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在中学《植物学》课本中提到“茎背光的一面得到的生长素较多,因而这一面的细胞伸长得快”;在讲到顶芽和侧芽的关系时又提到“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含生长素较多,因而就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这两段话应该怎样理解?答:这是因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可使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反应。研究指出:10~(-10) M 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对芽和茎的伸长仅有很少的反应;10~(-8) M 时抑制根的生长,却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典型体现在植物的"顶端优势"上。顶芽产生生长素由于极性运输从而造成侧芽生长素积累,结果导致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在农业生产上对一些农作  相似文献   

3.
红掌茎段侧芽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掌嫩茎为外植体,诱导侧芽萌发,并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段侧芽萌发、增殖、无菌苗生根的影响以及增殖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抑制等因素。结果表明,侧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萌发率达87.5%;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2 mg/L+VB2 8.0 mg/L,增殖系数3.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生根率98%;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适量VB2能较好地抑制愈伤组织的生成,防止愈伤组分织分化形成芽,从而达到以芽繁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GA_3、6-BA对"富士"苹果大小年现象调控机理及其在成花成枝中的作用,试验以4年生"富士"苹果树为材料,分别在不同生长时期、相同浓度GA_3、6-BA喷施处理树体和以不同喷施次数、不同浓度的GA_3、6-BA处理树体,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枝条顶芽中内源激素(GA_3、IAA、ABA、ZT)含量,同时考察不同类型枝条成花率、成枝率和枝条长度。结果显示:(1)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GA_3促进了顶芽中内源GA_3和ABA含量的积累,抑制了ZT和短枝IAA的合成,同时降低了不同类型枝条的成花率、促进了生理分化前期短枝的成枝率;6-BA处理增加了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ABA以及短枝顶芽中IAA和中长枝顶芽中ZT的合成,从而促进了花芽生理分化前期不同类型枝条的成花率、短枝的成枝率以及中长枝的伸长,但对短枝的伸长有抑制作用。(2)单次喷施GA_3抑制了所有枝条顶芽中IAA的合成,促进了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ABA以及短枝顶芽ZT含量的积累,使得成花率降低、成枝率增加、枝条伸长减小,GA_3浓度越大对顶芽中ZT合成的抑制越明显。多次喷施GA_3增加了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和IAA的积累,短枝中ABA含量减小而中长枝增加,并使得成花率降低,成枝率减小,但对ZT含量和枝条伸长无显著影响。(3)单次喷施6-BA增加了短枝顶芽中GA_3和ABA含量以及所有枝条中ZT的含量,但抑制了中长枝GA_3和ABA的合成以及所有枝条顶芽中IAA的合成;使得成花率降低,成枝率增加,抑制了短枝枝条伸长而促进了中长枝伸长;多次喷施6-BA使得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和IAA含量增加,短枝ABA含量减小,短枝ZT含量增加而中长枝ZT含量减小,并抑制了所有枝条成花率和短枝的伸长,但对成枝率和中长枝的伸长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外源激素可以促进顶芽中GA_3和ABA的合成,但对IAA、ZT的含量以及成花率、成枝率、枝条长度影响随处理时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喷施次数和浓度对内源激素的合成、成枝率以及枝条的伸长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但都抑制了花芽的分化,使成花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东北几个树种苗木的休眠深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带树木通常在秋季停止生长,形成顶芽、落叶,进入冬季休眠状态,翌春再恢复生长,这样周而复始。一般认为这是它们对温带气候季节性节律的一种适应。休眠状态一方面有利于树木度过寒冷而干燥的冬天,同时也为第二年的生长做好准备。但温带树木的休眠实际上存在着几个阶段或几种状态。例如顶芽多在7—8月形成。形成之初如摘去叶片或给以长日照,则顶芽将在当年重新萌动。侧芽形成得更早。在侧芽形成之初如摘去枝顶将刺激侧芽在当年萌动。这时的休眠可称之为相关抑制。芽形成后再过一个时期,这种处理就越来  相似文献   

6.
枇杷实生苗的茎尖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植物名称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2.材料类别当年生或一年生实生苗枝条的顶芽。取正在生长或芽已进入休眠(包括夏眠)的枝条的顶端1~1.5厘米,然后剥取2~5毫米长的茎尖。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促使茎尖转绿、展叶,需添加以下激素(毫克/升):BA0.5,NAA0.1,GA0.2;促其长成幼枝需添加BA0.25,IAA0.05;促使幼枝腋芽萌发增殖,则添加BA2。生根培养基为不加激素的1/2MS。试管苗经锻炼,先砂培然后土培。培养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顶端优势和水分上升机理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震 《生物学杂志》1998,15(4):27-29,26
植物体有一个能量系统,由植物顶端、由植物顶端、形成层及其初生韧皮部和木质部、传递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含线粒体量多质好,摘顶等刺激这些地方ATP复合酶能产生大量能量,通过胞间连丝引起连锁反应并刺激和激活激素、营养物质等而产生生命活动、项端优势等。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是一种液晶,只需极少能量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除去顶芽,刺激线粒体能产生大量能量供给侧芽,激活侧芽激素等而使侧芽生长,由于能量作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交设计法在变叶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琴叶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vra.pictum)的当年生或二年生茎段诱导顶芽、侧芽萌发,以其形成的小绿叶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四种不同激素对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需的,生根培养以1/2MS NAAO.5mg/1 IBAO.1MG/l最好。  相似文献   

9.
三色小凤梨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名称:三色小凤梨(Cryptanthus acaulis,C. bivittatus)。材料类别:顶芽、侧芽。培养条件:诱导丛生芽及增殖培养基为,①MS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主茎顶芽生长能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它是植物器官相关性的一种表现。经常看到有些向日葵的顶端优势很强,它们的顶端只长出一个大花盘来。它们的顶端一旦被除去或受病虫害侵染后死亡,上面的一个或几个侧芽就代替顶芽的地位而长出一个或几个小花盘来。  相似文献   

11.
以已萌发的花生种子不同部位为材料,比较了完整的胚芽、主芽,侧芽,胚轴及子叶等培养力的差异,得出了如下结果: 1.在外植体培养过程中,花生的胚轴具有强烈的再生能力;其它部位培养力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完整的胚芽>主芽>侧芽>子叶>叶片。2.通过试验证明,花生外植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是NAA 0.6毫克/升+BA 0.9毫克/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粗肋草‘Red Valentine’带侧芽的根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时间、不同种类外源激素对其根茎侧芽萌发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灭菌时间为18 min,污染率为20.0%。MS+6-BA 2.0 mg/L+IBA 0.2 mg/L为最佳侧芽萌发诱导培养基,MS+TDZ 0.5 mg/L+2,4-D 2.0 mg/L为最优愈伤诱导培养基,1/2MS+TDZ 0.5 mg/L为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 mg/L或MS+KT 4.0 mg/L+NA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本研究通过对粗肋草‘Red Valentine’进行离体培养,初步得出了适合外植体各时期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粗肋草试管苗的商业化、工厂化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鞘蕊花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材料类别:顶芽、侧芽。培养条件:取鞘蕊花幼嫩的顶芽和侧芽,经自来水冲洗后去叶,用0.1%的升汞灭菌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切成0.5~1.0cm长的带芽茎段,接入诱导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为MS并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和GA_3(单位mg/L);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以花烛品种‘Sonate’(Anthurium andraeanum‘Sonate’)的叶色嵌合型无菌苗为材料,对顶芽失去嵌合性状的16个单株分别进行单芽培养,观察侧芽及茎基部再生过程中叶色嵌合性状的分化特征;并据此归纳花烛突变体叶色嵌合性状的保持方法。结果表明:处于增殖和生根阶段的花烛突变单株侧芽再生植株的嵌合率分别为25.0%~75.0%和25.0%~66.7%,总的嵌合率分别为48.4%和47.8%,具有嵌合性状的侧芽再生植株均萌发于嵌合叶片的叶腋处;处于生根阶段的突变单株的茎基部也能再生出嵌合植株,嵌合率为33.3%~80.0%,总的嵌合率达到64.7%。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单芽离体培养的方法可以解决花烛突变体顶芽叶色嵌合性状消失的问题,且应用侧芽再生(增殖与生根阶段)或基部再生(生根阶段)的方法可以保持突变植株的嵌合性状。  相似文献   

15.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生态因子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及侧芽萌发等特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各生态因子对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美丽箬竹地下茎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中,蛋白质、Mg、Fe、ABA、i PA、IAA、Zr对侧芽发笋的影响较大,可溶性糖、GA对侧芽发鞭的影响较大;(2)采用2鞭段上盆、不加遮阳网、基质肥料配比为8∶1、每隔6 d定量浇水1次等处理条件,美丽箬竹地下茎物质储量及侧芽萌发效果最好;(3)不同处理条件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等发生复杂变化,最终造成其侧芽萌发的差异性。美丽箬竹对环境因子的这种生理响应差异,也可能与竹种对环境的长期选择和遗传进化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竹子良种繁育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香荚兰花芽分化至萌发期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香荚兰 (Vanillafragrans)为材料 ,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花芽分化和萌发期内源激素变化 ,分析和探讨内源激素在花芽分化和萌发中的作用 ,香荚兰花芽分化时期茎里的激素含量降低 ,芽里激素含量升高 ,其中相对高的ZR和ZR ABA有利于分化 ,IAA和IAA ABA的一定增加也利于分化 ,过高或没有IAA的增加则不利于花芽分化。大多数花芽形成于倒垂茎蔓上 ,花芽分化期 (11~ 12月 ) ,倒垂茎蔓的茎里生长类激素含量降低大于竖立茎蔓 ,芽的激素含量增高则多于竖立茎蔓 ,倒垂茎蔓的这种变化可能是有利于花芽分化。香荚兰生长中顶端优势明显 ,去顶后侧芽里ZR、GA、IAA增高 ,这与 11~ 12月去顶促进倒垂茎蔓开花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银脉单药花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银脉单药花 (Aphelandrasquar rosa)。2 材料类别 顶芽、侧芽。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 ( 1 )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 :MS 6 BA 4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5 ;( 2 )丛芽增殖培养基 :MS 6 BA2 NAA 0 .5 ;( 3)生根培养基 :MS NAA 0 .5。以上培养基均加 3%蔗糖 ,0 .7%琼脂 ,pH 5 .8。培养温度为 2 5~ 30℃ ,每日光照 1 2h ,光照度 2 0 0 0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取健壮的银脉单药植株的顶芽或切去顶芽后茎上长出的侧芽 ,…  相似文献   

18.
外源激素对魔芋多叶、多球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素是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6-BA、IBA、NAA、2,4-D、GA3等外源激素均能影响魔芋侧芽和根的分化, 形成多叶或多球茎,复合作用能够抑制或促进某些器官的分化,利用外源激素的作用,有意识地诱导多叶、多球茎,在栽培上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木香组织培养技术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白木香无菌种苗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芽诱导和生根的影响,获得一套白木香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赤霉素能提高白木香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合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A3:MS+GA31.0 mg/L;最适合白木香顶芽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为B3:MS+6-BA 1.0 mg/L+NAA 0.1+KT 0.5 mg/L;最适合白木香组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C3:1/2MS+IBA 1.0 mg/L+NAA 0.5 mg/L。本研究为实现今后白木香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异叶苣苔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及其系统发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形态发生过程的观察旨在揭示该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该研究发现异 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简单顶端生长。该属植物的顶芽已完全受到抑制。其地上茎实际上是萌发于小型叶叶腋的侧芽替代顶芽生长所形成的各级侧枝系统,即合轴分枝系统。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不分枝情况是位于大型叶叶腋的腋芽受到抑制所致,纯粹是一种次生现象,并不是尖舌苣苔族植物原始祖先的孑遗性状。尖舌苣苔族其他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均是从异叶苣苔属植物的生长式样演化而来。出蕊苣苔属和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可能来自同一个不太远的祖先,但已经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独叶苣苔属植物复杂的圆锥状对花聚伞花序并非从异叶苣苔属地上茎上部,即生殖生长部分退化而来,乃幼态成熟的复化过程所致。尖舌苣苔属的总状花序可能更接近尖舌苣苔族的原始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