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办法,所有病例均进行血液和脑脊液的培养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2例死于感染并发症,2例感染复发,21例患者重新安装分流装置,3例病情较轻的患者经分流泵及鞘内给药后痊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需引起重视。对于感染的病例,及时移除分流装置,同时行脑室外引流冲洗和脑室内注药,当脑脊液达到无菌状态后重新植入分流装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结果表明抗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改为美罗培南,待获得培养结果后根据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脑脊液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经治疗再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SAH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常规脱水、防治血管痉挛、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外,其中10例给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结果:1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9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查颅脑CT显示脑室明显减小,间质水肿消失,1例患者术后1月内再次出现脑积水,给予行同侧分流管探查再通、对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良好,颅脑CT示脑室减小。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术后感染2例,全部患者均术后7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1月9例复发脑积水,给予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在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早期给予SAH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可能性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未立即行脑室外引流术发生脑积水的指征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28例(28.6%)患者需要行脑室外引流术。全脑室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49例,50%),这些患者中24例(49%)需要行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外引流术组和非脑室外引流术组平均m GS分别是17±5.1(12-28)和8±4.2(2-20)(P0.001)。与脑室外引流术相关的因素包括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中线移位5 mm、GCS评分8分、m GS13分、三脑室m GS=5及四脑室m GS=5分。多因素回归分析中,m GS13分、GCS评分8分和四脑室m GS=5分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患者(24例,85.7%)在有脑积水症状时很快行脑室外引流术,有4例患者在48小时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结论:昏迷、m GS13分和四脑室扩大使行脑室外引流术的风险增大。大部分患者在脑室出血后一天内行脑室外引流术,很少一部分患者在48小时后行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硬膜下血肿病例共63例。其中脑室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3.2±9.4)岁;常规开颅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0.2±9.4岁。常规开颅组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另一组采用脑室镜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脑室镜组和常规开颅组的术前GCS评分分别为4.2±0.7、4.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脑室镜GCS评分明显升高,和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脑室镜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常规开颅组下降的速度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镜组头皮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明显比常规开颅组要小,血肿清除率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探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06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共53例,采取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共53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显著低于对照组(3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OS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与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观察两组的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率、术后残石率。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残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AOSC患者具有创伤小、愈合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胆囊胆总管取石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3.7±17.O)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8.7±10.6)min,t=4.37,P=O.049〈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91.7±27.3)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2.7±17.O)mL,t=-6.10,P=0.026〈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7.%明显小于对照组20.0%,x2=-7.05,P=0.008〈0.05;观察组的结石复发率3.6%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0%,x2=-7.76,P=0.005〈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良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临床成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6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5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比较微创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之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所需时间与镇痛药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与完全康复时间。结果:与开腹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微创组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完全康复时间、镇痛药的使用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对合适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入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胆漏、出血、结石残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对患者损伤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结石取出率高、残留可能性小、结石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可行性和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1例,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4例,感染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式疗效显著,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l例,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4例,感染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式疗效显著,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65岁以上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中转开腹10例,占7_35%;其中粘连严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6例,无法控制的出血2例,结石嵌顿胆囊管2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清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腹膜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碳酸氢盐、钙离子、钾离子水平的变化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IL-6、IL-8、TNF-α、钾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碳酸氢盐、钙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肾功能、炎症因子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百分数、空腹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两组的WBC、NE、Glu、Co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Glu、Cor、CR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WBC、NE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小切口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术后3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并有利于胆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的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治疗34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治疗41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中有72例手术成功,3例患者因肿瘤位置不佳中转开腹,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平均手术时间(72.8±12.7)min,出血量5~3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5±0.5)d。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术)中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19 例LC 术致胆管 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19 例患者中,1 例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以上处 损伤,2 例发生胆总管缺损伤,3 例发生胆总管横断伤,5 例发生胆总管侧面伤,3 例发生胆总管钳夹但未切断,1 例发生右肝管损 伤,4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治疗方法应视胆管损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断端处胆管端端吻合,同时放置T 管引流、单纯胆总 管T 管引流、开腹去除误夹夹子、ERCP检查放置鼻胆管引流及胆肠Rouxeny 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修 补胆道损伤的手术方法。随访6 个月~18 年,恢复好,无1 例死亡。结论:胆管损伤是LC 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规范的操作及 手术适应症的掌握能减少其发生。一旦出现胆管损伤,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能减少其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