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概述了大熊猫尿液样本采集和保存方法,系统总结了大熊猫尿液类固醇激素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以及大熊猫尿液类固醇激素在应激反应监测、发情期监测及最佳配种时间选择、雌性卵巢功能和妊娠监测、雄性繁殖力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对大熊猫尿液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对4只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的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在发情高峰期均出现雌二醇和促黄体素高峰;LH峰值出现在E_2峰值之后。根据雌兽在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这二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为选择人工授精的最佳时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分析了年龄、胎次、妊娠天数、配种次数与方式、雌激素等因素与大熊猫双胎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双胎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次的双胎发生率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产单胎的大熊猫平均妊娠天数(142.33 d±21.03 d)显著大于产双胎的妊娠天数(131.63 d±25.10 d)(P<0.05);不同的配种次数对双胎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配种方式对双胎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共同采用的混合配种方式的胎产仔数(1.62只±0.49只)显著高于自然交配的胎产仔数(1.41只±0.50只)(P<0.05);产双胎的雌激素水平在-130 h至+25 h内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的雌激素水平(P<0.001),并且产双胎的雌激素峰值水平(221.82 ng/mg±36.14 ng/mg)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的雌激素峰值水平(143.33 ng/mg±16.95 ng/mg)(P<0.01)。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监测圈养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发情程度和排卵时间,进行了大量多学科研究,方法学的研究重点为对大熊猫的适时配种有实际指导意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光谱化学和组织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由于学科关联度低、研究深度不够、费用较高、测试时间较长等缺点,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仅可作基础性研究。而行为学、细胞学和内分泌学等监测方法的应用更多、成效更高。大量实践也证实了通过发情行为、外阴形态、阴道细胞角化率和雌激素监测可以取得较高的受孕率,获得较好的监测效果。综合运用行为、外阴形态与雌激素监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本文旨在介绍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鉴定和排卵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论述各方法的实践效果,并探讨新方法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把握大熊猫发情配种时机。  相似文献   

5.
利用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大熊猫排卵监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四川动物》1998,17(3):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妊娠诊断是拯救濒危动物的一项重要课题。准确地诊断结果可使人及早得知配种效果,并根据配种效果及时判断精液的品质和制定对母兽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繁殖成活率。 1985年作者采用了免疫学方法对大熊猫进行妊娠诊断。以大熊猫T淋巴细胞吸附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环(E-RFC)试验。根据母体在怀孕期出现免疫反应降低,其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E-RFC)数相应减少的现象诊断妊娠,现将诊断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妊娠及产仔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祥明  余建秋 《四川动物》1999,18(4):179-181
对人工饲养下8 只次怀孕产仔大熊猫的妊娠反应、产仔行为和7 只次配种未孕大熊猫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受配雌兽到一定时间后摄取窝头情况可作为判断是否怀孕及预测产期的重要行为指标。怀孕产仔大熊猫和假孕大熊猫都有类似的反应: 减食, 拒食窝头、竹, 活动量明显减少, 乳房、外阴发生较大变化, 舔外阴、含竹作巢等。但前者拒食窝头并持续到产后一段时间, 后者有的在拒食窝头的中途出现摄食窝头的行为; 有的减食或拒食不久又摄食窝头- 再拒食- 再摄食, 活动量减少, 外阴、乳房仅有微弱变化。产仔大熊猫的预产期在减食窝头后25 天左右或拒食窝头后的21 天左右。大熊猫产仔期破羊水次数与每胎产仔只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郭伟  朱本仁 《四川动物》1993,12(4):36-37
大熊猫的妊娠测定对其繁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Hodges等(1984)曾报道大熊猫妊娠期甾体激素的变化,Masui等(1985)连续5年测定大熊猫尿中的雌激素和孕二醇。由于非妊娠熊猫也出现近似妊娠的激素分解产物的峰值变化,因此,诊断不可靠。刘维新等(1990)报道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结合率试验,在排卵后4天左右就能较准确地测出大熊猫受孕情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机制,测定了9只大熊猫唾液和3只大熊猫胃肠道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唾液呈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力低;肠道中淀粉酶活力高,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另外,在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作用可能很弱;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2.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与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年3月2004年5月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1只3.5~17岁、体重约在80~115kg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雌性大熊猫的整个发情周期的行为和生殖系统外观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于2004年3月9日~5月10日测定了8只雌性大熊猫尿中雌二醇浓度;统计分析了1991~2004年间的雌性大熊猫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结果表明,除了大熊猫帼帼在2004年1月28日开始有发情行为表现外,其他10只均在3~5月期间发情,发情行为无异常现象,其中5只完成了配种;尿中雌二醇浓度均在发情高潮期的当天或头天达到峰值,并于发情后期迅速降至发情前水平;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变幅在39.0%~97.0%之间,也表现为在发情高潮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此值介于75%~90%被认为是最佳配种时期。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淡水沟鞭藻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简单回顾了脉羊齿类植物的分类,详细统计了脉羊齿类植物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开始出现的时间和衰亡时间,大量事实表明,偶脉羊齿类(也许包括全部脉羊齿类)起源于中国并向西欧,北美地区迁移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条件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动物往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条件下的活动节律模式。大熊猫有效配种后即进入妊娠期,但亦有假孕现象出现,而其激素变化与妊娠个体无异,因此,分析2种妊娠类型个体在妊娠期行为的异同,有助于其饲养管理措施的实施。2013年3—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6只受配大熊猫进行行为和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是大熊猫妊娠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而妊娠行为则较少,主要表现为假妊娠个体与妊娠个体在反应期的求适和妊娠行为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将为其饲养与管理提供行为学方面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尿液在大熊猫化学通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大熊猫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是揭示大熊猫尿液中化学物质组成及其功能的关键。本实验通过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大熊猫尿液样品进行前期处理,继而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 / MS)对大熊猫尿液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56 个峰,通过在N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质谱库中进行检索,初步推定出其中的38 种物质。除此之外,还对HS - SPME 萃取头的净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应用于大熊猫尿液中挥发性与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为揭示大熊猫化学通讯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了雄性大熊猫尿样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性激素代谢物年周期变化基础数据。二月份雄性激素水平最高,与繁殖季节的开始相关。繁殖成功与雄性激素水平无相关,与不同的笼养环境也无相关。与其他熊类物种相比,大熊猫交配和雄性激素水平峰值在一年中的较早时候出现。在大熊猫这样一个多配制物种,这个峰值可以看作与挑战假说相关联。在冬季,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逐月升高,12月份出现峰值。在繁殖季节来临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扮演了一个预备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卧龙和雅安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nca来探讨环境变化对雌性圈养大熊猫繁殖习性的影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卧龙基地)和雅安碧峰峡基地(雅安基地)的海拔分别是1 848 m±20 m和1 080 m±42 m,2个基地的海拔相差近800 m。通过对比研究10年间13只雌性圈养大熊猫在不同基地(各5年)的繁殖习性,发现其从卧龙基地到雅安基地以后,每胎产仔数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卧龙基地的平均每胎产仔数为1.66±0.27,雅安基地为1.28±0.24;在卧龙基地的平均发情时间为90.05 d,雅安基地为75.54 d,在雅安基地的平均发情时间比卧龙基地早14.5 d(P0.05);雌激素峰值在卧龙基地平均为136.1 ng/mg Cr,雅安基地为129.7 ng/mg Cr(P=0.47);在卧龙基地的平均孕娠期为120.3 d,雅安基地为115.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圈养大熊猫的管理中需要重视环境因子的影响,将来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熊猫发情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初次全身化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化疗的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60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在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1周分别进行眼表评估.检查内容包括:干眼相关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羊齿状结晶、结膜丽丝胺绿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1)问卷调查提示全身化疗后,患者眼部出现视力波动、干涩、眼部不适等症状是最常见的;2)患者全身化疗后,眼表出现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量减少,结膜杯状细胞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增加,泪液羊齿状结晶评级下降(P<0.05).结论:全身化疗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眼表产生影响,能导致干眼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化疗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眼表的健康,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性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大熊猫的性行为,不仅可以揭示其繁殖规律,而且还可为提高配种率,增加数量和人工饲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曾于1979—1980年,对本园饲养大熊猫的性行为进行过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