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帕金森病患者及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由于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调节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神经毒性的功能,能同时针对几种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因素发挥作用,特别是老年人纠正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阻止神经元的损失和PD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因此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治疗PD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相关性。该文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帕金森病中可能发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一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尚且没有阻止和逆转帕金森病变的有效办法.神经干细胞是动物脑内能够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一组多潜能细胞.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动物模型脑内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生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促进内源性神经干...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帕金森病可能诱因,但帕金森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解析.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异常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诱因之一.线粒体自噬是细胞内稳态的“质控机制”,其调控途径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明确相关.综述了线粒体...  相似文献   

4.
科研快讯     
<正>《人类分子遗传》:帕金森病研究取得进展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的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PD的发现、确诊往往是在病程的中后期,以至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研究PD的早期病理机制过程中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发病机理和针对性治疗知之甚少。猕猴与人类在神经生理结构及行为学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是研究神经疾病的理想实验动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晓江等人曾在美国Emory大学于2008年用转基因方法建立了首例神经退行性疾病(享廷顿病)猕猴模型。采用相类似的转基因方法,李晓江研究组与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糖尿病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高危因素。胰岛素不仅是一种作用于外周的激素,负责葡萄糖平衡和能量代谢,它也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的许多生命过程,包括调节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维持突触稳定性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帕金森病患者和动物模型的脑中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引起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以及认知功能减退等。这些都是与PD的发病机制紧密相关的。使用胰岛素增敏药物将是一种潜在的,缓解PD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在全人群中发病率为0.3%,在85 岁至89岁的人中,帕金森病发病率上升到3.5%,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之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跨膜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理复杂.其中α-synuclein基因是较早发现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其编码的α-synuclein蛋白是帕金森病神经元内出现的一种蛋白包涵体结构——路易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蛋白存在不同聚集状态间的转换,其中聚集过程中形成的寡聚体中间构象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聚集状态的转换过程受到多种遗传学与细胞学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帕金森病发生形成的遗传学与细胞学机制.本文将对α-synuclein蛋白聚集状态转换特性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损害运动和认知功能。其特征性病理改变表现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肽。已有研究表明,PACAP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上的研究均证实PACAP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些年来PACAP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隐匿性和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口中约占2%~3%,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但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所形成的路易小体被认为是PD的典型病理学改变.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PD的早期诊断较难.本文总结了PD患者不同样本...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静止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临床症状,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c-Jun氧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是MAPK通路的重要分支,在细胞周期、生长、凋亡和应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JNK信号通路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JN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导致线粒体复合体I减少、细胞色素e释放、细胞内活性氧增加等一系列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异常,乃至细胞凋亡的反应的发生。我们通过总结DJ-1、乳胞素和猪毛菜酚等5种与JNK信号通路激活相关的内外源物质,简述JNK信号转导通路与P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铜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关系,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该疾病相关的两种蛋白质可以与铜结合,从而发生代谢途径和构象的变化,表明铜与该病的形成和发展有某种联系,朊病毒是一种蛋白感染因子-可能引起转移性神经退行疾病,近来的研究表明铜在朊病毒蛋白构象变化中发挥着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推迟或者终止疾病进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研究进展促进了对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为其基因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综述了目前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基因治疗作为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一种全新治疗手段,无疑对于了解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因及其全面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质网应激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晟东  白洁 《生命科学》2010,(4):326-330
内质网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内质网功能与细胞状态密切相关。异常蛋白在内质网的堆积、胆固醇代谢异常、钙代谢紊乱等均能引起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在细胞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密切相关。该文简单概述了内质网应激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是PD运动障碍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运动疗法防治PD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可能与该环路的结构与功能重塑有关。本文拟以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为切入点,分别从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与运动调控、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与PD、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重塑与PD运动防治三方面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以及残存的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路易小体。其病因尚未明确,但目前证据表明,帕金森病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2,CB2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并且没有由CB2R激活引起的精神不良反应。本文阐述了CB2R对帕金森病的抗炎及抗氧化等效应,为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而且针对CB2R的靶向治疗药物可能更有希望用于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神经炎症和氧化修饰等。  相似文献   

16.
<正>从细菌到人类,所有细胞内的蛋白质都需要经过正确的折叠才能形成天然功能状态。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首先形成长而有序的肽链,随后经过加工修饰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蛋白质只有形成正确的三维结构才具有功能性。而发生损伤的蛋白质会失去特定结构,逐渐展开,并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形成聚集体。一旦形成由损伤蛋白组成的聚集体,细胞就会受到损伤,引起细胞死亡,引发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望延缓帕金森病的进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途径可以调控小鼠外周巨噬细胞的分化及功能。Notch通路也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吞噬活性的变化等,而这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情进展相关。因此,本文将综述Notch信号途径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本质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死亡",发病机制不清。研究发现神经炎症在PD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PD病人和动物模型中,黑质局部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血脑屏障受损及外周T淋巴细胞浸润。但PD中神经炎症发生的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将综述神经炎症在PD中的表现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从神经炎症的角度为PD防治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喆  李巍 《遗传》2010,32(3)
<正>答: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损害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与家族性PD相关的基因,其中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的基因有:突触核蛋白基因(α-synuclein,SNCA)(PARK1PARK4)、UCHL1基因(PARK5)、LRRK2基因  相似文献   

20.
刘洪翠  郑敏化  韩骅  张丙芳 《生物磁学》2011,(11):2194-2196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望延缓帕金森病的进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途径可以调控小鼠外周巨噬细胞的分化及功能。Notch通路也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吞噬活性的变化等,而这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情进展相关。因此,本文将综述Notch信号途径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