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77,(1)
73年生产之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简称吸精破类)系用钠法配制的氢氧化铝吸附剂制造的。在生产中由于颗粒大、粘度大、排气慢致使外观不理想,一度停止生产。74年曾对氨水法配制之氢氧化铝吸附剂作了一些小量吸附试验,从外观看较过去钠法吸附剂配制之吸精破类有所改善。但在75年生产中发现用氨法吸附剂配制之吸精破类PH不够稳定,经放置后PH逐步上升,有时可达9.0左右,外观也不够理想,有时也会出现颗粒大等问题。为了解决吸精破类生产当中的上述问题,我们对吸附剂加量、PH、以及精破类的纯度等因素作了一些比较试验,使吸精破类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进,现将试验方法及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略回顾了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历史,介绍了反应(主要是超敏反应)的类型,讨论了发生反应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破伤风和白喉引起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遍及全世界。自从在人群及其周围环境中,发现白喉棒状杆菌和破伤风梭状杆菌广泛地存在以来,未免疫人群面临着感染这两种疾病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由于破伤风可其并发症引起50多万人的死亡。美国1966~1976年十年间,疾病控制中心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破伤风免疫马匹的血浆抗体效价,应用不同佐剂配制TT抗原,进行马匹超免疫比较研究;采用FIA和植物油双佐剂包被与单佐剂包被的TT抗原,注射马匹进行超免疫,比较三组血浆的效价;结果显示,双佐剂抗原较单佐剂的免疫效果好,但可能对马匹刺激较强,有待调整注射剂量和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由戊二醛脱毒的聚合破伤风类毒素,经高压液相层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类毒素中多聚体含量占81.9%以上,多聚体分子量为800kD,常规破类多聚体仅占有2.24%。聚合破类免疫豚鼠后,平均心血抗体单位达2IU/ml,常规破类仅为0.75IU/ml(T=13.15,P<0.001),聚合破类免疫马匹后所诱发的抗体水平较常规抗原的高。 相似文献
6.
7.
<正>在破伤风类毒素(TT)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里,通常按照WHO规程进行检定试验。目前,检定试验常采用定量类毒素和变量抗毒素的絮状反应来进行。然而在该试验中,经常出现假带,而且当TT浓度较低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出现絮状。为此,在TT絮状试验时需要“一带血清”,但制备“一带血清”是不容易的。最近,WHO建 相似文献
8.
采用抗原加倍方法用于成率率低于705群的巴匹免疫,结果显示,进一步免疫成功的马匹明显多于常规免疫(P<0.05),免疫效价和死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间接血凝法(IHA)对1014份破伤风类毒素全程免疫后人血浆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比较两者的收浆率、收浆符合率以及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收浆率均达80%。ELISA法与IHA法的合格浆符合率达92%,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更好。ELISA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客观明确,优于传统的IHA法,可作为人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血浆筛选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4.
细胞电穿孔动态过程的荧光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Th/DPA荧光方法及探针EB对人血影及大鼠骨髓细胞电穿孔的动态过程及其与电脉冲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测量结果表明,在临界点以上电场作用下,血影电穿孔在电击后0.2—0.3s时达最大,在约0.8s时愈合;而大鼠骨髓细胞电穿孔在电击后0.4—0.9s达到最大,3-5s左右愈合;电穿孔大小及扩大、愈合速率与电脉冲参数有关。10-40mmol/L乙醇和5-20mmol/L成二醛抑制血影对Tb3+离子的电通透,相同浓度的成二醛作用强于乙醇。这些结果将为电穿孔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饲料中分别以 10 0 0mg/kg、2 0 0 0mg/kg、30 0 0mg/kg的喹乙醇剂量对鲤进行了亚急性毒性试验 ,并对中毒鱼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经 6周的试验 ,各组的发病率分别为 35 %、70 %、92 .5 % ;死亡率为 2 7.5 %、5 7.5 %、82 5 %。中毒鱼表现为特征性的“应激性出血综合症” ,且Hb含量与RBC数量减少 ,表现为贫血 ;红细胞SOD酶活性降低 ;血清AST、ALT活性升高 ,血清K+ 浓度升高 ,Na+ 浓度降低 ,表现为高血钾和低血钠症。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16.
化学法研究长春花细胞胞内产物释放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了EDTA、氮酮、甲壳素做为长春花细胞渗透剂所使用的条件;探讨了它们影响胞内产物释放的短期效应、长期效应及长时间处理所造成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