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heng形目鸟类2科10种的核型。并和已报道过的heng形目6科21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heng形目鸟类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核型,推断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进化起源。这与Sibley等人(1987)通过对DNA-DNA杂交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
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倪永明  李湘涛 《生态学报》2009,29(4):1731-1737
生境破坏是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主要问题,加强生境恢复与重建对保护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将3S技术运用到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评价中,分析了近20a(1987~2006年)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的动态变化,结果:鸻形目鸟类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在1993年最大;觅食生境变化以1993年为分水岭;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生分布面积呈下降趋势(倒U形分布),不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呈增加趋势(U形分布).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3.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全世界约有384个物种,分属于19科94属,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研究迁徙和觅食行为的良好材料。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快速发展,由于样品难以收集,缺乏系统的测序策略,鸻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相对滞后。引物设计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PCR实验依赖于高质量的特异性引物,本研究拟设计一套用于鸻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扩增的通用引物。对GenBank中现有的鸻形目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多重比对,发现若干个保守性区域,本研究在该区域设计13对扩增鸻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通用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均在1.5 kb左右。我们选取4个物种,即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白腰草鹬(Tringa ochropus)和针尾沙锥(Gallinago stenura),进行PCR扩增验证,设计的引物在4个物种中均能顺利扩增、测序,该引物在鸻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扩增中的具有普遍适用性。本研究设计的13对通用引物在扩增鸻形目物种线粒体全基因组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将为鸻形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种群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鸻形目15种鸟类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首次获得鸻形目l5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ND6基因全长522bp的序列。经对位排列,序列间末见有插入和缺失,共有216个变异位点,种间序列差异为5.17%—19.92%。以白鹤为外群,用NJ法构建15种鸟类的进化关系树。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鸻形目15种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支系包括蒙古沙鸻、环颈鸻、灰斑鸻和反嘴鹬。第2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青脚鹬、翘嘴鹬、翻石鹬、大滨鹬、尖尾滨鹬、斑尾塍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其中鹬属的3个种和杓鹬属的3个种分别组成一个单系;翘嘴鹬和翻石鹬、大滨鹬和尖尾滨鹬分别聚为姊妹群,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斑尾塍鹬独立分支出来。分子证据提示:鹬科中的塍鹬属、鸻科中的斑鸻属应提升为亚科分类阶元;反嘴鹬与鸻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组成一个单系,将其归入鸻科下属的一个类群更为合理,与核型研究结果及Sibley新分类体系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春秋迁徙期鸻形目鸟类多样性及石油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春秋迁徙期渤海湾鸻形目鸟类的生境、种类和密度,对各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石油污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8年7月—2019年5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启东长江口(北支)自然保护区恒大海上威尼斯碧海银沙海水浴场内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目23科51种,其中鸻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鸊鷉目等水鸟为鸟类群落的构成主体.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秋季迁徙期>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越冬期,鸟种由多至少依次...  相似文献   

7.
九段沙湿地鸻形目鸟类迁徙季节环境容纳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九段沙湿地2005年春、秋季食物资源调查来计算迁徙期鸻形目鸟类的环境容纳量。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春季食物总量为4541.20kgAFDW(去灰分干重),秋季为2279.64kgAFDW,按鸻形目鸟类有效栖息生境计算,春季鸟类可利用食物资源量为3429.03kgAFDW,秋季为1700.92kgAFDW。通过鸟类体型类群分类(根据去脂净重、基础代谢率和体长)和能量消耗模型可以得出,九段沙湿地迁徙季节总食物量理论上可维持的鸻形目鸟类最大数量约为春季350万只,秋季175万只。按有效生境计算,春季约为260万只,秋季约为130万只。考虑到食物取入率的影响,九段沙湿地实际可容纳约13~26万只鸟类。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高潮位期有效栖息地的缺乏可能是限制鸟类数量达到估计上限的主要原因,建议在不危害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一些隐蔽性强的裸地和浅水塘,以提高鸻形目鸟类对九段沙湿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基于碱基分子质量和π电子共振能的几种新距离在系统发育重建中的应用,以Kimura2-parameter距离为对照,以鸻行目16种鸟类线粒体ND6基因和Cytb基因序列为例分别进行距离矩阵邻接法建树,并结合形态学分类和核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E距离和I距离基因树最大程度地吻合了形态学分类结果,将灰斑鸻和鸻属的两个种聚为同一单系,将滨鹬属两个种聚为同一单系;其反对将反嘴鹬和砺鹬单独成科的观点得到核型研究结果的强烈支持;E距离和I距离的ND6树和Cytb树相互支撑性较好;E距离和I距离是系统发育重建中2种颇具潜力的新距离;2)基于E距离和I距离的ND6树和Cytb树,结合形态学分类和核型研究结果,给出了鸻行目16种鸟类的分类归属.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杭州湾北部的鸻形目鸟类群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鸻形目鸟类(下简称“鹬鸻”)在海岸各鸟类中,其种类和数量均占首位。鹬鸻群落的研究对海岸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结构的分析,海涂环境质量的评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对鸻鸟群落做了一些工作(Swmebroad 1964.Myers等1979),但鹬鸻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鹬鸻群落在迁徙期的结构特征及引起群落结构变化的因子等方面系统的研究甚少,而国内这方面报道尚未见到。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对上述鹬鸻群落研究方向在长江口、杭州湾北部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阶段工作的一些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鸟类核型研究Ⅻ.省形目12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省形目8科12种鸟类染色体核型,其中阔嘴鸟科、河乌科的两科是世界上首次报道核型的科。比较研究表明:臂间倒位以及微小染色的相互副合在所描述的类群染色体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研究》2017,(5):417-423
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对江西都昌保护区越冬期湿地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多度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1)共记录在都昌保护区越冬的湿地水鸟6目11科28种,以雁形目、鸻形目、鹳形目鸟类为主(75.00%),其次为鹤形目、??目(21.42%);古北种占绝对优势(78.57%),其次为东洋种(14.29%);冬候鸟为主(78.57%),其次为留鸟(21.43%);涉禽(57.14%)和游禽(39.29%)居多;绝大部分湿地水鸟种类受到关注,35.71%的鸟种处于受胁状态,57.14%的鸟种已引起关注并被列入保护名录中;2)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0.758,均匀度指数为0.228;3)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模拟的鸟类群落的种多度关系呈对数正态分布,符合鸟类群落常见性与罕见性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2007年开工建设为分界点,收集区域附近南汇东滩1997—2006年鸟类观测资料、洋山港2005—2006年周年鸟类观测资料,并与相同调查区域2012年5月—2013年6月观测资料进行物种数、种类组成及数量组成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鸟类的物种数并未产生明显的变化,鸻形目鸟类种类比例有所下降,雀形目种类增加明显,但鸻形目鸟类数量仍占明显优势,这一变化是由风电场建设、近岸其他工程建设、区域陆化发展、生境条件改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风电场区域的视频观测没有记录到鸟类活动的情况,推测风电场场址已避开迁徙主要通道,或表明鸟类对其产生规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莺亚科10种和鹟亚科4种的核型,并对已报道过的这二亚科18种鸟类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两个亚科通常依据表型差异被划分在一个科——鹟科中。Siblcy(1988)等则依据DNA差异(通过DNA—DNA分子杂交测定)将它们划在不问的三个科(鹟科、莺科和戴菊科)中。核型比较的结果支持了Sibley对这两亚科鸟类的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4.
2010年至2019年间,鸟类研究者和观鸟爱好者在辽宁鸭绿江口和辽河口湿地累计记录到鸻形目(Charadriiformes)水鸟48种,其中小滨鹬(Calidris minuta)、长嘴半蹼鹬(Limnodromus scolopaceus)、斑胸滨鹬(C. melanotos)、流苏鹬(C. pugnax)等4种是辽宁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利用样线法和同步调查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开展了调查,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差异.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3科169种.丰水期鸟类有36科96种,枯水期鸟类36科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结合保护区日常监测到白鹤(Grus leucogeranus)、灰鹤(G.grus)、白头鹤(G.monacha)和白枕鹤(G.vipio)的分布记录,该保护区鸟类累计达173种.保护区枯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鹆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分别占枯水期鸟类种类总数的47.4%、13.3%和9.6%;丰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种类总数的58.3%、8.3%和10.4%.枯水期和丰水期鸟类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换.枯水期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草洲、沼泽和水体,泥滩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低;丰水期农田和水体生境鸟类多样性基本相同.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枯水期的优势种为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丰水期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  相似文献   

16.
游禽和涉禽     
正生活在不同湿地类型中的水鸟,在长期的进化和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其中主要有游禽和涉禽等两种类型。游禽游禽是一类适应于在水中游泳或潜水的鸟类,包括潜鸟目、目、鹱形目、鹈形目和雁形目的所有种类,以及鸻形目的鸥科燕鸥科种类。其中,鹱形目与鹈形目的鹲科、鲣鸟科和军舰鸟科为远洋性海鸟;雁形目的鸭、雁和天鹅等往往被人们称之为水禽(Waterfowl)。鸥类在生活习性上适应于  相似文献   

17.
2016年9月16日,笔者于江苏东台沿海的方塘河口北侧观察并拍摄到1只贼鸥。当日南方有台风活动,又近天文大潮,海边风浪极大,即便中午光线也较暗。在高潮时,该鸟与其他鸥、燕鸥、鸻鹬等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鸟类飞行于空中,目视其飞行姿态轻盈。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4日,作者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沿岸(120°48'20. 57″E,31°54'3. 16″N,海拔0 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沿江滩涂发现1只鸻鹬类水鸟并拍到照片(图1),该鸟腿和嘴基为橘黄色(嘴端黑色),腹部至尾下白色,喉部为白色,且具完整白色颈圈和黑色胸带,前额具白黑相间的斑,后额、翅膀及背部为灰褐色。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定其为剑鸻Charadrius hiaticula,结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确定剑鸻为江苏省分布新纪录。剑鸻隶属于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  相似文献   

19.
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80种,隶属于7目16科。其中候鸟73种(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留鸟7种;古北种62种,东洋种11种,广布种7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鸻形目和雁形目鸟类占优势,各占水鸟种数的35.00%和30.00%。水鸟种类和数量高峰出现在4月和11月,低谷在1月和2月。多样性分析表明,冶河-黄壁庄水库和滹沱河-岗南水库Shannon-Weiner指数和G-F指数均高于石板水库,这与湿地面积和生境的多样性有关。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作为许多水鸟,尤其是黑鹳的重要栖息地,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9月8日,作者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三角海水库(23°35'27.61"N,103°18'16.09"E,海拔1300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湖边一个近乎干涸的鱼塘发现一只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并拍摄到照片。该鸟在鱼塘滩涂中觅食,旁边还有5只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活动。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等,2011)、《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王岐山等,2006)、《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2000)、《云南鸟类志(上卷)》(杨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