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淡水青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生生物学集刊》1980,7(2):213-230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六种淡水虾幼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水虾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也是一些鱼类的天然饵料,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河流、池塘里产量颇大,是一项很重要的水产资源。近年来,为了提高淡水虾的产量,满足市场的需要,有些单位进行了饲养淡水虾的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淡水虾的人工养殖将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晓鸣  朱松泉 《动物学报》1997,43(4):372-381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的幼体发育。详细描述了第一至第三龄幼体发育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利氏才女虫Polydora ligni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各发育阶段形态结构特点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6±3)℃下,卵在卵袋中经过4 d发育成3刚节浮游幼体后进入水体开始浮游生活,13 d后14刚节的浮游幼体开始变态,19 d发育成21刚节后开始沉落转为底栖生活,21 d后23刚节的底栖幼体完成变态营管栖生活.  相似文献   

5.
中国毛虾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虾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是渤海资源较丰富,在渔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利用比较广的一种浮游动物。对于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幼体发育的研究,在国内未见详细报道,在国外只见对同属种的研究。副岛伊三(1926)研究过日本毛虾(Acetesjaponicus Kishinouye)的发生;吉田裕(1949)和池末弥(1953)报道过日本毛虾的生活史,但未涉及幼体发育;Pillai(1973)发表过印度毛虾(Acetes indicus H. Milne-Edwards)的幼体发育。五十年代我们对中国毛虾开展了调查研究,对其幼体的形态做了较详细的观察,本文主要报道近二十年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大多数甲殻类动物的幼体,一经孵化,都能自由游泳。在幼体的发育过程中,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由简单而到复杂,由低级而到高级,最后才达到成体的形式。每经一次蜕皮,在形体上就有新的发展或新的转变,这就是所谓变态。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幼体呼吸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改装后的Kalabukhov-Skvorstov呼吸器,同时测定了中华鳖在自由潜水状态下的空气呼吸和水呼吸摄氧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中华鳖主要依靠空气呼吸摄氧;水呼吸仅占总呼吸摄氧量为2.68%左右。呼吸摄氧率无显著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8.
秉氏米虾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虾是淡水生态系中重要的底栖动物类群之一,其分布广,数量多,既可供人们食用,也是名贵鱼类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鳜(Simiperca chuatsi)等的天然饵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我国米虾属种类繁多(已记述30余种),但关于米虾幼体发育的研究,国内仅报道过锯齿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和细足米虾(C. nilotica gracilipes)两种.  相似文献   

9.
东北虎幼体消化系统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水解酶在许多生命活动中是必需的物质(Vassalli and Pepper,1994)。蛋白质的酶解修饰(Xuet al.,1999)、细胞迁移、组织再生与修复、消化系统对蛋白质的消化等均与蛋白水解酶有关(Baimbridgeet al.,1992),且蛋白水解酶功能失调会导致许多疾病(Teichertet al.,1989)。东北虎(  相似文献   

10.
文昌鱼轮器哈氏窝匀浆对幼体蟾蜍睾丸发育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文昌鱼生殖活动的调节,Tjoa和Welsch根据电镜的观察,推测文昌鱼头部轮器上的哈氏窝(Hatschek’s pit)可能与脊椎动物的脑下垂体同源。最近,张致一等用荧光免疫法研究发现轮器上的哈氏窝上皮细胞有与LH抗血清产生沉淀反应的分泌颗粒,从而进一步证实了Tjoa等人的看法。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也观察到哈氏窝上皮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在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区别(待发表的资料),提示哈氏窝上皮细胞与性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