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发生于甘肃省敦煌县的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对病叶进行包埋切片和抽提纯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在病叶组织细胞内或抽提纯化汁液中,均可见到大量的弹状病毒质粒。切片中质粒大小为43~64×150~220毫微米,抽提纯化的质粒大小为70~80×200~250毫微米。从弹状病毒质粒大小,既不同于小麦丛矮病毒,也不同于玉米花叶病毒的弹状质粒,可能是一种新的侵染玉米的弹状病毒。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花叶病毒提纯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进病毒纯化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较强侵染活性的提纯病毒制品。提纯病毒的产量为0.7—1.2mg/100g病叶,病毒粒体大小为720—750×14nm,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6000道尔顿,用提纯病毒免疫家兔得到较高特异性的抗血清,微量沉淀反应的效价为1/2048,间接ELISA法测出的感病叶汁液的最高稀释倍数为3200—6400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高产量提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高产量提取芜菁花叶病毒(TuMV)、莴苣花叶病毒(LMV)、芋花叶病毒(DMV)和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提取方法。本方法通过使用高盐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在缓冲液中加入氯化镁和脲,并用TritonX-100作为澄清剂,替代常规使用的氯仿和正丁醇,成功的提取到了大量病毒粒子,上述四种病毒提取的得率分别是TuMV为173.3mg/kg病叶,LMV为96mg/kg病叶,SMV为199.2mg/kg病叶,DMV为176.6mg/kg病叶。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S病毒RT-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PVS病毒的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进行反转录cDNA的合成,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为199 bp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在基因水平上为PVS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新方法,为PVS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龙眼鬼帚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500、1500单位人体注射用的盐酸四环素和青霉素G钾浸渍处理龙眼钣帚病苗,均无抑制病状表现,表明本病不是由MLO和BLO引起的,电镜观察仅在病叶组织筛管细胞内见到成束分布在细胞内的线状病毒粒体;通过A蛋白-免疫电镜检测,亦可在龙眼钣帚病介体昆虫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唾液腺内捕获到与病叶组织相同的病毒粒体,从而进一步肯定本病病原的病毒性质。  相似文献   

6.
将间接ELISA、非放射性分子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应用于水稻草矮病毒(RGSV)的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自制的融合蛋白GST-NC的抗血清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1mg鲜重的病株叶片或84ng提纯病毒,利用地高辛(DIG)标记的DNA探针NC的点杂交方法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50μg病叶或6ng病毒,而RT-PCR的检测灵敏度则为10μg 病叶或2ng的病毒,对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可操作性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北京栽培的两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绒毛牛蒡(Arctium tomentosum)和牛蒡(Arctium lappa)发生矮化病。在病叶组织及其提取物中未发现病毒颗料。从病叶组织中提取到两种低分子量核酸,核酸酶酶解试验表明它们是具有广泛破基配对的RNA。其中BSD-RNA-1的分子量为1.80—1.85 x 105,BSD-RNA-2为1.68x 105。经甲酰胺变性和单分子展层后,BSD-RNA-1和BSD-RNA-2都观察到了环状分子结构。上述性质都与已知的类病毒相似。两种类病毒的侵染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浓缩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产量约为7.45g/kg病叶提纯的病毒制剂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42和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24和1.38。病毒粒子呈线状,宽13—14nm,长度主要分布于250—300nm和550—700nm之间,1000nm以上的粒子也有检到。病毒外壳蛋白仅由一个分子量约为30Kd的亚基组成。在免疫电镜试验中、病毒粒子与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看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  相似文献   

9.
将间接ELISA、非放射性分子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应用于水稻草矮病毒(RGSV)的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自制的融合蛋白GST-NC的抗血清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1mg鲜重的病株叶片或84ng提纯病毒,利用地高辛(DIG)标记的DNA探针NC的点杂交方法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50μg病叶或6ng病毒,而RT-PCR的检测灵敏度则为10μg病叶或2ng的病毒,对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可操作性也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引起马蹄莲花叶病的芋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自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表现花叶和扭曲症状的马蹄莲(Zanledeschia aethiopica)上检测到一种线状病毒。经测定,其平均粒子长度为745nm,病毒粒子最大分布范围为720—750nm。该病毒经免疫电镜观察与芋花叶病毒(DMV)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且与3个PVY抗血清也有一定的反应。在病叶细胞中观察到紧密聚集。松散聚集和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作者认为:感染马蹄莲的该种病毒符合芋花叶病毒的特征。本文对该病毒的血清学关系和组织病变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应用500、1500单位人体注射用的盐酸四环素和青霉素G钾浸渍处理龙眼鬼帚病苗,均无抑制病状表现,表明本病不是由MLO和BLO引起的;电镜观察仅在病叶组织筛管细胞内见到成束分布在细胞质内的线状病毒粒体;通过A蛋白。免疫电镜检测,亦可在龙眼鬼帚病介体昆虫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losaDrury)、龙眼角颊木虱(CarnegenapsyllasinicaYangetLi)唾液腺内捕获到与病叶组织相同的病毒粒体,从而进一步肯定本病病原的病毒性质。  相似文献   

12.
枣疯叶内游离氨基酸纸层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的叶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无论在量上或种类上远比一些草本植物感染病毒后所引起的变化剧烈得多。枣疯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病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高出健叶约10—15倍,谷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病叶内精氨酸也不正常的积累,而健叶很少有精氨酸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酸枣叶内的A、B在270亳赦米有吸收高峰。疯枝上表面看来是“正常,,的叶片也有类似的不正常变化,可见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病叶的代谢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3.
蚕豆萎蔫病毒纯化和病毒蛋白质及RNA组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雪平  李德葆 《病毒学报》1996,12(4):367-373
属蚕豆萎蔫病毒(BBWV)血清II型的分离物B-934接种昆诺藜,采收的病叶先用含蔗糖的高浓度磷酸钾盐缓冲液,后用TritonX-100处理,成功地提取了大量病毒粒子,提纯病毒得率为134mg/kg病叶,提纯病毒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25nm,提纯的BBWV经甘油梯度超离心后在可观察到3个组份,分别称T,B和M组份,其中T为空壳蛋白,B和M为核蛋白,各组份经SDS-PAGE测定,  相似文献   

14.
罹种传黄叶枯病的小麦病叶电子显微镜研究证明,无论是病叶的叶肉细胞或筛管、导管。还是病叶的绿色部分或坏死区域均未见有病毒,细菌或任何其它可疑的病原物,病叶绿色部分的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但可见不少细胞的细胞核局部核膜破裂乃至消失,并且核内外物质交流也比正常情况下活跃得多,同时这些细胞胞间连丝直径明显扩大,有的扩大至100nm以上,本文联系类病毒的复制部位和它的转移特点,对这些细胞学病变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从阿城大蒜田间感染病叶片中分离了大蒜病毒,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提取的抗原浓度高于差速离心法.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024以上.电镜观察粗提纯的病毒粒子,呈线状,长度为516~846nm占46.9%,1142~1525nm占40.6%.  相似文献   

16.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检测无毒唐菖蒲试管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从北京地区栽种的唐菖蒲上分离到的一株病毒的提纯制品和唐菖蒲试管苗的病叶粗提液。用提纯的病毒免疫家兔,抗血清的滴度为1:62500。提纯病毒的最适包被浓度为2.5μg/ml。能检测提纯病毒的最低浓度为4ng/ml。侵染性试验检测提纯病毒的最低浓度为30Ⅱg/mI。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该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有血清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了多种提纯方法,提出一个较理想的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SPMYEV)提纯程序。病UC-4草莓叶经PEG沉淀,蔗糖垫层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相当纯的病毒制剂。紫外检测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A260nm/A280nm=1.21,病毒得率为7-10mg/kg病叶,病毒粒子电镜下观察,长670nm,宽12~13nm。  相似文献   

18.
苜蓿花叶病毒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于白车根草(Trifolium repens)上的一个苜蓿花叶病毒分离物AMV-SY为材料,比较了3种以差速离心为主结合PEG沉淀和超速离心提纯病毒的方法,对提纯病毒进行紫外吸收测定、电镜检查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的结果显示:以交替使用含有0.1mol/LEDTA和0.1mol/L MgSO4的磷酸缓冲液作为病毒悬浮介质的提纯程度最为理想,该方法提取苜蓿花叶病毒的得率为47.6mg/100g昆诺藜鲜病叶,该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9kD。该方法的病毒得率较高、杂蛋白较少、病毒粒子完整,是比较理想的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和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严重威胁番木瓜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对27份疑似番木瓜花叶病病叶样品进行分子鉴定,提取病叶总RNA,反转录获得对应的cDNA,根据PRSV病毒的CP、P1、Hc-Pro和NIb基因序列和PLDMV病毒的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研究发现PRSV感染20例(74.1%),PLDMV感染3例(11.1%),PRSV和PLDMV交叉感染的样品1例(3.7%)。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地区PRSV病毒存在3个株系,株系之间出现明显分化;海南地区PLDMV病毒与日本和台湾地区报道的PLDMV病毒株系有共同的起源。研究结果表明PRSV和PLDMV是海南地区番木瓜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其中PRSV病毒3个株系之间P1基因同源性在95%以下,这可为后续研究构建抗PRSV和PLDMV的双价表达载体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侵染新疆甜菜的两种病毒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甜菜的根部和叶片分离到两个球状病毒分离物。从病毒形态、生物学及物化物质等研究结果证明这两个分离实是一种病毒。病毒粒体为20面体,直径28nm,回接到甜菜上产生环斑和沿脉线纹最后形成坏死斑。此外还侵染苋色藜,昆诺阿黎,番灰,菠菜等,引起局部坏死斑。在普通烟,心叶烟,菜豆,黄瓜,蕃茄上无症状侵染,病毒致死温度为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13天以上,冻干病叶7年后仍不侵染力。通过PEG沉淀、差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