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萍  周嫦 《植物研究》1996,16(1):96-99
用PEG—高Ca高PH法诱导抗卡那霉素的烟草(Nicotianatabacum)品系N364+Km+花粉原生质体和黄花烟草(Nicotiarustica)叶肉原生质体融合。幼嫩花粉原生质体和叶肉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体培养启动胚胎发生分裂,经卡那霉素筛选后,少数多细胞团存活并形成小愈伤组织。成熟花粉原生质体与叶肉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体则仅产生管状结构。这一结果表明,作为融合一方的花粉原生质体的发育时期对融合产物的发育途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柑桔种间体配融合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户”文旦(柚)(Citrusgrandis)Osbeck的四分体经酶解,分离出原生质体。PEG(聚乙二醇)诱导这类原生质体与二倍体“伏令夏”甜橙(C.sinensis)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培养于BH3/EME培养基中。2天后,观察到花粉管生长现象。不同处理的结果显示,这一现象来源于异核体细胞。这种具花粉管生长的细胞可进一步分裂,形成多细胞团及球形和心形胚状体。对再生的胚状体进行染色体数检查,证明13.1%的胚状体为三倍体,2n=3x=27。而起始悬浮细胞系为二倍体,检查的392个细胞,未发现有染色体倍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烟草雌性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聚乙二醇诱导的单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雌性细胞体外融合,成功地进行了雌性细胞间,雌、雄性细胞间,雌性细胞与体细胞间各种组合的融合实验。此外,应用微滴培养与微室饲养培养两种方法诱导了体细胞原生质体分裂并形成细胞团,为数目有限的性细胞融合体的培养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粳稻77-170品系及籼稻品种IR-50的细胞悬浮培养物游离的原生质体,用琼脂糖包埋于RY-2培养基中,发生了持续分裂。前者植板率达2.5%以上,二者最后都再生出植株。对游离和培养方法做了如下改进:1)采用两步法,即先用果胶酶,再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酶进行游离,可避免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2)悬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BA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存活和分裂;3)琼脂糖包埋培养可大大提高植板率;4)用较高渗透压的培养基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团及愈伤组织,可提高植株再生频率。由于这两个品种(系)的培养物都已继代一年半之久,再生植株均为白化苗。这是迄今第一个由籼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小麦胚性悬浮系与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昌乐5号(冬性)胚性悬浮细胞系的组成成分对原生质体再生频率发生影响,此种悬浮系是由混合型愈伤组织建立起来的,建成的悬浮系中含有2—3mm的小愈伤组织和分散好的几十至上百个细胞的细胞团。分别用悬浮系中的小愈伤组织和细胞团分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由小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显著高于由细胞团分离的原生质体的再生频率。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也作丁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成功培养原生质体的基础上,用改进的PEG-高pH高钙法诱导草木樨状黄(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木本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科间体细胞杂种融合细胞。采用罗丹明-6G预处理草木樨状黄芪原生质体以及UV-B辐照霸王原生质体,使双亲原生质体及其同源融合产物均不能持续分裂而死亡,融合后的杂种细胞由于生理互补可恢复持续分裂能力而被筛选出来。融合产物经培养分裂获得了2个杂种细胞系,其中1个分化出芽。染色体计数和分子鉴定证明了杂种的真实性。初步比较了杂种细胞系及亲本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杂种细胞系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8.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Cocking(196 0 )用酶法首次分离出有活性的原生质体 ,1971年Takebe等首次从烟草叶片分离原生质体 ,经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原生质体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 原生质体培养影响因子的研究1 1 培养基种类及成分不同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不尽相同。培养基种类影响到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植板率以及小愈伤组织的出现等[1,2 ] 。潘增光[3 ] 等比较了 4种培养基 (MS、MT、改良MT、BH3)对苹果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有在改良MT培养基中能观察到多细胞团形成 ,而在MS、MT、BH3作为…  相似文献   

9.
取继代培养后4—5天的谷子(Setariaitalica,品种豫谷一号)悬浮培养细胞,用含2%纤维素酶(Onozuka Rs)和0.1%果胶酶(Pectolyase Y 23)的酶溶液酶解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纯化后的产量在2—6×10~6原生质体/克鲜重。原生质体在培养2天后形成细胞壁并开始进行分裂。在培养6天时的分裂频率达5—12%。此后随添加新鲜培养基并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压,形成细胞团。培养一个月后,可将可见的细胞团转移到附加2,4-D和激动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上,即形成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张根发  周延清 《植物研究》1999,19(3):313-317
采用光棘豆无菌苗胚轴诱导的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建立的胚必细胞悬浮系材料,对悬浮细胞原生质体解离所需酶液,原生质体培养所需要的渗透压和激素组合进行了研究。发现较低的培养基渗透压(〈0.35mol/L葡萄糖)和较高浓度的2,4-D(〉1mg/L)易于诱导细胞出芽分裂,导致细胞破碎和死亡,并引起培养细胞褐化,找出适合光棘悬浮细胞原生质培养基渗透压和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茄属果树可乐茄(SolanumquitoenseLam.)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幼嫩叶片原生质体经酶游离、纯化后,以1×104个/ml密度培养于稍加改良K8p(附加2,4-D0.5mgL(-1)、NAA1.0mgL(-1)和BA0.5mgL(-1))的培养基中,三天后开始分裂,一周分裂3—4次。一个月形成小细胞团,植板率为0.1—0.2%,小细胞团转培养于MS+2,4-D0.5mgL(-1)上增殖后进行分化。原生质体来源愈伤组织在IAA(0.1—1.0mgL(-1))与BA或ZT组合的培养基中能诱导器官发生,芽分化率最高可达42.9%;但IAA、BA、ZT三者一起使用未见任何器官分化。小芽在MS+IAA0.2mgL(-1)中生根成植株。可乐茄叶肉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可应用于育种和茄属植物遗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70年代初,Kao等、Miller等即由悬浮培养的大豆细胞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但在以后的很多年中进展不大。近年来,虽然一些学者直接从大豆植株的不同器官或部位,如荚果组织、幼苗根、叶肉组织、子叶和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游离和培  相似文献   

13.
大豆子叶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德扬 《遗传》1985,7(4):9-11
大豆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的游离和培 养。3,13,203及遗传操作应用的研究“,7,8,11,15,21,25,已 有报道。近年来,一些学者直接从大豆植株的 不同器官或部位如豆荚组织〔271、幼苗根[261、叶 肉[22,24,和子叶『2,19,游离和培养原生质体获得好 的结果。本试验叙述大豆实生苗和未成熟种子 两类子叶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因子的异同,以 利于子叶原生质体遗传操作应用和植株分化的 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豆科植物原生质体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在籽粒型食用豆科植物中,迄今成功的种类仍然不多,在文献记载中仅见有大豆、赤豆、豇豆、豌豆和刀豆,说明籽粒型食用豆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仍有较大困难,要取得禾谷类作物那样的重大进展,尚需作出巨大努力。蚕豆原生质体培养仅见有从预培养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团、从茎尖和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和从  相似文献   

15.
广藿香原生质体制备、培养与融合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李磊  张宏意  何梦玲 《广西植物》2018,38(10):1310-1318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广藿香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广藿香愈伤组织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了原生质体制备的酶解条件和培养方法、细胞密度、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融合产物直径确立融合细胞筛选范围,进一步研究聚乙二醇浓度、细胞密度、融合时间及融合液加入量等因素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pH5.8,酶解温度25 ℃; 原生质体培养以铵盐减半的MS1培养基进行海藻酸钠包埋、激素选用0.2 mg·L-1 NAA、2.0 mg·L-1 6-BA,培养密度2.0×105个·mL-1、蔗糖添加量1.0%、酸水解酪蛋白500 mg·L-1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分裂频率、植板率均较高,且开始分裂时间和细胞团形成时间都较短; 双细胞融合产物筛选范围为69.33~87.35 μm; 以40% PEG 6000化学促融30 min、加入0.5倍体积的融合液、细胞密度2.0×105个·mL-1的条件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聚合率可达57.19%; 获得的融合产物经海藻酸钠包埋培育2个月后可观察到再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简史植物细胞原生质体 ,在植物学上指植物细胞通过质壁分离后 ,可以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后 ,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适当的培养方法 ,才能再生细胞壁 ,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 ,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分化和发育成苗 ,最终再生完整植株。其中 ,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始终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起源于植物单细胞培养方法。早在 190 2年 ,Haberlant通过实验就预言 :体外培养单个细胞可通过其分裂得到培养组织。直到 1954年 ,植物单细胞培…  相似文献   

17.
小偃麦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AABB)和中间偃麦革[Elytrigia intermedium(Host)Nevski BBEEFF]的杂种 F_1——小偃麦的幼穗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近两年后,转入修改的 MS 液体培养基建成胚性细胞悬浮系。从此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在修改的 KM_(8p)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出现第一次分裂。15天后,在液体浅层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裂频率为2%;而用1.2%琼脂糖固化进行固体平板培养时,细胞的分裂频率则为12.14%。20—30天后,添加渗透压降低的原生质体培养液。当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长至2—4mm 大小时,逐步转至生长及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8.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原生质体培养在理论研究上的应用有3个方面:(1)细胞生理现象的研究;(2)细胞与细胞质相互关系的研究;(3)病毒侵染与复制机理的研究。在原生质体培养中可通过遗传操作和突变体的筛选对品种进行改良,创造优异品种。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原生质体密度和ABA浓度对火炬松(PinustaedaL.)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DCR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最适原生质体密度和ABA浓度分别是7×104个/mL和4mg/L。显微观察表明,来自原生质体的胚性胚柄细胞团(ESM:embryogenicsusPensormass),经早期原胚(ESP:earlystageProembryos)阶段形成了后期原胚(LSP:latestageProembryos)。这一结果为火炬松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野大麦幼穗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在不同的酶解条件和不同的酶解液中分离原生质体并进行培养,获得了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