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花木本曼陀罗卵细胞分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的精、卵细胞体外融合并诱导人工合子长成植株的离体受精方法可在没有其他组织影响的单细胞水平上探索受精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高等植物的受精机理、探索配子识别和合子激活等问题提供有效手段。分离的卵细胞不仅可以用来开展离体受精研究.也提供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被子植物卵细胞发育和合子发育机理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离体受精作为技术平台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被子植物的离体受精10a前在玉米中已获得成功,尽管目前只在玉米获得完全成功和小麦获得部分成功,但离体受精技术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目前离体受精技术已被用于其他的研究,如用分离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筛选配子细胞的特异基因和蛋白质:研究合子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用不同种植物的精、卵细胞体外融合进行新的远缘杂交尝试;利用合子细胞易分裂和胚胎发生特征探索用其作为转基因研究的受体细胞等。以离体受精技术为基础在高等植物发育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显示了巨大潜力。介绍了离体受精技术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为研究和利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生殖细胞特征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用普通小麦作材料,通过对其雌蕊进行离体授粉,成功地获得了试管种子和幼苗以及其成年植株。经过两年的改进试验,建立了一种小麦离体受精的较好方法,其污染率可降低到1.3%以下,结实率可提高到89.1%以上,最高结实率达97.5%。研究了雌蕊年龄对其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雄后第二天到第五天的雌蕊其离体授粉的效果较好,其中以去雄后第三天的雌蕊效果最好。小麦籽粒的发育,MS培养基的效果明显比White 培养基好,说明在离体受精情况下小麦籽粒的发育要求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和氮素。小麦试管受精的成功及其技术的建立,使得小麦受精过程置于人工控制条件之下,为其发育生理学、实验胚胎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以及进行远缘杂交提供了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被子植物离体受精与合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被子植物离体受精与合子培养研究进展杨弘远周嫦(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关键词被子植物,离体受精,合子培养,发育生物学RECENTADVANCESININVITROFERTILIZATIONANDZYGOTECULTUREOFANGIO...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离体受精,又称为试管受精,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Kanta首先应用子房内传粉的方法,实现了罂栗的离体受精,Kanta等直接对罂粟的离休胚珠进行授粉,并获得成功。此后,离体受精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二十年来,已在三十多种植物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包括自交不亲和性植物的自交受精和种属间的远缘杂交受精。离体受精技术,目前已发展成为植物的遗传育种和植物生理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从未受精的玉米子房培养出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实验用Ms和N_6两种不同培养基,对未受精的成熟的玉米子房(已抽出花丝)和未受精的未成熟的玉米子房(雄穗的花粉发育到单核靠边期)进行了离体培养,不经愈伤组织直接获得了单倍体植株,成苗率达2%。实验结果表明,未受精的玉米子房的发育时期对培养出单倍体植株比培养基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禾本科植物包含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对其受精过程的机理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的热点和难点.离体受精技术是将禾本科植物的精、卵细胞分离出来后使二者融合,并培养成完整植株,从而探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识别及由合子开始的胚胎发生等一系列生殖生物学的机理问题.同时,离体受精技术在禾本科植物上的应用,还可将外源DNA转入卵细胞、合子培育新型转基因作物,也可将异种植物的配子进行融合,为远缘杂交培育新品种创造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受精作用一直是植物生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诸如偏向受精等新概念的提出更进一步推动了对双受精作用的寻微探秘,日益显现出这一过程的精巧与复杂。但限于体内研究的局限性,对其中一些关键环节,如雌雄配子间的识别;配子融合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雄核在雌性细胞内迁移的动力学及雌雄核融合的时间进程与机制等仍知之甚少。离体受精操作及相关技术的建立[1~3]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以烟草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双受精研究,以视频增差显微观察系统首次记录到在生活状态下精核进…  相似文献   

9.
被子植物双受精包括精-卵、精子-中央细胞两个融合过程。由于双受精深藏于母体组织中进行,长期以来一直是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各种植物配子体cDNA文库的构建,各种离体研究系统的建立和突变体分析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研究的快速发展,增进了人们对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着重讨论受精作用的若干重要发育事件,包括受精前卵器细胞对花粉管向胚珠定向生长的近距离引导信号,精子的靶向运动,精、卵细胞相互作用和配子融合后卵细胞的激活与中央细胞发育的启动等。  相似文献   

10.
彭雄波  孙蒙祥 《植物学报》2007,24(3):355-371
被子植物双受精包括精-卵、精子-中央细胞两个融合过程。由于双受精深藏于母体组织中进行, 长期以来一直是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的难点。近年来, 随着各种植物配子体cDNA文库的构建, 各种离体研究系统的建立和突变体分析的兴起, 极大地推动了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研究的快速发展, 增进了人们对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着重讨论受精作用的若干重要发育事件, 包括受精前卵器细胞对花粉管向胚珠定向生长的近距离引导信号, 精子的靶向运动,精、卵细胞相互作用和配子融合后卵细胞的激活与中央细胞发育的启动等。  相似文献   

11.
所谓植物的试管受精,是指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人工传粉、受精、并进一步培育成正常植株的技术。 1960年,印度德里大学的植物学教授Kanta,将罌粟的无菌花粉注射入离体培养的罂粟子房内,获得了正常的“试管植株”,第一次实现了植物的离体受精。两年后,Kanta及其同事进一步在试管内对罌粟的离体胚珠进行直接地授粉获得成功。此后,植物的试管受精技术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二十年来,已有三十多种植物在试管内受精成功,其中有二十多种植物受精后发育成正常的试管植株,包括自交不亲和性植物的自交受精和种属间的远缘杂交受精。植物的试管受精,在国内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首先于1977年,在玉米中获得了体外受精的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禾本科植物内试管受精成功。随后,在烟草、小麦与黑麦的杂交中获得了成  相似文献   

12.
大麦未授粉子房培养的胚胎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诱导了大麦未授粉子房内的胚状体发生。雌核发育的胚主要起源于卵器,也可能起源于反足器。原胚发育与胚分化过程中既有类似体内合子胚的正常类型,也有变态的类型。未受精的极核亦可分裂成类似胚乳的游离核。研究了胚囊发育时期与培养方式对诱导胚胎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未受精胚囊的离体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受精的水稻幼花在液体漂浮培养条件下,由子房内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了小植株。胚胎学观察证明愈伤组织是起源于胚囊内部而非子房壁与胚珠体细胞组织。观察到胚囊珠孔端的原胚发生及其形态上的多样性。还发现由未受精极核形成类似胚乳游离核的现象。讨论了胚囊离体孢子体发育的意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 L.)胚囊半裸露,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楚观察到卵细胞、助细胞及部分中央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原位观察卵细胞在受精前后的变化状态,被认为是研究被子植物体内受精机理的一种模式植物。综述了蓝猪耳的受精机理:花粉管定向进入胚囊的方式与机理、钙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受精前后胚囊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简要介绍了离体受精技术在蓝猪耳受精生物学中的发展应用。根据前人对蓝猪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指出蓝猪耳在受精生物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借助离体受精技术平台,将具有更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烟草未受精中央细胞及其它胚囊细胞的离体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中期以来,未传粉子房和胚珠的离体培养已在多种植物中取得成功,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来源于胶囊中的卵细胞、助细胞以及反足细胞。而分离的未受精胚囊及其成员细胞的离体培养虽屡经尝试,迄今只有Kranz等诱导了玉米未受精卵细胞分裂形成小愈伤组织,至于中央细胞与其它雌配子体细胞则无离体分裂的报道。本文报道大叶烟草未受精中央细胞首次培养成细胞团及其它胚囊细胞启动离体分裂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被子植物离体受精系统的遗传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被子植物离体受精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影响棉纤维分化和发育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雄明  潘家驹 《生命科学》2000,12(4):177-180
影响棉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基因型、激素、温度、水分、光照、授粉受精状况等。基因型决定棉纤维分化发育方式,内源或外源激素调控纤维分化、伸长、次生壁形成等发育过程。温度对纤维分化发育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离体纤维生长发育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微量元素、维生素、NH4^+、CO2浓度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银杏雌配子体的发育和受精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银杏的生殖过程,自发现银杏的游动精子以来,已有大量报道。但由于银杏雌配子体发育周期长(4月-9月),受精过程又非常短暂,有关雌配子体发育及受精过程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参考已有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对银杏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颈卵器发育及受精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精细胞中液泡状结构的特点及细胞核中DNA的存在状况、受精时精子如何进入雌配子体的颈卵器与卵核结合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花生幼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BA浓度对花器官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试管内花器官的发育.结果表明:经MSB 1mg/LBA 0.5mg/LKIN 2mg/LIAA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附加1~3mg/LBA的MSB培养基上培养,均能直接诱导分化花器官,但2mg/LBA的诱导效率最高达21.13%;诱导分化的花器官转接到MSB培养基继续培养,部分花器官可以在试管内开花、受精、成针、结实.试验实现了以花生幼叶为外植体,在试管内完成诱导花芽、开花、受精、形成果针、子房膨大,直至形成荚果等过程,为离体条件下研究花生花器官分化、荚果及种子发育提供了技术体系和材料.  相似文献   

20.
941595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入牛胚胎并在胚泡期进行检测[英]/Behboodi,E.…∥J.Dairy Sci.-1993,76(11).-3392~3399[译自 DBA,1993,12(26),93-15254] 测定了显微注入DNA并离体培养或培养于绵羊输卵管中的原核期牛受精卵的存活及发育,确定了在胚泡阶段保留外源DNA的胚胎的百分数。与精子共培养后18~20小时,检测离体成熟并受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