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培养基、水份含量、氮源、培养时间、培养基的起始PH以及培养温度的研究,测定TrichodermareeseiGAB纤维素酶的C1酶和Cx酶的酶活,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条件,即:稻草粉:花生壳=4:1,物料:水份=2:3,以NH4Cl、(NH42SO4、NH4H2PO4为氮源,起始pH为自然pH(约5.8),在28℃  相似文献   

2.
PKCγ过表达诱导C3H10T1/2细胞生长失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NA重组构建蛋白激酶Cγ(PKCγ)亚类的重组质粒并经基因转染技术和DNA印迹、蛋白质印迹与PKC活性分析,获得了过表达PKCγ的C3H10T1/2细胞——NCP4.NCP4细胞生长速率提高,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表明,NCP4细胞G1期百分率下降,S期和G2+M期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血清依赖性明显下降,贴壁依赖性降低,在软琼脂中形成小集落,出现部分转化表型.进一步检测,首次观察到NCP4细胞中癌基因c-sis表达明显增强,这可能是NCP4细胞血清依赖性下降的分子机理之一.实验表明,在正常C3H10T1/2细胞中PKCγ的过表达可直接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并可诱导出现部分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免耕稻田氮肥运筹对土壤NH3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玉华  刘兵  张枝盛  郑大  周亮  曹凑贵  李成芳 《生态学报》2013,33(18):5556-556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NH3挥发量。氮肥施用后,NH3挥发损失量占施氮量的6.2%-8.5%,其中,以分蘖期NH3挥发损失量最大,齐穗期次之,苗期和拔节期最小。施肥处理间,处理R1稻田累积NH3挥发量最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比处理R2、R3和R4分别低9.1%(P<0.05)、10.9%(P<0.05)和17.7%(P<0.05)。(2)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NH4+、pH值和土壤NH4+和pH值均与稻田土壤NH3挥发通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3)处理R1水稻氮肥利用率相对于处理R2、R3和R4增加了28.4%(P<0.05)、55.4%(P<0.05)和74.9%(P<0.05)。研究表明,氮肥后移能有效降低免耕稻田NH3挥发,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5L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HEK-293 N3S细胞生产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GFP),为规模化生产腺病毒基因药物建立一种稳定可行的生产工艺。复苏的种子细胞进行逐级放大最后接入5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含5%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基灌流培养293 N3S细胞,当细胞密度达到(2~4)×106个/mL时感染Ad-GFP,48h后收获细胞,经两步氯化铯超速离心获得纯化的Ad-GFP。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病毒颗粒数和纯度,采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腺病毒的感染滴度。连续培养10~12d,细胞密度可达到(2~4)×1066个/mL左右,纯化的Ad-GFP感染滴度和颗粒数分别为1.0×1011IU/mL和1.68×1012VP/mL,比活性为6.0%,A260A280比值为1.33,产品纯度达到99.2%。建立了5L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293 N3S细胞生产重组腺病毒Ad-GFP的生产工艺,对携带其他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药物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HLJ-0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自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发生变异,经典的疫苗株已不能完全抵抗PRV变异株的感染,国内多个猪场出现伪狂犬病的暴发,PRV变异毒株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目的】通过分离PRV流行变异毒株,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和致病性分析,为PRV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研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集黑龙江某猪场感染PRV的脑组织病料,根据GenBank PRV gEgB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通过对gEgC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BHK-21细胞分离病毒,采用噬斑纯化方法对病毒进行纯化。通过电镜、间接免疫荧光对病毒进行鉴定,测定病毒生长曲线并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经PCR和测序鉴定分离株为PRV流行株,将其命名为HLJ-0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毒株与我国近几年分离的流行变异株位于同一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E和gC存在国内流行变异株的特征序列,表明该分离毒株为流行变异株。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株HLJ-01在感染48h时滴度最高(108.5TCID50/mL)。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病毒颗粒直径约150nm,呈球形,有囊膜,囊膜外有放射状纤突,呈现典型PRV病毒特征。动物感染实验结果显示,107.0TCID50剂量感染组死亡率为100%;106.0TCID50剂量感染组死亡率为80%;105.0TCID50剂量感染组死亡率为60%。仔猪在接种病毒后均出现PRV感染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证实分离毒株对仔猪有较强致病力。【结论】分离获得一株猪伪狂犬病毒,经鉴定该分离株为流行变异株,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为PRV流行病学分析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γ-干扰素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人淋巴细胞mRNA反转录产物中克隆了IFN-γcDNA,序列分析证实了分子进化规律对IFN-γcDNA序列存在多态性的推论.在此基础上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去信号肽中国人IFN-γ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0 PRPL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了中国人IFN-γcDNA,其表达水平占全菌可溶性总蛋白的44.4%,初步复性后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γ-IFN表达量为0.45×107~2.34×107单位/L.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行同步采样法,于2012年雨季,对广州市大夫山森林公园林内外空气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细颗粒物(PM2.5)样品进行了24 h收集,测定了TSP和PM2.5的质量浓度并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林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18±10.47)和(55.79±13.01) g/cm3;林内外TS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32 ± 33.19)和(116.61±35.36) g/cm3。林内与林外比,PM2.5和TSP平均质量浓度都显著减少(P < 0.05),表明森林能显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TSP和PM2.5中SO42-、Na+、NH4+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成分,占总离子质量的80%以上,林外这些离子的浓度高于林内(NH4+除外)。这4种离子雨季在空气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为NaCl、Na2SO4、NH4HSO4和NH4NO3。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大夫山空气TSP和PM2.5的水溶性组分中Na+和Cl-贡献最大,其它元素主要源自陆地源。林内外TSP和PM2.5c(NO3-)/c(SO42-)比值在0.3以下,表明固定源是大夫山森林公园空气主要污染贡献者,TSP中c(NO3-)/c(SO42-)的比值大于PM2.5的比值,说明移动源对TSP的贡献大于PM2.5。  相似文献   

8.
高强  宁毅  熊涛  胡珏  聂娟  李玲  肖荣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468-4476
[背景] 大量制备高纯度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是以腺相关病毒(AAV)为投递载体的基因靶向治疗或基因工程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 利用层析柱法大量纯化质粒和rAAV细胞培养液,以获得高纯度的rAAV颗粒。[方法] 对组装rAAV的3种质粒用HiPrepTM10 Sepharose 6FF和HiTrap PlasmidSelect Xtra凝胶层析柱纯化,目的是得到组装AAV的超螺旋质粒DNA,然后对组装rAAV过程中的AAV-293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优化,组装成功病毒后,再对收集到的细胞提取液用HiLoadTM10Q和HiLoadTM10SP阴阳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最后用纯化浓缩后的rAAV感染HT108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表达细胞数,计算浓缩后活病毒感染滴度。[结果] HiPrep和HiTrap层析柱纯化后得到大量高纯度的超螺旋质粒DNA,组装病毒后,用HiLoad柱纯化获得大量高纯度的rAAV颗粒,通过测定,rAAV基因组滴度达到(2.46±0.37)×1012 TCID50/mL (MOI=1.0×104)。[结论] 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组装纯化制备出高纯度、高滴度rAAV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9.
孟继鸿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102-105
传统认为脊髓灰质炎病毒(PV)仅能在人或灵长类细胞中增殖,本文报道一株对PV高度敏感的非灵长类动物细胞——兔子宫内膜上皮传代细胞系(ZMRUE-85)。经与HeLa、Hep-2、FL、MERN和MA104等细胞的比较研究,证实PV在ZMRUE-85细胞上能产生典型的溶细胞型病变和空斑,TCID90和空斑滴度均近似或高于上述5种人源或猴源细胞,这对PV宿主范围、受体本质及其感染性和致病性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尖吻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2的表达及其生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尖吻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2A.aBPLA2)基因克隆至温敏表达载体pBLMVL2,在大肠杆菌RR1中成功诱导表达.表达产物A.aBPLA2约占细菌蛋白质总量的20%,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纯化包涵体后,将产物变性、复性,然后用FPLC SuperoseTM12纯化,产物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只有单一条带.对纯化后的表达A.aBPLA2进行了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和溶血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表达A.aBPLA2的酶活性与变性后复性江浙蝮蛇酸性磷脂酶A2酶活性相近,具有类似变性后复性江浙蝮蛇碱性磷脂酶A2的溶血活性,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最后对磷脂酶A2的结构与这些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1 a生杉木幼苗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添加不同形态氮(NH4+-N和NO3-N),对其养分元素和生长状况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F显著提高了杉木的苗高和生物量,促进了杉木对N、P、K、Ca、Mg、Fe和Na的吸收,AMF对微量元素Fe、Na的促进作用总体上要强于大量元素K、Ca。与NO3-N相比,AMF显著提高了NH4+-N处理杉木的生物量、总C和N、Ca、Mg、Mn含量,而且这种显著性在叶中普遍高于根和茎。接种AMF可以促进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养分元素的吸收,且添加NH4+-N处理的促进作用要强于NO3-N。  相似文献   

12.
芹菜夜蛾NPV离体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芹菜夜蛾NPV能够在小菜蛾细胞系中有效地复制增殖。受感染细胞呈典型细胞病理变化。病毒在细胞核中复制装配,病毒感染率为85%,多角体产量为588×10PIBs/ml。病毒增殖动力学显示,病毒感染细胞72h,胞外病毒达最大滴度,TCID50值为1.9×10TCID50/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 nanoparticles,SiO2NPs)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TM4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iO2NPs(0、1、10、100 mg/L)培养液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CCK-8法检测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形态和活性。利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MDA和SOD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分析TM4细胞的凋亡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Fas、FasL、Caspase-8、Caspase-3、Bax和Bcl-2等细胞凋亡信号分子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发现,SiO2NPs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M4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存活率和数量,并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此外,SiO2NPs诱导TM4细胞产生过量ROS,引起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活性增加导致氧化应激。进一步研究显示,SiO2NPs显著增加TM4细胞凋亡水平,并激活Fas/FasL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意思的是,抗氧化剂NAC可以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效缓解SiO2NPs引起的TM4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结论 综上,SiO2NPs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激活Fas/FasL信号通路促进TM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以0.1mol/L NH4Cl溶液为介质, 用2.5次微分伏安法测定了丙二醛, 线性范围为1.0×10-6至1.0×10-3 mol/L, 检测限达1.0×10-7 mol/L. 并测定了细胞培养液介质中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样品中的丙二醛.  相似文献   

15.
肺腺癌A549/DDP细胞周期变化及其多药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Fura-2/AM标记药物敏感的肺腺癌细胞A549和抗顺铂药物的肺腺癌细胞A549/DDP两种细胞胞内游离Ca2+,用碘化丙锭(PI)标记细胞DNA,检测其胞内Ca2+的变化及两种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抗药性细胞株A549/DDP胞浆内游离Ca2+的浓度仅为药物敏感细胞株A549的1/3左右,同时前者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后者明显增强,而且细胞周期也明显缩短.当用BAPTA-AM和EGTA或A23187和Thapsigargin处理细胞以降低或升高其胞内自由Ca2+浓度时可改变细胞的生长周期,二者也呈现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对顺铂产生耐药性的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胞内Ca2+浓度的降低,可能影响细胞的增殖,缩短细胞的生长周期,特别是影响起决定作用的G1期,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特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以L-羟脯氨酸(Hyp)和ZnSO4制备Hyp-Zn(Ⅱ)配合物,研究其配合机制及抗氧化能力。与L-羟脯氨酸相比,配合物在1100cm-1处出现了一新的红外吸收峰,说明L-羟脯氨酸与Zn(Ⅱ)发生了配位作用;配合物的差热-热重图与L-羟脯氨酸相比,在290℃和375℃的吸热峰消失了,确证L-羟脯氨酸与Zn(Ⅱ)发生了配位作用;配合物核磁核磁共振图中3.5~3.9ppm的羧基氢和羟基氢的信号峰的消失,表明L-羟脯氨酸与Zn(Ⅱ)发生配合的位置是L-羟脯氨酸的α碳的羧基或γ碳的羟基氧;从配合物的原子力显微形貌相图可见数个L-羟脯氨酸围绕Zn(Ⅱ)形成的配合结构。透析实验结果证实L-羟脯氨酸与Zn(Ⅱ)配合的比例为4∶1(mol/mol)。上述测定和表征表明所形成配合物的分子式为Zn(Hyp)4·H2O。(Hyp)4-Zn(Ⅱ)配合物抑制Zn(Ⅱ)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抑制百分比为75.5%,其总抗氧化能力为80.167u/mL,抗超氧阴离子活力为53.19u/mL。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氢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氧化应激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过氧化氢(H2O2)是有机体氧化代谢产物,同时是一种活性氧.应用不同浓度的H2O2,分别于不同作用时间,动态观察其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从实验结果看到,低浓度的H2O2(<0.1 mmol/L)作用2 h,使心肌细胞产生早期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如MDA产生堆积和细胞周期时相改变(G1期细胞增加,G2期细胞减少),此时心肌酶基本无泄漏,心肌细胞的死亡率很低,HE形态学观察基本无改变;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1~5 mmol/L)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进一步诱导细胞损伤加剧,LDH释放和MDA积累明显升高,细胞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已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可观察到其病理形态学的坏死性改变;当10 mmol/L H2O2作用时,细胞大量死亡,形态学可见细胞极度收缩、脱落,形成大面积的细胞脱失区.因此,H2O2作为一种活性氧自由基,依其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的损伤.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明显减少H2O2活性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氮素形态对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月龄的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NO3- N)、铵态氮(NH4+ N)和硝酸铵(NH4NO3)(氮素浓度均为3 mmol·L-1)对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揭示杉木幼苗对不同形态氮的偏好性,以及不同形态氮肥下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响应特征,为杉木苗期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氮素形态对杉木幼苗地上部和侧根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NH4+ N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和侧根生物量最大,NO3- N处理次之,而NH4NO3处理最小。(2)NH4+ N和NO3- N处理下杉木幼苗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显著高于NH4NO3处理(P<0.05),且NH4+ N处理又显著高于NO3- N处理,但不同氮形态处理间侧根数量差异不显著。(3)NH4+ N处理下杉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高于NO3- N和NH4NO3处理,但NO3- N和NH4NO3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4)NH4+ N处理下杉木叶片初始荧光强度低于NO3- N处理,而最大荧光强度、可变荧光强度和PSⅡ潜在活性却高于全硝氮和硝铵氮处理。上述结果表明,NH4+ N处理不仅有利于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发育,且其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较高的PSⅡ中心稳定性、光化学活性以及电子传递效率,从而更有利于植株生长。因此,从根系生长和光合特性来看,杉木幼苗对铵态氮具有偏好性。  相似文献   

19.
副流感病毒在不同传代细胞中增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地鼠肾BHK21C14传代细胞增殖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获得成功。其病毒的增殖滴度与人胚肾细胞相似,血球吸附10-6.5。为副流感病毒的传代、保存、大量抗原的制备,为病毒的诊断和血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代细胞系。  相似文献   

20.
为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ian,CHO)细胞表达系统制备重组猪干扰素-γ(recombinant porcine interferon gamma,r Po IFN-γ),并分析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本研究首先构建r Po IFN-γ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Po IFN-γ,转染悬浮培养的CHO细胞,进行上清分泌表达,利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通过CCK-8实验分析r Po IFN-γ对细胞的毒性,用VSV/PK-15系统检测其抗病毒活性效价;最后分析r Po IFN-γ对塞内卡病毒A (Seneca virus A,SVA)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对细胞内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本研究利用CHO悬浮细胞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纯化的r Po IFN-γ,该r Po IFN-γ对细胞无毒性,VSV/PK-15系统检测其活性效价为5.59×107 U/mg;此外,r Po IFN-γ可诱导细胞内多种ISGs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