克人吃人;阿兹台克人对其西班牙征服者也持同样看法。实际上,谴责敌人或敌国食人只是为了显示他们是不齿于人类的原始的劣等民族。 1979年出版的人类学家威廉姆·阿伦斯的著作《吃人的神话》提出,虽然在极端困难的求生存条件下可能发生零星的食人现象,但却找不到食人现象曾作为一种风俗存在的确切证据。他的观点引起了人类学和考古学界的激烈争论。早在1869年,费利克斯·伽利戈和费利克斯·勒尼奥就曾宣布,法国帕仁尼斯附近恩列尼岩洞的史前居民曾经食人,因为在这里发掘到的人骨和兽骨上有类似的刻痕。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羊城晚报》和《中国日报》均有人撰文建议将鼠肉归入食品之列,认为以猎鼠变食鼠,定能使灭鼠运动大奏其效。《经济参考》又报道了山西省临猗县三管乡农民生产鼠肉罐头的消息。其实,在我国,食鼠风俗早有先例,其历史之悠久可上溯到几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用火灰烬层中,就曾发现成堆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来,许多报刊不断地刊登有关食人植物比如食人树、食人花等的报道。至于它们的踪迹,有的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有的声称在非洲偏远的丛林里,也有的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虽然这些报道对各种不同的食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报道中,谁也没有拿出关于食人植物的直接证据,也没有确切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包括食人花在内的食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深深的怀疑。  相似文献   

5.
牛蒡     
一、古笈的论述牛蒡始见于《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称之为“恶实”,“蝙蝠刺”,因其果实外部多刺钩,形状凶恶,故有此名。《本草经疏》记有:恶实气味辛、平、无毒,具散风除热解毒的作用,由于辛能散结,苦能泄热,所以素主润肺、利咽,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药品化义》认为: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苦味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疾,面目浮肿,咽喉不利。《本草求真》记有: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  相似文献   

6.
远古的食人之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承认祖先有过这一不光彩的事,不知怎么从思想上就不那么舒服似的,对近期的祖先是如此,就是对距今几十万年的老祖先,也还是不离这个谱儿。不是吗,今天我们一提到人吃人,总觉得这是非常残忍的、难以使人相信的怪事。可是,历史无法避讳。食人之风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过的事实。达尔文在《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写过南美洲火地岛吃人的情形:“根据洛乌先生所雇的男孩和琴米·白登(和达尔文同船回火地岛的男孩——笔者注)双方完全不谋而合的说法,可以认为下面的事情是确实无疑的:在冬天,火地岛人由于饥饿的驱使,就把自己的老年妇女杀死和吃食,反而留下狗到以后再杀。当洛乌先生询问这个男孩,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的时候,他就回答道:‘狗会捕捉海獭,可是老太婆就不会’。这个男孩就讲述怎样把她们杀死的情  相似文献   

7.
风药由来,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风升生"一类药味之薄者,如川芎、防风、羌活、藁本、升麻、柴胡、荆芥、薄荷、桔梗、蔓荆子、独活、白芷、等药,弟子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继承发扬,明确提出"风药"名称,在《脾胃论》详细论述内伤脾胃诸病应用风药来治疗。风药药性升浮,除了可疏风解表,治疗外感风邪外。又辛散通达,又可升阳、胜湿、疏肝、条达气机,现在把功能简单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8.
《管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唐书经笈志》、《宋史艺文志》等均认为是管仲(字夷吾)所撰,但后人多认为实非一人一时之作。夏纬英亦认为是“战国秦汉之际诸家学说的总汇”。其中的《地员篇》,罗根泽疑为汉人或汉以后的作品。清张佩纶则认为“《管子地员篇》及《吕览上农、任地、辨土、审时》诸篇于农家为近,盖出于古农稷之官之遗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哲学理论时期:心与脑,谁是生命的主宰我国古代长久以来认为"心之官则思"。《皇帝内经》中专论脑的内容不多,虽有"精明""神明"与"脑髓"相关的论述,但主导的体系是把心作为思维的器官。《灵枢·邪客篇》中明确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也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古希腊人也曾认为心理活动是心之功能,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思想过程主要  相似文献   

10.
袁维新 《生物学通报》1993,28(10):42-43
1953年,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的沃森(J.D.Watson)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整个生物学史上比之双螺旋的发现,几乎没有更为决定性的突破。”(见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第843页)  相似文献   

11.
张少霞 《蛇志》2010,22(4):387-388
中医认为,混合毒类蛇毒为风火毒,血循毒类蛇毒为火毒。其伤人皆因火毒之邪炽盛,腐肉为脓而成溃疡。正如《灵枢·痈疽》篇方:“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对蛇伤性肢体溃疡的病机病理作了高度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热带兰家事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刘灏《广群芳谱》)——千百年来,兰花一直在国人心中保持着清芬高雅的君子形象,绝少与繁花似锦的艳丽之美扯  相似文献   

13.
黄山迎客松、送客松,可谓天下第一双名松,中外闻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两者因何得名,以及近乎传奇的历史。黄山迎客松、送客松之名源于先世的迎送松。明末歙人许楚1635年著的《黄山游记》对迎送松的记述是较早的。1674年程弘志在《黄山志》中载:“迎送松在小心坡,根缘石罅,不粘寸土,枝叶交接,与游人肃对有若揖让者。”(见图)迎送松在当时能作为九大名松选入山志,它一定早为广泛流传,有口皆碑。迎送松在黄山的何处?1690年靳治荆在《游黄山记》中写道:经老人峰、云巢洞,至“坡之半为二天门,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09,(7):1403-1403
医学界有人认为,每天喝一小杯酒对心血管有益。但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oum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报告说,少量饮酒可能弊大于利,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人为万物之灵。恩格斯曾经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那末,人的心理是从哪里来的呢?曾经有人认为是灵魂寄居在人体里的结果;还有人认为是神灵赏给人的一种恩赐。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黄献群  周玉球  黄钊云 《蛇志》2012,24(2):203-205
中医认为,混合毒类蛇毒为风火毒,血循毒类蛇毒为火毒。蛇伤性溃疡皆因火毒之邪炽盛,腐肉化脓而致。正如《灵枢.痈疽》篇方:"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对蛇伤性肢体溃疡的病机病理作了高度而全面的阐述。蛇伤性溃疡一旦发生,由于病情迁延,  相似文献   

17.
热带兰家事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刘灏《广群芳谱》)——千百年来,兰花一直在国人心中保持着清芬高雅的"君子"形象,绝少与繁花似锦的艳丽之美扯上联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将磁用于医药很早就有记载。如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传》中即提到,早在公元前90年,我国已开始用磁为人民治病。公元二世纪《神农本草经》提到磁能治疗“周痹、风湿、肢节中痛……”后来《名医别录》又把磁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到“痛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等疾病。唐朝的《备急千金方》中记载有治金疮出血,用“磁石束缚之,止痛断血”。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朝济生方治肾虚耳聋载:“真磁石,一豆大……,新棉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又引宋朝直指方治大肠脱肛载:“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  相似文献   

19.
尿糖与糖尿病杨雪芝(黑龙江省林业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中学《生理卫生》教材中指出:路冰是糖剧&待征之一,生活中有人认为尿中含有葡萄糖,就是块糖尿病,那么,尿糖与糖尿病社一回事吗Y我谈几点看法。(一)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一种说法认为,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罐、陶杯说明那时人们就已开始饮酒,那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也有人根据史书记载,即《孔丛子·儒服》中所说的"尧舜千钟"来推测,尧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