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CO2浓度倍增(700μmol·mol-1)条件下,对补充5个不同低剂量的UV-B辐射对大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重、鲜重,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能够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了番茄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以及果实的产量。在CO2倍增条件下,补充低剂量UV-B辐射可以进一步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番茄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说明在CO2倍增的条件下低剂量UV-B辐射对番茄的生长有促进效应,但对果实的产量影响不大。当UV-B的辐射剂量为1.163kJ·m-2时,这种促进效应最明显,超过这一剂量时,UV-B辐射对番茄的促进效应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2.
在CO2浓度倍增(700μmol.mol-1)条件下,对补充5个不同低剂量的UV-B辐射对大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重、鲜重,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能够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了番茄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以及果实的产量。在CO2倍增条件下,补充低剂量UV-B辐射可以进一步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番茄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说明在CO2倍增的条件下低剂量UV-B辐射对番茄的生长有促进效应,但对果实的产量影响不大。当UV-B的辐射剂量为1.163 kJ.m-2时,这种促进效应最明显,超过这一剂量时,UV-B辐射对番茄的促进效应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3.
兰春剑  江洪  黄梅玲  胡莉 《生态学报》2011,31(24):7516-7525
通过对UV-B辐射胁迫下亚热带典型木本杨桐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研究,探讨植物对于UV-B辐射胁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机理,进而揭示UV-B辐射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树种的影响.实验设置UV-B辐射滤光组、自然光对照组以及辐射增强组,选择亚热带典型树种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增强UV-B辐射会降低杨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而降低辐射则会显著促进叶绿素的增加,且这种胁迫在时间上具有积累性.(2)增强或降低辐射强度都会抑制杨桐地径的生长,增强辐射会产生更显著的抑制;降低辐射强度会对杨桐幼苗的株高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抑制其生长.3个测定期数据综合分析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这种胁迫作用有减小的趋势.(3)对光响应曲线的分析表明相对于自然光条件下的UV-B辐射,降低其强度对杨桐幼苗光合作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抑制,不过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对于光合特征参数的分析表明增强或降低UV-B辐射会显著降低杨桐幼苗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而对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影响均不显著,表明辐射胁迫对杨桐幼苗利用光能的效率影响不大,从而也并未对杨桐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性的伤害,但是由于森林树种的多年生特性,这种影响将是积累性的或延迟的,UV-B所造成的光合作用或光能利用率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会积累成长期影响.因此,对森林树种进行长期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UV-B辐射对8个大豆品种种子萌发率和 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生长房5种(暗处、可见光、低、中、高强度紫外线-B)处理下,研究了8个大豆品种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后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暗处种子萌发率高于自然光和UV-B辐射的种子。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仅使部分品种的最大萌发率降低和导致部分品种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延长。幼苗的生长对增强的UV-B辐射非常敏感。使大部分品种的胚根变短增粗,这可能是植物激素作用的结果。大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明显受到UV-B辐射的抑制。UV-B作用能促进类黄酮在幼苗中的积累,紫外吸收色素的增设有利于提高对UV-B的抵抗力。UV-B辐射的这种效应及大豆品种间的差异在自然情况下会产生深远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紫外-B辐射对番茄幼苗生长、POD和IAA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模拟兰州地区夏季臭氧层减薄12%和20%时增强的UV-B辐射2.54kJ·m-2·d-1 T1 和4.25kJ·m-2·d-1 T2 ,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2种辐射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 POD 、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氧化酶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短时间的辐射 T1,10d 对番茄幼苗生长没有影响,而高强度、长时间的辐射可减少生物量累积,降低株高、壮苗指数、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对叶绿素a/b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辐射处理10d和20d时均减低,40d时升高;T2处理使POD活性一直显著高于对照;IAA氧化酶活性在辐射10d和20d时增加,40d时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在UV-B辐射下光合下降、IAA分解抑制了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光质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荧光灯为对照,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研究了光质对‘武运粳7号’和‘抗优63’两种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对两个品种水稻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差异.蓝光显著抑制幼苗株高,提高‘武运粳7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两个品种水稻五叶期幼苗的壮苗指数;红光显著提高三叶期幼苗的茎基直径、壮苗指数以及五叶期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红蓝组合光显著提高三叶期幼苗的根数、茎基直径、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五叶期幼苗的鲜、干质量、壮苗指数、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黄光可在幼苗生长初期明显增加株高,提高叶片色素含量.总体上,红蓝组合光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  相似文献   

7.
根据在低纬高海拔的云南烟区,对烤烟品种云烟87进行不同程度的降低UV-B辐射的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紫外线辐射影响烤烟株高生长形态的非自治Logistic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UV-B辐射相比较,当辐射强度的适当降低时,有利于烟株的生长,然而,当辐射强度降低得过多时,反而又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品种‘合作908’幼苗为材料,研究了80 mmol/L硝酸钙胁迫下叶面喷施10 mg/L硫酸铈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性能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硝酸钙胁迫导致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地上和地下部干重显著降低,叶片SOD、POD、CAT活性减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胞间CO2浓度均显著下降,而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显著升高;与硝酸钙胁迫处理相比,叶面喷施硫酸铈处理对硝酸钙胁迫下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鲜重和干重等营养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提高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有效降低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并且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硫酸铈可诱导增强硝酸钙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较高水平的光合性能,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硝酸钙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造成的伤害,增强其耐受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丹参壮苗指数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丹参幼苗各数量性状及比值与幼苗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有代表性的可以反映幼苗质量的数量性状指标,同时结合关联度分析确定适于丹参幼苗的壮苗指数,并依据丹参壮苗指数与气温、光辐射和空气湿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环境影响因子积的丹参幼苗壮苗指数模拟模型,再利用不同播期和试验地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根粗、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等数量性状与其他性状相关性显著,而且性状稳定,容易测量,可以作为衡量壮苗的指标性状.丹参幼苗的壮苗指数=(茎粗/根粗+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其中,全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茎粗与壮苗指数的关联度较大,该壮苗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丹参幼苗质量.壮苗指数模型对丹参壮苗指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R2=0.95,RMSE=0.15,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壮苗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温室条件下紫外线-B(UV-B)辐射(0.029 J·m-2·s-1)和外施α-萘乙酸(α-NAA)(2 mg·L-1)相互作用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幼苗生长及蒸腾速率的影响。本实验设一个对照(T0)和3个处理:外施α-NAA(T1),增加UV-B辐射(T2),增加UV-B辐射并外施α-NAA(T3)。实验结果:增强UV-B辐射明显降低栝楼的株高及叶面积,根、茎、叶重均较对照低,因而总生物量也较对照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UV-B辐射增强,对栝楼植株含水量几乎无影响,但却明显增加叶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率。与对照(T0)相比,外施α-NAA(T1)明显增加株高及叶面积,根、茎、叶重均增加,因而单株总生物量较对照增加,但干物质积累量增幅不大,植株水分含量较对照略高;叶气孔阻力呈降低趋势,蒸腾速率呈增大趋势。在有UV-B辐射下外施α-NAA(T3),与T2相比,植株高度、叶重及叶面积降低趋势明显减轻,但根、茎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并无明显增加;叶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率增大。分析认为,栝楼幼苗根系发达,根冠比接近1,而UV-B辐射下补充α-NAA对根、茎影响小,同时本试验处理时间短(5周),表现为对生物量增加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但株高、叶面积明显增加,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叶的气孔阻力,增大了蒸腾速率。结果表明:UV-B辐射能对栝楼的根、茎、叶生物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引起栝楼叶气孔阻力增加及蒸腾速率降低,但若同时外施α-NAA,则这种影响有减轻的趋势。该结果暗示,α-NAA能增强栝楼幼苗对UV-B辐射的耐受能力,可能是弥补了UV-B辐射引起的IAA含量的降低,减少了内源ABA的积累,减轻叶片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促进了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1.
冷激对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苗期冷激锻炼对番茄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夏季设施高温环境,每天对番茄幼苗进行10 ℃、10 min的冷激锻炼,研究冷激处理对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叶片超微结构和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并观察定植后开花和坐果情况.结果表明:在4叶期经过冷激锻炼的番茄幼苗茎粗、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和55.5%;经过冷激锻炼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形状及结构正常完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温对番茄幼苗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冷激锻炼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早期花芽分化的分化进程,但随着苗龄的延长这种差异变得不显著.定植后经冷激处理的番茄幼苗第1、2穗果的坐果数和坐果率显著高于未经冷激处理.表明冷激锻炼不仅能够缓解高温对番茄幼苗细胞超微结构的伤害和生长的胁迫,还有利于早期花芽分化进程的提前,提高番茄坐果数和坐果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单一增强UV-B辐射(2.5、5.0和7.5 kJ·m-2·d-1)以及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株Y98-16T和Y99-63C)侵染复合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种'黄壳糯'('Huangkenuo')和'合系41'('Hexi-41')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3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剂量(2.5和5.0 kJ·m-2·d-1)单一UV-B辐射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较对照(自然光)有所降低;而在高剂量(7.5 kJ·m-2·d-1)单一UV-B辐射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与对照(仅接种稻瘟病菌)相比,经低剂量(2.5和5.0 kJ·m-2·d-1) 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总体上均降低;而经高剂量(7.5 kJ·m-2·d-1)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有所增加.经不同剂量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合系41'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总体上均有所增加,且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SOD活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对照(仅接种稻瘟病菌)相比,接种稻瘟病菌后再经不同剂量UV-B辐射处理,'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有所增加;而 '合系41'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变化各异.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8-16T后再用UV-B辐射处理,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或P<0.01);而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9-63C后再用UV-B辐射处理,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侵染复合胁迫条件下,因2个胁迫因子的作用顺序不同、稻瘟病菌菌株不同、UV-B辐射量不同以及水稻品种的差异,水稻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蔊菜幼苗抗菌核病及抗旱和耐湿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中油821’(‘Zhongyou No.821’)、‘中双9号’(‘ZhongshuangNo.9’)及‘中油杂2号’(‘Zhongyouza No.2’)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人工模拟干旱和湿害胁迫处理法对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的抗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抗旱和耐湿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核病菌接种后,蔊菜幼苗叶片的病斑直径为1.75 cm,极显著小于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病斑直径(3.25~3.60 cm)。经干旱胁迫后,3个油菜品种的幼苗严重萎蔫,茎粗、根长以及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蔊菜幼苗轻度萎蔫,仅茎粗和根鲜质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蔊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伤害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个油菜品种。经湿害胁迫后,蔊菜和3个油菜品种幼苗的总叶片数和绿叶数较对照明显减少、黄叶数增加,但蔊菜幼苗的黄叶数显著少于3个油菜品种;3个油菜品种幼苗的茎粗、根长以及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总体上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蔊菜幼苗仅茎粗、根长和根干质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蔊菜幼苗的茎粗,根长,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以及根和全株的干质量的伤害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个油菜品种。研究结果显示:蔊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及抗旱和耐湿性均强于供试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是十字花科(Brassiaceae)中对菌核病抗性强、抗旱耐湿的优质基因源。  相似文献   

14.
黄梅玲  江洪  金清  余树全 《生态学报》2010,30(8):1998-2009
平流层臭氧的减薄导致到达地表UV-B辐射增强是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UV-B辐射胁迫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成为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研究之后的又一热点领域。设置了UV-B滤光减弱组、UV-B辐射增强组和自然光对照组3组大田实验,选择不同起源时期的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幼苗为实验材料,测定每组中3种植物的生长量与光合特征参数,通过对比组间和种间差异,研究不同起源时期的3种木本植物对UV-B辐射胁迫的响应模式,分析3种植物对于UV-B辐射胁迫的适应性与自身起源和进化时间的关系,为"起源时间越早的木本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能否更好地适应UV-B辐射胁迫"这一科学命题的探讨提供一定实验参考。得到如下结果:(1)相对于自然光照条件,增强UV-B辐射胁迫对3种木本植物的地径和株高都有抑制作用;对乐东拟单性木兰、青冈的Pn和Amax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山核桃Pn和Amax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减弱UV-B辐射胁迫对3种木本植物的地径起到抑制作用,对乐东拟单性木兰、青冈幼苗的株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山核桃的株高却具有抑制作用;对乐东拟单性木兰以及山核桃的Pn和Amax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青冈Pn和Amax则有促进作用。(2)对比种间差异,发现3种不同的UV-B光照条件下青冈的地径生长量都最大,乐东拟单性木兰次之,山核桃最小;株高生长量种间大小排序不一致;相对于自然光照条件,增强UV-B辐射强度下山核桃Pn、Amax的比值都最大,青冈次之,乐东拟单性木兰最小;减弱UV-B辐射强度下青冈的Pn、Amax的比值都最大,乐东拟单性木兰次之,山核桃最小;表明不同起源时间对植物抗UV-B辐射胁迫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UV-B辐射增强和过滤减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叶绿素均有影响,但不同起源时期3种木本植物幼苗光合特征参数的响应模式不一,其机制尚待进一步开展实验进行求证。本研究结果可丰富和补充UV-B辐射胁迫对木本植物的影响研究,为从进化角度筛选UV-B胁迫抗性较强的植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超  申海玉  刘庆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8):1632-1638
采用开顶式有机玻璃罩(OTCs)及紫外灯分别模拟气候变暖和UV-B增强,对位于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突出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地云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云杉对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1)UV-B辐射增强对云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萌发幼苗的生长、降低其针叶叶绿素含量,并造成幼苗大量死亡(P<0.05)。(2)气候变暖使云杉种子提前萌发,并提高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促进幼苗生长和叶绿素的积累,显著降低幼苗死亡率(P<0.05)。(3)气候变暖缓解了UV-B增强对云杉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UV-B胁迫下幼苗的死亡率。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UV-B辐射增强同时存在时,气候变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V-B增强对云杉林早期更新带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田原位种植元阳梯田2个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和月亮谷,研究2年不同强度(0、2.5、5.0和7.5 kJ·m-2)UV-B辐射对水稻穗下第1至第4节的茎秆性状(节间长、茎秆粗和茎壁厚)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强UV-B辐射对水稻茎秆的节间长和茎秆粗没有显著影响,但导致茎壁厚度显著减小,其中,7.5 kJ·m-2 UV-B辐射对水稻穗下第4节茎秆茎壁厚度的影响较大,降幅为11.6%~19.6%;增强UV-B辐射导致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增加,增大水稻倒伏的风险,水稻穗下第4节茎秆倒伏指数最大,并大于倒伏临界值(200);水稻穗下第4节、第3节和第2节茎秆的倒伏指数与茎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增强UV-B辐射显著减小元阳梯田水稻茎秆的茎壁厚是增加其倒伏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两个增加的UV(UV-AB,280~400nm)辐射强度分别相当于大气臭氧减少3.6%和5.1%时增加的UV-B辐射。UV辐射增强明显降低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大豆生长受抑程度随人工UV光源照射时间和强度增加而增强,是增加UV辐射剂量的累积效应,叶绿素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a,表明UV辐射对大豆幼苗捕光色素的破坏较严重。同时,增加UV辐射还使大豆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下降,作用效果与辐射强度正相关。与生长等比较,UV辐射条件下,冠/根比值减少幅度不大。分析认为,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下降可以使植物避免或减轻UV辐射的进一步伤害,对植物适应UV辐射有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开顶式有机玻璃罩(OTCs)及紫外灯分别模拟气候变暖和紫外辐射B(UV-B)增强,对位于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突出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地云杉(Picea asperata)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云杉幼苗对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的光合响应特性。结果显示:(1)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云杉幼苗茎和根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显著降低了云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产量(Φ),但是提高了光补偿点(LCP);UV-B辐射增强导致了云杉幼苗光合系统Ⅱ(PSⅡ)的光抑制,使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显著降低。(2)单纯OTC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云杉幼苗的Pn和Pmax,而对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Φ无显著影响。(3)模拟增温缓解了UV-B增强对云杉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了UV-B胁迫下幼苗的Pn、Pmax、PSⅡ的潜在量子效率(Fv/Fm)和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并且提高了UV-B胁迫下幼苗茎、根的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UV-B辐射增强同时存在时,气候变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V-B增强对云杉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UV-B辐射增强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0.4w·m-2的紫外线-B(UV-B)辐射对0.8%NaCl胁迫下冬小麦"小偃926"(TriticumaestivumL.xiaoyan-926)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水分状况、黄酮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等几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和NaCl胁迫单独或复合处理下小麦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则升高,但NaCl胁迫条件下增加UV-B辐射(复合处理)与单独NaCl胁迫相比,上述指标多数均无显著差异(除复合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外)。两胁迫因子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小麦幼苗黄酮含量及三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且复合处理的促进效应最大。脯氨酸含量在单独UV-B辐射下明显降低,在单独NaCl胁迫和复合处理下显著升高,且复合处理下增幅最大。结果说明UV-B辐射不会明显加剧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伤害,这可能与NaCl胁迫提高了小麦幼苗黄酮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残留地膜对番茄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残留地膜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地膜使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和根系鲜重、根系活力及叶片氮代谢水平等降低;而且根系的IBA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同时地膜残留量越大,抑制的效果越显著.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