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柑桔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粗柠檬(Citrus jambhiri Lush)叶肉原生质体与哈姆林甜橙(C.sinensis L.Osbeck)胚性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经PEG诱导融合,培养7天时原生质体恢复分裂。再生的胚状体在含有GA_3的培养基中萌发出茎芽。茎芽经生根诱导成为完整植株。对首批再生的5棵植株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表明,全为四倍体,2n=4x=36。淀粉胶电泳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显示这5棵植株为体细咆杂种。粗柠檬和哈姆林甜橙在该位点上均为同质结合,基因型分别是MM和FF。体细胞杂种含有双亲的酶带,基因型为MMFF。杂种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叶片及植株形态介于双亲之间。本文对其作为砧木品种的可能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柑橘属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eaf derived protoplasts of Sour orange (Citrus aurantium L.) were fused electrically with embryogenic protoplasts of Microcitrus papuana Swingle.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from the fusion products, which were characteristic with three types of leaf morphology. Most of the plants were identical to Sour orange (namely, Leaf-parent-type plant) and two plants had large and thick leaves whereas one plant had bifoliate and trifoliate leaves. Chromosom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se plants were diploid with 18 chromosomes (2n = 2x = 18). RAPD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verify the hybri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in the first two types. Four 10-mer arbitrary primers with polymorphism were chosen. Band pattern of the plants was similar with the leaf parent (Sour orange) for the primer OPAA-17. Band pattern of the plants was similar with either Sour orange or M. papuana for OPA-08. As for OPA-07 and OPA-04 three kinds of band profiles were detected. Results of RAPD marker, together with chromosome determination,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analyzed plants were intergeneric diploid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Sour orange and M. papuana. 相似文献
4.
黄花烟草和枸各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良的PEG方法以2%的频率诱导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经IOA失活的枸杞原生体融合。在获得的250块愈伤组织中,有5块为形态上与枸杞愈伤组织类似。对这5块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2块(记作Hy2和Hy5)为对称程度较高的体细胞核杂种;其它3块为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体细胞核杂种。细胞学观察指出,Hy2和Hy5的平均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8.2和59.3。此外,两个杂种的几乎所有中 相似文献
5.
黄花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PEG方法以2%的频率诱导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经IOA失活的枸杞原生体融合。在获得的250块愈伤组织中,有5块为形态上与枸杞愈伤组织类似。对这5块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2块(记作Hy2和Hy5)为对称程度较高的体细胞核杂种,其它3块为不对称核杂种或细胞质杂种。细胞学观察指出,Hy2和Hy5的平均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8.2和59.3。此外,两个杂种的几乎所有中期细胞均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以小麦rDNA为探针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Hy2和Hy5均含有双亲DNA特异片段。从Hy5再生出了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的小苗。对再生苗叶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指出,这些小苗含有双亲的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PEG诱导红豆草抗羟脯氨酸细胞系原生质体与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首次选择得到非对称属间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并分化出17株小植株.PEG可诱导原生质体紧密粘连,使相连膜环化形成泡囊状结构,导致原生质体相互融合.融合诱导溶液中附加 5%~ 10%甘油可以明显提高异源融合频率.采用后滴原生质体法具有较好的结果.杂种再生芽的染色体数目处于30~60条之间,并包含红豆草的小染色体和苜蓿的2条具有2个明显缢痕的染色体.同工酶分析和胭脂碱合成酶活性检测,均证实其杂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宜昌橙与伏令夏橙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Ie)试管实生苗叶肉原生质体与伏令夏甜橙(C.Sin-ensis Osbeck)胚性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经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再生出的胚状体为畸形,转移到生芽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丛芽。丛芽微嫁接在15天龄的枳壳砧上成为完整植株。幼叶染色体检查表明,两亲本均为二倍体2n=2x=18,融合后再生出的植株为四倍体2n=4x=36。过氧化物酶(POX)及谷草酰胺转氨酶(GOT)同工酶分析证明,这些四倍体均为体细胞杂种,它们同时含有双亲的酶带。杂种植株叶片形态更像甜橙。植株移八土壤后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8.
利用PEG融合方法,融合甘薯(Ipomoea batatas ) B不亲和群内品种‘koganesengan’和‘bitambi’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共获得45株再生植株。4株再生植株形态上表现出融合双亲的中间特性,其中2株染色体数为融合两亲之和(2n = 12x (2n + 2n) = 180),另外2株分别为41~103和35~100,因细胞不同而不同。经RAPD分析,这4株再生植株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扩增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扩增带。鉴定这4株再生植株为杂交不亲和的B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9.
甘薯同一不亲和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EG融合方法,融合甘薯(Ipomoea batatas)B不亲和群内品种‘koganesengan'和‘bitambi'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共获得45株再生植株.4株再生植株形态上表现出融合双亲的中间特性,其中2株染色体数为融合两亲之和(2n=12x(2n 2n)=180),另外2株分别为41~103和35~100,因细胞不同而不同.经RAPD分析,这4株再生植株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扩增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扩增带.鉴定这4株再生植株为杂交不亲和的B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0.
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肉原生质体和枸杞(Lycium barbarum L.)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在适宜电场条件下能以4% —5% 的频率发生异质融合。用过氧化物酶和超氧歧化酶同工酶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 个细胞系进行分析,发现杂种愈伤组织形成频率为9% 。其中5个杂种细胞系具有分化能力,再生出大量丛生小苗。这些小苗多数在形态上兼有双亲特征并难以生根和长大。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其中2 个杂种细胞系(NL4 和NL8)再生苗含有一条双亲没有的重组酶带。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系NL4 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为2n= 55—80,明显高于亲本。对亲本及NL4 和NL8 愈伤组织的基因组DNA 进行rDNA Southern 杂交发现,NL8 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且在3.0 kb 处出现1 条新带;NL4 没有枸杞的特征带,但在3.0 kb 和5.5 kb 处出现2 条新带,说明这两个杂种中的双亲rDNA 可能已发生分子间重组。从NL4 愈伤组织得到4 株形态上近似烟草的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1.
灵芝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不同菌龄、酶液浓度、稳渗剂对灵芝原生质体产率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后具抗药性标记的“中国红灵芝”菌种(mH1)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48小时,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6mol/L蔗糖为佳;诱变后具抗药性标记的“韩国红灵芝”(mK1)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40小时,酶液浓度为1%,稳渗剂为0.4mol/L甘露醇时原生质体产率最高。mH1,mK1原生质体均以蔗糖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其最佳浓度为0.6mol/L。在该条件下mH1原生质体再生率为3.20×10-2,mK1为5.40×10-2。在此基础上,以30%的PEG作为融合诱导剂进行灵芝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了融合子,融合率为140×10-2。 相似文献
12.
13.
杨世湖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91,(2)
用籼稻IR52、IR8和IR45的幼花序和幼胚愈伤组织在LS培养基建立了稳定的悬浮培养物。悬浮系的建立经历三个阶段:褐变期,长根期,成熟期。建立了适合籼稻原生质体生长的Y8培养基,其植板率显著高于KPR和PCM培养基。悬浮细胞系间差异明显,只有部份系可以提供有分裂能力的原生质体或具看护活性。以上三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均分裂良好,但只有IR52和IR8分化出苗,其中IR52分化率1.25%,得再生植株50余株,移至田间生长结实正常。 相似文献
14.
15.
影响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再生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生长培养基成份,菌丝生育期,溶菌温度及再生培养基成份等对庆丰链霉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生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甘氨酸,和/或蔗糖,能增加菌丝细胞壁被溶菌酶消化的敏感性。2.对数生长期菌丝比静止期菌丝原生质体的再生活性高得多。3.菌丝溶解温度庆丰链霉菌以28℃为宜,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则以32℃为最适。4.再生培养基中高渗稳定剂的浓度对原生质体再生影响很大,对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来说,再生培养基R_2YE中的蔗糖以0.3M为宜,R_3中的琥珀酸钠以0.2M为宜。文中并对甘氨酸,蔗糖的作用机理及不同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剂中含有不同比例的渗透敏感单位(即真正原生质体)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野生稻有利基因的途径,进行了栽培用与4种野生稻融合试验。总计6·28×107个野生稻原生质体与栽培稻原生质体进行了电激融合。获得了4364块愈伤组织,再生了490个植株。试验了Y射线处理野生稻原生质体的有效剂量和碘代乙酰胺抑制栽培稻原生质体生长的浓度。探讨了原生质体来源对融合效果的影响,讨论了融合亲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具有抗病、优质丰产等优良性状的柑桔体细胞杂种,本研究应用当前推广良种朋娜脐橙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和抗裂皮病、耐盐碱的红桔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作为亲本进行体细胞杂交研究。通过对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调控等环节的研究,建立起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后的胚状体再生系统,并从融合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培养中获得了大最的胚状体,进而获得个别体细胞杂种植株。同时对融合后再生的胚状体染色体数目和同工酶分析,还揭示了在柑桔原生质体融合再生中,胚状体水平上存在淹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有14.1%的胚状体为四倍体,近20%为超倍体的非整倍体,并讨论了变异发生及由胚状体再生植株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9.
烟草与龙葵是茄科不同属的植物,经原生质体融合可能将龙葵某些性状转入烟草。本文简要报道这一组合细胞杂交的结果。实验通过对诱导融合后再生植株的选择和鉴定,确定了两个株系(TS-28,TS-33)为烟草与龙葵的细胞杂种。材料为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革新一号,龙葵(Solanum nigrum L.)野生种。均取全展幼叶,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诱导融合方法按PEG和高pH高Ca~(++)法。培养基为原生质体培养用Du培养基(NAA0.186 mg/1,ZT 0.11 mg/1,2,4-D 0.5mg/1,KT 0.125 mg/1)。愈伤组织用MS 1 D(2,4-D 1 mg/1)。芽分化用MS_2(IAA l mg/1,KT2 mg/1)。根分化用MS0(无激素)。 相似文献
20.
多变小冠花(豆科牧草)原生质体和外植体胚状体的形成和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5游离大量的多变小冠花实生苗子叶原生质体。Kao的原生质体培养基使子叶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MSD_4诱导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苗和植株的分化。MS-1诱导多变小冠花实生苗根、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苗和值株的分化。根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的频率(60%)高于子叶和下胚轴的(<23%)。组织切片的观察表明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植株的再生通过胚状体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