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细菌性肺炎血CRP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血CRP测定在小儿非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支原体、24例衣原体及33例病毒性肺炎共计99例非细菌性肺炎病人进行血CRP值测定。结果:32%非细菌性肺炎病人血CRP值增高;CRP值在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皿CRP与中性分类显著相关(r=0.628,P=0.011),而与WBC计数及体温不相关。结论:非细菌性肺炎病人血CRP值也可增高,CRP对非细菌性肺炎病原的鉴别能力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肺炎患者160例,其中包括细菌性肺炎100例,非细菌性肺炎60例,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WBC、CRP、PCT的水平,同时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WBC、CRP和PCT这三项水平均升高(Ps<0.05),且细菌性肺炎组这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s<0.05)。在细菌性肺炎组中,死亡者的这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s<0.05)。在单项检测中,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WBC最低(Ps<0.05);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Ps<0.05)。结论 血清中WBC、CRP和PCT这三项指标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1年期间住院的5岁及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进行深部呼吸道吸引物细菌培养,并且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441例病人中,722例检出细菌共761株,分离阳性率为50.1%,分离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70株(22.3%)、大肠埃希菌130株(17.1%)、肺炎链球菌89株(11.7%)、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8.3%)及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60株(7.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5.9%;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RSP)检出率为84.3%;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和阴沟肠杆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1.2%、46.2%、94.8%和16.8%;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36%和4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7%和13.2%。结论在深圳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明显多于革兰阳性菌,分离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治疗前后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白三烯B4(LTB4)、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n=70),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合格者作为对照组(n=70)。观察两组血清LTB4、PCT表达水平。观察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TB4、PCT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及Cox分析法分析观察组血清LTB4、PCT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LTB4与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结论 血清PCT与LTB4在细菌性肺炎患者中处于高表达状态,治疗后两者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血清PCT及LTB4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携带人SP-B蛋白+1580 SNP不同等位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进行细菌性肺炎模型的造模。方法:利用受精卵原核注射技术将hSP-B基因整合至小鼠染色体上获得F0代小鼠,将其与mSP-B基因敲除鼠进行交配,逐步去除转基因小鼠体内m SP-B基因。利用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通过测序确定+1580位点的等位基因。将铜绿假单胞菌经支气管灌注接种至小鼠肺内进行细菌性肺炎造模,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结果:F2代小鼠只表达人SP-B蛋白而不表达鼠SP-B蛋白,蛋白表达量与人肺内含量相近,即为构建成功的转基因小鼠。3个小鼠家系+1580位点等位基因为T,1个家系为C。细菌接种(1×10~6CFU/mouse)后24小时,小鼠肺泡内炎症渗出明显,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SP-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但不同等位基因间在此条件下无明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只表达人SP-B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细菌性肺炎模型造模成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人SP-B蛋白的生理功能及+1580基因多态性与肺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细菌性肺炎患儿实行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后患儿临床症状、呼吸道菌群及疾病复发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8)。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闭环式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呼吸道菌群分布情况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细菌性肺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及咳痰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9.09%(49/55),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呼吸道菌群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应用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后,可明显改善细菌性肺炎患儿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抑制呼吸道革兰阳性菌群生长,但对治疗后复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肺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2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试验组,以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进行IL-6、IL-8和CRP的检测。结果细菌性肺炎患者中的IL-6及IL-8及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与治疗前相比,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治疗后IL-6及IL-8及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及IL-8及CRP在细胞性肺炎患者中的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正>麻疹是一种严重的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它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的疾病。在未免疫人群中,大多数儿童在5岁以前得病,并且几乎全部感染都会产生很易辨别的临床症状。新生婴儿借助于母传抗体获得保护而免遭麻疹感染,但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保护往往很快消失,并且临床麻疹可见于5—6月龄以内的婴儿。  相似文献   

9.
<正>自1963年麻疹(M)疫苗被批准使用以来,每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数比疫苗使用前下降98%以上。1981~1988年,麻疹发病相对稳定,每年大约3000例。但是,1989~1990年,麻疹发病率上升,超过以前的5倍。据认为这与M疫苗一剂接种,免疫应答不足者的积累有关。为减少此种积蓄,新近建议新入学的大学生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第二剂M疫苗接种。第二剂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则同时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之免疫。  相似文献   

10.
麻疹病毒是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是专一的人类病原,没有动物宿主和媒介生物,病毒通过气溶胶和直接接触,由呼吸道飞沫传播。从暴露到发病平均14天(7~18天),病人于出疹前2~3天到出疹后1~2天有传染性,一般不发生持续性感染。当麻疹病毒传人无免疫力人群时,90%~100%的人可发生感染,并成为临床病人。热带的麻疹病人多发生于干旱季节,温带的发病高峰在冬末和初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6、IL-10、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儿童支原体及细菌性肺炎发病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住院诊断为儿童肺炎的患者260例,其中诊断为支原体肺炎(A组)、细菌性肺炎(B组)各130例,同时选取相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1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抽取A、B两组患儿治疗前组、治疗后组(15±3)d及对照组(C组)空腹静脉血3mL,各组IL-6、IL-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PCT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CRP采用CX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IL-6的浓度:A、B组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IL-10的浓度:A组治疗前显著低于B组治疗前及对照组,B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B组的PCT水平高于C组,亦高于A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PCT水平与治疗前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A组和C组。治疗前,A组及B组的CRP水平均高于C组,B组的CRP水平高于A组。治疗后,A组及B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儿童肺炎的发生发展中,IL-6和IL-10、CRP和PCT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 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每组12只.各组麻醉后,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气管滴入1×108CFU/mL混合菌液,每只0.5 mL,空白对照组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 h后进...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三院呼吸科1979—1989年冬季(11月—2月)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麻疹的发病机制和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并在其中繁殖,扩散至局部淋巴组织,由肺巨噬细胞携带经血流播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细胞引起病变。细胞免疫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细胞毒T细胞究竟是CD4^+细胞抑或CD8^+细胞尚有争议。但针对麻疹病毒血凝素(H)和融合(F)蛋白的中和抗体在保护性免疫中有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原细菌的细菌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病原细菌的细菌素吴健胜,王金生(江苏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南京210095)细菌素是一种细菌的某些菌系所产生的对该种细菌的另一些菌株或关系较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非复制性的含蛋白的抗菌物质[1]。继1946年Fredericq报道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新一代麻疹疫苗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最有效的措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全世界广泛使用30多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对控制全球麻疹流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母传抗体的干扰作用,该疫苗不适合早龄接种。疫苗不耐热,需要完整的冷链系统。麻疹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免疫原性的变化也有可能使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有效率降低。发展适合早龄婴儿接种的、耐热的、免疫原性更强的新一代麻疹疫苗、配合最佳的免疫策略,将会加速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