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喙毛茛泽泻的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内种间关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喙毛茛泽泻茶陵种群呈斑块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型,每个亚种群也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长喙毛茛泽泻与其几个主要伴生种的相关性经测定结果是:与莼菜及黄花狸藻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柳叶箬、双穗雀稗及石龙尾之间正相关显著;与疏勿蓼之间负相关显著,长喙毛茛泽泻种子近距离传播以及无性繁殖特性是造成其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柳叶箬、双穗雀稗和石龙尾对长喙毛茛泽泻具有极强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设置不同水深梯度(0 cm;3 cm;6 cm)和光照强度(标准光照:400μmol m~(-2) s~(-1);低光照:240μmol m~(-2) s~(-1)),对长喙毛茛泽泻生物量、叶型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探讨长喙毛茛泽泻对不同水深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及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长喙毛茛泽泻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叶宽、叶面积、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都随水深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随水深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叶柄长度与水深呈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水深呈负相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光照强度的降低显著降低了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由此可知,水深的变化和光照不足都将导致长喙毛茛泽泻生长减弱,且长喙毛茛泽泻对这些不利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弱。剧烈的水深变化和上层植物的荫蔽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长喙毛茛泽泻(泽泻科)的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濒凶植物长喙毛茛泽泻的交配系统作了综合研究。结果理:该种的花粉粒和柱头较平滑,花内分泌细胞存在但欠发达,开花前花粉萌发率较高而开花1h后花粉萌发能力急剧衰退,花粉/胚珠比较低,花部综合特征与其花前期闭花授粉的交配习性相适应。该种的自然居群及实验居群中均未观察到花间的虫媒传粉,仅有极小型昆虫起花内传粉作用,亦未检出风媒花粉流。  相似文献   

4.
长喙毛茛泽泻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育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濒危植物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及3个对照种冠果草[Sagitariaguayanensisssplappula(DDon)Bogin]、武夷慈姑(SwuyiensisJKChenetal)、矮慈姑(SpygmaeaMiq)共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自花受精和以营养繁殖为主的长喙毛茛泽泻维持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64和0104。以自花受精为主的冠果草遗传多样性更低,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39和0067。异体繁育但以营养繁殖为主的武夷慈姑遗传多样性比长喙毛茛泽泻的高,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111和0183。以异体繁育为主和营养繁殖的矮慈姑遗传多样性在这4个种中最高,其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155和0269。4个种的内繁育系数F值全为负值。冠果草、长喙毛茛泽泻、武夷慈姑直至矮慈姑,其异交程度从几乎为零逐渐递增,而其遗传多样性指标也相应地增高。长喙毛茛泽泻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冠果草但冠果草并不濒危,因此遗传多样性较低并不是濒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光照和温度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毛茛铁线莲(Clematis ranunculoides)野生植株种子,观察其外观形态,检测种子千粒重,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毛茛铁线莲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毛茛铁线莲种子的千粒重为(1.6624±0.0006)g;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8 d开始萌发,3~4周萌发完全,萌发率达90.33%,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率降低;光照和黑暗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喙毛茛泽泻的生活史特征及濒危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是1种水生濒危植物,目前我国仅在湖南茶陵的湖里沼泽中生存有1个种群。在自然生境中,它在水深5~10 cm条件下生长良好,植株挺水。该植物以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生殖,无性繁殖体对种群的补充是保持自然种群大小的重要途径。虽然种子产量不是限制因素,但无性繁殖体和种子传播受限制、种子生活力及萌发率低、幼苗生长慢、在自然群落中竞争能力差、生境破坏很可能是导致这种植物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喙毛茛泽泻是一种水生濒危植物。它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以淀粉和帽白体的形式贮藏在胚中。胚不同部位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下胚轴和子地细胞中的淀粉,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只贮藏有少量的淀粉粒和蛋白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水体条件和基质类型对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 L.)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富营养化水体中苦草种子的萌发策略。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苦草种子的萌发率为40%~69%,在不同水体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相比自来水和贡湖水,苦草种子在太湖水中有更高的累积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更快的萌发速率和更短的平均萌发时间。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黄土中种子萌发情况最好,河沙中萌发情况最差;在黄土基质中,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比河沙基质中高约20%,萌发速率是河沙基质的2倍,且平均萌发时间比河沙基质短14 d。不同萌发介质条件下,苦草种子在水中的萌发率(64%)显著高于基质(50%),而萌发效率却显著低于后者(萌发速率低5%,平均萌发时间多11 d)。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湖泊中利用苦草种子育苗进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茶陵自然种群动态在一年内表现为春季数量下降,以后振荡变化。在以莼菜为主的样方中,种群在夏季以后一直呈增加趋势,至冬季末数量下降;在杂草拥挤的样方内,种群基本呈下降趋势。湖北武汉,网室中迁地保护的种群生长在理想条件下,单一种群呈逻辑斯缔(Logistic)增长,方程为N(株/m2)=8401+e4.477-0.264t。江西东乡回归原产地的种群在回归当年经过精心照顾,种群呈增加趋势,次年随着杂草茂盛生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种群具消失的危险。长喙毛茛泽泻种群数量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受水位变化和杂草干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长喙毛茛泽泻种群能成功地实施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西东乡含濒危植物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和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的群落在余江县实施重建,研究并评价了迁地保护后的濒危植物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种群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分布面积迅速扩大,有性繁殖正常,实生苗补充在种群增长中起重要作用;无性繁殖旺盛,对新生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在两年实验研究期间,长喙毛茛泽泻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迅速扩大,在良好生境中通过有效扩散使种群占据塘底有利生境,并通过无性繁殖及短暂有性繁殖实现种群更新。两个濒危种迁地保护是成功的,杂草是阻碍两个濒危植物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水位控制是实验塘生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种子萌发为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的定居、群落演替与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以及幼苗出土对沙埋深度和供水的响应。使用光照、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的生长箱,设置光照、黑暗和持续黑暗3个光处理和5个变温处理(5℃:15℃、10℃:20℃、15℃:25℃、20℃:30℃和25℃:35℃)(夜:昼);设置11个水势处理(0、-0.2、-0.4、-0.6、-0.8、-1、-1.2、-1.4、-1.6、-1.8 MPa和-2 MPa)和5个恒温处理(10、15、20、25℃和30℃),研究长芒草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的响应。设置6个沙埋深度(0.5、1、1.5、2、3、5 cm)和10个供水处理(2.5、5、7.5、10、15、20 mm和30 mm 7个单次供水处理,2.5、5、7.5 mm/3d 3个多次供水处理),研究长芒草幼苗出土对沙埋和供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对长芒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黑暗与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百分率无显著差异。在10:20℃—15:25℃温度范围内,长芒草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15: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最终萌发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水势低于-1 MPa时长芒草种子不能萌发,最终萌发百分率和萌发速率均随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当温度达到30℃时,种子基本不能萌发。单次供水条件下,长芒草的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接近为零;5 mm/3d及7.5 mm/3d供水条件下,最终出苗百分率可达到50%。5 mm/3d及7.5 mm/3d的多次供水与单次供水及2.5 mm/3d的多次供水相比更有利于长芒草出苗。适宜出苗的沙埋深度为0.5—2 cm,沙埋深度超过3 cm时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均率接近于零。长芒草种子出苗情况随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供水量为7.5 mm/3d,沙埋深度为0.5—2 cm时,出苗最好。降低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的破坏,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是促进长芒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种子散布途径、散布方式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种子千粒重为0.6684±0.0038 g,以果实和种子为扩散单元进行扩散,具有自体扩散和水媒扩散两种方式.温度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20℃为最适萌发温度,发芽率达67.78%.低温(4℃)层积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层积天数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但层积30 d和40 d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性差异.光照和黑暗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光照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实验证明,与用湿砂做发芽基质相比,用滤纸做发芽基质,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前者高,因此滤纸是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实验中更为适宜的发芽基质.  相似文献   

13.
画眉草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画眉草种子在不同贮藏条件以及光照、温度和降雨等环境因素下的萌发对策.结果表明,画眉草新种子具有较强的内在休眠;4个月的干藏和冷藏处理对解除种子休眠作用不明显,但较长时间的贮藏(干藏1年)则能促进种子成熟.画眉草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萌发,但较强的光照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萌发适宜温度是28 ℃,温度升高和降低都会导致画眉草种子萌发率下降;变温条件下(16~28 ℃)种子萌发率高于恒温28 ℃条件,但两个处理间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种子萌发降雨阈值是10 mm,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持续时间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画眉草种子具有迅速萌发和推迟萌发时间超过1年以上两种萌发对策.根据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策略,推断画眉草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比较了大米草种子在淡水和海水中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速度,结果表明,在海水中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速度均不如淡水。同时测定了大米草种子萌发过程中17种游离氨基酸,其含量绝大部分随着萌发的进程而不断增加。种子中不含酪氨酸和苏氨酸,萌发后出现。同一萌发时期在海水中的胚乳含有脯氨酸,而淡水中则不含脯氨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人工培养箱内模拟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光照和变温对飞机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光照状况下,飞机草种子在15℃/10℃~40℃/35℃条件下均能萌发,飞机草种子萌发的最适变温为30℃/25℃,萌发率达47.5%;而黑暗条件下,飞机草种子在15℃/10℃时不能萌发;在20℃/15℃~35℃/30℃范围内,温度越高,飞机草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时间越早;在15℃/10℃~30℃/25℃范围内,飞机草种子的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30℃/25℃后,萌发率下降,而适当的光照有利于飞机草种子的萌发。飞机草成为入侵种并迅速扩散与其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光温对3种醉鱼草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密蒙花、七里香和大序醉鱼草3种醉鱼草的种子细小,千粒重仅12~58 mg,但形态有差异,可以进行种类区分.种子充分吸水后,在20~25℃条件下于5~10 d内就能迅速萌发,15 d时发芽率达到75%以上.光照强度21.6~32.4μmol·m-2·s-1和光照时间12~16 h·d-1均可显著提高七里香种子的发芽率,但光照抑制密蒙花种子萌发,而对大序醉鱼草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种子苗移栽后3~5 d,真叶转绿,90%的幼苗可形成健壮植株.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对长喙毛茛泽泻的花器官发生进行了观察。该种的花器官发生在泽泻科中既典型又比较特殊。其特殊之处在于从花原基的发生直至最外轮6枚雄蕊原基的发生过程存在单向发育:3个萼片和原基和3个花瓣原基的发生存在次序性,萼片原基和花瓣原基均为顺时针发生,邻近花序侧生分支复合芽的萼片原基和花瓣原基倾向于优先发生;  相似文献   

18.
濒危植物——长喙毛茛泽泻的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 Stapf的配子融合开始较早,但精核与极核融合速度较快。精核与珠孔极核融合后即移向胚囊合点端与另一极核再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以后珠孔端胚乳细胞再进行游离核分裂,胚乳发育属于沼生目型。开花后两天,合子分裂,八分体呈4层,每层呈两个细胞方式排列胚胎发生属于石竹型。  相似文献   

19.
盐度是影响互花米草在海滨湿地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本文以淡水浇灌互花米草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0~90g.L-1NaCl盐胁迫下种子萌发与胚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淡水浇灌互花米草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萌发率最高达69%;盐胁迫对种子的萌发与胚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降低种子初始萌发率、种子萌发速率,并减缓胚的生长;高盐(盐浓度30g.L-1)胁迫下,初始萌发率降低,同时种子萌发生成无胚根畸形胚;解除盐胁迫,移植到淡水培养后,胚在胚芽鞘基部长出不定根,而胚根未长出;种子在高盐条件下休眠,盐胁迫解除后,种子萌发率可以部分恢复,且种子的萌发恢复率与原胁迫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萌发率与盐溶液浓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在63g.L-1左右的盐溶液中,种子萌发力最低。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特殊的萌发与生长对策,可能是其适应并成功入侵海滨湿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两种结缕草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兰引Ⅲ号结缕草和青岛结缕草休眠种子和解除休眠种子的吸水率、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等萌发生理指标,探讨了结缕草种子的休眠类型。试验结果表明,解除休眠的结缕草种子的吸水率大于未处理的种子。解除休眠种子的呼吸强度、脱氢酶活性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显著高于未处理。结缕草种子萌发期需30~35℃高温和充足光照。两种结缕草种子的颖壳、种皮的透性障碍及种子内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属于混合休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