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入夏以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人们不禁要问,长江,你怎么了? 消融中的冰川博物馆 8月19日中国女子长江源科学考察探险队,向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雪山,姜古迪如冰川走去。海拔5400米,一片冰雪的世界,网状水系,牦牛当车,帐篷当房,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队里的每一个人。 通常说的长江源头,是指青藏高原上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上段源流地区,流域面积约十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5500米以上。长江源区由三条支流组成:沱沱河、当曲河和楚玛尔河。这三条源流从长度看,当曲河与沱沱河相当,楚玛尔河最短;以流域面积而论,则当曲河居首,楚玛尔河次之,沱沱河最小;从水量来看,当曲河为沱沱河、楚玛尔河的5至6倍;以流向一致性来看,沱沱河较其它两河为优,横贯流域中部。因此,确定长江有三源,正源为沱沱河,南源当曲河,北源楚玛尔  相似文献   

2.
在万里长江的三个源头中,南源当曲是比较出新闻的一个,隔几年总会热闹一番,闹出与正源沱沱河孰为正源的争论。当曲又称阿克达木河,藏语的意思就是“沼泽河”,因上游流经大片沼泽而得名。这是很美的一个块地方,虽身处世界屋脊。却仿佛进入了江南水乡一般。  相似文献   

3.
陷车之苦     
夏季的江源区到处是沼泽,陷车是常有的事,往往让我们陷入困境。在前往长江正源——沱沱河姜古迪如冰川考察的路上,我们闯入一个山谷,周围有丰富的冰川沼泽湿地,到处湿漉漉一片,浅层地下水浸湿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车轮不停地左右打滑,此时发动机的轰鸣在我耳里就是悲惨的哀号。  相似文献   

4.
沱沱河细蠓新种描述(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青藏公路沿线唐古拉山区沱沱河采获的细蠓属全蠓亚属1新种,即沱沱河细蠓Leptoconops(Holo—Conops)tuotuohea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新种的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沱沱河是长江正源, 该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敏感, 生态环境脆弱, 孕育了诸多适应高海拔、寒旱气候的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了调查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选取沱沱河流域的班德山、达尔宗山和通天河3个样地, 采用 1 km × 1 km网格法在各样地分别选取20个连续网格, 每个网格内设置1个相机位点, 对流域内的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监测。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 累计4,28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 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353张, 鉴定兽类5目10科15属16种, 鸟类8目15科19属22种。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Panthera uncia)、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藏野驴(Equus kiang)和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等4种,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 “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11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野生动物1种, 易危(VU)的2种, 近危(NT)的5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前5位的兽类依次是岩羊(Pseudois nayaur, RAI = 11.17)、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RAI = 6.48)、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RAI = 4.99)、藏狐(Vulpes ferrilata, RAI = 3.36)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 RAI = 2.87); 鸟类RAI排前5位的物种为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 RAI = 3.08)、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 RAI = 1.26)、棕颈雪雀(Pyrgilauda ruficollis, RAI = 1.26)、大鵟(Buteo hemilasius, RAI = 0.82)和白腰雪雀(Pyrgilauda taczanowskii, RAI = 0.61)。此外, 红外相机还监测到较多的家畜和人为活动(RAI = 8.72)。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客观记录了长江正源沱沱河流域鸟兽资源的本底情况, 可为进一步调查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王丁  郝玉江 《生命世界》2007,(11):44-47
2006年1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暨豚保护基金会组织了一次“长江淡水豚类考察,对自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江段进行了为期38天的往返搜索。2007年8月8日《生物学快报》发表了此次考察的结论性报告,正式宣布此次考察没有发现白鳖豚,认为白暨豚在长江中“可能即将灭绝”(“likely to beextinct”)。  相似文献   

7.
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沱沱河地区高寒荒漠草原为观测研究站,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生态系统水平上的CO2通量以及水和能量通量,通过REddyPro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进行了数据后处理,探究了不同下垫面典型环境因子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玛沁高寒草甸在6—7月以吸收为主,表现为碳汇,吸收峰值出现在11:00—12:00(北京时,下同)之间,而在3、4、5、8月以排放为主,表现为碳源,排放峰值出现在21:00—23:00之间;沱沱河高寒荒漠在3—8月以吸收为主,表现为净碳汇,吸收峰值出现在13:00—14:00之间;整个生长季前后(3—8月),玛沁和沱沱河的累计NEE分别为79.50 g C/m2和79.24 g C/m2,都表现为碳汇。2)不同尺度不同下垫面,气象因子对NEE的重要程度不同,小时尺度上,高寒草甸辐射对NEE的重要性最大,高寒荒漠草原蒸散发对NEE的重要性最大;日尺度...  相似文献   

8.
从沱沱河大桥顺流而下,到通天河畔的曲麻莱县城有400余公里,海拔最低处也有4000米、这里的气候恶劣、人烟稀少。野兽出没,被当地人称作800里无人区,除了乘坐漂流船顺水漂流以外,其他交通工具难以通过。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拯救     
目前,长江江豚的种群生存状况万分危急,其保护工作已是与时间赛跑,进入倒计时了.首先,我认为长江江豚的保护不能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保护。因为,目前长江的状况不能以我们这些善良人的意志为转移。多年的教训表明,我们已经无法控制长江流域过度的人类活动了。农业部作为国家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最高机构,在“九龙治水”的框架下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在事实面前,我们已经不能再自我欺骗自我安慰了。在目前情况下,保护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无法做到。  相似文献   

10.
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玉江  王丁  张先锋 《兽类学报》2006,26(2):191-200
长江江豚,即江豚扬子亚种,是仅分布于长江及附属湖泊中的唯一江豚淡水亚种,也是3个江豚亚种中最濒危的一个亚种。本文概述了30 年来国内外关于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繁殖生态学、组织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行为学等4 个方面阐述了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并对其中一些相互矛盾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力图为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指明方向,为早日实现长江江豚的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价地表城市热岛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参考。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长时间序列的MODIS卫星资料为基础数据源,使用城乡二分法估算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的城市地表热岛强度,再利用城市热场变异指数评价生态环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城市热岛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2003—2019年全年平均气温为22.78℃,白天为23.91℃,夜间为7.59℃,平均温度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02、0.02和0.006℃·a-1。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17年无热岛占比最高,弱热岛和弱冷岛占比次之,强热岛占比最少,且城市热岛全年、白天和夜间都呈现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生态评价为优。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表明,DEM、土地覆盖类型、O3是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的主控因子;蒸散发量、紫外线气溶胶吸收指数、人口密度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热岛效应的主控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夜间灯光指数、土地覆盖类型是成渝城市群热岛效应的主控因子;归一化植被...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 60%,历史上最高产量达 4217万t1,是我国淡水鱼最主要的集中产区。多年来,由于水工建设、 环境污染、 酷鱼滥捕等诸多原因,长江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冲击2。为了摸清长江渔业资源状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部组织沿江六省一市协作,进行了长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对长江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生物学特性、 产卵场等进行了调查研究3。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对长江渔业进行了调查4,但近十余年来,未曾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系统调查,作者根据 2001-2003 年的监测结果,对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科学管理长江渔业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丁 《人与生物圈》2011,(3):114-116
近几十年来.长江环境的日益恶化已严重影响了长江江豚的生存与繁衍.迁地保护在当前被认为是最为可行的保护手段。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属的天鹅洲故道.一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群体已经得以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一种鲸类动物进行迁地保护并取得初步成功的范例,在长江江豚的保护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永别白鳍豚     
2006年,中国长江,一次对长江白鳍豚的全江调查,结果却没有发现一只活的白鳍豚。这预示了一个令人悲伤的结果,或许人类将永别“长江女神”——白鳍豚。白鳍豚是一种淡水豚,在长江里生活了2千万年。白鳍豚最为繁盛的时候,它的家族可能有数千只在长江及其支流和湖泊中游弋。20世纪50~60年代,长江中的白鳍豚还比较多,此后,白鳍豚的数量日益减少,并最终灭绝。白鳍豚消失的原因很多,除了白鳍豚自身繁殖能力较差(每两年繁殖一次,每胎一仔)外,最主要的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张先锋  王克雄 《生态学报》1999,19(4):529-533
长江江豚是一个独立的种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数量呈下降的趋势,运用漩涡模型(VORTEX7.3)分析了长江江豚的种群生存力,预测了未来100a长江江豚的种群动态,比较了在假设环境条件下以及采取和不采取保护措施长江江豚种群的濒危程度,并模拟了江豚饲养群体的动态,主要结果显示,长江江豚在未来100a内灭绝的概率为0.01平均灭绝时间为100a,如长江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针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13日,中国环境的又一噩耗传来:长江女神白暨豚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这是参加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的世界顶尖的豚类研究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所谓功能性灭绝是指即使现在还有白暨豚生活在长江中,其数量已经太少,恢复白暨豚种群已无可能。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队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他们动用了现代化的水面与水中搜寻设备,航行了数千公里的长江江面,历时6周,但未发现任何白暨豚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整理,从繁殖特征的角度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5年鄱阳湖长江江豚捕放调查的部分原始数据进行了挖掘和探讨,发现鄱阳湖长江江豚雌豚在18~19龄可能仍然具有一定繁殖能力,雌性个体性成熟年龄可能是3龄左右.此外,鄱阳湖中心湖区可能是长江江豚繁育的主要水域,而通长江水道可能是雄性个体扩散和求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鱼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水域生态环境良好的指示类群。为合理评估长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文章提出将土著鱼类物种数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数作为评价指标, 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基准和等级划分标准。以2010年和2020年为评价年, 评估了长江干流及代表性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显示, 当前长江上游干流和下游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中游; 支流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大型湖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质量中等。从时间上看,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 长江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地好转。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千多年前的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们传诵,诗人李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长江三峡两岸猿声不绝的美景。如今,猿类早已在整个长江流域消失了,而且有些种类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也徘徊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东流河道整治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濒危水生哺乳动物,通常活动在江心洲和浅水缓滩附近。航道整治改变了鱼类栖息活动的水文环境,也给豚类生存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长江东流河道整治施工前和施工后各3 次野外考察资料,分析了3 种流态中江豚的数量与群结构。结果表明,该工程实施前江豚主要栖息活动在边滩的分离区,其次在洲头的分流区。工程实施后,整治江段的江豚种群数量年下降率达8. 9% 。江豚在分流区活动已消失,在分离区集群规模较小,且在流态之间移动增大。本文研究结果也提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从长江干流中把长江江豚迁入故道中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