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山产东北小鲵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取材两栖类胚体细胞和成体肠细胞的方法进行染色体研究。对千山产东北小鲵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全部染色体可配成27对,分或三组。其中有9对大型染色体,7对中型染色体,11对小型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存在。染色体的形态有中部,亚中部、端部,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鲵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曾记载我国的温泉、塔城、霍城及原苏联的阿克斗卡一带有新疆北鲵分布。但我国未见标本收藏。这次考察在温泉地区获得标本。本文对其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作了记述,并对其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鲵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秀玲  吴敏 《四川动物》1997,16(1):22-24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新疆北鲵的室外和室内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研究,成功地繁殖出了新疆北鲵。研究表明,新疆北鲵繁殖期为4-6月,产卵和胚胎发育水温在8-14℃,历时40—46天,胚胎和胚后发育分为25期,各期形态特征与小鲵科其他物种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刚孵化出的幼体无平衡器,变态完成时间长,幼体在水中发育约二年左右外鳃才消失,显示该物种的独特性;对野外产卵胶囊进行人工卵化和培育成功,为发展种群数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鲵的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秀玲 《四川动物》1998,17(2):55-55
新疆北鲵RanodonsibiricusKessler,1866只产于中国新疆温泉县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边境山区极狭窄区域,数量亦稀少,是新疆产唯一有尾两栖类。该种在小鲵科的分类、系统演化等方面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已被列人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合会红皮书和前苏联红皮书。过去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5.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杜春华  姜涛 《四川动物》1990,9(4):14-1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技术,对珍稀动物新疆北鲵(RanodonsibiricusKessler)十二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同工酶谱带OD值及相对活力的分析,得出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种珍稀野生动物——新疆北鲵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鲵 Rancdon sibiricus Kessler 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1989年9月,我们在新疆西部阿拉套山海拔2750米处的小溪流中采到了新疆北鲵的活体标本,其中幼体6尾,亚成体4尾,成体4尾,雌雄个体在外形上无差异。 现将其形态特征描  相似文献   

8.
大天鹅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世界性珍禽,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已有过不少专题研究,在细胞遗传学方面,Takagi和Sasaki(1974)曾对它的染色体组型作过介绍2n=80,分为:A组Sm 4条,st 4条。B组St 4条,C组t为±68。zw为第4对,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我们以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分布于新疆的大天鹅的染色体组型,发现2n=78,NF=82。由6对大染色体与33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按Levan的标准分为二组:A组第1、2对分别为亚中与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第3  相似文献   

9.
北鳅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涛 《动物学杂志》1994,29(3):17-18
本文采用体内注射PHA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对北鳅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其2n=50,NF=62,核型公式:4m+8sm+32st+6t。  相似文献   

10.
银ba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云南景东四川湍蛙的核型: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以及Ag-NORs均位于6pinter,C-带阳性分布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8qinter,但6pinter12pter和13qter等处间或也显示C-带正染。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与采自四川宝兴地区的居群作了比较,并讨论了细胞地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串叶松香草Silphiura perfoliatum L.系菊科(Compositae)松香草属(SilphiumL.)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首次从朝鲜引进我国,1980年引种我所栽培,通过几年的试验观察表明:串叶松香草是一种高产、质优、适应性强的饲料作物,近年来,我省广泛发展和应用。据文献报  相似文献   

13.
张长顺 《植物学通报》1999,16(3):288-292
本文研究了昆明栽培的韭菜的小孢子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多数小孢子的染色体数目n=16,少数是非整倍体,核型公式为n=2x=16=14m+2st(SAT)。同时观察了韭菜的育性和小孢子四分体微核情况,育性和四分体微核率分别为48%、236%。上述结果说明韭菜的核型与前人曾报道过的韭菜的核型一样是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14.
松科的核型和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通常主要依据长、短枝及叶等的形态特征分成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该科各属的核型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1)松型(24(22)m+0(2)sm);(2)冷杉型((22~14)m十(2~l0)sm(st));(3)落叶松型(12m+12sm(st));(4)花旗松型(10m+12sm+4t);(5)金钱松型(4sm+40t(4SC))。本文根据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各属从原始到进化的顺序可能是:松属(松型核型)-银杉属、云杉属、铁杉属、(雪松属)、油杉属、冷杉属(冷杉型核型)→黄杉属、落叶松属(花旗松型核型和落叶松型核型)→金钱松属(金钱松型核型)。这个顺序和亲缘关系在以核型的平均臂比为纵坐标、染色体长度比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上得到清楚反映(不包括金钱松属)。核型为K(2n)=44=4sm+40t(4SC)的单型属金钱松属不仅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与其他各属差异明显,而且具有独特的习性和-系列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特征,如落叶乔木(仅同落叶松属),短枝之叶簇状密生而辐射平展呈圆盘状,叶枕在落叶后密集成环节状,雄球花多数簇生短枝顶端,种鳞卵状披针形,成熟时与基部贴生的苞鳞连同崩解的球果中轴一起脱落,叶中3个树脂道及其分布,维管束帽缺如以及传输组织铁杉型(仅同铁杉属)等。因此,本文将金钱松属提升为一个新亚科Pseudolaricoideae L.C.Li,并把原来的3个亚科降为相应的族而隶于松亚科。松科里唯一具K(2n)=24=12m+12sm(st)核型的黄杉属和落叶松属组成落叶松族,而雪松属按其核型与冷杉族更相近而置于该族。本文根据核型资料建立的松科新系统也得到形态、解剖、植化、免疫、生化、胚胎及占植物等学科有关资料的支持。本文还讨论了前人的松科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高粱不同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粱的种植,不仅面积大,而且品种众多,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有关高粱核型的分析,部分品和已有报道'-"。为了更多地了解不同品种的核型,从而为研究高粱的进化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必要的细胆学依据,作者对4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了G一显带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分别由吉林省农科院和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种子于25℃萌发,待根长Icm左右时,按宋运淳"'等修改的ASG法制片,核型分析按李极学"'等建议的标准进行。2结果与分析"郑粱2号"、"甜杆G"、"竹叶青"和"忻粱7号"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与相应的核型见图版1:A-…  相似文献   

16.
马蔺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传吉   《广西植物》1990,10(2):139-142
<正> 马蔺(Iris ensata Thunb.)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西藏,朝鲜、苏联也有。生于向阳山野、草地及草甸,也常栽于庭院中。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以干燥成熟种子入药,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之功效。 在细胞学方面,关于马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Sharma(1970),Mehra&Sachdeva(1971)曾分别报道为2n=40和n=20,与笔者的观察结果相吻合,但Pandita  相似文献   

17.
<正>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L. heterophyllus Sweet, L. artemisia(Lour,) S. Y. Hu)是唇形科益母单属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产,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旷野向阳处,海拔可达3400米。 益母草是著名的重要中药,《神农本草经》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为上品,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效,为妇科要药,果实名“茺蔚子”,能清肝明目。  相似文献   

18.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它5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莼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2和国外报道的2n=80不相一致。莲的染色体以及形态学特征和其它睡莲科分类群显著不同,可将其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并成立莲科和莲目。原归属于睡莲科的分类群仍组成睡莲目,并分别置于莼菜科和睡莲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樟科5属9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我国樟科(Lauraceae)5属9种植物核型研究结果,其中7种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核型结果为:樟(Cinnamoumcamphora)20m+4sm油樟(Sinnamoumlongepaniculatum)20m+4sm;黑壳楠(Linderamegaphylla)18m(2SAT)+6sm,山苍子(Linderacubeba)16m+8sm,香叶树(Linderamegaphyl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