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树莲 《蛇志》1998,10(3):45-46
我院1990年3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丘脑出血4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10例,年龄29~83岁,平均62.3岁。有高血压史者35例,脑中风史9例,糖尿病史5例。睡眠中起病4例,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36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2.
清栓酶加紫外线氧透射治疗高粘血症三例中国蛇协海南血栓病防治门诊部周春萌例一:刘某,女,72岁,哈尔滨市人。1994年3月发生脑中风,在哈尔滨市住院3次。1995年2月来海口探亲时再次发生脑中风,在海南省医院行CT扫描确诊为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  相似文献   

3.
中风预测39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贵珠  郑军 《蛇志》1995,7(3):16-18
本文是我院在一九八九年四月至六月期间,采用无锡石圹湾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WS-V型高档电脑中风预报仪,对宜山地区394例中老年人进行调查,预报结果:安全222例,占56.4%;有发病可能103例,占26.2%;发病危险性较大23例.占5.8%;有复发危险19例、占4.8%:有潜在危险4例.占1%无可奉告23例,占5.8%。本组发病机率: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性别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王辉 《蛇志》2007,19(3):223-223
呃逆是膈肌的一种短暂现象,因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生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少数成为“顽固性呃逆”。呃逆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和精神紧张,膈肌和肋间肌痉挛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症状多在脑中风急性期发生,给治疗带来不便。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症状,近3年来我们应用尼可刹米治疗脑中风后引起的顽固性呃逆24例,收到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呃逆患者均为脑中风急性期,男17例,女7例,年龄48~80岁,平均63岁。首发病例21例,复发3例;脑出血17例,脑血栓7例。呃逆均在住院期间发生,呃逆发作时间2~24 h。1…  相似文献   

5.
左茵  衣宏燕 《蛇志》2003,15(2):64-64
脑中风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不仅起病急、死亡率高 ,而且复发率也很高。因此 ,当病人度过急性期 ,进行康复疗养时 ,对其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和恢复神经功能的锻炼 ,是减轻致残、预防复发的重要途径。现将在我院治疗的 42例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 1 998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 42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 ,其中男 2 2例 ,女 2 0例 ,年龄 40~ 73岁 ,1 0例有不完全肢体功能障碍 ,5例伴有发音困难、语言不清等症状。2 护理方法2 .1 生活护理 注意室内外整洁 ,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 ,冬季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创伤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发病率、临床特点以及发病危险因素,以便有效预防和及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创伤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以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06例患者纳入我们的研究,其中47例患者创伤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在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1±19岁,84.6%为男性;其中25例为脓毒血症引起,18例是因为低血压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所有患者中,24例患者出现了少尿的症状,19例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腹部外伤[(OR)-3.66,P-0.027]和应用呋塞来[(OR=4.10,P=0.026)]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时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只有找到创伤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2013,(26):I0003-I0004
复旦大学脑损伤研究海外创新团队科学家发现体内一种特殊的免疫调节性T细胞。可有效治疗脑中风引起的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神经病学年报》上。  相似文献   

8.
唐成生  唐群峰 《生物磁学》1999,(3):47-47,49
目的:为了观察磁化水加硝苯地平合用治疗急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诊治的301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成磁化水加硝苯地平(治疗)组165例。治疗组在舌下含化硝苯地平10mg的同时口服磁化水250ml。对照组皮下注射阿托品5-10mg。观察其止痛效果及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132例占80%、有效25例占15.1%,总有效率为95.1%,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2%,优于对照组90%(66.2%),23例(16.9%),83.1%和20.5%。结论:磁化水加硝苯地平治疗急性用痛具有疗效确切、止痛迅速、毒副作用轻而少。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观察哈慈五行针与复方新诺明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处1998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诊治的急性肾盂肾炎119例随机分成哈慈五行针与复方新诺明(以下称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口服复方新诺明的基础上加用哈慈五行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占75.4%,总有效率为(60/61例)占98.4%,分别优于对照组28例(48.2%)和52/58例(89.6%)。症状缓解时间为:治疗组<3天11例占18%,4-7天44例占72.1%,优于对照组的0例和36例(占62%),差异非常显。结论:哈慈五行针与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缓解症状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顺忠  林起庆 《蛇志》2011,23(3):258-260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对急性冠脉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院前急救情况,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10年救治的急性冠脉事件患者166例临床资料,其中AMI患者72例,UAP患者94例。结果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占急性心脏事件的48.8%,其院前急救率为31.3%(52/166),院前抢救成功率为82.69%(44/52)。结论(1)急性冠脉事件的院前急救率仍低,主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先兆和表现等相关知识以及呼救意识有关,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群众性普及教育迫在眉睫。(2)缩短出诊半径、加强医务人员对急诊处理特别是院前处理急性冠脉事件知识的培训、完善院前急救设备,是提高急性冠脉事件院前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13,(17):I0003-I0003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教授研究团队,经过3年艰苦攻关,首次发现一种在特定细胞内合成并提取出的物质“重组ADAMTS13”可以有效减少溶栓治疗脑中风时引起的脑出血,该成果有望为脑中风患者接受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最新的2013年第一期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神经学年报)(Annals of Neurology)上。  相似文献   

12.
裴志凤 《蛇志》2009,21(3):227-22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然而.治疗时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的恢复期或迟发性神经病发病前。多在急性中毒后48-96h。病情会出现危急变化,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称为“反跳”。此症状在中毒早期如果治疗、护理不及时.发生率极高。因此,在救治时应把握有机磷中毒反跳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症状.及早治疗,降低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2005年1月~2008年3月收治6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由于抢救护理措施得当.56例患者抢救成功.其中5例发生反跳1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岩  刘莉莉  梁莉丽  敬素伟  方芳  陈林 《生物磁学》2013,(35):6913-6917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过程中,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放射治疗近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例。使用医科达SynergyTM锥形束CT(CBCT)进行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25例患者进行误差纠正,调整后行调强放疗。患者在进行放疗前,用锥形柬CT对射野的偏差进行校正,其偏差利用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螺旋CT图像进行手动匹配,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调整。根据误差调整治疗床位置后治疗。对急性放射性反应采用RTOG5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经锥形束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X、Y、Z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0.429±1.683mm、0.431±1.728mm、0.583±2.041mm:摆位误差纠正后,误差值分别为:0.068±0.429、0.019±0.438、0.158±0.697,调整后摆位误差控制在1mm之内进行治疗。放疗后2周急性皮肤反应为0级23例、1级2例;4周为0级21例、1级4例。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心脏损伤的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调强放疗是乳腺癌临床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能够使放疗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姚辉  郭晓钟  李宏宇  邵晓冬  崔忠敏  李学彦 《生物磁学》2013,(27):5282-5284,5229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79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因及治疗效果,对其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1796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2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274例。胆源性AP1025例,高脂血症性AP209例,酒精性AP200例。高脂血疰性AP中,SAP占49.8%,高于胆道疾病及酒精因素引起的SAP的比例(P〈0.05)。3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1.8%。结论:胆道疾病、酒精、高脂血症是我国AP主要病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AP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5年出院的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7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139例.感染率为20.5%。病原菌以G^-菌为主(62.3%).其次为G^+菌(19.4%)和真菌(18.3%)。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较敏感。G^+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等较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较敏感。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假性延髓麻痹、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造成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该护理到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152例门诊发热患者情况,探讨发热患者年龄分布;发热疾病的比率;呼吸道传染病对发热患者门诊就诊率的影响以及就诊前后用药情况。方法2152例患者为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大连市开发区医院成人发热门诊就诊的全部发热患者,统计发热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性别差异;计算门诊初步诊断各疾病占总发热患者的百分率;计算发热患者占总门诊量的百分率;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对发热患者门诊就诊率的影响;统计发热患者来院前的用药情况及门诊用药情况。结果 成人发热门诊患者,年龄15~90岁,平均年龄26.37岁;其中男性1150例女性1002例,各占总发热患者的53.44%、46.56oA;发热患者占同期医院总门诊量的0.82%,在“SARS”严重的2003年5、6月和禽流感流行的2004年1月发热患者分别占各月总门诊量的3.71%、2.51%、1.31%;发热患者中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79例,占总发热患者的64.03%,其中扁桃体炎397例,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28.79%;其他发热患者首诊依次为急性胃肠炎157例,肺炎148例,支气管炎40例,肺结核20例,泌尿系感染8例,急性阑尾炎8例,妇科炎症5例,其他皮肤感染、疥、痛等明确原因的18例(其中流脑1例),首诊未明确发热原因的18例。发热患者中WBC升高的348例,占总发热患者的16.17%;来院就诊前应用抗炎退热药者528例,占总发热患者的24.54%;在院静点抗菌药物者l052例,占总发热患者的48.88%,其中应用喹诺酮者529例,占总用药患者的50.28%,应用大环内脂类的511例(主要为阿奇霉素),占总用药患者的48.57%,应用氨基糖苷类的8例,应用β-内酰胺类的4例;在用药者中,联合其他中成药或抗病毒药者122例,占总用药患者的11.59%。结论 成人门诊发热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大大增强了人们对发热的重视程度,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在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他依次为急性胃肠炎、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门诊发热患者并非以细菌感染为主;患者就诊前、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X线与CT扫描鉴别急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活检或病理诊断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均行腹部X线及CT扫描检查,对两种方法判断肠梗阻的发生、梗阻部位、类型及病因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66例肠梗阻患者中,X线检出率为89.39%,CT检出率为95.45%。X线诊断小肠梗阻准确率为72.10%,CT为86.05%;X线诊断结肠梗阻准确率为69.57%,CT为86.96%。X线诊断肿瘤准确率为69.57%,CT为86.96%;X线诊断肠粘连准确率为67.86%,CT为82.14%;X线诊断肠套叠准确率为60.00%,CT为80.00%;X线诊断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准确率为78.72%,CT为82.98%;X线诊断绞窄性肠梗准确率为73.68%,CT为78.95%。CT对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线与CT用于诊断急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CT对于肠梗阻部位、梗阻类型及梗阻病因的诊断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8.
赵一民 《蛇志》1994,6(1):21-22
大剂量清栓酶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观察赵一民(广西永福县医院)收集我院88年12月至93年5月底的急性心梗40例临床资料,91年2月以后的22例采用大剂量清栓酶(抚顺市青峰制药厂生产,每支0.25u)静滴治疗急性心梗,与清栓酶的常规用量治疗急性心梗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王辉 《蛇志》1994,(Z1)
无明显运动障碍之混合性中风1例诊治体会通化市东昌区人民医院王辉我院自1986年开展脑中风的诊治以来,首次遇到1例同时发生的脑血栓、脑出血之混合性中风,并且无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报告如下,王光贺,男73岁,住院号920217,该患于1992年3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造成急性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药物不良反应(ADR)所致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诊疗思路。,方法:对56例ADR造成急性肾损害的病例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56例病例中,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4:1,平均年龄53.1岁;抗生素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结论:合理用药,早期干预治疗,预防药源性急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