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合不定芽培养脱毒种球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百合不定芽培养再生植株的病毒脱毒效果因百合品种和病毒种类而有所差异;‘卡萨布兰卡’百合潜在病毒(LSV)容易脱去,脱毒率达76%,‘魅丽’黄瓜花叶病毒(CMV)能全部脱去。‘卡萨布兰卡’不定芽培养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都能很好形成子球;在含有抗病毒剂(10mg/L DHT)的液体培养基中子球增大显著,LSV脱毒效果理想。无病毒子球移到有防虫网的户外栽培,2年后部分植株被检测出病毒,再感染率因品种而不同,‘卡萨布兰卡’高达73%,麝香百合‘乔治亚’仅17%;无病毒植株‘乔治亚’.香华丽百合和‘卡萨布兰卡’的生长高度要比有病毒植株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无菌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添加TDZ(噻重氮苯基脲)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叶片大小、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发生和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外植体芽诱导率差异显著,‘红天使’最高,达81.5%,‘汕农姑娘’等2个品种为0,‘满天红’等4个品种为9.2%~34.9%;添加TDZ芽诱导率显著高于6-BA;单独添加TDZ或6-BA芽诱导率显著高于NAA与TDZ或6-BA的组合。叶片越小不定芽诱导率越高;短时间暗处理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以1~2 cm长叶片为材料、15 d暗处理、在1/2 MS添加3 mg/L TDZ培养基中,‘红天使’的叶片外植体芽诱导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分别可达100.0%和18.2个。研究发现,在继代培养中TDZ对芽的伸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黑莓(Rubus spp.)品种‘Arapaho’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6-BA和1BA质量浓度以及暗培养时间、外植体的叶位和接种方式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研究了IBA质量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黑莓品种‘Arapaho’离体叶片的再生体系.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类型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率及平均不定芽数的影响最大,而IBA质量浓度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率及6-BA质量浓度对平均不定芽数的影响较小;适宜‘Arapaho’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含有2.0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养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暗培养时间、外植体的叶位及接种方式对不定芽诱导率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的暗培养时间为21 d;植株中、上部叶片的再生能力较强,其中第3和第4位叶的不定芽诱导效果最佳;叶面朝上接种更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在含0.2 mg·L-1 IBA的MS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达100.0%,且根数多、长势良好.黑莓品种‘Arapaho’离体叶片的再生体系为:以无菌苗的第3和第4位叶为外植体,经过适当修剪后叶面朝上接种于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21 d后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30 d;将不定芽转接到含有0.5 mg·L-16-BA和0.3mg·L-1 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当不定芽高约2 cm时转接到含有0.2 mg·L-1I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最终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洋桔梗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以洋桔梗‘圣剑’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6-BA与NAA不同浓度组合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分别比较了不同浓度IBA和NAA诱导其生根的效果,测定了该品种在不定芽再生时对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结果表明:MS+0.5 mg·L-16-BA+0.01 mg·L-1NAA为不定芽再生最适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达91%;1/2 MS+0.2 mg·L-1IBA为不定根再生的最适培养基,生根率达89%;抑制叶片不定芽再生的Km最低浓度为25 mg·L-1。建立了‘圣剑’洋桔梗植株高频再生体系,并确定了其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为该品种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红掌盆栽品种‘Avo-Gloria’为试材,以MS+0.2mg·L^-12,4-D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在添加1~10mg·L^-16-BA的10种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其叶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再以MS+2mg·L^-16-BA+0.2mg·L^-1 NAA为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不定芽;以MS+0.2mg·L^-1 NAA为生根培养基,从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结果显示:(1)在MS+0.2mg·L^-12,4-D+8~10mg·L^-16-BA的3种脱分化培养基上可产生9%~10%的绿色、质地较硬的愈伤组织;(2)愈伤组织在MS+2mg·L^-16-BA+0.2mg·L^-1 NAA的分化培养基上,经6~8次继代培养,可获得3%~7%的不定芽,并可生根长成再生植株;(3)再生植株定植3个月后,有3%~7%植株出现红叶变异,此红叶可终生表现为红色。  相似文献   

6.
以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品种‘白骨柳叶’为材料,通过筛选植物外植体和调整培养基激素配比等方法,首次建立了茎秆第一节间为外植体的空心菜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基本培养上添加0.05%的植物组织培养抗菌剂PPM可获得大量空心菜无菌苗;植株子叶和下胚轴的切段均未诱导出不定芽,而茎秆第一节间为外植体能成功诱导出不定芽,诱导成功率为20%,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6-BA+0.1 mg/L IAA;不定芽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1 mg/L NAA,生根率为100%。诱导成功后,将完整的再生苗移栽至基质土中,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以3个芋品种(‘石川早生’、‘虾籽芋’、‘叶用芋)球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脱病毒和快繁的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最佳方法是剥鳞片→乙醇→新洁尔灭→剥幼叶→氯化汞;适宜茎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2.0mg·L^-16-BA+0.2mg·L^-1 NAA。生物学方法和电镜观察显示:连续3代0.5-0.7mm茎尖剥离培养对芋花叶病毒(DMV)的脱毒率达100%。在培养基MS+0.2mg·L^-1 NAA中,适量添加6-BA和TDZ,三品种芋的试管苗增殖效果好;附加KT,试管苗生长健壮且利于生根:添加20-100mg·L^-1的精胺(spm),可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KT配合使用可促使继代增殖和成苗一步完成。完整植株在草炭土:蛭石=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超过97%,且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8.
离体条件下葡萄砧木'5BB'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砧木‘5BB’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5BB’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为适合叶柄不定芽再生的基本培养基;着生于顶端第2、3节位的叶柄为适宜的外植体;适于叶柄不定芽再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为2.5 mg/L BA 0.05mg/L IBA;叶柄不定芽再生率最高可达到43.33%。  相似文献   

9.
地被菊的再生与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初步建立了地被菊品种‘早小春’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系统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转化系统。幼蕾管状花瓣诱导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1ZT+0.5mg·L-12,4-D,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5%以上,不定芽的分化率达到87%以上。以再生植株叶片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实验的结果表明: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的农杆菌液效果最佳,以感染8min左右,共培养3d为宜。同时附加40mg·L-1卡那霉素和500mg·L-1头孢霉素是地被菊转化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初代培养获得的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a)品种‘Parfait’无菌块茎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培养条件。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无菌块茎芽在含20 g.L-1蔗糖、pH 5.8的B5培养基中以每天12 h光照条件进行培养,对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诱导率均可达100%,其中以添加3 mg.L-16-BA对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对‘胜利女神’(Cyclamen persicum cv. Victoria’)和‘大红’(C. persicum cv. ‘Dahong’)两个仙客来品种成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在6-BA与NAA配合的12个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第一次继代主要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芽点,从第二次继代后会得到5种类型的再生器官,分别为不定芽芽点、多芽球茎、多芽新梢、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通过对不同再生器官增殖稳定性的试验表明,‘大红’品种的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在继代培养中再生相同器官的稳定性比较强,由于多芽球茎的增殖率大于多芽新梢,在继代中选择多芽球茎为再生体系较理想;不定芽芽点在以后的继代中会分散产生各种再生器官,不宜作为增殖器官;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继代分散性强,为不正常再生器官。‘胜利女神’品种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继代的稳定性比‘大红’品种差,易于产生多种不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12.
建立并优化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特异性检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两种主要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的三重RT-PCR体系。结果表明,52.5°C的退火温度、0.025 U/μL的Taq DNA聚合酶、0.6 mmol/L的dNTP浓度、4 mmol/L的Mg2+浓度、0.4μmol/L的各引物浓度以及30个循环等是三重PCR体系扩增的最佳条件;同时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兰州百合不同取样部位的病毒差异,发现LSV在不同取样部位的特异扩增条带的强度比较一致,而CMV差距相对较大,外鳞片CMV相对含量在整个感病植株中最高。为兰州百合主要病毒检测、脱毒组培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黄瓜子叶节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再生植株倍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农城3号’黄瓜子叶节为试材,研究不同苗龄、不同激素对黄瓜离体植株再生频率及再生不定芽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计数和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的鉴定。结果表明,(1)6-BA对黄瓜不定芽诱导起关键作用,IBA不利于黄瓜不定芽的诱导。(2)MS 2.0mg/L6-BA培养基是‘农城3号’黄瓜通过子叶节进行不定芽诱导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3)正常发育的无菌苗4~5d左右子叶不定芽再生频率较高,苗龄超过5d,不定芽再生频率明显下降。黄瓜子叶再生植株与实生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均为2n=14,再生植株与实生苗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均分布在6~10的范围内,说明再生植株的倍性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大车前体外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车前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也是重要模式植物。关于大车前的组培,目前报道很少。我们通过不定芽直接再生和愈伤组织诱导两种途径,建立了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 ‘Giant Turkish.’)的快速高效组培再生系统。完整的成熟种子培养在添加IAA和TDZ的MS培养基中,不经过愈伤的分化阶段,从子叶节的部位产生不定芽,直接不定芽的诱导频率达到100%。在0.2mg/L IAA和1.0mg/L TDZ作用下,培养4~5周后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再生芽的数目达到14.6个。对同一个外植体诱导得到的9株再生植株进行的RAPD检测表明,部分植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以叶片作为外植体,在添加1.0mg/L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伤口处形成愈伤组织,产生愈伤的频率平均为98%。愈伤组织在添加4.0mg/L 6BA的MS固体培养基中分化得到再生芽,分化频率为25%,平均每块愈伤产生再生芽2.8个。两种途径得到的再生芽转到1/2 MS培养基上均可生根、长成完整植株,小苗移栽到温室90%能够存活。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组培快繁及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蝴蝶兰品种的花梗和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及增殖系数的差异,并选出增殖系数高、中、低的3个代表性品种‘内山姑娘’、‘梦幻兄弟’和‘万花筒’,对不定芽增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培养过程中褐变严重的品种‘内山姑娘’进行了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不同蝴蝶兰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分化)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且花梗芽诱导率和繁殖系数高的品种,其叶片的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也较高。(2)6-BA是影响蝴蝶兰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椰汁次之。培养基1/2MS+7.0mg.L-16-BA+0.2mg.L-1 NAA+100mL.L-1椰汁适于‘内山姑娘’和‘梦幻兄弟’品种的不定芽增殖,1/2MS+5.0mg.L-1 6-BA+0.2mg.L-1 NAA+50mL.L-1椰汁适合‘万花筒’品种的不定芽增殖。(3)40℃热激处理9min恢复48h后再切割接种能够显著减轻蝴蝶兰‘内山姑娘’叶片的褐变程度,热激处理后叶片组培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三者的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可降低酚合成酶PAL的活性,减少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从而减轻组培过程中的褐变伤害。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传统菊花品种‘小林静’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小林静’较好的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小林静’叶盘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1.5 mg/L NAA,不定芽分化率为92.76%,平均再生不定芽数为2.3767个;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生根率达100%.移栽采用灭菌的蛭石,再生苗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采用根癌农杆菌C58C1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进行‘小林静’的遗传转化试验,农杆菌OD600=0.5-0.6,侵染10 min后,将叶片外植体接种到MS+2.0 mg/L 6-BA+1.5mg/L NAA的培养基中黑暗共培养2d,之后转接到附加10 mg/L硫酸卡那霉素和400 mg/L羧苄青霉素的分化筛选培养基中进行转化细胞的筛选,待长出抗性芽后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建立了菊花品种‘小林静’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唐菖蒲品种‘Advanced red’的籽球、花柱、子房和花丝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以及籽球的不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唐菖蒲籽球的中部切片为最佳外植体,倒接(形态学下端向上)是最佳接种方式,诱导非胚性(NEC)和胚性(EC)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6mg·L^-1 NAA和MS+6mg·L^-1 TDZ,诱导率分别达65.53%和71.88%。NEC和EC均能分化不定芽,分化率分别达88.89%和61.11%。最佳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87.50%。  相似文献   

18.
以苹果优良矮化砧木‘JM7’ (Malus prunifolia×M. pumila ‘Malling 9’)为试材,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对试管苗增殖生长的影响、蔗糖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及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种类和浓度对离体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MS比QL显著提高增殖梢数, 但QL比MS更有利于获得健壮生长的绿苗。3%蔗糖浓度比2%的不定根发生速度快。叶片不定梢再生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是QL。在QL培养基上, 6-BA和TDZ对离体叶片不定梢再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但6-BA诱导产生的不定芽在不定梢诱导培养基上可直接伸长生长形成不定梢, 而TDZ诱导产生的不定芽需转移到不加TDZ而加低浓度6-BA的培养基上形成伸长生长的不定梢。  相似文献   

19.
以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品种‘白骨柳叶’为材料,通过筛选植物外植体和调整培养基激素配比等方法,首次建立了茎秆第一节间为外植体的空心菜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基本培养上添加0.05% 的植物组织培养抗菌剂PPM可获得大量空心菜无菌苗;植株子叶和下胚轴的切段均未诱导出不定芽,而茎秆第一节间为外植体能成功诱导出不定芽,诱导成功率为20%,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6-BA+0.1 mg/L IAA;不定芽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1 mg/L NAA,生根率为100%。诱导成功后,将完整的再生苗移栽至基质土中,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优选系A18和兔眼蓝浆果(V.ashei Reade)品种‘灿烂’(‘Brightwell’)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TDZ(0.5、1.0和2.0mg·L-1)、CPPU(2.0、4.0和8.0 mg·L-1)、ZT(2.0、4.0和8.0 mg·L-1)和2iP(4.0、8.0和16.0 mg·L-1)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TDZ和CPPU对叶片不定芽的诱导效果优于ZT和2iP,再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TDZ诱导不定芽出现所需的时间最短且再生率最高,不定芽密集并呈深绿色;其中,在添加0.5 ~2.0 mg·L-1TDZ的培养基上,A18叶片再生率均为100.00%,‘灿烂’叶片再生率最高达79.17%.CPPU也有较强的诱导能力但不定芽出现所需的时间推迟3~5d,且不定芽的密集程度也有所降低;其中,在添加2.0~8.0 mg·L-1CPPU的培养基上,A18叶片再生率为100.00%~93.75%;而‘灿烂’叶片再生率随CPPU质量浓度提高呈下降趋势(72.91% ~47.91%).ZT和2iP诱导能力差,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ZT和2iP的培养基上A18和‘灿烂’叶片再生率均为0.00%.此外,A18和‘灿烂’的再生能力有差异,在相同条件下A18叶片的再生能力优于‘灿烂’叶片.研究结果显示: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添加量是影响不同品种蓝浆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