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贵州汞矿区居民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汞矿区居民食用的大米、蔬菜、猪肉和饮水均表现出较高的总汞含量,但仅有大米富集甲基汞.万山汞矿区3个村庄居民食用大米甲基汞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97.5%、94.1%和93.5%,且不同研究对象每日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摄入量与其头发甲基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食用大米是贵州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土法炼汞工人的头发总汞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居民和对照组,其头发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仅为12.4%,说明土法炼汞释放的汞蒸气的影响.贵州汞矿区居民头发甲基汞含量相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部分居民食用大米的日甲基汞摄入量已经超过JECFA 2003年制定的标准(0.23 μg·d-1·kg-1),大部分超过美国环保局的推荐值(0.1 μg·d-1·kg-1),特别是铜仁垢溪和老屋场地区居民存在一定的甲基汞暴露风险,其他汞矿区人群也存在通过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舟山地区居民的汞暴露水平及暴露来源,对舟山地区市售海产品和居民头发汞含量进行采样分析。海产品样品采集自舟山市定海区和普陀区菜场,随机购买22种共150份样品。舟山地区海产品的总汞含量(湿重)范围为3.73~789μg·kg~(-1),均值为43.9μg·kg~(-1);海产品的总汞含量总体较低,均未超过我国水产品食用安全标准。不同类别的海产品汞含量差异显著,而且鱼体汞含量与其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采集舟山普陀区、定海区居民头发样品136份,其总汞含量范围为0.13~8.18 mg·kg~(-1),均值为1.77mg·kg~(-1),84.6%的发汞超过美国环保署限值1 mg·kg~(-1),7.4%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限值2.3 mg·kg~(-1)。居民发汞含量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而且男性居民发汞含量显著高于女性。上述结果表明,舟山地区海产品汞含量水平总体较低,但由于当地居民海产品的大量摄入,部分居民仍面临汞暴露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硒作为汞矿的伴生元素被释放至周围环境,贵州万山汞矿区汞污染问题应综合考虑硒的影响。为了评估万山汞矿区居民体内汞硒的含量、分布及汞硒相互关系,选择当地人群30例,采集其血液、尿液和头发样品,分别测定总汞、甲基汞和硒含量。结果表明:31%的人群血液总汞和93%的人群头发总汞含量分别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安全限值(5.8μg·L~(-1)和1 mg·kg~(-1)),而24%的人群尿汞含量超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限值5μg·L~(-1),表明研究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汞和无机汞暴露风险。90%的研究人群头发硒含量为中高水平,体内足量硒可能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积累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汞暴露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采集贵州省万山汞矿区2个流域7个地点的168个大米样品,测定其总汞及甲基汞含量,并对当地居民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大米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2.4~401.0 ng·g-1,平均含量为42.4 ng·g-1,51%的样品总汞含量超过我国食品汞限量标准(20 ng·g-1);甲基汞含量变化范围为1.1~45.1 ng·g-1,平均含量为11.7 ng·g-1,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为44.8%;大米总汞与甲基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1),大米总汞含量与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呈负相关(r=-0.59,P0.01)。位于河流上游离汞矿较近的地点汞污染较严重,随流域往下离汞矿较远地点汞含量相对降低。大米甲基汞暴露的风险评估显示,万山大水溪、梅子溪、白果树等污染地区存在一定的人群甲基汞暴露,而其他地区的人群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五里河沉积物汞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历史上受纳氯碱污染的辽宁省葫芦岛市五里河沉积物中总汞、甲基汞25年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25年的变化,在人工治理和自然净化作用下,五里河不同地点沉积物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甲基汞下降尤为显著;但沉积物中汞含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总汞含量为0.491~26.395 mg·kg-1,平均13.766 mg·kg-1,超过辽宁省土壤汞背景值(0.037 mg·kg-1)371倍,甲基汞含量为0.253~12.079 μg·kg-1,污染严重的断面是污染源附近的化工桥以及下游河口附近的茨山北桥.  相似文献   

6.
贵州万山汞矿区自然土壤汞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万山汞矿区自然土壤汞的污染情况,以汞矿开采冶炼区为起点,沿敖寨河和下溪河等间距(4 kin)分层采集0~30 cm厚度的河滩土、灌木土和林地土,测定了其汞含量,分析了自然土壤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同种植被覆盖类型的土壤总汞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河滩土为0.16~389 mg·kg-1、灌木土为0.09~312 mg·kg-1、林地土为0.05~299 mg·kg-1,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随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同一采样区内河滩土、灌木土、林地土中土壤总汞的含量依次降低,同一采样点的垂向剖面上总汞含量一般从表层向下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7.
湘南某矿区蔬菜中Pb、Cd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采集湘南某矿区周边农田中种植的蔬菜和对应耕作层土壤样品,探究了农田蔬菜Pb、Cd的污染状况,蔬菜和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蔬菜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污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叶菜类蔬菜重金属超出了食品卫生标准限值,但是果菜类蔬菜中重金属没有超出食品卫生标准限值。(2)不同蔬菜不同器官所含Pb、Cd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类蔬菜Pb、Cd含量不同,一般是叶菜类果菜类;同种蔬菜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的顺序也不同,一般为根茎叶果,或根叶茎果。(3)二类蔬菜中重金属Pb、Cd的富集系数顺序为叶菜类果菜类。(4)蔬菜中Pb、Cd含量与土壤中相对应元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5)就农产品安全性而言,果菜类蔬菜比叶菜类蔬菜更适合在此矿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选择贵州省赫章县铅锌矿区和贵阳市居民区,采集了居民日用食物(大米、土豆、鸡蛋、蔬菜、鱼肉、猪肉)、饮用水和农作物根际土壤,共计503个,测定了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了居民无机汞和甲基汞暴露风险。结果如下:(1)铅锌矿区的样品总汞和甲基汞的范围分别为0.11~39和0.028~1.7 ng·g-1,城市居民区的样品总汞和甲基汞的范围分别为0.07~18和0.01~7.7 ng·g-1,除蔬菜外的样品总汞含量低于我国食品限量标准,蔬菜总汞含量分别有14.7%(铅锌矿区)和17.7%(城市居民区)的样品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672—2017)规定的10 ng·g-1。(2)两个地区无机汞日暴露量无差异(城市居民区:0.031μg·kg-1·d-1,铅锌矿区:0.032μg·kg-1·d-1),但城市居民区的甲基汞日暴露量(0.006μg·kg-1·d-1)高出铅...  相似文献   

9.
硒镉处理对萝卜硒镉吸收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的硒、镉单一和复合作用对萝卜生长及其对硒、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硒(2.5~5.0 mg·kg-1)可以促进萝卜的生长,表现为萝卜发芽率提高43%、叶片SPAD值提高22%、生物量增加50%;镉单一污染时,镉显著抑制萝卜的生长(P0.05);土壤中硒的浓度低于1.5 mg·kg-1时对镉含量5.0 mg·kg-1具有拮抗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萝卜的生长;萝卜中硒的浓度随着土壤中硒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硒的富集效果明显,且地下部分对硒的吸收能力大于地上部分;土壤中硒浓度5.0 mg·kg-1时,5.0 mg·kg-1镉的存在不影响萝卜对硒的吸收;当土壤中硒的浓度为5.0~10.0 mg·kg-1时,镉的存在虽然影响萝卜对硒的吸收,但萝卜中硒的含量仍处于稳定积累状态;而当土壤中硒浓度≥10.0 mg·kg-1时,镉的存在会抑制萝卜对硒的吸收,且这种作用表现为地上部分强于地下部分;硒能显著降低萝卜对镉的吸收,且这种作用表现为地下部分强于地上部分。因此,在轻度镉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富硒萝卜,既能生产营养安全的富硒食品,又可实现污染农田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中国典型水产品产地居民汞暴露的风险,分别在武汉、青岛和厦门三地系统采集139、136和159份当地居民头发样品,测定总汞含量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青岛和厦门居民(n=434)发汞(THg)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435 (0.262,0.820)μg·g~(-1),武汉、青岛和厦门居民头发THg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392(0.253,0.611)μg·g~(-1)、0.305(0.204,0.478)μg·g~(-1)和0.814(0.445,1.350)μg·g~(-1);三地分别有10位(7.2%)、8位(5.9%)和64位(40.3%)居民发汞超过美国环保署(USEPA)限值1μg·g~(-1);厦门居民的发汞含量显著高于武汉和青岛(P0.001),居民的发汞含量与食鱼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发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在65岁后居民发汞逐渐降低;与以小麦为主食者相比,以大米为主食者其发汞含量增加的比数比(OR)(95%CI)值为6.47(4.07~10.29);厦门地区居民存在一定的汞暴露风险,而武汉和青岛地区居民的汞暴露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沈阳张士灌区六种蔬菜的镉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士cd污灌区蔬菜种植地采集了6种季节性蔬菜(莴笋、辣椒、茄子、花椰菜、西红柿和大葱)及土壤样品,进行了Cd含量分析,采用超标倍数法评价了蔬菜可食部Cd的吸收积累,采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法评价了cd从土壤至蔬菜的吸收转运能力.结果表明:在6种蔬菜中,莴笋、辣椒和茄子的可食部Cd较高,分别为4.01、1.78和1.24 mg·kg-1DW;其可食部Cd分别超标1.92、2.28和2.01倍(叶菜类标准0.20 mg·kg-1FW,茄果类标准0.05 mg·kg-1FW);西红柿、花椰菜和大葱可食部cd未超标,分别为1.02、1.20和0.83 mg·kg-1DW;花椰菜、大葱和西红柿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28、0.36和0.52,符合低积累蔬菜标准,莴笋的富集系数1.26,在张士及类似污染水平土壤中种植将产生较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乌江洪家渡水库鱼体汞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贵州省乌江流域新建的洪家渡水库中的8种124尾鱼类的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探讨其变化趋势及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总汞采用混合酸消解用冷原子荧光(CVAFS)测定,甲基汞的测定采用碱消解-水相乙基化结合气相色谱(GC)冷原子荧光(CVAFS)测定。结果表明,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鱼体汞含量与它们的生态学特性(食物来源和生活习性)有关,与体重和体长无显著相关关系;鱼体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值分别为0.063±0.046和0.028±0.019mg.kg-1,均远低于大部分研究报道的新建水库中鱼体汞含量(0.50mg.kg-1)。洪家渡水库鱼类由于在低汞环境中,导致甲基汞不易富集,其鱼体甲基汞和总汞含量并未急剧增加,显著不同于北美和欧洲等地区新建水库中鱼体汞含量升高的现象,但随着水库演化导致水库有机质增加可能使鱼体汞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3.
石门雄黄矿周边地区土壤砷分布及农产品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石门雄黄矿区周边土壤和作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表层(0~20cm)土壤砷含量平均为99.51mg·kg-1,比湖南省土壤砷含量背景值高出5.34倍,为当地普通农田土壤的9.70倍;矿区水田和旱地表层土壤砷含量分别为43.51和115.1mg·kg-1,分别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0.45和1.87倍,相应的表层土壤样本超标率分别为62.5%和50.0%;矿区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可食部位砷含量分别为0.16、0.06、0.01mg·kg-1,作物样本超标比例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其中以稻米、红薯中砷含量超标较严重,稻米砷含量最高达0.84mg·kg-1,超过国家食品质量标准4.6倍,样本超标率达62.5%.土壤砷含量与作物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当地居民通过食用矿区农产品进入人体的平均日摄取砷量为6.416μg·kg-1·d-1,远高于WHO的推荐标准,相应人群健康风险指数为21.39,是对照区的15.39倍.  相似文献   

14.
清镇市化工厂是贵州省东门桥河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评估这条河流的汞污染程度,本研究调查了东门桥河环境样品中的汞含量和分布情况。河流水体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79±47.40)和(0.64±0.58)ng·L-1;生物膜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8±1.91)mg·kg-1和(10.47±0.40)μg·kg^-1;沉积物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1±20.22)mg·kg-1和(32.74±10.96)μg·kg^-1。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条河流中汞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将青鳉鱼胚胎和仔鱼分别暴露于从河中收集的被汞污染的河水、生物膜和沉积物中。青鳉鱼胚胎经15 d暴露后,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升高,实验暴露还导致胚胎无法破膜、卵黄囊水肿等畸形效应,以及初孵仔鱼不同程度的畸形。青鳉鱼仔鱼经24、48、96 h和21 d暴露后,各暴露组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且表现出一系列以脊柱弯曲为主的畸形效应。研究表明,东门桥河的汞污染会严重影响青鳉鱼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汞(Hg)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之一,多数食用菌对Hg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测定食用菌中Hg含量,并对其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冷原子吸收直接测汞仪系统测定85份云南常见牛肝菌属真菌菌盖、菌柄中总Hg含量;以同一牛肝菌子实体菌盖与菌柄总Hg含量比(Q(C/S))分析牛肝菌属真菌对Hg的富集特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现行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标准和中国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Hg限量标准评价样品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菌盖和菌柄中总Hg含量分别在0.13~22.00、0.20~8.40 mg·kg-1DW,不同产地、种类及不同采集年份的样品中总Hg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牛肝菌菌盖、菌柄总Hg含量比(Q(C/S))在0.28~4.08,92%的样品Q(C/S)1,表明多数样品中菌盖对Hg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根据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及其制品中总Hg含量限量标准(≤0.1 mg·kg-1),发现所有测试样品的总Hg含量均超标;根据PTWI标准,假设成年人(60 kg)每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样品Hg摄入量低于允许摄入量,无安全风险,而少数样品Hg摄入量高于允许摄入量,食用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同时,牛肝菌总Hg含量与种类、产地、采集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采食及安全评价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泉州湾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汞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泉州湾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汞的含量,研究了汞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泉州湾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范围0.03~0.22 mg·kg-1,除14#采样点外,其余各采样点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 Ⅰ类标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可氧化态(84.0%)>残渣态(14.0%)>可还原态(1.8%)>弱酸溶态(0.2%);沉积物中汞的生物有效性较高,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北坡森林土壤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2009年4月和9月对长白山北坡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研究北方森林地区不同海拔土壤样品中的总汞和甲基汞的分布情况.长白山土壤THg和MeHg含量分别为0.08~0.73 mg·kg-1和0.05~0.56 μg·kg-1,库存量分别为97 kg·km-2和128 g·km-2,高于吉林省背景值,MeHg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18.
几种蔬菜对外源碘的吸收与积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小白菜、芹菜、辣椒和萝卜4种蔬菜对2种外源碘(海藻固体碘肥和KI)的吸收与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蔬菜体内的碘含量均随外源碘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加;不同蔬菜种类对碘的吸收与积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叶菜类的小白菜对碘的积累能力最强,其次为茎菜类的芹菜,而根菜类的萝卜和果菜类的辣椒吸收与积累碘的能力较弱;碘在蔬菜体内的分布一般为根>叶>茎>果实,但萝卜地下块根的碘含量低于地上部分.低浓度碘处理(0~25mg.kg-1)对蔬菜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浓度的外源碘(≥50mg.kg-1)对蔬菜生长有抑制作用,导致蔬菜生物量减少.不同蔬菜对碘的敏感反应表现为辣椒>小白菜>芹菜>萝卜.与海藻固体碘肥相比,KI处理的第1茬蔬菜生物量下降明显(P<0.05),而2种外源碘对第2茬蔬菜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蔬菜对2种外源碘的吸收和积累效果同样存在很大差异(P<0.05),第1茬蔬菜对KI的吸收能力强于海藻碘肥(P<0.05),第2茬蔬菜对KI的吸收量迅速下降,而对海藻固体碘肥的吸收下降不明显,说明海藻固体碘肥比KI具有更长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19.
水培条件下四种植物对Cd、Pb富集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向日葵、蓖麻、紫花苜蓿及芥菜的生物量和植物体内重金属Cd、Pb含量,分析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经过5周培养后,4种植物根部与地上部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d浓度为20mg·L-1时,向日葵的根部Cd含量最高,达到237.86mg·kg-1,地上部Cd含量为89.48mg·kg-1;而Pb浓度为200mg·L-1时,芥菜根部对Pb的吸收量较高,达到597.22mg·kg-1,地上部Pb含量最高的则出现在向日葵处理Pb100mg·L-1中,为318.33mg·kg-1。4种植物对Cd、Pb的富集系数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根部及地上部富集系数与生物量和重金属浓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在Cd、Pb复合处理中,一种重金属的存在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植物对另一种重金属的吸收。通过比较4种植物根部与地上部的生物量和对Cd、Pb富集特征,认为相对于其他3种植物向日葵对Cd、Pb具有较强的吸收潜力,并可以作为Cd、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水稻田、玉米地土壤以及小叶章、乌拉苔草、毛果苔草、杨树叶及苔藓中的汞含量,探讨了湿地土壤和植物汞来源及分布特征,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土壤汞含量0.006~0.208mg·kg-1,平均为0.053 mg·kg-1,高于黑龙江省土壤汞背景值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小叶章湿地土壤中汞含量变化不大,水稻田及玉米地中汞含量变化较大.植物中汞含量表现为苔藓>乌拉苔草>小叶章>毛果苔草>杨>树叶,其中苔藓中汞含量高达0.132 mg·kg-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汞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69,P<0.05).干湿沉降及植物对大气中汞的吸收可能是本地区土壤中汞的主要来源.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汞含量降低了45.6%,而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中汞含量则增加了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