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探究胸部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的效果及呼吸力学参数指标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取90例确诊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HR、氧合指数、SpO2、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MAP、氧合指数、SpO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IP、Cdyn、Raw、WO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Cdyn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IP、Raw、WO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91.1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胸部物理治疗对于VAP患者而言,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呼吸力学参数以及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邓永宾 《蛇志》2016,(1):34-35
目的探讨丹红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及心率情况以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及心率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认知能力,是安全、理想、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9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65)、对照组(n=64),均给予PS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研究组给予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4h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3%(58/65),高于对照组的68.75%(44/64)(P<0.05)。两组患儿治疗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HR)、肺动脉压(PA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全麻状态下行骨肿瘤手术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PEEP 0 cm H2O,n=15)和研究组(PEEP 8 cm H2O,n=15)。所有患者行常规麻醉诱导后机械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Pa O2和Pa CO2等呼吸功能指标,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比较,Pa O2值下降(P0.05);研究组Ppeak和Ppla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点的Pa O2值、Ppeak及Ppla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HR、MAP及CV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点的CVP值上升,HR和MAP值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EP通气对全麻下骨肿瘤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加用PEEP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不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随着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_2)及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均下降,MBP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RR、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及插管发生率、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12 h及24 h后的PaO2、血pH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胸部X线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胸部X线各项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的用机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潮气量致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模型。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12只用油酸静脉注射法制备犬ALI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支持通气15min过渡,然后随机分为VILI组及对照组行机械通气6 h,每组6只。VILI组潮气量(Vt)=20 mL/kg,对照组Vt=6 mL/kg,两组呼气末正压(PEEP)均为10 cmH2O。动态观察各组血气交换指标变化。通气6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白蛋白浓度检查,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肺损伤评分。结果各组在油酸静脉注射后(2.50±0.80)h达到ALI标准。VILI组在犬机械通气6 h后PaO2、SaO2及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略下降(P〈0.05),而PaCO2波动不大,且心率、血压波动也较对照组小(P〈0.05)。VILI组BALF中蛋白浓度和肺组织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P〈0.05,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潮气量致ALI犬VILI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MIF-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NRDS早产儿14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70)和研究组(n=71),对照组给予Bi 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HMGB-1、MIF-1、BMP-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联合Bi PAP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血清HMGB-1、MIF-1、BMP-7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1h两组的血气分析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及病情缓解分值并进行统计学配对比较处理。结果治疗前各匹配组分析P〉0.05,说明两组基础病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 h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及缓解积分各组比较P〈0.01。结论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更明显,由此表明该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期与晚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并根据Ps注入时间的不同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出生6h内注入,n=25)和晚期组(出生6~12h注入,n=25)。观察并比较对照组、早期组、晚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d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入氧浓度(FiO_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而对照组、晚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CO_2较治疗前降低,PO_2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PCO_2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O_2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CO_2、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EEP、FiO_2较治疗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EEP、Fi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相比,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及NCPAP参数的效果更佳,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分别联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NIPPV联合微创PS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nHFOV联合微创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吸气三凹征、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改善时间、血气指标[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暂停发生率、通气失败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2)观察组患儿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气促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72 h时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和O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和通气失败率为16.00%和10.00%,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 %(P<0.05)。结论:与NIPPV联合无创PS比较,nHFOV联合微创PS更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家属自愿的原则将41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胎龄介于34周-36周之间的近足月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率、上机时间、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无论临床表现还是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药后6小时,治疗组PaO2及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中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参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机时间(nCPAP、nIPPV、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儿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近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并在发病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可提高此类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 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有创组与无创组各39 例,两组患者 一般资料比较,P>0.05。两组均给予祛痰平喘、抗感染、皮质激素、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有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PaO2、PaCO2、pH 值、肺动脉压力、BNP 等 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H 值、肺动脉压力、BNP 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有创组治疗后PaO2、PaCO2、 pH 值、肺动脉压力、BNP均显著优于无创组治疗后,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可改善呼吸衰竭并动脉高压 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 浓度,但有创机械通气较无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以通过监测血浆BNP 浓度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接收确诊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98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 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头罩吸氧治 疗,治疗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 后,治疗组患儿的呼吸、心率、PaO2和 PaCO2临床指标改善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9.4 %>67.4 %,X2=3.671,P<0.05),同时并发症的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 能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 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蕾  汪丽  胡章雪  赵锦宁  唐仕芳  史源 《生物磁学》2011,(13):2467-246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家属自愿的原则将41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胎龄介于34周.36周之间的近足月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率、上机时间、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无论临床表现还是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药后6小时,治疗组PaO2及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中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参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机时间(nCPAP、nIPPV、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儿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近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并在发病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可提高此类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资料,治疗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APACHEII评分、胸片变化、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频率、Pa02、PaO2/FiO2、P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39,6.27,24.07,9.82,P〈0.05);治疗组的VAP发生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6.7%(x^2=5.84,P=0.016〈0.05);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7%(x^2=5.71,P=0.017〈0.05)。两组之间的APACHEII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t=7.14,6.33,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ARDS患者症状,提高安全可靠性,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MDA、SOD、GSH-Px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DA、SOD及GSH-Px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OD、GSH-Px、FEV1、VC、Pa O2明显升高,而MDA、RV、TLC、Pa CO2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SOD、GSH-Px、FEV1、VC、Pa O2明显升高,而MDA、RV、TLC、Pa CO2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参数、血气指标和MDA、SOD、GSH-Px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烟雾与弹性蛋白酶(PPE)联合应用在兔阻塞性肺气肿模型形成过程中对肺组织X线、动脉血气、肺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诱发出类似于人类疾病的非均质性肺气肿模型。方法:将40只小白兔随机分为吸烟组、注酶组、联合组及对照组4组,分别给予单纯香烟熏吸、气管内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烟熏加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及单纯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7周后分别进行肺组织X线、动脉血气和肺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注酶组和联合组的平均肺泡数(Na)、肺泡隔面密度(Ds)及PaO2减少,PaCO2、肺总容积(TLC)和肺泡直径(Da)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酶组和联合组大鼠平均肺泡数(MAN)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减少(P<0.05),平均肺泡面积(MAA)、平均内衬间隔(Lm)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烟雾可强化弹性蛋白酶在诱发肺气肿模型过程中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加快兔肺气肿模型的诱导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