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时标上一类具有Holling型功能反应的捕食模型.运用时标上连续拓扑度定理,得到了系统存在周期解的充分条件,从而使系统的连续时间情形和离散时间情形的周期解问题得到了统一,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研究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周期解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类具Holling Ⅲ型功能反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一类具Holling Ⅲ型功能反应的捕食者一食饵模型.应用定性分析和Hopf分支理论,得到了一个正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三个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极限环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使用MATLAB软件。本文给出了三个例子来模拟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3.
稀疏效应下Ⅲ型功能反应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具稀疏效应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系统{x=x^2(b/s+x-a)(1+βx^2)-ax^2y,y=y(ωx^2-e)进行了定性分析,给出了唯一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等一些定性性质的判别准则和生态意义,系统中正参数的变化是大范围的。 相似文献
4.
5.
一类被开发的HollingⅢ类功能反应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类捕食种群、食饵种群同时具有收获率的HollingⅢ类功能反应生态系统,其中食饵种群具有非线性密度制约,捕食者无密度制约.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的平衡点,分析了中心焦点的阶数以及稳定性,所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不存在极限环,最后根据细焦点的稳定性判断出极限环的存在性,并验证了极限环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在我们前两篇论文中分别从化学动力学及热力学的角度讨论了生物化学反馈反应的一些特性。本文继续用随机过程理论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所以要用随机过程论来研究,乃是基于以下的一些理由:一个真实的生物化学反应并不在匀一系统内进行。生物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报》2020,(7)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包含3个家族(Ⅰ型、Ⅱ型和Ⅲ型)。Ⅲ型干扰素(Type Ⅲ interferon,IFN-Ⅲ)是近16年发现的新型干扰素,其诱导过程及生物学功能与I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相似,在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抑制自身免疫病、抑制过敏性哮喘以及抗细菌和真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IFN-Ⅰ和IFN-Ⅲ的分类、序列同源性和信号传导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近年来IFN-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综述IFN-Ⅲ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IFN-Ⅲ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控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一类具有HollingⅢ类功能性反应的捕食系统,通过对捕食者(天敌)实行周期投放,对食饵(害虫)实行周期喷洒农药的策略来控制害虫,结果证明,当投放和喷洒周期T<1/aln1/(1-p)时,是一种控制害虫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往关于捕食者-猎者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大多是用微分方程和概率极限定理的方法来推导的.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直接从实际统计数据出发,得出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的统计模型,它是一种拟合得很好的不同以往的模型,为捕食者一猎物功能反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植食性哺乳动物觅食功能反应模型机制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食性哺乳动物在食物密集斑块的觅食为 型功能反应。在新鲜苜蓿叶片构成的食物密集斑块上 ,以高原鼠兔作为实验动物 ,检验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功能反应及其模型机制。食物大小可调节高原鼠兔的口量 ,尽而控制其瞬时摄入率 ;高原鼠兔觅食叶片的口量 S与瞬时摄入率 I存在渐近的函数关系 ,为 型功能反应 ;高原鼠兔的食物收获率 B随口量 S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减 ;最大处理速率 Rmax的测定值与模型的预测值极为近似 ;瞬时摄入率 I的测定值与模型的预测值线性回归显著 ( P<0 .0 1 )。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提出的假设 :植食性哺乳动物 型功能反应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其摄入率的动态 ;植食性哺乳动物收获与咀嚼间的竞争能调其收获率和摄入率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空间排列对植食性哺乳动物功能反应的作用,是觅食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新鲜紫花苜蓿叶片为食物,改变苜蓿叶片大小调控根田鼠口量,改变叶片间距调控叶片密度,设置叶片空间异质性斑块。在空间异质性斑块上测定根田鼠的觅食行为及其参数,检验植食性哺乳动物4种功能反应模型的预测性。除复合模型参数Rmax、h和Vmax及口量模型参数Rmax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与测定值近似外,其它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与测定值均存在较大差异。根田鼠摄入率测定值与4种模型预测值的线性回归均显著(P0.01),但与复合模型预测值的线性拟合效果最佳。表明,复合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根田鼠觅食与行走的竞争对摄入率调节的动态。根田鼠复合模型存在调节其功能反应机制转变的距离临界值(d)。叶片间距大于该值时,叶片密度调节摄入率;叶片间距小于该值时,口量调节摄入率。结果充分地验证了提出的特定假设:在植物密集条件下,植物大小能调节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根田鼠的摄入率;在植物稀疏条件下,植物密度调节其摄入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的功能反应模型及其机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鲜苜蓿叶片密集的食物斑块 ,测定和检验根田鼠觅食苜蓿叶片功能反应模型及其机制。苜蓿叶片大小可调节根田鼠口量 ,进而控制其瞬时摄入率 ;根田鼠觅食苜蓿叶片的口量 (S)与其瞬时摄入率 (I)为渐进函数关系 ,属Ⅱ型功能反应 ,回归方程为I =0 0 94S/(0 0 0 1 +S) ;根田鼠收获率 (B)随其口量 (S)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减 ,回归方程为B =0 0 95 /(0 0 0 1 +S) ;最大处理速率的测定值与模型预测值极为近似 ;瞬时摄入率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存在极显著 (P <0 0 1 )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验证了植食性哺乳动物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其瞬时摄入率动态 ,收获与咀嚼间的竞争可调节其收获率及瞬时摄入率的假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