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 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0个科中含30种以上的有13个,含5个属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该蕨类植物区系属、种数的56.5%和79.2%,特别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金星蕨科,这4个科共拥有70属761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6.3%、49.7%;193属中含30种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总属、总种数的5.7%和41.7%,最具优势的是鳞毛蕨属和耳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这5个属共有403种,占总种数的26.3%;该区系中无云南特有科,但具有4个亚洲特有科:雨蕨科、稀子蕨科、柄盖蕨科和骨碎补科;该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科的区系成分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66.6%,热带成分的属有112个,占68.7%(除世界分布类型);该区系是东亚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分布31属和中国特有分布6属,分别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9.0%和3.7%;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西藏、台湾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的背景,属的相似性系数约为70%,种的相似性系数约为30%,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的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8.7%和27.6%,存在一定的区系过渡性;该区系科的分化强度为3.2,属的分化强度为7.9,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南岳衡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蕨类植物共计235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36科75属。区系分析表明:该地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同时也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而种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热带、亚热带分布型在该区有18科38属69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50.00%、50.67%和29.36%;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有14科21属5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38.89%、28.00%和2.13%;温带性分布型有3科18属158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8.33%、24.00%和67.23%。表明泛热带分布型是该区科、属最重要的分布类型;在种的区系上,温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了该区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交汇与兼容。该区虽没有自己的特有属,但具1种特有种,而且中国特有种丰富,共计46种,占总种数的19.57%。该区系与周邻联系广泛,地理成分以华东成分为主。在区系关系上,该区与武夷山、庐山的关系密切,而与万佛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3.
广东潮州凤凰山的蕨类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实地调查和标本研究,广东潮州凤凰山蕨类植物共有96种,隶属于31科58属。区系分析表明:该地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有13科,占41.94%,属有36属,占62.08%,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2属,占37.93%)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4.14%,温带分布属不明显,占13.79%,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的渗透和过渡性质;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种所占比例最大(52种,占54.17%),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38种,占39.58%);温带成分次之(36种,占37.5%),其中中国-日本分布性质的占优势(30种,占31.25%)。按生长基质的不同,将凤凰山蕨类植物划分为土生、石生、附生三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土生为主。按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应用性,又可分为药用、观赏和食用蕨类植物等。  相似文献   

4.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 96属, 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4,25.0%)和热带亚洲分布属(19, 19.8%)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6.4%,温带分布属很不明显,占7.3%。属的这种分布格局,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成分向亚热带成分的渗透和过渡。(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39种)所占比例最大(47.4%),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103, 35.2%);温带成分占较大的比例(34.1%)。种的分析结果与属的分析结果相差很大,出现区系相互渗透的现象。(4)在种的相似性比较上,与东部车八岭的相似性最高(38.5/59.2);与西部大瑶山种的相似性最低(21.5/35.6)。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大巴山(狭义)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占总种数的45.75%.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约占总属数的65.62%,温带类型占34.38%.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仅占总种数的10.29%,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为89.71%.在温带成分中,东亚成分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总种数的84.36%,表明大巴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蕨类植物216种隶属于35科75属,科、属、种各占江西省蕨类植物科总数的71.4%、属的65.8%、种的49.9%。含7个种以上的科有9个; 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科占74.3%。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0个,其中热带分布类型有51属,占总属数的68%; 温带分布类型的属有4属,占总属数的5.3%。种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热带成分35.6%、亚热带成分49.1%、中国特有成分达13.4%。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本区系与齐云山关系密切,相似性系数达75.1%。  相似文献   

7.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及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柳  汪正祥  雷耘  方元平  满金山  彭宗林   《广西植物》2006,26(6):665-669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科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热带、亚热带成分高达58.3%,占主导地位。属的地理区系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趋势。种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除了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较高比例外,温带分布的种也具有较高的比例,占非世界广布种的1.2%。特别是世界温带分布的种占较高比例,达24.2%,这反映了温带成分的重要地位。七姊妹山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可区分为药用、观赏、食用、指示类植物等几大类。各种蕨类植物资源显示了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 对罗霄山脉种子植物区系及其自北向南5条中型山脉之间的区系过渡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域内野生种子植物有179科1,107属4,314种; 区系表征科主要以亚热带山地为现代分布中心。科的区系组成为: 单型科25科, 寡种科61科, 单型属465属, 寡种属432属, 呈现出区系特征上的孑遗性, 也显示出本地区系成分与典型热带成分及典型温带成分间存在密切交流。(2)科的地理成分共分为10个类型, 以热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 热带性科83科及温带性科40科分别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67.48%和32.52%; 属的地理成分包括15个分布区类型, 以温带成分占优势, 温带性属534属及热带性属484属分别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52.46%和47.54%。属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为主, 体现出本地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系及温带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紧密联系。(3)罗霄山脉5条山脉间区系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 自北向南热带属与温带属比值逐渐增大, 北段幕阜山脉温带性成分明显占优势, 与华中区系关联密切, 而南段万洋山脉、诸广山脉热带性属较占优势, 分布有丰富的华南区系成分。罗霄山脉地区是重要的区系交流通道, 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是本地区现代区系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在野外调查、搜集文献和整理植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与周边相邻3个研究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研究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蕨类植物28科51属84种,科属结构单一,分化水平不高,以寡种科属居多,但区系起源古老,进化关系连贯。(2)该区蕨类区系地理联系广泛,在科、属水平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以泛热带分布、亚热带分布为主,在种水平上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呈热带向温带过渡渗透性质。(3)在与邻近区亲缘关系上,与观音岽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冠豸山,与丹霞山的关系较疏远。该研究区与观音岽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83以上,区系同质性明显,与两者现代自然条件相似的事实相吻合。该研究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表现出极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3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6科66属119种,裸子植物7科8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28属10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17属83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11属173种)。(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及茜草科Rubiaceae为主。在科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主要以少寡种的科、属为主,分别占67.88%、91.7%。(3)该区蕨类植物在属的组成上也较为分散,以5个种以下的属为主,占比为93.94%。(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8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80个科,占总科数的50.96%,而蕨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的科有23个,占蕨类总科数的63.89%;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热带成分有365属,占总属数的68.10%,而蕨类植物有7个类型及1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4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0.61%。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由 3 0科 62属 1 42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5种 )、水龙骨科 (1 8种 )、金星蕨科 (1 5种 )、卷柏科 (1 1种 )、蹄盖蕨科 (1 1种 ) ,5科占总种数 5 6.3 4%。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 6种 )、卷柏属 (1 1种 )、凤尾蕨属 (8种 )、铁角蕨属 (8种 )、复叶耳蕨属 (5种 )、假瘤蕨属 (4种 )占总种数 3 6.62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8个 ,主要是泛热带 (1 9属 )、热带亚洲 (7属 )、世界广布 (1 9属 )成份 ,占总属数 72 .5 8%。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 ,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66.2 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掌叶假瘤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黄土高原的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有蕨类植物26科、53属、184种及3变种,种类较多的科有蹄盖蕨科(30种)、鳞毛蕨科(26种)、水龙骨科(20种)、铁角蕨科(12种)、卷柏科(12种)、中国蕨科(11种)及裸子蕨科(10种)等。这7科的种类共计121种,占本地区总种数的64.71%。种类较多的属有鳞毛蕨属(13种)、郑柏属(12种)、耳蕨属(11种)、铁角蕨属(11种)、蹄盖蕨属(10种)、瓦韦属(10种)、铁线蕨属(9种)及岩蕨属(9种)等。这8属的种类共计85种,占本地区总种数45.46%,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的有18属,占总属数的41.86%,北温带及寒带分布类型的有22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属除外)的51.16%,其中,亚洲分布类型的最多,计有16属,占总属数的37.20%,表明黄封同原蕨类植物区系是温带类型,区系地理成分以华北区蕨类植物为主,同时也集中了华中、华东、东北、西北以及西南的蕨类植物。而中国特有的分布属只有1属。  相似文献   

14.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区系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从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东西分布和生态类型的划分等几个方面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海拔分布上,蕨类植物有着与不同植被相关的生态适应性,20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林地带蕨类植物种类最为丰富,附生蕨类植物占到了该海拔地带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8.5%;(2)东坡有蕨类植物387种,西坡则只有355种,东西坡共有种达295种;(3)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可划分为16个生态类型,本区明显地以阴生植物、亚高温植物和中生植物居多,附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大,旱生植物和石生植物种类少等为主要生态特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以亚热带植物种类为主,温带植物和寒温带植物少。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福 《植物研究》1998,18(3):291-303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现知有644种(包括变种),分属116属, 46科;蕨类区系属热带-亚热带山地类型;属的地理成份有12种类型,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有密切关系;武陵山区蕨类区系属我国西南区系,与华中华东区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区次之;蕨类垂直分布分四带。  相似文献   

16.
福建清源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清源山药用蕨类植物有15科21属26种;对其分布及利用价值作了阐述,并进一步对开发利用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中国、湖南省武陵源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报道了该区系的组成、生态类型、分布的形式并且和相邻地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武陵源区有 2 5 6种 (包括变种和变型 ) ,分属 86属 ,38科。属的地理成份可以分为 1 2种类型。武陵源区蕨类植物区系属我国华中华东区 ,它与我国西南区关系最密切。蕨类植物垂直分布可以分为低山、中山和山顶三个带。并指出湖南省西北地区的蕨类植物种类、地理关系、区系发育等有需进一步调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西省中部, 属罗霄山脉中段。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44 科, 包括101 属、304 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资源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 优势科为:鳞毛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和耳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7 个, 且均为热带分布型, 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66.67%、12.12%和12.12%;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 具有14 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热带成分占属数的68.54%, 且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25.84%, 且以东亚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 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 处于华东植物地区和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5)本蕨类植物区系与庐山、武夷山、天目山等地有密切联系, 可划为同一自然区, 均处于上述过渡区域内;6)本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可分为指示植物、药用、食用、观赏用、工业用等类型。  相似文献   

19.
Aim To compare the wider distribution of the pteridophytes, flowering plants, liverworts and mosses recorded as natives of Britain and Ireland, and to assess the propor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in each group which belong to predominantly extra-European genera. Location The species native to the British Isle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predominantly extra-European genera are identified by consid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centre of numerical diversity of the genera worldwide. Methods A recent classification of the pteridophytes, flowering plants, liverworts and mosses into floristic elements is used in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in the four groups, the patterns of occurrence being compared by standardized residuals. Results Mosses and liverworts have more northerly distributions than the flowering plant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pteridophytes show an intermediate pattern. 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s of the groups south of the Boreal biome, with vascular plants tending to be confined to Europe or western Eurasia whereas cryptogams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additionally in North America or have a circumpolar distribution. The proportion of predominantly extra-European genera is particularly high in the pteridophytes and the liverworts and in these groups the rich hyperoceanic flora of the British Isles is almost entirely composed of species in genera that attain their centre of diversity in the tropics. Main conclusions Major taxonomic groups show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reflecting their rates of evolution and powers of dispersal. The flowering plants, as the least mobile and most rapidly evolving group, have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ir species in the European and Eurosiberian elements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species from extra-European genera in the more northerly elements.  相似文献   

20.
初步调查隆中风景区蕨类植物的分布,发现该区共有蕨类植物91种,隶属于27科49属,以水龙骨科最多,有18种,其次为鳞毛蕨科,有10种。通过筛选,初步确定14个植物种具有杀虫杀菌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