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人鼻病毒(HRV)的感染情况,初步了解不同型别HRV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259份,采用巢式PCR法,先用鼻病毒5′UTR引物筛查样本中该病毒总的感染情况,再用针对VP4-VP2区域的引物对阳性样本进行分型检测;同时对阳性样本进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共感染检测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259例样本中,5′UTR初筛HRV阳性89例(34.4%),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存在共感染54例(60.7%);可通过VP4-VP2分型测序确定39例HRV-A(48.1%)、4例HRV-B(4.9%)、38例HRV-C(46.9%);HRV-A感染率最高的季节分布是秋季;HRV-A和HRV-C型感染者在临床特点上无明显差别。结论:HRV是儿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新发现的HRV-C基因型感染率与HRV-A相似,但HRV在儿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病原学意义还须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鼻病毒(HRV)-A、B、C型(尤其是HRV-C)的感染状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至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703例,采用半巢式PCR方法同时进行HRV-A、B、C检测,并对HRV阳性标本进行VP4/VP2衣壳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703例标本中共有54例HRV检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7.7%(54/703);HRV感染的儿童中年龄在5岁以下的占94.4%(51/54);HRV检出率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最高(23.1%),其次是哮喘(20.0%)、肺炎(11.0%)、急性支气管炎(4.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1%)患儿;序列分析表明54例HRV检测阳性标本中25例为HRV-A(46.3%,25/54),8例为HRV-B(14.8%,8/54),21例为HRV-C(38.9%,21/54);HRV同一基因型内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0%~100.0%,不同基因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5.5%~65.8%。上述结果提示,HRV是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HRV-C阳性检出率与HRV-A相近,较HRV-B高;HRV各个基因型间具有较高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导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最近的研究报道发现HRV-A21可导致危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本研究将2013~2015年河北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哨点监测病例中获得的一株HRV-A21病毒标本(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已获得VP4/2区序列),结合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全球98株HRV-A21代表株,基于VP4/2区构建亲缘性关系树。本研究首次将HRV-A21划分为A、B、C、D、E五个基因型,其中E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E1、E2和E3亚型,并发现E1、E2和E3亚型在年代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时间进化趋势。我国流行的HRV-A21以C和E基因型为主。基于VP1区划分基因型的结果与VP4/2区相似。本研究进而对这一株HRV-A21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HRV-A21全基因组序列,对HRV-A21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氨基酸变异和糖基化位点分析。结果显示VP2区、VP3区、VP1区和3D区都属于高变区,但变异程度VP1区VP2区VP3区3D区,同时发现了保守的14个N-糖基化位点和26个O-糖基化位点,和新增的5个N-糖基化位点和5个O-糖基化位点。本研究在GenBank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获得的一株HRV-A21序列,对HRV-A21进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划分,对HRV-A21在全球和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HRV-A21全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丰富了HRV-A21基因数据库,为HRV-A21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等的研究以及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甘肃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的流行特征。2011年1月至12月,从甘肃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采集咽拭子标本286份,用多重PCR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病原体进行筛查。多重PCR结果中HRV阳性的标本再用nested-PCR分别扩增HRV的VP1和VP4/VP2结合区基因片段,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286份咽拭子标本中,27份标本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为HRV阳性,检出率为9.44%。本研究中,HRV感染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岁,其中,1岁以内儿童感染比例最高,占总阳性数的44.4%(12/27);在27例HRV阳性病例中,男性占16例(16/185,8.64%),女性占11例(11/101,10.8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HRV感染的高峰出现在5月份(6/27,22.2%);从HRV感染的疾病构成看,普通感冒的比例最高,占12.24%(12/98);其次为肺炎,占8.50%(13/153);剩余2病例均为支气管炎。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发现:A组HRV是甘肃地区2011年的优势流行基因型,占阳性病例的84.62%(22/26),其次为C组HRV,占11.54%(3/26),B组HRV仅发现1例。HRV感染在2011年甘肃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主要感染以1岁以内儿童。A组HRV是该地区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并存在多个基因型和多个HRV血清型共同流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呼吸道病原的构成及主要病原的流行规律,为SARI的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应用多重PCR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呼吸科、急诊科住院,且符合SARI病例定义的每周二、周四、周六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检测。347份标本中检出14种呼吸道病原,未检测出衣原体,检出病毒阳性标本144份,阳性率为41.50%,检出前4位的病毒依次是,流感病毒72份、鼻病毒18份、呼吸道合胞病毒15份、偏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各13份,阳性率分别为为20.75%,5.19%,4.32%,3.75%,3.75%,检出细菌阳性标本数为155份,阳性率为44.67%,其中肺炎链球菌阳性108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62份,肺炎支原体阳性13份,阳性率分别为31.12%、17.87%、3.75%;在108份肺炎链球菌阳性标本中41份标本合并病毒感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SARI病例病原主要以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各年龄组均有检出,检出病原阳性高峰为冬春季;5岁及以下标本中检出腺病毒和百日咳杆菌会增加收住ICU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otease 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1998-1999年在中国8个城市(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10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其中阳性标本433份(39.6%),电泳型长型占优势(96%)。对HRV标本,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或RT-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在1998-1999年,在上述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行季节,以HRV 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的83.4%,其次为G3(12.0%)、G4(3.5%)和G2(3.2%)。此外,有3份(0.7%)HRV标本未能分型,12(2.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1982-1996年全国12个地区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分析了我国HVR 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124份GHRV标本,用RT-PCR进行P分型,其中P[8]型76份(61.3%),P[4]型14份(11.3%),P[6]型12份(9.7%),P[9]型8份(6.4%)。另外15份(12.1%)未能分出P型,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觉见的P[8]G1(51.4%)、P[4]G2(4.6%)毒株外,还检测到P[8]G3(11.0%)、P[8]G4(6.4%) 和其它较少见的病毒型。以上结果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较系统、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为了解南京地区儿童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型别,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及咽拭子(NPS)共644例,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法(Nested-PCR)检测ADV hexon基因,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源性和进化分析。同时对12种其他呼吸道相关病毒进行PCR检测,包括人博卡病毒(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1~4型(PIV1-4),流感病毒A和B(IFVA/B),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和HKU1(HCoV-NL63和HCoV-HKU1)。结果显示:644例标本中共检出ADV阳性扩增产物171份,检出率为26.55%,3型120例(70.18%,120/171),7型16例(9.36%,16/171),1型12例(7.02%,12/171),2型10例(5.85%,10/171),5型6例(3.51%,6/171),6型3例(1.75%,3/171),57型3例(1.75%,3/171),41型1例(0.58%,1/171)。ADV感染呈全年散发,其发病高峰主要在4~7月。以7岁以下儿童多见(96.49%)。171例ADV感染患儿中有99例(57.89%)存在混合感染,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多见。ADV阳性患儿诊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3.16%),肺炎占30.41%。结论:ADV是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优势流行株为3型,长期监测其流行型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是导致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中HCoV-OC43的基因特征,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方法对2019年河南省374份SARI病例样本进行HCoV-OC43核酸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棘突蛋白(Spike,S)、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三个靶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数据库筛选的国内外42条代表序列和本研究所获得的S、RdRp和N三个靶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对本研究所获得的HCoV-OC43样本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并对HCoV-OC43重要抗原S蛋白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374份SARI病例样本中共检测出15份HCoV-OC43核酸阳性样本(15/374,4.01%),并在4份临床样本中获得S、RdRp和N基因全长序列。通过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G基因型,1株属于H基因型。S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提示,2019年G基因型流行株(包括本研究的3株和美国株USA/MN306041/SC0810/2019)有特异性的3个氨基酸位点变异:L272P、P516S和S902A。2019年H基因型流行株(包括本研究的1株和美国株USA/MN306043/SC0841/2019)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为N484D。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河南省流行的HCoV-OC43进行基因型别鉴定与基因特征分析,为我国HCoV-OC43的分子变异变迁研究提供了基线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HKU1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流行分布、临床特点,并确定流行株的基型别.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收集鼻咽拭子标本559份,利用靶向棘突蛋白 S 与核心蛋白 N 的2种巢式 PCR 方法进行 HCoV-HKU1筛查,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型别;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筛查,进而分析 HCoV-HKU1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55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 HCoV-HKU1阳性9例(1.61%),其中3例合并HCoV-OC43感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发热(88.9%)、咽痛(66.7%)、寒颤(68%)、流涕(55.6%)和咳嗽(44.4%)为主,其中1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阳性基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9例感染均为 HCoV-HKU1 B型.结论:北京地区近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HCoV-HKU1感染率较低(1.61%),其流行株基型为 B 型.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RVA)是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及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疫苗预防是唯一可行的预防感染方法。外衣壳蛋白VP7和VP4是疫苗设计的主要靶点,针对该基因加强RVA地方株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十分必要。【目的】对锦州地方流行RVA株VP7和VP4基因进行型别鉴定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收集锦州地区2018-2020年RVA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VP4基因片段并测序,得到7株RVA VP7和VP4序列。使用在线基因分型工具Rota C V2.0对测序结果进行分型分析。应用BLAST、DNAStar、MEGA X、Bio Edit等生物软件与临床流行株及疫苗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分型结果表明7株锦州地方株均为G9P[8]型,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VP7和VP4基因分别属于G9-Ⅵ和P[8]-3谱系,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32%-100%与99.41%-100%。JZ株VP7与疫苗株Rotavac和Rotasiil相比,在抗原表位区7-1a、7-1b、7-2中分别存在4个和3个氨基酸替换。JZ株VP4与疫苗株Rotarix和Rota Teq VP4氨基酸序列相比,发现7个和4个氨基酸替换,位于抗原表位区8-1和8-3。【结论】2018-2020年在辽宁锦州地区检测到7株G9P[8]型RVA株,VP7和VP4序列相似性高于99%,G9P[8]型可能是辽宁省锦州地区2018-2020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基因型之一。与同基因型疫苗株比较,位于JZ株VP7和VP4抗原表位区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对于野毒株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导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呼吸道病毒之一。根据对单克隆抗体的反应,HRSV分为A、B两个亚型。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中HRSV全基因组基因特征,本研究对2017年河南省漯河市住院SARI病例中检测到的1株HRSV A亚型病毒通过Sanger测序方法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通过Sequencher 5.4.5、MEGA 5.05、BioEdit 7.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比对,进行了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氨基酸变异和糖基化位点分析。基于HRSV全基因组序列和11个单个蛋白基因序列构建的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中检测到的这株HRSVA病毒(RSVAs/Luohe.Henan/CHN/42.17)属于ON1基因型,该型是我国近年流行的优势基因型。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35条全球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69%~99.82%和93.63%~99.67%;G蛋白编码区氨基酸变异最高,而F蛋白相对保守。糖基化位点分析发现,该病毒的F蛋白有6个N-糖基化位点,未发现O-糖基化位点,此结果与原型株long株相同;G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6个,O-糖基化位点为82个,而原型株long株有11个N-糖基化位点,15个O-糖基化位点。本研究对2017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中一株HRSVA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地区报道的HRSVA亚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SARI病例中我国HRSV优势流行ON1基因型病毒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特征,以及G蛋白和F蛋白编码区糖基化情况,丰富了我国HRSV基因数据库,也为HRSV的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疫苗研发和预防性单克隆抗体的评价提供了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宁夏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流行,本研究对宁夏2017-202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NPEV进行型别鉴定和基因进化分析。按照监测方案要求采用RD细胞和L20B细胞分离病毒,分离到的病毒进行VP1区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测定、基因型别鉴定分析、系统发生学分析。2017-2021年共收到969份粪便标本,其中AFP病例标本290份,密接者标本679份。从969份标本中共分离到55株NPEV,AFP病例中分离率6.16%(9/146,以例计),密接者人群分离率6.7%(46/679)。其中53株鉴定成功,分别属于人肠道病毒HEV-A、HEV-B、HEV-C组,包含16个血清型别,其中HEV-A组24株(45.2%),5个血清型,以EV-A71、CVA10、coxsackieviruses (CV)CVA4、为主;HEV-B组28株(54.7%),10个血清型,以echoviruses(ECHO)30、CVB5、CVB3为主,HEV-C组1株为CVA24,...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的一个重要病原,尤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患者中RS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RSV预防控制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数据,本研究采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病例的咽拭子,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RSV A/B阳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入组1335例SARI病例,其中220例(16.48%)为RSV阳性,A和B亚型分别占64.55%和30.45%.RSV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36%),2岁以下婴幼儿占RSV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占55.37%).RSV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次年1月,不同年份流行季可前后相差一个月.A﹑B亚型在不同月份可单独流行也可共流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8月SARI病例数较往年同期减少60%以上,RSV阳性率在2020年2-8月降低为0.与非RSV感染组相比,RSV更易感染2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更高(以支气管肺炎为主).本研究通过近3年SARI病例监测,揭示河南省漯河市RSV感染以冬春季常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是防控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由于限制性防控措施的干预,RSV感染大大降低.本研究将为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预防性干预手段的使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临床样本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基因的方法和直接免疫荧光(DFA)的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进行检测,了解上海儿科医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中病毒感染的现状.方法 收集住院确诊为ALRTI患儿的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用套式RT-PCR的方法检测NPS中的HRV基因,并进一步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用DFA的方法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抗原.并分析各种病毒所致ALRTI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特征.结果 342例患儿除细菌感染外共130例病毒抗原阳性,其中检测出RSV 64例(18.70%),1岁以下婴儿的RSV检出数为71.8%.RSV 8月份起检出率逐渐升高,到12月份达到最高;HRV阳性患儿46例(13.45%),3岁以下婴幼儿检出例数有38例,占HRV检出数的82.6%.HRV致ALRTI全年可见,在3到5月为最高峰;ADV感染9例(2.63%);PIV感染8例(2.3%);IFV感染7例(2.0%);病毒合并感染共有4例.46例HRV阳性标本中选取15份用另1对引物扩增并测序,测得的核苷酸序列经过blast比较,与GenBank中已知HRV序列的同源性在83%~97%,样本间的序列比较提示变异性较大.130例病毒性ALRTI患儿绝大部分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以中等度发热为主,末梢血白细胞<10×109/L 93例(71.5%),CRP<8 mg/L 99例(76.2%),符合病毒性肺炎的特点,并发症较少,均治愈出院.结论 本地区小儿病毒性ALRTI中,以RSV及HRV占为主要地位,ADV、PIV及IFV相对少见.较少有混合性病毒感染.HRV所致小儿ALRTI以婴幼儿居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套式RT-PCR检测HRV基因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较强,HRV基因组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肺炎的相关性.以67例符合严重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81例流感样门诊病例作为对照,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巨细胞感染与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病例的关联.巨细胞病毒在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阳性率随年龄呈下降趋势.80%以上巨细胞病毒阳性病例存在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共感染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多病原共感染是SARI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单独CMV阳性与SARI肺炎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SARI肺炎中CM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共感染概率高,临床上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巨细胞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G和P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浙江萧山医院婴幼儿童腹泻标本中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ms)毒株的感染情况及G和P基因型流行特点。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腹泻儿童15233份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将128份阳性标本进行VP7和VP4基本分型。结果1523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有2706份标本为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17.8%;男孩和女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6-12月龄段检出率最高;对128份阳性标本进行G血清分型和P基因分型,G1型53份(41.4%)、G3型38份(29.7%)、G1G3型17份(13.3%)、G未分型20份(15.6%);P[8]型72份(56.3%)、P[4]型16份(12.5%)、P[8]P[4]型3份(2.3%)、P未分型37份(28.9%),G血清型和P基因型的组合以G1P[8]为主,占29.7%(38/128)。结论浙江萧山医院A群轮状病毒G血清以G1型为主,其次为G3型,P基因型以P[8]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P[8]b基因亚型是国内外新近发现的A组人轮状病毒(HRV)VP4基因的一种新亚型,本研究旨在建立有效鉴别HRV P[8]a和P[8]b基因亚型及P[4]和P[6]基因型的VP4基因打点杂交分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2009~201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中P[8]b基因亚型HRV的流行情况及其G/P基因组合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GenBank序列数据库可检索到的国内外HRV各种P基因型及亚型的VP4基因序列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基因分析,在不同基因型别间核苷酸变异密集而相同P基因型内核苷酸高度保守的的位置设计各型别探针,并分别以本实验室上传GenBank的北京HRV地方株P[4]和P[6]基因型及P[8]a和P[8]b亚型的VP4基因作为相应型别探针的合成引物的设计模板及探针经PCR合成的合成模板,合成地高辛素标记的DNA探针。经测序验证所建立的VP4基因杂交分型方法结果可靠。对门诊88例(55%,88/160)及住院79例(70.5%,79/112)HRV腹泻患儿的P分型结果显示P[8]a亚型仍为主要型别,前者为96.6%(85/88),而后者为62.0%(49/79);P[8]b亚型在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占较高比例(27.9%,22/79),虽然其在门诊HRV感染患儿中也存在,但仅占2.3%(2/88);另外单纯P[4]基因型HRV感染仅在住院腹泻患儿中检测到1例(1.3%,1/79),而P[6]基因型在门诊及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均未检测到;本组标本中HRV P[8]b亚型主要与G9基因型组合。本研究表明G9P[8]b型HRV在北京腹泻儿童中有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平台,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辽宁省采集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标本进行检测,了解腺病毒的流行情况并对其型别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具有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标本470份,经多重PCR检测,检出阳性标本30份,选取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获得人类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毒株20株。将所得腺病毒的核酸进行巢式PCR扩增并进行测序,获得Hexon基因序列。将基因序列在NCBI进行Blast比对。结果在分离的得到的20株腺病毒毒株中包含HAdv-2型6株,HAdv-3型11株,HAdv-5型2株,HAdv-14型1株。结论2012至2013年间,辽宁省引发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腺病毒型别以2型和3型为主,同时也有少量其他型别检出。  相似文献   

20.
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成人和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了解轮状病毒流行株的型别,对主要中和抗原VP7的编码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可为当地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指导。我们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地区908例腹泻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RT-PCR方法对随机抽取的50份阳性标本进行G分型,并对其中19份G9型轮状病毒的VP7基因序列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轮状病毒阳性率11.34%(103/908),其中以G9型为主,占78.0%(39/50),其次是G2、G1和G3型。对G9型轮状病毒VP7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主要分为G9-VI亚型和G9-III亚型,以G9-VI亚型为主,且属于中国和日本G9型轮状病毒亚簇,部分毒株在A、B、C、F四个中和抗原表位中有变异,这可能有助于G9型轮状病毒的流行,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