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绿化植物中四种常见刺蛾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间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04和0.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它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1。在种间,桑褐刺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9)和种间竞争系数(0.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时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0.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0.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间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间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04和0.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它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1。在种间,桑褐刺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9)和种间竞争系数(0.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时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0.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0.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间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树木生长季节,从事果树、林木及苗圃的管理工作,常遭到刺蛾类幼虫(洋辣子)的毒刺而产生痛痒或红肿。 刺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黄刺蛾、扁刺蛾、青刺蛾、中华青刺蛾、棕边青刺蛾、梨刺蛾等。它们的体表具有痛伏突起和刺,有些刺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刺借助毛孔刺入皮肤后,就能引起痛痒、红肿,不及时处理,可持续数日不消。无毛孔的皮肤(如手掌)则不会因被刺而引起痛痒。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五种常见刺蛾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光  陈军杰 《昆虫学报》1992,35(3):312-316
用4种同工酶的5个座位的电泳数据分析了南京地区分属于4个属的5种刺蛾之间的遗传变异.用这些数据按算术平均的不加权对群法作出的系统树和排序图表明: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和褐边绿刺蛾P. consocia,黄制蛾Cnidocampa flavescens和桑褐刺蛾Setara postornata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较近.这些结果大致与形态分类一致,但从电泳数据分析得到的黄刺蛾与桑褐刺蛾之间的亲缘关系却比形态分类的结果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5.
贵阳地区黄刺蛾种群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 Walker是贵阳地区的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种群年生活史同时存在1年1代和1年2代现象,其中1年1代的个体数占大多数,大约占虫口总数的3/4。1世代或2世代的个体越冬后的成虫羽化都集中于5月中、下旬;茧内滞育虫态(含预蛹和蛹)长达8~10个月;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越冬代有很强的自然控制力,冬季茧的平均寄生率达34%。成虫的黑化个体占2.75%。室内养虫笼中黄刺蛾产下的卵粒有3种形状。研究期间(2004~2007年)发现黄刺蛾在贵阳的寄主植物有所不同,认为不同年份嗜食寄主植物有明显不同。根据黄刺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天敌的自然控制力,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刺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危害多种果树和林木。笔者于1958年曾在灌县和郫县等地对其生活史,习性作过一些观察,近年在峨眉再度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名称与分布黄刺蛾的学名为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异名Monema flavescens Walker俗名洋辣子、活辣子、八角丁,  相似文献   

7.
报道中国刺蛾科6新种、5新纪录属及12新纪录种。新种包括:岔颚凯刺蛾Caissa staurognatha sp.nov.、叉颚银纹刺蛾Miresa dicrognatha sp.nov.、透翅泥刺蛾Limacolasia hyalodesa sp.nov.、北京岐刺蛾Austrapoda beijingensis sp.nov.、索洛绿刺蛾Parasa solovyevi sp.nov.及黑条刺蛾Striogyia obatera sp.nov.。条刺蛾属Striogyia Holloway、佳刺蛾属Euphlyctinides Hering、温刺蛾属Prapata Holloway、裔刺蛾属Hindothosea Holloway和白刺蛾属Pseudaltha Hering为我国新纪录属。黑基客刺蛾Ceratonema nigribasale Hering、拟焰刺蛾Pseudiragoides spadix Solovyevet Witt、铜翅佳刺蛾Euphlyctinides aeneola Solovyev、叶奇刺蛾Matsumurides lola(Swinhoe)、温刺蛾Prapata bisinuosa Holloway、黑温刺蛾Prapata scotopepla(Hampson)、赭背刺蛾Belippa ochreata Yoshimoto、裔刺蛾Hindothosea cervina(Moore)、纷刺蛾Griseothosea cruda(Walker)、白翅姹剌蛾Chalcocelis albor Solovyev et Witt、维绒刺蛾Phocoderma witti Solovyev和沙坝白刺蛾Pseudaltha sapa Solovyev为中国新纪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昆虫标本馆(IZCAS)。  相似文献   

8.
中国扁刺蛾属分类研究(鳞翅目,刺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出中国扁刺蛾属12种,其中玛扁刺蛾Th.magna Hering、祺扁刺蛾Th.cheesmanae Holloway、泰扁刺蛾Th.siamica Holloway、叉瓣扁刺蛾Th.styx Holloway、明脉扁刺蛾Th.sythoffi Snellen及棕扁刺蛾Th.vetusinua Holloway为中国新纪录种。将Quasithosea Holloway,1987作为扁刺蛾属Thosea Walker,1855的同物异名处理,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提供了新纪录种的彩色照片及外生殖器解剖图。  相似文献   

9.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绿刺蛾属Parasa Moore 2新种:镇雄绿刺蛾P.zhenxiongica sp.nov.和西藏绿刺蛾P.xizangensis sp.nov.及3中国新纪录种:同宗绿刺蛾P.gentiles(Snellen)、缅媚绿刺蛾P.kalawensis Orhant和榴绿刺蛾P.punica (Herrich-Schaffer).另外,对中国绿刺蛾P.sinica Moore、双齿绿刺蛾P.hilarata(Staudinger)和青绿刺蛾P.hilarula (Staudinger)的混淆与误定进行了更正.提供了它们的成虫彩色照片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正> 褐刺蛾(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Hampson)与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同属于鳞翅目、刺蛾科(Limacodidae),是桑、茶、油茶、油桐、法国梧桐、枫杨等的重要害虫。 关于鳞翅目染色体的研究,国外开展得较早,国内只曾见到蚕蛾科和天蚕蛾科几种的染色体报道。作者于1987年6~9月间对褐刺蛾和扁刺蛾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在浙江农大校园内的法国梧桐树上,选取五龄末幼虫于0.89%生理盐水中解剖,取下睾丸,经过处理制成玻片。镜检时,每种选清晰的分裂相100个,统计染色体数;然后选择分散适  相似文献   

12.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茶、果、桑等多种经济作物。茶园中扁刺蛾虫害严重时,茶树叶片被吃光,造成茶树枯死。虫体刺毛触及人的皮肤会引起痒痛红肿。1975年9月,我们从敬亭山茶场和舒茶公社茶园自然死亡的扁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和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室内感染和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力及专一性较强,杀虫效果显著,对家蚕(bombyx mori)和小白鼠无毒。可感染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绿刺蛾(Porasa lepida Crame)。  相似文献   

13.
汪广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53,(5):309-318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属于鳞翅目中的刺蛾科,舆四点刺蛾同为江西果树森林方面的重要害虫。1950年春间,我们开始对它进行观察,以求除治。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前人缺乏系统记录,现在把二年来研究所得的结果,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4.
四点刺蛾在以前昆虫书中,称为绿剌蛾,因其末龄幼虫,尾部有四个黑点,便於认识,所以我们就叫它做四点刺蛾。这种剌蛾,经监定後,认为是Parasasinica Moore,属於鳞翅目中的刺蛾科。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福州、仙游三处枇杷园的调查表明,枇杷食叶害虫有24种,发生最严重的是枇杷黄毛虫和枇杷舟蛾,其次是扁刺蛾和双线盗毒蛾。调查地枇杷黄毛虫1年发生5代,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虫口数量最多。用阿维菌素、啶虫脒和氟虫腈对枇杷黄毛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5%氟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妮蛾蜡蝉属Neosalurnis Distant的分类研究历史,研究妮蛾蜡蝉属种类,同意网纹妮蛾蜡蝉Neosalurnis reticulates Distant是妮蛾蜡蝉Neosalurnis gracilis(Melichar))的异名。记述中国妮蛾蜡蝉属4种,包括1新种——大刺妮蛾蜡蝉N.magnispinata,sp.nov.,1新记录种——短刺妮蛾蜡蝉Neosalurnis bonenda Medler。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温湿度对黄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是成虫羽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其羽化率分别可达82.7%~87.3%,15℃和35℃下羽化率显著较低。高相对湿度对成虫羽化有利,RH80%和90%下羽化率分别为84.0%、81.0%,羽化率比RH70%以下显著提高。不同温度对黄刺蛾羽化进度有一定影响,在15,20,25,30,35℃下,其羽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5周、第4周、第2周、第2周和第3周;分别用直线回归和Logisitic回归模拟天数与累计羽化进度的关系,2种模型均极显著。用直线回归模型计算,越冬成虫在25℃下的理论羽化截止日期最早,时间为6月3日。  相似文献   

18.
青刺蛾(parasa consocia,Walker)属磷翅目,刺蛾科。又名毛辣虫,绿刺蛾。分布全国各地,长江下游各省较普遍。是梨、桃、桑、梅、柑桔、苹果、柳、枫等果树和林木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仅留枝条和叶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润刺蛾属系统分类研究(鳞翅目,刺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出中国润刺蛾属Aphendala Walker共10种,包括2新种,拟灰润刺蛾A.pseudocana与叉茎润刺蛾A.furcillata,及1新纪录种,野润刺蛾A.aperiens(Walker)。编制了本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提供了视检种的成虫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中国刺蛾科1新记录属:拟线刺蛾属Caniatta Solovyev&Witt,2009及1新记录种:光拟线刺蛾Caniatta levis Solovyev&Witt,2009,并提供雄性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