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者发现,将健康的神经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病人脑中,该病可传播到移植的神经细胞中.在尸体解剖研究中,研究者发现3个帕金森病人中极少数移植细胞获得了帕金森病的特征,但在5个其他接受移植者中,所移植的神经元在病人死亡前表现正常,并仍有功能,此距离手术已有16年.该发现意味着用干细胞可治疗帕金森病,这就提议可以将健康的神经细胞移植到病人脑中去,以取代被帕金森病损伤的脑细胞,这种疗法并能部分缓解症状,主要是病人肢体运动机能失控的症状.在该项研究中,医师从类胚胎干细胞中,而不是从人的胎儿中获取新神经细胞.大多数移植的神经元能健康存活下来,预示干细胞方法的可行性.但是科学家需要了解为什么有些细胞意外地发生类帕金森病.有一组3项研究发表在在线2008年4月6日的Nature Medicine上,研究由瑞典、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几位科学家做的,他们在移植接受者脑中搜寻细胞中是否含有α 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凝块.在神经细胞中出现这种凝块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特征.在3个相关病人中,仅有2~5%移植的神经细胞中含有这种α-突触核蛋白凝块.这就提示在移植过程中需化几十年时间才能使大多数移植细胞含有α-突触核蛋白凝块.研究者说,现在尚不清楚,为什么有些移植细胞会发生α 突触核蛋白凝块.有人提示在靠近移植的病变脑区中,α-突触核蛋白存在会诱导产生更多的一种链状反应蛋白质.有一位科学家,他曾做过61例将神经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人的手术,但他未参加该项新研究.他评论道,α-突触核蛋白的出现也可以用其它原因来解释,例如,在移植期间加压于细胞便可引起细胞生长出差错而产生α-突触核蛋白.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之间的联系问题仍有争论,因为α-突触核蛋白有时在非帕金森病的人神经细胞中也可以找到.这正表明了这些移植方法是多么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是无用的.(李潇摘译自Patrik Barry:Science News, April 12,2008,Vol.173,p.229)  相似文献   

2.
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人胚胎多巴胺神经元脑移植治疗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 ,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但在这些研究中 ,由于受样本数量少 ,无理想的对照 ,非盲法检测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无法真正反映移植的疗效。美国神经科学家CurtR·Freed及其研究小组报道 ,他们随机选择了 3475岁之间的 4 0名患有严重帕金森病的患者 ,平均分成两组 ,实验组接受人胚胎多巴胺神经元移植 ,对照组只在颅骨上钻孔 ,但不破坏硬脑膜 ,不进行细胞移植。采用双盲法 (即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手术过程均不了解 ) ,在手术后一…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中脑腹侧的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缺失造成。这类疾病可通过移植由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或其他途径获得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实现治疗。然而,在应用于临床之前,需要对这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合适的动物模型中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价。为评价由临床级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否安全、有效,根据先导专项部署,我们建立了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猴模型,并将由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植入受损猴脑区。结果表明,在所有接受细胞移植的猴中,未发生移植细胞形成的肿瘤和继发肿瘤。移植细胞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使局部多巴胺水平提高,带来不同程度的行为学改善。这些发现提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晓民 《生命科学》2006,18(4):307-308
神经变性病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疑难疾病,其中以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最为常见,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我国现有1000万AD和PD病人,随着人口老龄化,50年后将会到2000万人以上。这给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势必影响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运载细胞,携带DA合成代谢过程中3个重要相关酶的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 和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I (GCH-I)基因,治疗帕金森病(PD) 模型大鼠。方法 首先用重组病毒AAV-TH、AAV-AADC 和AAV-GCH-I的上清液对MSCs进行体外感染;将携带有TH、AADC和GCH-I基因的MSCs移植到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检测纹状体及黑质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观察其行为学的变化,以评估上述基因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重组假病毒颗粒感染MSCs后植入PD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内。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在移植后12w仍能检测到上述三种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移植后12w MSCs在脑内存活良好;移植后4w、8w、12w行为学观察发现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较对照组LacZ基因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12w时三重基因移植组较双重基因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12w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法测定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内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丙酸(DOPAC)的含量,三重基因移植组较hTH+hGCH-I基因移植组有明显增高(p<0.01);三重基因移植组较hTH+hAADC基因移植组有所增高,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基因工程改造的MSCs 在移植到PD模型大鼠脑内后可以很好地表达目的基因并在对动物行为学及生化方面改善的长期观察中发现三重基因联合脑内移植可能是比双重基因联合移植更佳的帕金森病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治疗PD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LG/PLL)方法制备了包裹转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大鼠在肌细胞微囊。在在体外,微囊内的细胞能长时间存活及生长,并能产生TH蛋白。将这种微囊移植于正常猴的纹状体,1个月后仍能在微囊内观察到活细胞,而且移植处凶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微囊移植于患帕金森病(PD)的模型猴的纹状体,初步观察到的其病理性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希望.目前用于研究的干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本文回顾了上述细胞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研究中的进展,并介绍了近期出现的将体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细胞或神经干细胞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约在1982年5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首次将组织移植入人脑。病人是一名患严重震颤性麻痹的男人,取其一侧肾上腺髓质的三分之二,移植到其大脑尾核内。术后,肾上腺髓质在尾核产生多巴胺,弥补了一部分多巴胺的缺乏,症状有所减轻。这次尝试是向人脑作组织移植迈出的第一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D.Gash预言:在美国,5~10年内,脑移植物在临床上将成为适用的。一些国家的学者已研究用脑移植物矫正实验动物生化和行为的缺陷,他们制作或选用了各种动物模型。第一种模型:破坏大鼠一侧脑半球的黑质,动物出现特有的转圈运动,若将胎儿鼠的黑质组织移植到患鼠脑室内靠近尾核之处,50%的患鼠转圈运动消失。经组织荧光和电生理实验检定,移植物确已存活和发挥功能。若将移植物取走,患鼠重又出现转圈运动。用移植坐骨神经组织作对照,则无消除转圈运动之效。有人用胎儿鼠的黑质制成脑细胞悬液,注入患鼠脑内,以代替移植固体组织。也有人用患鼠的一部分肾上腺髓质代替胎儿鼠的黑质进行移植,意外地发现:被移植的肾上腺髓质产生多巴胺多于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不同于在肾上腺内时其分泌E和NE多于多巴胺。似乎,被移植的肾上腺髓质的分泌适应于脑的需要。在猴体也作了类似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经显示出遗传倾向性的一些易感基因包括α-突触核蛋白、LRRK-2、GBA等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多巴胺的替代治疗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治疗办法,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的运动障碍,胚胎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都是在探索中及具广阔前景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经显示出遗传倾向性的一些易感基因包括α-突触核蛋白、LRRK-2、GBA等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多巴胺的替代治疗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治疗办法,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的运动障碍,胚胎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都是在探索中及具广阔前景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1.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新近发布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2个亿,逼近全国人口总量的15%,老龄人口还将以每年1 000万人的速度递增。因此,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也将随之不断上升,对这些疾病目前只有对症治疗的方法。如何通过发病机理的研究寻找延缓这些疾病进展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激活脑部一种关键蛋白能够有效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同时他们还筛选出两种抗疟疾药物对与帕金森病有潜在治疗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能够导致病人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比如不能自如地移动手、胳膊和腿。帕金森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逐渐增加的国家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增加。目前全世界有大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脑内移植脉络膜细胞(CP)海藻酸盐微囊观察偏侧帕金森病样猴脑神经组织学改变,以探讨微囊化CP对灵长类动物纹状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海藻酸盐多聚鸟氨酸微囊包裹猪脉络膜细胞,移植至偏侧帕金森病样猴黑质-纹状体通道,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观察脑组织学变化.脉络膜细胞微囊脑内移植能改善偏侧帕金森病猴行为,能促进多巴胺能纤维增生和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4.
肌腱损伤常发生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肌腱损伤。目前,尽管临床上对于肌腱损伤可以采取非手术、手术和康复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均差强人意。修复后的肌腱很难恢复到损伤前的功能状态。肌腱损伤的治疗也成了运动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化肌腱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思路。其与传统的肌腱损伤的治疗手段相比,不再有自体供区功能缺失,及异体移植肌腱的排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郑育峰  刘浈  卢颖 《蛇志》2017,(3):361-36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4、8周的BBS评分及跌倒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者们不久将第一次被正式批准把新的基因移植到病人身上以作治愈遗传病的尝试。全世界几个研究中心正在做遗传工程实验,这将促使我们对它的了解。美国有两个研究组,一个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另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他们把生长在实验室培养皿里的一些新的基因传输到人的细胞中已获成功。这些细胞具有纠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合并不同发作形式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变化。方法:采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对20例合并简单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简单组)与20例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复杂组)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帕金森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左旋多巴药物日剂量、疾病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部分评分高于合并简单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非震颤、强直、运动减少症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BD)复杂组评分均高于(RBD)简单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复杂型(RBD)的存在与UPDRS-Ш部分评分相关,而与年龄、病程、教育年限、左旋多巴药物日剂量等无显著相关,与运动减少症状最为相关,与震颤、非震颤、强直症状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运动障碍类型与(RBD)发作形式无明显相关性(P=0.108)。结论: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更重,并且累及运动障碍的诸多方面。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复杂型(RBD)症状主要与UPDRS-Ш评分相关,其中与运动减少方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太极拳运动组,评价太极拳运动在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作用。方法 45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不接受干预;太极拳1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40 min/次,3次/周;太极拳2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 min/次,3次/周。在基线、12周、24周运动后采用患者跌倒功效量表(FE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Ⅲ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MD、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进行评估。结果 太极拳1组,24周对比基线在TUGT、BBS评分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2组,24周对比基线在TUGT、 BBS评分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对比12周在TUGT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障碍,可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在全人群中发病率为0.3%,在85 岁至89岁的人中,帕金森病发病率上升到3.5%,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之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跨膜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