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凯斯西储大学研究人员已经证明,磁共振成像(MRI)可检测乳腺癌的复发和快速生长的肿瘤的早期迹象。研究人员使用的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到只有几百个细胞大小的微肿瘤,具有从低风险肿瘤中区分侵袭性肿瘤的可能性,推动了成像技术的界限。提供改进的早期复发乳腺癌患者的检测方法。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近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三分之一乳腺癌患者最终都发展远处器官的转移,伴随死亡风险的增加。因为早期肿瘤比较小,对药物治疗最敏感,所以早期肿瘤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制备PEG-G5.NH2-FITC-DOTA(Gd)- Monalizumab/IPH4301纳米探针,并研究其与NK-92MI细胞的结合能力、毒性、细胞体外MRI成像能力、促进NK-92MI细胞对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制备PEG-G5.NH2-FITC-DOTA(Gd)- Monalizumab/IPH4301纳米探针,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进行表征,并使用ImageJ对其粒径进行统计;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纳米材料和NK-92MI细胞的结合能力;应用MRI对纳米探针标记的NK-92MI细胞体外成像并分析其T1加权(T1WI)的信号改变。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经过与NK-92MI细胞共培养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Elisa法检测培养体系内的IFN-γ的表达量。结果:制备的纳米探针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形态近似球形。其与NK-92MI细胞结合的量以及T1信号随着纳米探针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使用Monalizumab和IPH4301两种抗体修饰的纳米探针增强了NK-92MI细胞释放IFN-γ并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结论:PEG-G5.NH2-FITC-DOTA(Gd)-Monalizumab/IPH4301纳米探针在结合NK-92MI细胞后,可以在3.0T磁共振下进行体外成像,并增强了NK-92MI细胞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殷闯  王英  兰春伟  尉娜  谭军 《蛇志》2017,(2):131-132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脏MRI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出卵圆孔未闭(PFO)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心脏MRI检查诊断合并PFO为27例(50.94%),经胸超声动图(TTE)检查诊断合并PFO为7例(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脏MRI对PFO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原发乳腺癌治疗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影像学手段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引入,可以加深对恶性乳腺肿瘤的病理生理活动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了解,监测化疗疗效,提高早期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总结功能学MRI(磁共振成像)探测乳腺癌患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情况,描述各种生物学标志物特性,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以下将对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以及波谱成像等几种磁共振功能学成像方法的原理进行描述,重点对其在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影像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肺癌的分期和疗效评估。其中MRI不仅能提供形态学信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最常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最初主要应用在神经系统,随着磁共振成像序列的不断发展以及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其在腹部和盆腔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然而胸部DWI成像仍待普及和更多认识。本文就肺部DWI成像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恶性肿瘤的筛查、分期、以及治疗疗效评估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淋巴瘤通过放化疗可获得很高的治愈率。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估对于评价或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基于病灶形态学改变的传统影像学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评估淋巴瘤疗效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从分子水平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一种功能成像新技术;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将肿瘤的代谢与形态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可较其他影像学技术更准确的评估疗效;PET/MRI技术在淋巴瘤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分为:静态EIT(以电阻抗分布的绝对值为成像目标)和动态EIT(以电阻抗分布的相对值为成像目标),它是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比较热门的一种成像技术。因为与已有的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成像相比,这种新的成像技术不仅具有解剖学的特征信息,还有功能性成像的性质。又因为它的无创、简单、便宜、容易应用等特点,在临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数学、物理以及应用上的论述并结合了最新的国内外科研动态。介绍了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数学计算(包括算法和算法分析),物理基础(激励方式,激励频率,驱动模式),揭示了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了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MRI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金桂云  梁元 《生物磁学》2003,3(4):25-28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通过整合4个功能诠释数据库(KEGG、GO、WIKI和PC)共发现56条DNA修复相关通路,确定了725个功能基因;并在筛查CCLE肿瘤细胞系和TCGA乳腺癌基因组数据的基础上,发现了89个乳腺癌特异性的拷贝数变异基因,其中包含了4个DNA修复相关的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1,early onset)、ERBB2(erb-b2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2)、G6PC(glucose-6-phosphatase,catalytic subunit)和PSME3(proteasome(prosome,macropain)activator subunit 3(PA28 gamma;Ki))]。进一步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乳腺癌基因组中17q21.31区域的拷贝数变异可通过改变BRCA1和PSME3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DNA修复功能(如双链的断裂修复和DNA损伤相关检测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和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173例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ET/CT和UE检查。依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分别评价PET/CT和UE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并比较两者的结果。结果:PET/CT和UE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分别为98.8%和81.3%;特异性分别为84.3%和97.2%;准确性分别为90.7%和90.2%;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8%、98.1%、98.4%,UE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明显低于PET/CT及PET/CT+UE,PET/CT检测乳腺癌的特异性明显低于UE及PET/CT+UE,PET/CT+UE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PET/CT和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因怀疑前交叉韧带断裂而住院行膝关节镜检查治疗术的患者当中,术前前抽屉试验(ADT)、Lanchman试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韧带断裂的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讨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最敏感非手术检查方法。方法:通过搜集近10年内我院骨科关节镜术中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术前ADT、Lanchman试验及MRI检查数据,统计各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共搜集到210个关节镜手术病例,术前相关检查的确诊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阳性率依次为:ADT:61.4%;Lanchman试验:69.5%;MRI:87.1%。敏感性依次为:ADT:61.5%;Lanchman试验:69.5%;MRI:91.4%。特异性依次为:ADT:60.9%;Lanchman试验:69.6%;MRI:52.2%。结论:ADT、Lanchman试验、MRI对于诊断前交叉韧带断裂均存在偏差,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将三种检查结果联合参考作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s(miRNAs)和效应分子小干扰RNAs(siRNAs)在细胞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功能周期调控与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用于沉默或关闭特异性癌症基因。目前研究发现,siRNA和miRNA在乳腺癌中表达异常且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有关,提示它们可作为筛查、诊断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将回顾siRNA和miRNA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作为靶向治疗工具的潜在可能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核酸适配子W3偶联量子点QD605制备特异性探针(W3-QD),并对大肠癌细胞以及临床大肠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进行靶向成像。方法荧光显微镜分析W3-QD对混合培养细胞中靶细胞LoVo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利用W3-QD对不同种类细胞进行特异性成像并扫描定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验证;进一步利用W3-QD对临床大肠癌患者组织标本进行特异性成像。结果 W3-QD能够特异性识别混合细胞培养中的LoVo细胞,并能够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行定量成像,与流式细胞术的结果一致;将W3-QD进一步用于临床患者组织标本上,能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靶向成像作用。结论核酸适配子-量子点(W3-QD)探针荧光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靶向成像。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当今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元的脱失、神经纤维缠结及老年斑形成。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AD及其他老年痴呆症的前驱阶段,可进一步转化成AD,且MCI与AD有着相似的病理变化。随着MCI和AD患病数的逐年增加,其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增添了巨大负担,因此,对MCI和AD作出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然而,MCI和AD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突出,且实验室检查也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当临床医生做出明确诊断时,多数患者已处于AD的中晚期。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MCI和AD的研究中,并为MCI及A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分别从结构性磁共振(s MRI)、静息态f 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MRI分子影像几个方面,阐述多种磁共振技术在MCI和AD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实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的多重核酸筛查系统。方法:以HBV、HCV、HIV 的保守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 过核酸自动提取系统结合一步法RT-PCR技术平台,优化相关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多重多色实时荧光PCR检测血源性传播病 毒的核酸筛查系统。将该系统用于101387 例血浆样本的筛查。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核酸筛查系统特异性好,HBV灵敏度可以达到 20IU/ml,HCV 灵敏度可以达到100IU/ml,HIV 灵敏度可以达到50I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核酸筛查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高 灵敏度、低成本等特点,适合我国血站系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影像学技术活体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年来肿瘤影像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的成像技术包括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本文就目前胶质瘤血管生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具有高转移率。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情况实时监测定量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疾病机制及进行药物研究。二维成像对光学信号的定位与定量是相对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精准量化光学信号,获得空间分布的三维信息。IVIS Spectrum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同时具有高灵敏的生物发光、荧光、切伦科夫辐射二维成像及三维扫描重建功能,是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的顶级系统。本文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进行慢病毒感染,在体外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后,选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进行原位乳腺癌模型的建立,通过IVIS Spectrum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进行生物发光二维成像,无创观测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本文的创新点是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断层扫描技术对小鼠模型进行定量三维成像,使用系统自带的算法直接进行三维重建,同时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后的三维卷积的深度编码器-解码器的网络模型进行重建。通过CT图像验证两者的重建效果,得到肿瘤的深度信息,实现对乳腺癌的精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核磁共振(Magnetic Pesonance)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导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近年来作为医学影像的一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为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现在将此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也不同于已有的X线成像术(CT)。所以用电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MRI虽与CT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似都属于计算机成像。且所成图像都是体层图像。因此在图像解释上的许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对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既往检查主要包括钼靶、超声等,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已成为常规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并有自身的局限性。CT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但检查过程中的X线剂量较大,并且动态增强时间较长,故作为乳腺钼靶的补充检查手段。这些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均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在当前众多诊断乳腺疾病方法中,具有无辐射,较高软组织分辨力及可多方位多层面成像的乳腺磁共振(MRI)成像有其独到的优势,某些方面能弥补超声和钼靶检查的局限性,乳腺磁共振可提供病灶形态学和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可用于常规检查方法不能确诊病灶的鉴别诊断。乳腺肿瘤MRI成像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乳腺MRI影像技术、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予以综述,探讨MRI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