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包皮组织中表皮干细胞Integrin beta1 的表达,为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ispaseⅡ 和BSA 共同作用,分散表皮和真皮组织部分。对不同年龄组分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Integrin beta1 免疫荧光染色,利用流式细 胞仪检测不同年龄组Integrin beta1表达的阳性率。结果:不同年龄组分离得到的表皮干细胞形态一致。细胞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以 7 岁年龄组为最佳,其次是16 岁年龄组,最后是30 岁年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年龄组Integrin beta1 的表达,7 岁组阳性率为 93 %,16 岁组阳性率为56 %,30 岁组阳性率仅为3.5 %。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含量降低,低年龄段皮 肤组织是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人体包皮组织中分离的表皮干细胞CK15和CD49f阳性表达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利用双酶法从1、11、28、31岁4个年龄组皮肤组织中分离表皮干细胞,用CK15和CD49分别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率。结果:在研究的4个年龄组中,11岁年龄组皮肤中的细胞CK15和CD49标记物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0.19%和25.27%;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CK15阳性和CD49f阳性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可呈现克隆生长。结论:11岁年龄组的表皮干细胞活性较强,更适宜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人类脂肪组织来源成体干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 derived adult stem cells, hADAS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及供体年龄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 为其作为组织工程学研究和应用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室研究基础. 取不同年龄组志愿者(<20岁、21~40岁、41~60岁和>61岁), 手术中切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 酶消化法分离细胞, 体外培养, 传至20代. 取培养第3代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CD29, CD34, CD44, CD45, CD49d, HLA-DR, CD106)和细胞周期. 细胞培养传20代后进行细胞染色体组分析. MTT法分别检测各年龄组不同时间点吸光值, 绘制生长曲线, 根据公式换算人类脂肪来源干细胞倍增时间(time doubling, TD). 结果显示: 酶消化法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细胞, 体外培养hADAS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 CD34-, CD44+, CD45-, CD49d±, HLA-DR-, CD106-; G1期占90%(P10代); P20细胞染色体组分析显示为正常染色体, 未见异常染色体, 保持遗传稳定.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20年龄组TD为(11.22±0.73)h, 21~40年龄组TD为(11.14±0.76)h, 两组之间P >0.05, 无显著性差异; 41~60年龄组TD为(13.18±1.58)h , >61年龄组TD为(13.11±0.83)h, 两组之间P>0.05, 无显著性差异. <20年龄组TD与>61年龄组TD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hADAS细胞可方便地取材于皮下脂肪组织, 体外培养遗传特性稳定, 生长活跃, 青年组生长活性强于老年组, 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法、双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包皮、头皮和躯干皮肤来源的组织标本中CD34蛋白表达。结果 CD34蛋白在人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有表达,而在人躯干皮肤的表皮中无表达。Ⅰ型表位CD34蛋白的分布比Ⅱ、Ⅲ型表位CD34蛋白更加广泛。CD34阳性的基底层细胞同时也有β1整合素或p63的表达,并随着细胞传代而减少。不同年龄CD34I型表位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而不同年龄组的CD34阳性率各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34蛋白主要分布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可用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分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细胞鉴定,探讨优化的分离及纯化方法,为构建表皮-真皮皮肤模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使用两步消化法提取人真皮层,酶消化法提取成纤维细胞后培养数代,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标志物Vimentin,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利用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可见细胞为散在分布的壁细胞,细胞汇流时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细胞在30代内形态保持不变;细胞增殖曲线大体呈S型,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5±0.618)%和(7.83±0.415)%。结论:优化提取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构建2株不同年龄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系,为药妆研究以及重组皮肤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通过MTT法、细胞免疫荧光检测Ki67,BrdU掺入实验检测ADSC-Exos对E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Exos对Ep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及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以观察ADSC-Exos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结构及E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DSC-Exos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EpSCs增殖,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1期细胞数;ADSC-Exos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的EpSCs增殖.机制研究发现:ADSC-Exos对EpSCs的促增殖作用能部分被β-catenin抑制剂XAV-939或c-Myc抑制剂10058-F4所抑制.ADSC-Exos能促进EpSCs表达β-catenin、c-Myc及cyclin E1、A2、D...  相似文献   

7.
猴表皮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替代物, 在自体眼表修复及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的构建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 ~ 4代猴表皮干细胞和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Transwell法), 于共培养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对其分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 并于第2, 4, 6, 8和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转分化的比率. 实验采用条件培养基诱导法作为对照. 表皮干细胞在共培养前表达表皮干细胞标志, K15和整合素β1阳性, K3/K12阴性; 共培养后转为表达K3/K12, 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现出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征, 但是条件培养基诱导法阳性率较低. 可见, 表皮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在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下, 可以横向分化为类角膜上皮细胞, 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 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探索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纯化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 在体外培养恒河猴表皮细胞,然后用Ⅳ型胶原吸附法吸附20 min,获得快吸附细胞. 对快吸附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色、RT PCR鉴定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化前后的细胞中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阳性细胞比例,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可获得表皮细胞,Ⅳ型胶原纯化后的细胞胞体较小,饱满,核/浆比例大,细胞镶嵌状排列. 细胞克隆分析显示,细胞全克隆生长率高. 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分选后的细胞显示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 RT PCR检查呈现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特异性片段. 流式细胞仪检查显示,纯化前的细胞中角蛋白15阳性细胞占总细胞中的比例为8%, β1 整合素阳性细胞的比例为10.7%;纯化后,角蛋白15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9.4%, β1 整合素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8.5%.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可培养获得活性良好的表皮细胞,Ⅳ型胶原吸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皮肤干细胞分离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的眼表上皮替代重建眼表提供足量的高纯度的干细胞建立可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更新与修复的来源,角膜上皮受损严重常会导致角膜盲。尽管近几年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治愈角膜上皮受损的临床应用已被推广,但是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受损机体后的修复机理并不明确。为了实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活体追踪,使用G418筛选标记有Venus荧光蛋白的角膜缘干细胞株(GLSC-V),并以其为种子细胞接种于去上皮羊膜上,体外培养21d构建成荧光角膜上皮植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GLSC-V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绿色荧光表达,在体外培养荧光至少持续3个月。免疫荧光检测GLSC-V细胞P63、Integrinβ1均呈阳性表达,对GLSC-V细胞及未转染的GLSCs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两组细胞皆未表达终末分化角膜上皮细胞基因k3、k12,GLSC-V中p63及pcna较未转染组细胞略上调,venus强表达。经HE染色观察构建的人工角膜组织由5~6层上皮细胞组成,组织中上表皮细胞个数少、体积大且呈扁平状;基底部细胞密集、体积小且成立方状。经免疫荧光检测仅组织基底部最基层细胞表达P63,上表皮细胞不表达。该人工角膜与正常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特性相似,可用于移植,为研究角膜缘干细胞修复严重受损角膜上皮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对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来源干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将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和脂肪来源干细胞共培养组。采用Transwell进行共培养,脂肪干细胞与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共培养组中两者比例为1:1,对照组中不含脂肪干细胞。CCK8检测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活力;羟脯氨酸法检测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胶原合成能力;流式检测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Wnt3a、Bcl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酶消化法能够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与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共培养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的增殖能力,羟脯氨酸检测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胶原合成,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能够显著促进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Wnt3a、Bcl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本研究的初步结论表明:脂肪来源干细胞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前列腺增生上皮BPH-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以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在体位构建体外细胞机械牵张应力模型,探究新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在干细胞向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的作用。采用梯度离心与贴壁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培养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隔代培养后,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干细胞,进行后面的研究。根据预实验结果,将干细胞分成以下几组:0 h机械牵张应力组、6 h机械牵张应力组、12 h机械牵张应力组和48 h机械牵张应力组,以及Piezo1蛋白的抑制剂Gs MTx4组。将各组细胞种植在Flexcell公司的膜性6孔板中,待融合率在80%左右时,进行体外机械牵张应力的干预。然后采用RT-qPCR、Western-blotting以及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ezo1的表达水平,以及干细胞向表皮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水平。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多呈短梭形,Piezo1表达水平较低。在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的干预下,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长梭形的形态学上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化越明显。RT-qPCR、Western-blotting以及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均发现Piezo1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也相应增加。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蛋白可以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成纤维细胞转化,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人永生化角朊细胞系HaCaT细胞表达的几种干细胞表型,为以该细胞系构建人组织工程皮肤和进行基因操作提供相应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对HaCaT细胞进行培养,获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直接荧光双标法、直接荧光单标法和间接荧光单标法以分别CD49fCD71、角蛋白K19、CD29和CD133,依托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抗原在HaCa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特异性较高的角朊干细胞表型CD49f D71-和K19 在Haca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16.6±2.8%和14.94±1.23%。CD29 HaCaT细胞为49.55±6.68%,可能包括了角朊干细胞和短暂扩增细胞。分别反映细胞黏附特性和增殖能力的CD49f HaCaT细胞和CD71 HaCaT细胞各占98.1±0.8%和82.1±3.9%。HaCaT细胞仅表达3.43±0.77%的干细胞表型CD133。结论:人永生化角朊细胞系HaCaT细胞的表型特征表明它具有较高的角朊干细胞和短暂扩增细胞比例以及很强的黏附基底膜特性和增殖能力,提示它可以作为构建人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和基因修饰角朊干细胞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脐血CD-3 4 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及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胎儿脐血 ,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 (MNC) ,去除CD 3 4 细胞 ,体外用低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以及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脐血CD-3 4 细胞中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可诱导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表达IL 6、SCF和SDF 1等造血生长因子。结论 :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脐血CD-3 4 细胞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具有与其它来源MSC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在体外传代可保持其低分化状态并表达造血因子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具有促进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培养、纯化家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获得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为进一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移植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家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次更换培养液获得较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根据第1、3、5、7、9代细胞的镜下增殖情况绘制出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4、CD44和CD90的表达率。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呈梭形或纺锤形;原代细胞生长丛集成片,5~7 d达到融合,进行传代;培养到第三代以后,细胞出现相对均匀的梭形扁平外观,迅速增殖的细胞呈涡流样排列;第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第7、9代;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的CD34、CD44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17.5%、97.9%和91%,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一致。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成分相对单一,第3、5代细胞纯度高,增殖能力强,适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对成熟表皮细胞去分化为表皮干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携带CCND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CCND1,将PEGFP-N1-CCND1转染人成熟表皮细胞,5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抗原β1整合素和成熟表皮细胞标志抗原CK10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PEGFP-N1-CCND1后,细胞体积变小,核浆比例增大;细胞增殖较快,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4倍(P<0.01);表型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EGFP-N1-CCND1组,表达干细胞标志性蛋白β1整合素表达阳性,成熟表皮细胞标志性蛋白CK10表达阴性,而转染空载体组则相反。结论:CCND1过表达能够诱导成熟表皮细胞去分化为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角蛋白15(K15)在大鼠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状况,定位表皮干细胞.方法以不同年龄大鼠背部皮肤为标本,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出生后大鼠皮肤的形态发育变化;以K15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15在大鼠皮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1)组织学方法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鼠背部表皮细胞层数逐渐变少;在毛囊的生长周期中,以隆突区为界,毛囊上段为恒定区,下段呈周期性变化(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囊隆突区细胞胞浆表达K15,随年龄的增长,K15阳性细胞出现在毛母质细胞区、毛囊外根鞘和表皮基底层.结论表皮干细胞位于毛囊隆突区,与表皮的更新和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TGF-β1基因转染大鼠的ADSCs(adipose stromal cells,ADSCs),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为软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提供新方法。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ADSCs,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TGF-β1基因转染ADSCs,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MTT法测定筛选后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Western blot对筛选后细胞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的AD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和CD44表达阳性,CD106和CD34表达阴性;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力变强;转染TGF-β1的ADSCs在目的基因TGF-β1、SOX9、Aggrecan、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和软骨特异性基质-Collagen II的分泌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结果TGF-β1基因转染后ADSCs具有了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可以用作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与分离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下一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打好基础。方法:取3个月龄家兔1只,经双侧髂前上棘抽取骨髓共5.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分离、纯化获得BMSCs,倒置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性,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CD133表达。结果:接种细胞于24小时有少量细胞贴壁,72小时多数细胞可贴壁,贴壁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型或多边形,原代细胞呈集落生长,12-16天可达90%融合,1%胰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培养至第三代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90%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此方法简单易行,成功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