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阿片受点与腺苷酸环化酶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况及主要观点.虽然仍有一些矛盾的结果,但大量材料支持阿片受点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发挥对此酶的抑制性调节.并且对阿片受点与酶之间的偶联因子(G/F蛋白)的作用做了简单介绍.杂交瘤细胞已广泛应用于阿片受点研究,并能在这种细胞上充分证实阿片受点与环化酶的偶联;但问题的最终解决,仍取决于正常脑组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孤啡肽——新发现的内阿片肽及其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啡肽是最近发现的一个17肽,其结构与已知的内阿片肽,尤其是强啡肽A类似;但具有明显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与经典的阿片受体结合能力很弱,而与阿片受体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结合能力很强,因而认为是该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脑室注射可使小鼠痛觉过敏,运动减少。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经典的阿片受体配基亲和力均很弱,该受体激活后介导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阿片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GD  Zhao ZQ  Li CQ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311-316
阿片及阿片受体与外周神经系统镇痛机制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在受体的分子结构、形态学、分子药理学、离子通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μ、δ、κ阿片受体分子结构上的部分差异决定了它们各自的功能特征。三种受体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分布的比例不同,但都能介导细胞Ca^2+通道的抑制和K^+电流增加及减少。阿片受体和通道之间由多种第二信使系统偶联。分子药理学研究表明它们还存在亚型受体  相似文献   

4.
阿片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阿片及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对阿片受体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并先后发现了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随后发现了孤啡肽。如年代3种阿片受体的基因均已克隆成功,氨基酸序列表明它们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为7螺旋跨膜受体家族的成员,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功能包括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以及一些离子通道的激活和抑制作用等。阿片受体基因的克隆将有利于新型临床药物的开发以及耐受和药物成瘾性分子基础的研究。目前阿片受体基因敲除、计算机结构模拟分析以及寻找新型阿片受体基因的研究均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5.
孤啡肽(Orphanin-FQ)是最近发现的一个17肽,其结构与已知的内阿片肽,尤其是强啡肽A类似;但具有明显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与经典的阿片受体(μ、δ和)结合能力很弱,而与阿片受体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nreceptor)结合能力很强,因而认为是该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脑室注射可使小鼠痛觉过敏,运动减少.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经典的阿片受体配基亲和力均很弱.该受体激活后介导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阿片受体分型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Martin 根据各种吗啡类药物对慢性脊狗不同的药理作用,提出阿片受体可分成μ、κ、σ三种亚型的假说。1977年,Kosterlitz 分析了脑啡肽在离体生物标本上的作用,又提出了δ受点。此外,有人还提出存在ε受点与λ受点。目前,μ、δ、κ三种受点已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大鼠睾丸细胞经0.03%胶原酶分散后,采用不连续/连续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高纯度的间质细胞。0.52nmol/L hCG、0.1μmol/L霍乱毒素和10μmol/L Forsko-lin均可刺激间质细胞cAMP(霍乱毒素>For-skolin>hCG)和睾酮(三者无显著性差异)生成。采用链霉蛋白酶非特异性水解法制备的卵清蛋白糖肽对hCG、霍乱毒素和Forskolin刺激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MP和睾酮的生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CG寡糖链可能参与受体、G蛋白和腺苷酸环化酶之间的偶联过程,卵清蛋白糖肽Asn-糖链可直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及/或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之间的偶联。  相似文献   

8.
δ阿片肽受体分子药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成功地克隆出δ、μ、κ阿片受体 ,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 ,有 6 5 %同源序列 ,仅 35 %序列决定其特异性。阿片受体最大的同源区是跨膜区 (transmembrane ,TM)和细胞内环 ,变化最大的区域在细胞外环及其氨基、羧基末端。近年来应用反义核酸技术、基因剔除、构建嵌合受体、基因定位突变、截短或缺失氨基酸突变等方法对阿片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1 .内源性与克隆δ阿片受体δ阿片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 ,但在不同的脑区其分布密度不同。体内药理学实验证明 ,δ阿片受体有两种亚型δ1和δ2 [1] ,但是其亚型没被…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鸟苷酸环化酶一直充当腺苷酸环化酶的副手。30年前,这两种酶是在肾上腺素激活糖原代谢时作为细胞内介质的cAMP被鉴定后才发现的。从此,腺苷酸环化酶及其产物cAMP被确定为激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重要的细胞内信号系统。相比之下,鸟苷酸环化酶和cAMP的应用较少,结果常常忽视了这一系统;但这两个独立的系统最近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腺苷酸环化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苷酸环化酶(AC;E.C.4.6.1.1)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复杂的酶系统,它通过鸟苷酸调节蛋白,与膜表面激素受体相偶联,催化细胞内ATP生成cAMP,介导外部信息的跨膜传递。测定AC活力对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激素,神经递质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调控,以及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Krishna等人(1968)建立的方法为基础,综合有关改进方法,建立了一种简便的AC放射分析法,并对cAMP的分离效果及影响酶活力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u NK  Tang CS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37-140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信使,它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如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导平滑肌收缩,刺激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等。最近研究发现G蛋白介导的LPA信号转导途径至少有四种:(1)刺激磷胆酶C和磷脂酶D;(2)抑制腺苷酸环化酶;(3)激活Ras及其下游的Raf/MAPK途径;(4)Rho信号;粘着斑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这些信号转导途径对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现在生物起搏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起搏及驱动能力的影响. 首先利用各向异性的反应扩散方程,建立了包含生物起搏器的1D心室组织模型. 基于该模型,仿真了不同边界电偶联对应的起搏器初次起搏时间、特殊位置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的传导过程等参考项,发现减弱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的起搏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然而,当电偶联足够小时,起搏器的电兴奋却不能有效传出,导致其驱动心室组织失败. 另外,本文探讨了边界电偶联的大小与起搏器最小尺寸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偶联越小,起搏器成功起搏所需的细胞数量越少,但是细胞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仅仅减弱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如果生成高效的起搏器,仍需辅助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物起搏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起搏及驱动能力的影响.首先利用各向异性的反应扩散方程,建立了包含生物起搏器的1D心室组织模型.基于该模型,仿真了不同边界电偶联对应的起搏器初次起搏时间、特殊位置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的传导过程等参考项,发现减弱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的起搏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然而,当电偶联足够小时,起搏器的电兴奋却不能有效地传出,导致其驱动心室组织失败.另外,本文探讨了边界电偶联的大小与起搏器最小尺寸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偶联越小,起搏器成功起搏所需的细胞数量越少,但是细胞数量变化并不明显.因此,仅仅减弱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如果生成高效的起搏器,仍需辅助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14.
μ型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的分子基础。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μ型阿片受体的cDNA,将其克隆至pcDNA31(+)中,用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检测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介导胞内信号转导的能力。通过与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信号转导分析证实,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可以用来作为高效镇痛低成瘾药物筛选平台的候选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正> 类吗啡肽或抗吗啡肽研究都起源于探讨阿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阿片研究始于200多年前,1803年Derosne,1805年Serturner先后从粗阿片中分离得到与阿片作用相同的结晶,Serturner命名为morphine(吗啡)。吗啡的结构被阐明后,发展起数以千计的类吗啡合成药物。具阿片作用的药物在结构上都有芳香环,和一三级胺形式的氮原子,以两个饱和碳原子与芳香环相隔,且唯有左旋异构体才显示阿片效应。吗啡结构的微小变化对其作用都可产生影响,如烯丙吗啡(nalorphine)与吗啡的差异只是以烯丙基取代甲基,即具有拮抗吗啡的效应。1972年至1973年Terenius、Pert Simon等同时发现脑内吗啡受体,并证明脑和豚鼠迴肠肌细胞都有吗啡受体。随后又出现,受体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调节作用。吗啡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效应,是以受体为中介而实现的。吗啡对该酶的抑制效应又和它的麻醉效应相平行。Collier对吗啡与受体的关系提出:“外源药物受体实际是机体内源物质受体”的见解。这种思想促进了对内源性吗啡物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溶液 pH、脂类物质、糖浓度、类囊体膜、膜上偶联因子和可溶性偶联因子以及 Mg~(2 )等对金霉素荧光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指出,金霉素与偶联因子结合的荧光峰在440 nm,金霉素与摘除偶联因子后的类囊体膜片结合的荧光峰在530nm。Mg~(2 )可改变金霉素荧光峰的位置及强度,但偶联因子与金霉素的结合与Mg~(2 )无关。 偶联因子经0℃处理变性和用戊二醛处理使结构固定后,它的ATP酶活力下降,金霉素荧光增强效应几乎消失。 用已知作用部位的化学修饰剂NEM和OPDM以及TNBS处理叶绿体或偶联因子时,光合磷酸化和ATP酶活力下降,但加入金霉素可减少NEM和OPDM对光合磷酸化的抑制程度而对TNBS抑制的光合磷酸化活力影响不大。经NEM和OPDM处理后的偶联因子,对金霉素荧光的增强效应显著下降,而经TNBS处理的偶联因子,对金霉素荧光的增强效应仅略有下降。从上述结果推测,金霉素可能是与偶联因子上的γ亚单位或其邻近的区域结合而影响其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灿  池志强 《生命科学》2001,13(5):193-197
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膜受体最大的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在信号识别及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单体起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且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阿片受体异源二聚体的研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以及同源和异源二聚体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多孔强碱型三乙醇胺基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做为载体,用CNBr与载体上的多羟基作用共价偶联了胰酶。红外光谱表明:其共价偶联反应机理与用CNBr活化多糖类载体并接酶的机理相类似。最适偶联条件研究表明:CNBr用量增多,酶蛋白载量增加。但比活下降。偶联pH为10时,固定化酶有适宜的载量和较高的比活。由于胰酶水解蛋白反应释放出H~+质子,这些质子在载体内积累,使微环境内H~+质子浓度增加,进而使得固定化胰酶的pH—活性曲线在pH9~11范围内未出现下降。在变温和60℃恒温下对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测试表明:固相酶的热稳定性比天然酶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录一、历史简介及名词浅释二、受点学说的基本概念三、受点与药物的结合及构变四、从效应分析药物-受点反应五、受点的亚细胞位置和产生效应的分子过程六、放射配基受点结合测定法七、受点研究的趋向:结语一、历史简介及名词浅释化学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使药理学在十九世纪后半世纪内发展了实验药理学,药理学家开始用实验动物和仪器观察自植物或动物提取出的成分。他们看到,有的成分兴奋或增强一些生理功能活动;有的抑制或减弱生理功能活动,在观察中看到这两方面的物质还可能相互颉颃。Langley便是在观察和分析匹罗卡品和阿托品的作用时,于1878年提出在细胞上有能够和有效成分起反应的“receptive substance”。这不过是一种设想的能接受药物有效成分的物质,用以解释所观察的现象。这种设想的“接受物质”被当时同  相似文献   

20.
现已确定了三种鸟苷酸调节蛋白,它们具有相似的亚基结构及功能。本文进一步阐明了腺苷酸环化酶作用机制,从而对激素受体与环化酶偶联的分子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双重控制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