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odinalisGuen e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 (Walker)是缙云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近年来发生危害上升 ,产量损失大。目前防治农药以沙蚕毒素类和有机磷农药为主。沙蚕毒素类农药由于使用多年 ,在部分地区治螟效果明显下降 ,而有机磷农药对水生动物和天敌杀伤大 ,会引起稻飞虱再猖獗 ,其副作用较大。为了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指导当前的治螟工作 ,1 998~ 1 999年 ,作者对新型复配杀虫剂特杀螟进行了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为害日趋严重,鉴于现有常规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人畜的毒害以及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因此,我站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的教导,进行了杀螟杆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仰东  莫小平 《昆虫知识》2003,40(6):552-555
为了筛选替代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幼虫的药剂 ,对毒死蜱及其混配剂、氟虫腈 (锐劲特 )及其混配剂等 1 0多种农药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3 5 %纵卷清 (毒死蜱与乙酰甲胺磷 )可湿性粉剂、3 5 %毒斯威乳油、毒死蜱与敌敌畏混配剂以及高剂量的氟虫腈及其混配剂3 6%雄斯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高龄幼虫都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 3 5 %纵卷清 80g 667m2 、3 5 %毒斯威 80mL 667m2 等药剂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在纵卷叶螟发生量大、虫龄偏高情况下 ,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概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以广大工农兵为主力军的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正在蓬勃发展。在植保战线上,群众性的育蜂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几年来,无论在防治对象和防治面积方面,都在迅速增加,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近年来我国稻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开展水稻害虫的防治工作,1970年,广东省组织了水稻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大协作,由广东农林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有关单位派出科技人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实行贫下中农、革命干部、科技人员三结合,科研、教学、生产三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以廉江县为基点,密切配合各地区的点,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对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研  相似文献   

6.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曲江地区12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的历史虫情资料,挑选了31个代表性的发蛾高峰日,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对其迁飞峰次进行轨迹分析,结果表明: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及两广南部稻区,其中5月大多分布在海南及雷州半岛,6月主要分布在两广南部稻区;夏季迁出虫源的降落地分布在长三角稻区及安徽稻区;秋季回迁虫源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及长三角稻区,少部分来自浙南及闽北;秋季迁出虫源的降落地主要集中在海南南部和越南北部稻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早期迁入虫源地的时空分布由南向北依次偏移,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而夏秋季迁出虫源降落地和秋季回迁虫源地的时空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粤北地区稻纵卷叶螟南北往返迁飞的虫源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放蜂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年大田放蜂治虫的实践中,发现防治效果除受蜂群素质、天气的影响外,还与防治对象田虫口密度(蛾量)的高低,蜂量的多少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据外地介绍在总放蜂量相等的条件下,各次放蜂量的比例与效果也有较大的关系。为此,要提高赤眼蜂田间寄生率,就必须提高放蜂技术,摸索出一套经济有效的放蜂方法。1976年我们在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进行了不同蛾量、不同放蜂量(简称蜂量)及不同蜂量比例(简称蜂量比)对防治效果影响的复因子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区稻纵卷叶螟自1970年以来发生普遍,为害极为严重。稻纵卷叶螟在我区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第2、3代为害水稻。我区在稻纵卷叶螟第2代发生很轻,第3代为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于1974年2代产卵末期及3代产卵期间在店子分场利用松毛虫赤眼蜂作放蜂试验。在长江以北初步获得对第3代的较好放蜂效果;卵寄生率98.4%,较对照区提高34.8%;幼虫数较对照区下降94.6%—97.9%;被害叶数较对照区下降92.4%—94.5%。基本上控制住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9.
我场地处苏北射阳沿海,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近年水稻生产的大敌,为了探明其发生规律,为预报和防治服务,我们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进行了一些初步观察和系统调查。 1973年和1974年秋天,我们对稻纵卷叶螟越冬场所、方式进行了调查。发观末代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在田、沟边、芦苇上较多,我们收集了一批芦苇上的幼虫和蛹,集巾到长有芦苇的观察小区和室内饲养观察,让其在室外自然条件和室内自然温度下越冬。观察中发现,除一些低龄幼虫外,其余均化蛹进入冬季,但二年均未发现越冬成功的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10.
高智龙 《昆虫知识》1992,29(2):69-72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该虫在陕南稻区可完成3个世代。第一、二、三代2~3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上旬。常年以第二代危害较重,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但在5~6月份雨量≥400mm以上的年份,第一代也要及时防治。防治药剂为25%杀虫双水剂,每亩0.2~0.25kg防治两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闫锋  汪霞  吕静  庞保平  娄永根 《昆虫知识》2010,47(1):96-101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所诱导的水稻挥发物能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雌成虫的行为产生影响,并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但至今仍不清楚2种害虫危害后水稻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吸附法对健康水稻苗、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苗的挥发物进行捕集与鉴定。在3种处理水稻苗中,共捕集到28种挥发物组分,包括萜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酮类、醇类、水杨酸甲酯和一些未知化合物。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均能导致水稻挥发物总量和大多挥发物组分释放量的上升;同时,二化螟幼虫危害能诱导水稻新释放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和2种未知挥发物组分,稻纵卷叶螟为害则可诱导水稻产生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MeSA和β-caryophyllene4种新化合物。2种虫害稻株间的比较表明,β-caryophyllene和MeSA是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后诱导产生的特有挥发物组分,并且linalool,α-copaene,(+)-cedrol,n-heptadecane和n-nonadecane在二化螟为害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之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也许可以解释2种害虫诱导水稻挥发物对天敌和害虫行为影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水稻研究所于1992年3月4~6日在北京召开了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国际水稻研究所主持的“水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国际协作网”中国工作组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我们于1972年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三结合”的生物防治实验小组,经过二年来的反复实践和大面积放蜂试验,取得了利用澳洲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显著效果(见表1、2)。广大社员群众一致认为,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不但花工少、成本低、效果大,而且可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今后必须大力提倡,积极推广。 我们对利用澳洲赤眼蜂的技术问题,初步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浙南连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二、三、四代是主害代。1982—1983年试验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进行,供试品种:早稻青秆黄,连晚汕优6号。在早稻抽穗期、连晚分孽期和孕穗抽穗期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不同龄幼虫取食量,田间水稻不同品种接种不同密度幼虫后小区产量、空壳率、千粒重和损失率,不同剑叶受害面积与产量损失关系,天敌参数,以及施药防治的成本估计等。查明田间幼虫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呈正相关,分品种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综合上述因素求出平均济济闭值为百丛虫口45.67±6.02头,平均经济损失水平为百丛虫口60.0±7.92头;天敌参数为17.91±0.61头;平均防治行动阈值为百丛虫口63.57±6.63头;早稻第二代幼虫防治行动阈值为百丛虫口67.24±4.97头,晚稻第四代幼虫防治行动阈值为百丛虫口59.91±4.47头。  相似文献   

19.
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稻纵卷叶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中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exigua。由于稻显纹纵卷叶螟的研究报道很少,加上形态特征和危害习性相似,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常被混淆鉴定。本研究旨在明确快速准确地鉴定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方法】描述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蛹和成虫,以及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解剖了稻显纹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比较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结果】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淡黄色,前胸、中后胸和腹部分别有骨片2,12和5个,分成1,3和2排;蛹末端有指状突起,其上着生8根毛;成虫前翅淡黄色,条带褐色,前缘横带宽,外缘纵带呈C形,内线和外线平行,中线达翅后缘;雄性睾丸金黄色,射精管和附腺长,贮精囊和输精管短,抱器瓣骨化弱,表面密被长毛,阳茎囊有两根骨刺;雌性卵巢短,侧、中输卵管长度相似,交配囊长。幼虫胸部的骨片颜色和中后胸骨片的排列方式,成虫翅颜色、条带的形状和长度及内线和外线的排列,抱器瓣的骨化程度和结构以及阳茎囊上的骨化物等可分别作为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准确鉴别的依据。【结论】本研究结果保证了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准确鉴定,为稻纵卷叶螟的精准测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永福县早稻田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及虫源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年通过调查和雌蛾卵巢解剖研究广西区永福县早稻田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永福县早稻田可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第1、2代属于基本迁入型;第3代性质较为复杂,属于本地繁殖型,既有迁入又有迁出;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型。对暴雨期间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消长的研究表明,短时期的暴雨水淹对全县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蛾量消长总的影响不明显,但不同水淹情况的田块间虫量存在显著差异。还分析讨论2008年永福县早稻田稻纵卷叶螟暴发成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