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采集的鼻咽拭子样本新冠病毒核酸Ct值,探索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时期感染者的排毒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预判不同类型病例的传染性和疾病进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纳入某地区457例SARS-CoV-2核酸阳性感染者的1 462份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总RNA,荧光定量PCR法确定样本新冠病毒Ct值。设定Ct值<35为阳性,比较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同时间点Ct值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疫苗接种分组间Ct值的差异。结果表明感染者ORF1ab和N基因的平均Ct值在首次核酸阳性后的第1周均最低(ORF1ab:32.36±0.3949; N:31.89±0.3792),ORF1ab基因的平均Ct值在首次核酸阳性后第2周转阴,而N基因的平均Ct值在首次核酸阳性后第3周转阴。不同年龄组新冠病毒感染者ORF1ab和N基因的Ct值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ORF1ab:P=0.011;N:P=0.0042)。其中,在第3周,老年组Ct值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在第4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Ct值显著低于儿童组。不同性别和疫苗接种情况分组间Ct值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变化的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疫情防控当中,从基因组水平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分子学特征及变异情况,从而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及准确的研判依据。我们选取2022年8月-9月庆阳市报告的新冠疫情本土感染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使用MEGA分析软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病毒进化树,从而了解病毒的分子学特征及相关性。本研究所选取的9例病例均为普通型病例,核酸检测Ct值均较低。Nextclade分型结果显示:9条序列均属于21L型Omicron变异株;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9条序列均处于Pangolin谱系中的BA.2.76进化分支上。与武汉参考株Wuhan-Hu-1(NC_045512.2)相比,9条SARS-CoV-2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中位数为94.6%,核苷酸突变类型包括76~78个替换突变和3处缺失突变,氨基酸突变位点共涉及10个基因编码框,按氨基酸错义突变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S蛋白区,ORF1ab区,N蛋白区,M蛋白区,E蛋白区和ORF3a、ORF6、ORF8、ORF9b区。进...  相似文献   

3.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作为我国与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陆路货运口岸,来往货物运输频繁,引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风险大,对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造成压力.2020年11月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发生输入SARS-CoV-2导致的本土聚集性COVID-19疫情.为明确货物运输载体携带SARS-CoV-2的基因特征以及边境快速物流系统作为SARS-CoV-2传播载体的可能性,本研究对2020年11月6日-2020年11月10日期间在喀什边境口岸货运卡车及运输的集装箱采集的35份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 显示,35份样本ORFl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37.64(28.91~39.81),N基因Ct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36.50(26.35~39.30),Reads数匹配率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51.95%(0.86%~99.31%),病毒载量较低;35份样本中基因组覆盖度达到70%以上的共计18份.基于Pango命名法,18条SARS-CoV-2基因组序列分别属于B.1、B.1.1、B.1.9、B.1.1.220、B.1.153和B.1.465共6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3个基因型(B.1、B.1.1和B.1.153)在喀什边境接壤或邻近的四个国家同期采集的病例样本中也有发现.核苷酸突变位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一个地点采集的样本病毒基因组相似程度高;18条序列中的4条与喀什COVID-19疫情毒株代表序列处在同一个进化分支;其中1条序列与喀什COVID-19疫情毒株基因组存在1个或2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差异,高度同源.本研究证实喀什COVID-19疫情期间边境货运卡车和集装箱存在境外多种基因型病毒的污染,其中存在喀什COVID-19疫情毒株的祖父代病毒,高度提示边境快速物流系统卡车及集装箱作为载体携带SARS-CoV-2病毒入境造成了本土疫情,这些数据为我国边境口岸地区的新冠防控策略制定及后续疫情溯源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的筛查与诊断应用的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基于MERS-CoV三个分子靶标(upE,ORF1b,N2)的双重以及三重的三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方法,分别与前期建立的单重荧光定量RT-PCR(upE或N2)检测方法做了比较,并且采用MERS-CoV病毒毒株、上海提供的口岸发烧病人样本以及由首例中国MERS-CoV韩国地区输入病例的咽拭子样品和全血的样品做了临床验证。结果显示:采用MERS-CoV病毒毒株作为模板,三种新建立的多重检测方法与单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均能达到10PFU/mL,且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阳性样本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对临床样品的验证中,上海病人咽拭子样本均为阴性,而中国首例MERS输入病例的急性期咽拭子样品均为阳性,而全血样的检测结果显示N2靶标有较高检出率,明显优于基于upE单一靶标。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MERS-CoV三个分子靶标(upE,ORF1b,N2)的双重以及三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方法用于MERS-Co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为提高COVID-19检测灵敏度,减少新冠患者临床假阴性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SARS-CoV-2低拷贝假病毒RNA捕获方法。方法:利用链霉亲和素磁珠,设计并合成生物素探针捕获SARS-CoV-2假病毒RNA;对磁珠用量、生物素探针浓度和洗脱次数等捕获条件进行了优化;参考WHO发布的序列,针对SARS-CoV-2病毒基因组的ORF1ab 基因和 N 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对捕获的SARS-CoV-2假病毒RNA进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一步法和分步法检测、单重和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别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设计的生物素探针能富集到距离探针结合位点至少1.8 K处的序列,在生物素探针浓度12.5 μM,磁珠的工作浓度333.33 μg/mL时,合并RNA的两次洗脱液,对低拷贝病毒RNA的捕获效率最高。研究得到对低拷贝病毒RNA分步法比一步法、多重比单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更灵敏,进行分步法、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限低于10 copies/μL,组间和重复实验组之间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所有阴性对照样品在检测中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优化的链霉亲和素磁珠-生物素探针捕获法是富集SARS-CoV-2低拷贝假病毒RNA的有效方法,其抽提RNA病毒的结果优于一些商业化试剂盒,分步法、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SARS-CoV-2低拷贝假病毒RNA实现了高效检测,这为临床检测低拷贝RNA病毒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早期的无症状感染者临床标本进行SARS-CoV-2实验室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定,在分子水平了解新型病毒的基因特点和变异情况,追溯病毒潜在来源.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丽水市庆元县首例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痰液标本SARS-CoV-2核酸,阳性RNA逆转录为cDNA构建文库后进行基于NGS的宏基因组深度测序,生物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该密接无任何症状及体征,痰液标本SARS-CoV-2核酸阳性.测序数据包含有足够的病毒序列,组装成功后hCoV-19/Lishui/LS556/2020长29 887bp,G+C含量37.99%,在ORF1ab和N区域发现4个SNP,对应1个错义突变和3个同义突变.LS556与SARS-CoV-2参考序列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在99.2%/97.4%以上,不同序列之间存在4~17个核苷酸差异,与蝙蝠病毒RaTG13核苷酸差异仅3.7%,存在1141个SNP,与穿山甲病毒Guangdong/1相似性90.9%.LS556属于β冠状病毒Lineage B谱系,与LS003和ZJU-06共享完全相同的病毒,与蝙蝠/穿山甲冠状病毒进化上最相关.结合流行病学、核酸诊断、病毒溯源判定其为无症状感染者.LS556组成和结构符合SARS-CoV-2典型的基因特征,为高覆盖率序列,在流行早期与其他SARS-CoV-2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同一性,突变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多数导致氨基酸位点保守置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志贺毒素stx1和stx2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细菌来源的stx1和stx2序列,设计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并对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含志贺毒素基因重组质粒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2 copies/mL;该法对12种常见肠道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对不同浓度的标准质粒检测重复性高,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急性腹泻粪便标本的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分离培养。结论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作为不同细菌来源的志贺毒素基因的快速鉴定方法,亦可用于人感染性腹泻标本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在人体中新发现的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而感染宠物犬猫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α冠状病毒属。SARS-CoV-2是否感染犬、猫等宠物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大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有明晰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宠物犬和猫进行病原学检测,来阐明SARS-CoV-2是否感染宠物的科学问题,探究腹泻和呼吸症状宠物感染的普遍病因。本研究采用SARS-CoV-2的荧光定量PCR试剂和已经建立的诊断方法,对SARSCoV-2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有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特别是有发烧、严重咳嗽症状)临床宠物猫病例(20例)和宠物犬病例(4例)采集咽拭子,并进行SARS-CoV-2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犬腺病毒Ⅱ型(Canine adenoviru-2,CAV-2)、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猫疱疹病毒I型(Feline herpesvirus-1,FHV-1)及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支原体(Mycoplasma,MY)及衣原体(Chlamydophila,CPS)等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本SARS-CoV-2均为阴性,但分别存在其它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检测鸭感染H6N6亚型AIV后排毒及在组织器官病毒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建立H6N6亚型AI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H6N6亚型AIV 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将分离到的H6N6亚型AIV病毒反转录为cDNA,进行pMD18-T-M基因克隆质粒构建,以其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鸭感染H6N6亚型AIV后排毒及在组织器官病毒分布情况。[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到1.0×10^(1) copies/μL,从而可以得出拷贝数与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Ct=-3.408×lg Copynumber+33.773(R^(2)=0.998),线性范围为1.0×10^(7)~1.0×10^(1)拷贝/μL,熔解峰的熔解温度在83℃左右。[结论]表明建立的鸭源H6N6亚型AI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认浙江省首例疑似人禽流感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对患者气管吸出物进行核酸RT-PCR、荧光定量RT-PCR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并对患者血清进行HI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患者气管吸出物H5N1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特异核酸均呈阳性,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Zhejiang/16/06(H5N1)株;双份血清中禽流感病毒(H5N1)HI抗体滴度分别为1320和1640,从病原学和血清学上证实为人禽流感病例.分离毒株测序结果显示,A/Zhejiang/16/06(H5N1)株在HA裂解位点为多个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该毒株的HA、NA、PB2、NP、M和NS基因序列均为禽源,与2005年我国福建、安徽等地禽流感病毒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越南、泰国以及香港1997年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进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的分离及鉴定分析。方法对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用2BS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病毒滴度检测;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Oka株)的ORF68、ORF54、ORF38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及测序,用DNAMAN软件对病毒分离株的ORF68序列与Dumas株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并对病毒分离株和Oka株的ORF54、ORF38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结果从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中,分离到4株VZV病毒株;病毒分离株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及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强;4株病毒分离株的ORF68序列与Dumas株完全一致;ORF54、ORF38的RFLP结果显示,4株病毒分离株均为BglⅠ+PstⅠ+型,Oka株为BglⅠ+PstⅠ-型。结论成功分离的4株病毒分离株均为VZV野生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为实时并快速地检出SARS-CoV-2冠状病毒RNA,对基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照本实验提供的方法操作后,检测SARS-CoV-2冠状病毒所用的RNA样本的最小浓度稀释度可调至1/10000(初始值设为10ng/μL)。且用于检测COVID-19临床阳性样本所测得循环值(Cycle threshold,Ct)均低于35或40。其灵敏性测试结果也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较好。同时在同等条件下,与目前市场上的COVID-19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且检测循环数缩短2个单位。因此,本实验所建立的体系适用于前期临床诊断的筛查工作,为在医学上实现快速诊断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境外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2021年6月深圳市一株从南非输入的SARS-CoV-2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Illumina测序技术获得的SARS-CoV-2毒株基因组长度为29 567nt。根据"Pango lineages"分型法,本研究测定的毒株属于C.1.2系,该谱系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监测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成员之一。与参考株Wuhan-Hu-1(NC_045512.2)比较,本研究C.1.2系毒株共出现了5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56个变异位点位于编码区。氨基酸变异位点共有3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分布于6个开放阅读框,变异数由多到少依次为:S蛋白区12个,ORFlab蛋白区9个,ORF3a蛋白区2个,M区2个,ORF8区2个,E区1个。本研究测定的SARS-CoV-2毒株属我国大陆首例境外输入的C.1.2变异株。开展境外输入的SARS-CoV-2毒株基于基因组测序的分子监测,对防控由境外输入的SARS-CoV-2变异株引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与...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5种主要变异株的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体系,基于SARS-CoV-2野生型及变异株alpha (N501Y、HV69-70del)、beta (E484K、K417N)、gamma (K417T、V1176F)、delta (L452R、T478K)和omicron (H655Y、N679K、P681H)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和优化一种鉴别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5种主要变异株的Taq Man探针RT-qPCR方法,并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鉴别能力评价。该方法可准确区分出SARS-CoV-2野生型和突变型,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n=21)无交叉,显示高特异性。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2×10;拷贝/mL,操作简单、快速、成本廉价,可用于监测SARS-CoV-2毒株的变异,精准指导疫情识别与防控。  相似文献   

16.
华南流感病毒NS1基因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H9N2和H5N1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株的NS1基因特性,采用RT-PCR方法测定了12株2000~2003年间在华南地区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株的NS1基因核苷酸序列. 测序显示6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NS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 6株H5N1亚型毒株NS1基因ORF长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 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同一亚型分离株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不同亚型的H9N2和H5N1毒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BLAST分析表明,H5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NS1基因分别与近两年从香港特区和华南地区的鸭中分离的毒株A/Duck/Hong Kong/646.3/01 (H5N1)、A/Duck/Shantou/2143/01 (H9N2)有很高的亲缘关系.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NS1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确认浙江省首例疑似人禽流感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对患者气管吸出物进行核酸RT-PCR、荧光定量RT-PCR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并对患者血清进行HI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患者气管吸出物H5N1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特异核酸均呈阳性,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Zhejiang/16/06(H5N1)株;双份血清中禽流感病毒(H5N1)HI抗体滴度分别为1:320和1:640,从病原学和血清学上证实为人禽流感病例。分离毒株测序结果显示,A/Zhejiang/16/06(H5N1)株在HA裂解位点为多个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该毒株的HA、NA、PB2、NP、M和NS基因序列均为禽源,与2005年我国福建、安徽等地禽流感病毒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越南、泰国以及香港1997年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爆发,导致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受到巨大影响。目前广泛采用的荧光定量PCR(RT-PCR)在检测SARS-CoV-2方面存在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多次取样、重复检测等缺点,亟需建立一种灵敏度更高、样本用量少、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快速、准确、高效的筛选出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数字PCR为新兴痕量核酸分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耐受性强、可绝对定量等优点,在病毒检测领域中广泛应用。介绍了SARS-CoV-2病原学特征和荧光PCR检测SARS-CoV-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数字PCR在SARS-CoV-2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后续开发更高效的检测试剂盒、提高检测准确性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9.
猪丁型冠状病毒HB-BD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的引起仔猪腹泻的冠状病毒,目前国内对PDCoV分离的研究较少。为从腹泻仔猪粪便及肠道内容物中分离鉴定PDCoV,本研究将RT-PCR检测为PDCoV病原阳性的腹泻样本,接种到ST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传代。通过观察其细胞病变,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M、N基因进行测序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得到了PDCoV HB-BD株。经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HB-BD分离株S、M和N基因与近年来国内外的流行毒株同源性很高,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8%~99.1%、98.6%~99.4%和97.8%~99.4%。进化树分析表明HB-BD分离株与中国毒株亲缘关系比其他国家近,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证实从腹泻仔猪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了一株猪丁型冠状病毒,本研究为后续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其感染方式主要是聚集性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了解环境中,特别是COVID-19确诊病人生活环境中的病毒存在情况,是做好环境消毒,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重要步骤,对COVID-19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生活环境中SARS-CoV-2的存在情况,从SARS-CoV-2存在的空间部位、病毒核酸含量、消毒效果等方面对SARS-CoV-2的相关特点做出初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SARS-CoV-2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COVID-19病例治疗前的3个家庭居住环境和治疗出院后隔离期间的2个宾馆居住环境中采集的样本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首次从3个家庭环境中采样48份,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5份(10.42%),3个家庭的环境样本中均有阳性样本检出。首次采样48h后在家庭3进行第二次采样16份,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份(12.5%),检测Ct值比首次升高。家庭3消毒后24h采集的16份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并且两处宾馆环境采集的24份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本研究提示,COVID-19病例的生活环境中可以检出SARS-CoV-2,病毒存在区域、存在物品、病毒核酸含量均有差异;对外环境进行消毒可以达到消毒目的,能够起到阻断SARS-CoV-2传播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