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湖南云山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湘西南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特征,对湖南云山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云山共有野生木质藤本植物39科101属308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的19.21%、9.32%和20.29%,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00属307种,蕨类植物缺乏。(2)在生活型上,该区以高位芽藤本植物为主导,占总种数的93.51%,地下芽、地面芽和地上芽藤本植物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4.87%、0.97%和0.65%。(3)在攀援方式上,缠绕藤本具有优势,占总种数的42.86%,搭靠类、卷曲类和吸固类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34.01%、13.62%和9.42%。(4)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级和种级地理成分各有11个分布型,均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说明该区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研究认为,湖南云山野生木质藤本植物的生态功能效应明显,用途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和社会价值,综合效益明显,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对黔东南16个县(市)野生藤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生藤本植物共计40科88属364种(含变种),双子叶植物有37科84属322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4属42种,裸子植物缺乏.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级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属级地理成分有12个分布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也占有较大比例,具有从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和过度的性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以木质藤本占优势,为79.95%,草质藤本占20.05%.攀援类型分为4型8亚型,以缠绕类为主,占37.09%.该区藤本植物资源丰富,在垂直绿化与经济开发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查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新宁野生藤本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宁共有野生藤本植物49科111属354种,分别占该区域植物科、属和种数的20.50%、10.72%和11.21%,包含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6科108属351种;其中,双子叶藤本种类具有明显优势,木质藤本数量多于草质藤本,优势科明显但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多。在生活型上以高位芽藤本种类为主,占总种数的80.80%,地下芽、一年生、地上芽和地面芽藤本种类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6.21%、5.08%、4.52%和3.39%。在攀援方式上缠绕藤本具有明显优势,占总种数的46.61%;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藤本种类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24.58%、19.49%和9.32%。大部分藤本植物都具有2种以上的观赏特性,其中以观叶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90.68%。繁育系统以两性花为主,单性花中雌雄异株种数多于雌雄同株,两性花、单性花和杂性花种类数分别占总种数的70.90%、27.69%和1.41%。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也占较大比例,说明该区域的藤本植物分布具有从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渗透和过渡的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新宁野生藤本植物组成复杂、多样性特征明显,与该区域植物区系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条件下受山丘地貌区复杂生境长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室内查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藤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湖南黄桑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南黄桑自然保护区共有藤本植物45科113属250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21.13%、13.33%、12.32%,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42科110属247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藤本具有明显的优势,有37科105属223种,单子叶藤本处于次要地位,仅有5科5属24种。(2)该保护区的区系藤本植物中,含10个种以下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的82.22%和97.35%,优势科主要有葡萄科、毛茛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卫矛科、旋花科、薯蓣科、葫芦科等,优势属主要有铁线莲属、悬钩子属、猕猴桃属、葡萄属、菝葜属、薯蓣属等。(3)在观赏特性方面,该保护区的大部分藤本植物都具有2种以上的观赏特性,其中以观叶的最多,占总种数的92.80%,观茎的最少,仅占总种数的2.00%。(4)在攀援方式方面,该保护区的缠绕藤本植物具有优势,占总种数的46.40%,搭靠类、卷曲类和吸固类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24.40%、18.00%和11.20%。(5)在生活型方面,以高位芽藤本植物为主导,占总种数的80.80%,一年生、地下芽和地上芽藤本植物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10.80%、7.60%和0.80%。(6)在繁育系统方面,以两性花为主,单性花中雌雄异株种数多于雌雄同株,两性花、单性花和杂性花分别占70.40%、28.40%和1.20%。(7)湖南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热带分布属共有72属,占总属数的63.72%。  相似文献   

5.
辛建攀  田如男 《广西植物》2017,37(3):356-364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初步统计出江苏野生藤本植物共有35科74属153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4属12种,双子叶植物有31科69属140种。该区藤本植物以寡种科(属)、单种科(属)为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受温带成分的影响。生长型以木质藤本为主(56.58%),草质藤本次之,其中,共有17科全为木质藤本,如木通科(Lardizabalaceae)以及防己科(Menispermaceae);共有13科全为草质藤本,如百部科(Stemonaceae)以及萝藦科(Asclepiadaceae)等;共有4科含木质与草质藤本植物,如百合科(Liliaceae)以及葡萄科(Vitaceae)等。高位芽植物最多(56.58%),地面芽植物(20.39%)、一年生植物(11.19%)、地下芽植物(8.55%)及地上芽植物(3.29%)的数量依次减少。该区藤本植物攀援类型可以分为4大类,以缠绕类居多(40.13%),其他依次是卷曲类(30.26%)、搭靠类(22.37%)以及吸固类(7.24%)。有性繁育系统以两性花最多(76.97%),单性花次之(19.74%),杂性花最少(3.29%);花序组成丰富,以无限花序占有绝对优势(71.05%)。  相似文献   

6.
根据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文献,对新疆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62科236属448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4种,被子植物59科233属441种。藜科、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为优势科,所含属、种数占该保护区总数的49.15%和51.12%;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13种,仅含1种的属最多,有144个,占总属数的61.02%。植物生活型组成多样,草本375种、灌木65种、乔木5种、藤本3种,分别占保护区总种数的83.71%、14.51%、1.12%和0.67%。植物群落组成简单,以梭梭群落(Form.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群落(Form.Haloxylon persicum)为主,它们与超旱生、旱生灌木、小灌木、草本等组成荒漠植被。保护区种子植物60科可划分为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14科),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的56.00%;234个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73属,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的37.44%,地中海、中亚、东亚分布在此地交流融合,缺乏热带成分,具强烈的温带荒漠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现状,经实地考察对其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有藤本植物676种,隶属于65科209属,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计56科192属597种。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藤本种类为主,占藤本植物种数的81.51%。攀援方式中缠绕藤本具有明显优势,占藤本植物种数的53.99%,并提出了斜倚类藤本植物的概念。极高的降雨量、悬殊的海拔、多样的生境类型、广泛发育的各类原始阔叶林,是本区藤本植物极为丰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中地区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湖南和湖北两省为代表对华中地区藤本种子植物的区系进行了研究。本区共有藤本种子植物62科175属838种,其中土著种类有60科159属784种。在科、属、种的水平上对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和分析,并对本区藤本种子植物与邻近地区的关系、本区内的藤本种子植物的地带性分异进行了探讨。统计表明,本区藤本种子植物种数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1%,且61.7%的种类主要集中在30种以上的大科中;热带分布型明显多于温带分布型;泛热带、热带亚洲、东亚(中国)特有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科属比较集中,其中许多属为古老成分;本区藤本种子植物特有成分丰富,计有东亚特有科1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507种(其中华中地区特有种35种)。通过研究认为:本区藤本种子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分布类型多样、特有成分较多、区系较古老的特点;与本区的全部种子植物区系相比,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性更强,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与喜马拉雅及中国西南有较强的地理渊源。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南麓,在植被地理区划上属于新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研究其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布特点对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疆焉耆盆地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种子植物约有1035种,隶属于80科373属,其中新疆特有种有38种,占新疆特有种总种数的14.18%。区系地理成分中,在科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80科可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有22个科),占该区非世界分布科总科数的57.89%;在属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373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197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总属数的62.54%。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优势,共有901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87.05%;灌木有110种(占10.63%),乔木17种(占1.64%),藤本7种(占0.68%)。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态类型中,中生类型676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5.31%;旱生类型有191种(占18.45%),湿生类型123种(占11.88%),水生类型45种(占4.35%)。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中的藤本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藤本植物是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野外考察中物种及无性系分株鉴定的困难,长期以来在生态学研究中常常被忽视。为揭示中国藤本植物的多样性和特有性,作者研究了其科属组成、区系成分和攀援方式。结果显示:中国藤本植物种类丰富,共计有85科409属3,073种(含变种、亚种),占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11.3%;其中草质藤本898种,木质藤本2,175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3.3%和8.0%。中国藤本植物区系热带成分显著,热带分布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或总属数(不含世界广布科属)的87.9%和79.2%;有14个含藤属为中国所特有,但没有特有含藤科。中国藤本植物最主要的攀援方式是缠绕类,占藤本植物总数的56.7%;其次为蔓生类和卷须类,分别占22.1%和17.0%;吸附类藤本种类最少,只占4.2%。  相似文献   

11.
浙江常山县三衢石林景区是典型的幼年期喀斯特地貌,景区内维管束植物472种,隶属于119科310属。物种较少,以小科、小属为主;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多,占总种数的51.17%。地理成分复杂,包含14个类型,泛热带分布型、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占主导,分别占总属数的27.55%、16.98%、11.32%,与周邻区系比较,其热带性质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南岳衡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蕨类植物共计235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36科75属。区系分析表明:该地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同时也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而种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热带、亚热带分布型在该区有18科38属69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50.00%、50.67%和29.36%;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有14科21属5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38.89%、28.00%和2.13%;温带性分布型有3科18属158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8.33%、24.00%和67.23%。表明泛热带分布型是该区科、属最重要的分布类型;在种的区系上,温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了该区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交汇与兼容。该区虽没有自己的特有属,但具1种特有种,而且中国特有种丰富,共计46种,占总种数的19.57%。该区系与周邻联系广泛,地理成分以华东成分为主。在区系关系上,该区与武夷山、庐山的关系密切,而与万佛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排序,并对该区系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及种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56种,分别隶属于87科,34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4科,340属,845种。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共559种,占区系总种数的65.30%;旱生植物213种,占区系总种数的24.88%。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区系总种数的88.67%。区系中种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既反映出保护区植物地域性强的特征,也反映出该区域生境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度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京永定河-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晨  欧阳志云  郑华 《生态学报》2014,34(6):1535-1547
探讨了北京永定河-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河岸带植被中共有维管束植物37科100属134种,其中包括种子植物36科100属133种,蕨类植物1科1种。北京永定河-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其中,在科的组成结构上,植物种类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大科如为禾本科和菊科,而多数科只有少数种或单种。在属的组成结构上,主要以单种属和小属为主。对其中种子植物的植物区系分布类型在种级水平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岸带共有4大类区系性质成分和16个地理成分类型,总体呈温带特性,各类温带分布类型67种,占河岸带植物总种数的50%。各河段河岸带植物区系结构存在差异:永定河山峡段与海河干流段区系结构比较相近,各结构在植物种所占比例上的排序为温带类世界类热带类亚洲类;而大部分长期干涸的永定河平原段,则温带类热带类世界类亚洲类。  相似文献   

15.
金则新  柳宝林   《广西植物》2007,27(3):420-425
台州市种子植物丰富,据统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50科、784属、1892种(含种下分类群),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16种,被子植物144科、772属、1876种。优势科明显,其中10种以上的科有45个,含526属、1453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67.09%、76.80%。本区系历史悠久,起源古老,小属和极小属共707个,占总属数的90.18%。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世界分布,第3是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4类,以温带性成分为主,也兼有相当比例的热带性成分,具有亚热带特性。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该地区有中国特有属14属,列为国家首批保护的珍稀植物20种。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南岳衡山藤本植物的区系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野生藤本植物共计59科129属282种(含变种),分别占该区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29.35%、16.82%和15.60%.该区地里成分复杂,以热带性分布为主,温带成分亦占有较大比例,其中科、属以泛热带分布型最多,分别占科、属总数的38.98%和23.26%,而种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达25.89%,表明该区藤本植物区系是以热带性质为主的亚热带类型,同时也显示出该区藤本植物区系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该区中国特有种丰富,共计106种,占种总数的37.59%,属华东区系,与华东、华中、华南及滇、黔、桂有着极密切的联系;该区藤本的生态分布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藤本的种类与数量也相应地减少.树木和藤本无亲疏关系,未发现某些藤本偏爱某些树种胜于其他树种;在区系关系上,该区与康龙和庐山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崀山和龙底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7.
戈壁针茅(Stipa tianschanica var. gobica)草原主要分布于荒漠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石质山坡, 向东可以分布在典型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山地, 向西也可以分布在荒漠区的石质山坡上。该研究调查了中国戈壁针茅草原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115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这一草原类型的主要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戈壁针茅草原共有维管植物272种, 隶属于38科127属; 其中裸子植物3种, 隶属于1科1属; 被子植物269种, 隶属于37科126属, 物种数大于等于10种的科为: 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藜科、石竹科; 戈壁针茅草原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为主, 共178种植物, 占总种数的65.44%; 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 共120种, 占总种数的44.12%;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以东古北极分布种和亚洲中部分布种(含其变型)最多, 分别为82种和80种, 占总种数的30.14%和29.41%; 盖度等级划分上以0.1%-1.0%的盖度最多, 共174种, 占总种数的63.97%; 恒有度等级划分上以I级(0-20%)的物种数最多, 共258种植物, 占所有植物种数的94.85%。基于群落调查数据, 按照群落-外貌分类原则, 将戈壁针茅群系划分为8个群丛组106个群丛。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7):785
戈壁针茅(Stipa tianschanica var. gobica)草原主要分布于荒漠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石质山坡, 向东可以分布在典型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山地, 向西也可以分布在荒漠区的石质山坡上。该研究调查了中国戈壁针茅草原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115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这一草原类型的主要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戈壁针茅草原共有维管植物272种, 隶属于38科127属; 其中裸子植物3种, 隶属于1科1属; 被子植物269种, 隶属于37科126属, 物种数大于等于10种的科为: 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藜科、石竹科; 戈壁针茅草原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为主, 共178种植物, 占总种数的65.44%; 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 共120种, 占总种数的44.12%;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以东古北极分布种和亚洲中部分布种(含其变型)最多, 分别为82种和80种, 占总种数的30.14%和29.41%; 盖度等级划分上以0.1%-1.0%的盖度最多, 共174种, 占总种数的63.97%; 恒有度等级划分上以I级(0-20%)的物种数最多, 共258种植物, 占所有植物种数的94.85%。基于群落调查数据, 按照群落-外貌分类原则, 将戈壁针茅群系划分为8个群丛组106个群丛。  相似文献   

19.
湖南德夯风景区藤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德夯风景区藤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区有藤本植物249种(含变种),隶属于49科110属.科属的区系性质均以热带为主,分别占54.17%、60.91%.生活型以木质藤本为主,占68.67%.攀援类型分为4大类、9小类,其中缠绕类最多,占38.96%,卷曲类占27.31%,搭靠类占20.07%,吸固类最少,仅占13.66%.藤本植物按资源类型可分为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及其他,药用植物居多,而最具潜力的是观赏类植物.  相似文献   

20.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调查区域,对浙江省野生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生活型和地理成分类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2亚科45属89种(含变种),其中杓兰亚科(Subfam.Cypripedioideae)1属1种、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4族44属88种;以单种和寡种分布的属所占比例最大,共占总属数的84.4%;中国特有种22种,占总种数的24.7%。生活型包括地生型、附生型和腐生型,各有62、24和3种,以地生型为主。浙江省兰科植物区系中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0个类型及2个亚型,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东亚分布型属为主,占总属数的22.2%;热带分布成分有22属35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8.9%和39.3%,温带分布成分有19属2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2.2%和30.3%。在浙江省兰科植物区系中包含了杓兰属(CypripediumL.)、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L.C.Rich.)和朱兰属(PogoniaJuss.)等较原始类群,同时中国特有种类丰富,且表现出本地特有种的分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起源较古老且分化程度较高,在系统与演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