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不同抗冷品种幼苗期叶片中部细胞的5'-核苷酸酶定位在质膜、胞间连丝和波泡膜上。低温伤害后,强抗冷水稻品种的酶活性增强,而弱抗冷品种的则减弱;前者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程度较后者小。  相似文献   

2.
ABA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稻幼苗叶随着低温(8~10℃)时间越长,ABA含量就越多,抗冷性较强的品种(组合)叶片所积累ABA含量比不抗冷的要多。外施ABA大大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减少叶的电解质渗漏率、减慢叶褪色速率和阻止叶鲜重下降。低温期间,水稻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外施ABA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在低温第4天更为明显,因此,ABA与秧苗抗冷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根端的呼吸强度,线粒体氧化酶活力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抗冷品种下降速率比不抗冷品种慢。质膜透性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抗冷品种的上升速率比不抗冷品种慢。因之,低温下根端质膜透性、呼吸强度、线粒体氧化酶活力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与品种抗冷性有关。低温下根端质膜透性与呼吸强度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在添加氰化物或不饱和脂肪酸的试验中证明,低温下质膜透性与呼吸强度间、质膜透性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间却呈正相关。说明低温下质膜透性与呼吸强度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无直接的内在联系。低温下根端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与呼吸强度和线粒体氧化酶活力伺呈正相关,经添加不饱和脂肪酸的试验证明,脂肪酸不饱和度与根端呼吸强度和线粒体氧化酶活力间仍呈正相关,说明两者间确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水稻耐冷相关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大多数栽培水稻品种(尤其是籼稻品种)的耐冷性不强,易受冷害(冰点以上低温危害)。采用分子育种方法培育耐冷水稻新品种是提高水稻耐冷性、减轻冷害的措施之一,对水稻耐冷相关基因进行定位与克隆是水稻耐冷分子育种的重要环节。介绍了以东乡野生稻为研究对象的耐冷相关基因定位以及以栽培稻为研究对象的OsDREB1A与OSISAP1等耐冷相关基因的克隆,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甲基紫精对水稻不同耐冷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甲基紫精(MV)对水稻幼苗进行浸根处理,对不同耐冷品种常温和低温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常温下,低浓度短时间的MV处理引起水稻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对照增加,高浓度、长时间的MV处理则使各参数下降并低于对照,耐冷品种可以维持较高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低温下只有5 μmol/L甲基紫精(简称MV5)短时间处理时两品种的Fv/Fm增加,各处理引起ΦPSⅡ和qP下降,低浓度、短时间MV处理时NPQ增加.这说明轻度氧化胁迫可以刺激水稻的光合能力增加,但氧化胁迫会加剧水稻的低温伤害,耐冷品种也可以通过维持较高的线性电子传递速率和热耗散来避免这种过氧化伤害,表现出强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6.
Lyons认为低温影响的初始反应主要是膜物理状态的变化,即发生膜脂的物相变化。郭金铨证明了低温影响细胞的初始反应之一是增加质膜的透性。王洪春指出,植物遭受冷害温度时,呼吸作用先出现短时间上升,而后降低。刘鸿先等根据水稻、黄瓜和龙舌兰麻等植物的不同耐冷力品种试验结果提出,抗冷性强的品种比抗冷性弱的品  相似文献   

7.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热带与亚热带起源的作物对低温敏感.对水稻种质进行耐冷性鉴定,能筛选出耐冷性强的种质,发展耐冷基因分子标记,能够有效鉴别种质中耐冷基因的基因型.本研究使用芽期4℃低温处理10d对41份水稻材料进行芽期耐冷鉴定,对品种的芽期耐冷能力进行评价,获得了参试材料中除了'昆明小白谷'之外的芽期耐冷性最强的品种'南特号'.对已克隆的耐冷基因CTB4a开发分子标记,能够辅助选择水稻的耐冷育种.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CTB4a来源于'昆明小白谷',能够影响水稻抵抗低温的能力.参照公布的CTB4a序列信息,从中挑选出序列中的作用位点SNP(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结合引物扩增受阻突变技术(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用Primer 6.0设计引物,建立CTB4a基因荧光分子标记GM-CTB4a,使用荧光分子标记GM-CTB4a对41份水稻品种进行鉴定,使用酶标仪在'昆明小白谷'中检测到利用标记扩增产物中包含'昆明小白谷'特异SNP、T碱基引物携带的FAM荧光信号,在另外40份品种的扩增产物中检测到包含作用位点的C碱基引物携带的HEX荧光信号.本研究利用设计的分子标记,鉴定了 41份水稻品种的耐冷性和基因型.比对分析耐冷性和基因型鉴定结果,说明我们开发的分子标记GM-CTB4a特异性较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利用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CTB4a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胡芬  李胜林 《生态学报》1987,7(1):28-35
在人工气候控调箱内,于开花期进行不同稻作区稻种开花结实对温度的生态生理反应的模拟试验。 本试验用5个来源于云南的高原稻种:滇榆1号、黑选5号、麻线谷、高原粳8号和老来白;3个来源于浙江和日本的平原稻种:农虎6号、越富和纵新134。试验从生态生理角度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开花结实与温度的关系,开花对温度的生态生理反应以及不同温度对颖花生理活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开花时遭受低温,高原品种表现出耐冷抗冷的特性,但开颖小穗的花粉生理活性受阻抑,花药不开裂,柱头上花粉数和花粉萌发数减少,致使一系列受精过程受干扰,结实率下降。而平原品种开花对低温的生态生理反应则是极少开花,甚至不开花,表现为“闭花抗冷”。至处理结束后,花粉生理活性受低温影响甚微,因此对小穗结实率的影响较小。 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开花时对低温的不同生态生理反应,是由它们各自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的不同新陈代谢类型和对环境的适应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数值抗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产、优质多抗是粮食作物的育种目标,也是品种资源筛选的目的。近十余年大量快速的抗逆筛选,尤其是低温下的水稻品种的抗冷筛选,主要还是一些形态指标如存活率、叶色,在后期有结实率。近年来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很多,大约有20多种,但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用形态生理相...  相似文献   

10.
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麟  张古忍  古德祥 《昆虫知识》2002,39(4):265-268
在半自然状态下 ,用生命表方法初步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 era在 4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ASD7,IR3 6,JX89和Mudgo上的种群参数。初步的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 4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具有较高的繁殖率 ,较短的发育时间和较大的种群增长。对褐飞虱各种群参数影响最大的是JX89,对白背飞虱影响最大的是Mudgo。与感性品种TN1比较 ,这些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对 2种稻飞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这些结果说明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同样具有一定的抗性 ,但白背飞虱对这种抗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如果在一个地区长期推广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 ,势必会导致白背飞虱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诱抗剂是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来的植物性药剂,它能显著提高水稻抗寒和抗稻瘟病能力,为了进一步明确诱抗剂诱导水稻抗寒机制,进行了诱抗秀导水稻抗寒 蛋白研究,用1000倍诱抗剂浸种湘早籼9号,89-229和V56三个水稻品种或相合,三叶期喷1000倍诱抗剂经6度低温胁迫48h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构表明三个水稻品种经诱抗剂诱导均未发现分子质量在14ku-97ku之间新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而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培育与利用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是综合防治褐飞虱的基础。现从水稻抗褐飞虱种质资源、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理,以及抗褐飞虱水稻的培育等方面,综述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芽期、苗期的耐冷性鉴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水稻地方品种芽期、苗期耐冷性主要集中在7级和9级,总体耐冷性较弱。芽期、苗期极强耐冷种质(1级)分别为24份和27份,占参试总数的5.73%和6.44%,其中10份种质芽期和苗期均表现极强耐冷(1级)。芽期、苗期耐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粳稻芽期、苗期耐冷性均显著高于籼稻;粘糯稻之间耐冷性差异是由籼粳稻类型的耐冷差异引起的;来自高寒山区稻作区的品种芽期和苗期平均耐冷表现最强。利用34个SSR标记与芽期、苗期耐冷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在第7和第9染色体上,各鉴定出1个同时与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相关联的位点。本研究为水稻芽期、苗期耐冷育种提供新的抗源材料,并为水稻耐冷基因定位及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辽宁地区水稻品种对本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的抗性水平及其抗虫机制,本研究利用改进的苗期集团鉴定法,以IR36为抗虫对照品种、武育粳3号为感虫对照品种,对42份辽宁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和研究待推广品种进行了水稻苗期对灰飞虱抗性鉴定,并从中选取20份不同抗性水平的品种进行了排趋性和抗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42份水稻材料中仅筛选出1份抗虫材料辽优5218,中抗品种11份,其余均为感虫或高感品种。在不同水稻类型中,杂交稻的抗虫性普遍较常规稻强,而从水稻株型上看,抗性品种大多为披散型。抗虫机制研究发现,抗虫品种辽优5218和中抗品种港育129兼具排趋性和抗生性,是非常理想的抗性种质资源,中抗品种港源8号和粳优558具有很强的排趋性,也是较为理想的抗性资源,为抗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材料。但大部分省内主栽主推品种不具备对灰飞虱的抗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目前江西主栽水稻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抗性级别,为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选育、推广和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评价了江西推广的25个水稻品种(3个早稻品种,15个中稻品种,7个晚稻品种)苗期和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早稻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级为7级(感虫)或9级(高感);中稻品种中隆两优534和五山丝苗苗期抗级为5级(中抗),但成株期抗性丧失,其余品种苗期、成株期的抗性等级为7级(感虫)或9级(高感);晚稻品种高优红88和丰源优2297苗期抗级分别为7级(感虫)和9级(高感),成株期抗级均为5级(中抗),其余品种苗期、成株期的抗级为7级(感虫)或9级(高感)。【结论】目前在江西普遍种植的水稻品种中,多为感虫和高感品种,抗性品种较少,且抗性不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水稻耐冷的生理机制,该文以野生稻近等基因系耐冷水稻品种DC907和其不耐冷受体亲本9311为材料,通过对水稻幼苗低温胁迫处理,检测分析了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可溶性糖以及抗氧化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草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I312777抗草稻种材料,与本单位优质稻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统材料广泛杂交配组,创建一批以PI312777衍生系统为主的新型育种材料。建立水稻抗草育种圃,重点针对抗草特性和综合农艺性状,通过田间抑草效应筛选,培育水稻抗草苗头株系,在稳定世代(F4代以上)应用以水稻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评价水稻品种(系)化感潜力的方法,辅助选育水稻抗草新品种(系)。初步提出适合华南稻区的以田间筛选和评价为主,以特征次生物质标记评价水稻品种(系)化感潜力的方法为辅,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操作性强、简便有效的水稻抗草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鉴定和发掘利用优异的耐寒水稻种质资源是选育耐冷水稻品种以减少因低温对水稻生产不利影响的一条经济有效的策略。本研究通过让正季种植的水稻植株自然越冬翌年观察是否长出再生苗的方式鉴定了一份来源于疣粒野生稻的越冬性水稻新种质SH5;0℃低温处理结果表明,SH5的越冬性与其地上部植株的耐寒性无关;田间越冬性观察表明,SH5以地表及其以下的茎越冬;SH5越冬再生苗的扦插种植具有与正季种植的SH5相近的农艺性状。越冬性水稻新种质SH5的鉴定,为选育生产上应用的耐冷水稻品种提供宝贵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低温胁迫下粳稻耐冷种质的孕穗期耐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粳稻孕穗期耐冷标准品种的建立和耐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利用人工低温气候室,采用15℃、17℃、19℃3种胁迫温度,4d和6d两种胁迫时间,3×2交互式设计的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云南的12份粳稻种质进行了孕穗期耐冷性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各水稻品种的平均空壳率都随之增加;在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达到最大,该胁迫强度可被选用于孕穗期强耐冷种质的筛选。依据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空育131和龙稻3号具有极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不同地区可根据参试品种在本试验中的耐冷表现,并结合当地水稻种植区的光温条件选择相应的耐冷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各植物种和品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区带数随着物种和品种而变,不论在常温或低温下,一般抗冷性强的比抗冷性弱的多出1~6条区带。低温处理后水稻、黄瓜、龙舌兰麻各品种均可观察到显著的变化,除皮带麻低温处理后同工酶区带减少,某些区带活性减弱外,其余各品种均出现1~3条新的同工酶区带,越耐冷的品系区带活性越大。酯酶同工酶在低温下,除水稻的珍珠矮酶谱的区带数不变,皮带麻某些同工酶区带减少外,其余品种有些出现了新的同工酶区带,有些区带则增强了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同工酶区带数明显地受温度所影响,而酯酶受低温影响相对比较稳定。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区带的数目及其相对活性的改变似乎与植物的抗冷力有关,亦即植物对不良温度抵抗力的水平与植物酶系统的合成和它的功能活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