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贮藏期间发生虎皮病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概述与α 法尼烯氧化产物致病有关的α 法尼烯的生物合成途径、α 法尼烯合酶、α 法尼烯的氧化产物 ,以及虎皮病发生与内源抗氧化物质、不饱和脂肪酸、膜伤害、活性氧、酚类物质、乙烯的关系等研究新进展 ,也概述了虎皮病的防治方法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冷藏苹果阴阳面果皮超微结构和虎皮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镜观察了在0℃贮藏4个月和在20℃室温发病后红星苹果(Mains p1L’,llLtl ill。)阴阳面果皮的超微结构。发现苹果果实角质层中电子密集物与虎皮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该电子密集物可由角质层沿细胞壁向内层细胞移动,在接触到细胞时细胞质膜解体,内部结构破坏,并可进人细胞内部,增大细胞的电子密度。推测该电子密集物可能是a一法尼烯氧化反应后的混合物。冷藏结束时,果实阴阳面均无虎皮病发生。果实阳面细胞内部结构较好,内层细胞胞壁电子密集物少,而果实阴面有的表皮细胞已解体,内层细胞胞壁电子密集物多。在果实阴面发病后,阳面仍未发病。果实阳面细胞内部结构仍较好,只少数下皮外层细胞被破坏,而果实阴面果皮细胞已解体,电子密度增加。研究认为,角质层中电子密集物可从表皮、下皮细胞外部伤害细胞。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6-甲基-5-庚烯-2酮(MHO)诱导苹果虎皮病发病以及对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该实验将冷藏210d的红星苹果用0.5、1.0、2.0mL/L的MHO进行外源处理后,测定其内源MHO含量,在25℃下放置10d后,期间定期测定货架期果皮中的MDA、O2.-、H2O2含量,以及PPO、SOD、CAT、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MHO处理浓度的增加,红星苹果果皮中MDA、O2.-、H2O2的含量也随之增加;果皮中的PPO活性逐渐上升,SOD、CAT、POD的活性随着MHO的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随着MHO处理浓度的增加,果实虎皮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同时果皮内源MHO含量也随之逐渐增加。研究认为,外源MHO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参与苹果虎皮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5.
苹果绵蚜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 (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俗称绵虫、棉花虫、血色蚜虫 ,是我国规定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也是苹果属 ( Malus)果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烟台发生较普遍 ,为害较严重 ,并有逐渐向非发生地区扩散蔓延为害趋势。为寻找经济、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 ,笔者多年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取得显著的效果 ,现简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在山东海阳、蓬莱、莱州等选择苹果绵蚜发生较重的老果园 ,树龄 2 0 - 30年之间 ,树势中等。供试药剂为 4 0 %氧化乐果乳油 (山东张店农药厂 )。设 5个处理 ,分别是 :( 1 )涂干 :在距地面 50 cm左右的主干处 …  相似文献   

6.
烟草黑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重要毁灭性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大部分烟区发生普遍,造成的损失惨重,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烟草黑胫病的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策略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治该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苹果中α-法尼烯的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苹果中α-法尼烯在虎皮病诱导和昆虫诱导中的作用、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尤其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对其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10.
虎皮鹦鹉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蒋锦昌  徐慕玲 《动物学报》1992,38(3):286-297
本文对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elafus)不同声行为叫声的声学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地震前鸟类声行为的定量观测和鸟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认识。 虎皮鹦鹉求偶、离群、受伤及其同伴叫声中变音调声段的声学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抗议叫声具有鸟类警戒叫声的一般特征,即都有时间图样基本相同的音节组成,每个音节含有若干个调幅脉冲列,其频带和声强都明显加宽和增大。 雏鸟不同的声行为叫声都是简单结构。与成鸟叫声相比较,尤其是抗议叫声呈现明显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徐慕玲  陈浩 《动物学报》1994,40(3):274-280
本文研究了虎皮鹦鹉对正弦振动的敏感性,旨在探索其腿部存在赫氏小体,和阐明其震前声反应与地面振动的关系提供依据,虎皮鹦鹉对5-80Hz的正弦振动不敏感,振动位移约200-50μm才可能激起声行为反应,但对100-250Hz的正弦振动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反应阈值约10-2μm,对130-170Hz和200-250Hz阈值反应,约70%的潜伏期分别为LP<30s和LP<15s。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苹果害虫(螨)的研究与防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谌有光 《昆虫知识》2000,37(2):107-110
20世纪后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果业生产发展迅猛,成就举世瞩目。截止1998年全国果园面积863.55万hmz,果品总产量达54529亿kg,居世界之首。在落叶果树中苹果发展最快,1998年为283.8万hm’,产量达194.8亿kg,面积和产量在苹果生产国中均居首位,我国年人均占有苹果已达15kg,超出世界人均水平4kg左右。但若以单位面积产量衡量,我国与水果生产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1998年我国苹果每667mz产量为405.Ikg,仅及发达国家的1/3-l/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果生产管理水平的差距,其中病虫为害是重要因素之一。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凤尾鸡冠茎腐病的发生条件、规律和症状,进行该病的防治研究,得出一套从苗床土壤消毒、苗期和生长期到盛花期的定期预防、控制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等的有效防治措施,使该病发生率从15.4%降至1.3%,并使凤尾鸡冠的综合性状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虎皮小牛肝菌(Boletinus pictus)子实体的氯仿/甲醇(1:1,v/v)提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9(Z)-十八烷烯酸(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烟酰胺(8)和尿嘧啶核苷(9).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虎皮小牛肝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虎皮鹦鹉在青岛市的繁殖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调查李声林,鲁善昌青岛市鸟类保护环志站266100青岛市森防检疫站根据1984年青岛市林业局实施对外运虎皮鹦鹉检查工作以来积累的数据;1992年对全市人工繁殖虎皮鹦鹉调查情况的数据;1993年对多年饲养、饲养10...  相似文献   

16.
选用18d、38d、成鸟(3月以上)三种年龄的雄性虎皮鹦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测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制作内耳的石蜡切片两种方法,研究了鸟类在发育时期耳蜗感觉上皮细胞的变化以及听觉功能的发育状况。鸟的听觉能力在出生后不断得到提高,38d基本达到成鸟的水平;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逐渐趋于成熟,其灵敏度不断提高,感受听觉的能力也在增强,38d基本与成鸟的发育程度相同。耳蜗感觉上皮细胞的发育对听觉行为产生的时间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脉叶虎皮楠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脉叶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的枝干中分离并鉴定了四个生物碱,分别为daphnilactone A(1)、daphnicyclidin D(2)、daphniphylline(3)、daphnicyclidin H(4).其中首次对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苹果抗病品种秦冠在组织细胞学水平上抗苹果黑星病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将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接种侵染寄主后,系统观察抗病品种秦冠和感病品种嘎啦的叶片组织和细胞结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秦冠和嘎啦叶片48 h后,病菌沿叶脉生长扩展,其菌丝可从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秦冠叶片的角质层厚度明显高于嘎啦,其中秦冠角质层平均厚度为1.75 μm,嘎啦为1.06 μm。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菌菌丝在寄主叶肉细胞间扩展,导致嘎啦栅栏组织细胞萎缩,排列松散,叶绿体变形受损,细胞内出现较大淀粉粒和胞内物质外渗流失,并在后期发展成大量细胞坏死;而秦冠虽症状类似,但受损程度明显小于嘎啦。以上结果表明,秦冠在组织细胞学上对苹果黑星病具有抗侵染、抗扩展和延缓病程发展的作用,可作为苹果黑星病抗性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杨程 《植物医学》2023,(6):64-70
烟草丛顶病在云南西部烟区暴发流行,给烟叶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是烟草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目前烟草丛顶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是烟区潜在的危险性病害.本文对烟草丛顶病的危害特征、发病症状、病原物、流行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烟草丛顶病综合防治集成技术,可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烟草丛顶病或类似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2003,15(2):28-28
霉斑病是发生在蛇皮肤上的一种霉菌传染病 ,多发于梅雨季节 ,是蛇常患的季节性皮肤病。毒蛇中平常不爱活动的蝮蛇、尖吻蝮、金环蛇等更易患此病 ,其来势汹猛 ,会导致大批此类幼蛇死亡。1 病因  霉斑病顾名思义是由霉菌感染而引起的。盛夏季节的蛇场内由于温度高、湿度大 ,阴雨连绵及蛇窝内空气混浊 ,霉菌易大量滋生成为致病祸根 ,此时环境卫生差的蛇场更易流行发病。健康蛇也可通过互相接触而感染。此外 ,蛇若吞吃了有霉菌孢子后更易暴发本病 ,且易于死亡。2 症状  蛇的腹鳞上可见有点状或片状的黑色霉斑块 ,继而向蛇的背部和全身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