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受体家族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insul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别是由胰岛β细胞和肝细胞分泌的 多肽类激素.它们通过结合并激活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作为起始信号传导的第一步,胰岛素与IGF-1是如何与各自受体的膜外区域(ectodomain) 结合并进一步激活受体的细胞膜内酪氨酸激酶活性一直属于科学研究的关键基础问题.本文 概述了胰岛素受体家族(IR和IGF-1R)及其配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和关系,并重点介绍 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胰岛素受体家族复合体结构和功能上的研究手段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受体信号传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u R  Bai H  Liu BW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54-256
胰岛素受体是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膜受体。胰岛素与靶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及β亚基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后者使靶细胞内底物如IRS1或Hhc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胰岛素受体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胰岛素信号所激发的信号传递途径主要有二:一为Ras-MAP激酶途径,一为PI3-激酶途径,胰岛素的作用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
Liu BY  Wang HX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3):249-25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与胰岛素受体(IR)结构同源,它们信号转导的细胞内底物相似,但二者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却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本文集中介绍了两种受体的激活机制及信号转导特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参与多种激素,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可联系下游含SH2结构域的蛋白,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号传递中介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家族有4个成员。本文从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介绍新发现的两个成员(IRS-3,IRS-4)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用12%乙醇麻醉的大鼠,观察了下丘脑室旁核(PVH)微量注射K型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肾水钠钾排出的影响,以及第三脑室注射U-50,488H对PVH中多巴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PVH微量注射U-50,488H(5μn/ul)后20min内大鼠尿量开始增加(P<0.01),持续约100min,41—60min尿量增加达峰值(P<0.001)。(2)PVH预先(10min)注射K型阿片受体阻断剂NBT(Nor-BinaltorphimineTetrahydrate)(5μg/pl)可以阻断U-50,488H所产生的利尿效应(P<0.01)。(3)第三脑室注射U-50,488H(10μg/10ul)20min后,PVH中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减弱,于注药后50min变化最为显著,100min时已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PVH微量注射U-50,488H可作用于K型阿片受体引起利尿效应;第三脑室微量注射U-50,488H可抑制PVH中TH-IR神经元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目前有一种假说,认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α亚基结合后将信息传递给β亚基,引起β亚基酪氨酸激酶自身磷酸化而激活。酪氨酸激酶可以使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磷酸化,从而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事件发挥胰岛素的多重调节作用。通过近六年来的深入研究,已经了解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介导胰岛素的绝大多数生物学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一)胰岛素受体的结构近年来采用亲和标记、免疫沉淀、亲和层析、分子克隆等技术,对胰岛素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现在已了解胰岛素受体分子由两个13.5万分子量的α亚基、两个9.5万分子量的β亚基,三对二硫键连接而成。胰岛素受体的α及β亚基是由一138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受体原  相似文献   

7.
[B3-Lys]-胰岛素的研究:受体结合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125T-[B3-Lys]-胰岛素和125Ⅰ-胰岛素研究了[B3-Lys]-胰岛素和胰岛素与人胎盘细胞膜(HPM)胰岛素受体结合特性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3-Lys]-胰岛素与EPM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比天然猪胰岛素高。由竞争取代曲线得到的[B3-Lys]-胰岛素和猪胰岛素的IC(50)值分别为0.65和1.11nmol/L。经Scatchard分析得出[B3-Lys]-胰岛素与HPM胰岛素受体中高亲和位点和低亲和位点结合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72×109和2.27×106L/mol,而猪胰岛素分别为1.26×109和1.47×106/mol。促脂肪细胞合成脂肪实验结果表明[B3-Lys]-胰岛素也同样具有比天然猪胰岛素更高的离体生物活力,EC(50)分别为0.175和0.301nmol/L。可见[B3-Lys]-胰岛素的受体结合能力和高体生物活力都为猪胰岛素的1.7倍。  相似文献   

8.
c-Fms是原癌基因fms的产物,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与单细胞/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活性相关。c-Fms胞外区含有5个Ig样结构域,胞内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是具有单一高亲和力受体分子。M-CSF与c-Fmg Ig样结构域的D1,D2和D3结合,引起D4构象变化,受体二聚化而导致胞内区酪氨酸激酶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家兔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Ding YF  Zhang MM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3):220-224
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上,观察IR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gn,IP)对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细胞调亡和调亡相关调控基因蛋白(Fas、Bcl-2、Bax等)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⑴在IR过程中,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进行性降低;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P<0.001),再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时小鼠大脑皮层干细胞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系统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27只,随机分为3组(n=9):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胰岛素组(DM+INS)。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Western-blot检测干细胞因子(SCF)、受体酪氮酸激酶(KIT)蛋白的表达,免疫双标显示SCF/KIT的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blot和免疫双标结果均显示糖尿病小鼠大脑皮层内的S(分泌型)-SCF、M(膜型)-SCF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应用胰岛素干预后可有效逆转此种变化趋势。结论:SCF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脑病的发生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粘着斑激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蛋白酪氨酸激酶,属于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布在细胞粘着斑部位。FAK位于神经肽,整合素和癌基因作用的聚合点,可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它参与调节细胞发育,生长,存活,凋亡,粘附,骨架重组,转化,扩散和迁延等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基因定位突变方法将胰岛素B链第10位的His变为Asp,获得高活力胰岛素(B10Asp)人胰岛素,其受体结合能力和离体生物少分别为猪胰岛素的262%和235%体内生物活力也明显高于猪胰岛素,它的促细胞生长能力为猪胰岛素的174%。  相似文献   

13.
[B3—Lys]—胰岛素的研究:受体结合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125I-[B3-Lys]-胰岛素和^125I-胰岛素研究了[B3-Lys]-胰岛素和胰岛素与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物性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3-Lys]-胰岛素与HPM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比天然猪胰岛素高。由竞争取代曲线得到的[B3-Lys]-胰岛素和猪胰岛素的IC(50)值分另为0.65和1.11nmol/L。经Scatchard分别得出[B3-Lys]-胰岛素与HPM胰岛素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表达两类功能相悖的识别受体,即活化受体(KAR)和抑制受体(KIR)。KIR能识别自身细胞上的MHCⅠ类分子与自身或外来肽形成2的复合物,所产生的抑制信号可阴断KAR的活化,以此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如果靶细胞失去KIR所识别的配体,NK细胞即可通过KAR对靶细胞进行攻击。本文将介绍此类受体的结构及基识别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苄苯哌咪唑对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杨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77)血小板激动剂刺激血小板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这种磷酸化过程是通过血小板表面受体使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而引起的,血小板的凝聚功能与表面受体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胰岛素受体与^125I-胰岛素结合的条件,并比较了衣霉素处理和对照细胞的结合动力学和内吞作用。结果表明:4℃和PH8是研究胰岛素受体与配体结合的较佳条件,当0.1ug/ml衣霉素处理18小时,Scatshard作图分析指出,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容量降低,每个细胞上的受体位点数减少。Hill作图分析说明,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胰岛素半饱和浓度和表观解离常数)及结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变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受体的放射配体分析法,观察链佐霉素(STZ)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变化,并用核酸杂交方法对STZ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Wistar大鼠在腹腔注射STZ后2周,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55.6%,而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下降。用斑点杂交方法观察到,STZ注射2周后,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含量明显增加,而补充胰岛素后,受体mRNA含量基本恢复正常。提示STZ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低胰岛素血症引起肝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补充胰岛素可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进一步证明,血清胰岛素水平在STZ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酪氨酸磷酸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80-120 g),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及高脂饮食组(FH)2组,每组15只。喂养10周,以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磷酸化(IRS-1Ser636)及酪氨酸磷酸化(IRS-1Tyr465)表达。结果FH组葡萄糖输注率(GIR)60-120水平明显低于NC组[(1.56±0.43 vs.5.15±0.66)mg/(kg.min),P〈0.01];FH组大鼠TNF-αI、RS-1Ser636均高于NC组[(15.43±2.16 vs.5.4±2.16)pg/mL,P〈0.01;(109.45±13.75 vs.94.23±15.05),P〈0.05],IRS-1Tyr456水平低于NC组[(111.08±14.28 vs.125.77±14.51),P〈0.05]。TNF-α水平与IRS-1Ser636呈正相关(r=0.503,P=0.024),与IRS-1Tyr465呈负相关(r=-0.521,P=0.019)。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水平与IRS-1Tyr465负相关,与IRS-1Ser636正相关,提示TNF-α引起胰岛素抵抗机制可能与IRS-1磷酸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首次系统观察了22例9—27周引产人胎儿下丘脑视上区的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内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神经元(Somatostatinimmunoreactiveneuron,简称SOM-IR神经元)的发生、发育的形态学特征。从16周开始,在视上核(SupraopticalnucleusSON)和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enucleusSON)内可观察到SOM-IR神经元,在SON、SOM-IR神经元数随着胎龄增加而增多,到22周时数量最多,以后随着胎龄增加SOM-IR神经元数出现逐渐减少现象;SCN内的SOM-IR神经元在18周和22周时出现两次高峰,研究结果提示,SON和SCN内的SOM-IR神经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消长现象,表明了SOM-IR神经元在SON和SCN内各有其独特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葡萄糖和胰岛素调控小鼠ob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gel mobility shift assays,GMSA)、DNase I足迹分析和突变分析技术对小鼠ob基因启动子-1719~-1452bp之间存在负调控元件、GLRE和IRE。GMSA结果显示葡萄糖和胰岛素抑制转录因子与顺式元件。DNase I足迹分析和突变分析显示此结合区这AGCAAAA,位于o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