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铃虫感染中华卵索线虫后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感染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1天后,棉铃虫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大幅度下降,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是如此变化。感染2~4天后的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变化不大,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升有降。感染5~6天后的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急剧上升。研究表明,中华卵索线虫寄生棉铃虫时,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朝着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感染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后宿主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第1天,中华卵索线虫的侵入引起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感染组酶活性是同期对照组的1.12倍; 但在随后的寄生期间,中华卵索线虫抑制了宿主的酚氧化酶活性,其中以第5天的抑制最为强烈: 同期对照组酶活性是感染组的1.52倍。对酚氧化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纯化倍数为41.5倍,酶得率为12.7%,比活力为4 030.6 U/mg。  相似文献   

3.
4.
王茂先  李扬  王国秀 《动物学报》2005,51(2):280-285
用3, 5 -二硝基水杨酸法和气相色谱法, 分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感染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 后不同时期血淋巴中还原糖、海藻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感染的1-3 d,棉铃虫血淋巴还原糖含量(mg/ ml) (分别为0. 551 ±0 .035、0 .505 ±0. 025、0. 852 ±0. 051) 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 655 ±0 .041、0 .878 ±0. 032、0 .964 ±0 .034); 4-5 d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 016 ±0. 051、1. 016 ±0 .042) 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 767 ±0 .041、0. 853±0 .038), 第6 d 还原糖含量(0 .608 ±0. 031) 显著低于对照组(0. 698 ±0 .024)。感染组棉铃虫血淋巴中海藻糖的含量情况与还原糖的不同, 在感染的1-3 d, 棉铃虫血淋巴海藻糖的含量(分别为0 .349 ±0. 029、0.374 ±0. 027、0 .479 ±0. 046) 与对照组(分别为0. 383 ±0 .026、0 .374 ±0 .023、0 .483 ±0. 034) 的基本相同, 没有明显的变化; 4-6 d海藻糖含量(分别为0 .529 ±0. 045、0. 584 ±0 .041、0. 428 ±0. 041) 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 698 ±0 .042、0. 652 ±0 .032、0 .469 ±0 .038)。无论是感染组还是对照组, 棉铃虫血淋巴中软脂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  相似文献   

5.
中华卵索线虫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国秀  陈曲侯  陈果 《动物学报》2001,47(2):235-239,T001
在研究中华卵索线虫的体外培养方法的同时,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以培养基TC-199加20%热灭活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较为理想,大多数线虫可存活3个月,最大虫体长55.1mm,宽204.13um,其发育程度大致与该种索线虫在宿主粘虫体内寄生8-9天的情况相近,培养期间观察到2次蜕皮;第一次蜕皮在卵内,第二次在培养6-8天之后,口针消失,虫体内滋养物体发育明显,尾部附器已经形成,没有观察到生殖原基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何芳  姜爱兰  李神斌  吴运梅  王国秀 《昆虫学报》2009,52(10):1083-1089
为完善昆虫病原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库, 更系统地研究其基因组特征和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为发挥该线虫生防潜力打下基础, 我们开展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滚环复制及酶切图谱, 揭示了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种内遗传多态性, 即群体中单体线虫具有独特的酶切条带, 且条带累加之和变化范围较大, 为16.5~24.5 kb。为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特征及产生的分子机制, 采用两步长PCR方法对2条代表性成虫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拼接, 得其全长分别为18 864和16 777 bp。对这2条序列的比对表明, 线粒体基因组中位于ND2和ND4之间的可变区域, 不仅基因排列顺序不同, 且存在ND3基因重复现象, 这是导致中华卵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呈现多态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及与GenBank中已有的6种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 概括出其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点: ①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各不相同;②部分线虫线粒体基因存在重复现象, 且重复次数不同;③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华卵索线虫雌雄成虫可溶性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  王国秀  陈思礼 《动物学报》2004,50(1):141-144
昆虫寄生线虫 (又称虫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 ,它寄主范围广、能主动寻找寄主、对人畜及环境安全无毒。中华卵索线虫是昆虫寄生线虫的一种 ,由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新种 (陈果等 ,1 9 91 ) ,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 ,可杀灭粘虫 (任慧芳等 ,1 989)、烟青虫、烟蚜 (侯茂林等 ,2 0 0 2 )及棉铃虫 (陈果 ,1 994)等危害十分严重的害虫 ,其寄生率等于宿主的死亡率。因此在生物防治手段日益突出的今天 ,中华卵索线虫无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 ,在线虫培养的过程中 ,无论是体内培养还是体外培养 ,我们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从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和山东省临沂地区麦田内采集的粘虫幼虫的寄生线虫优势种卵索线虫属一新种,命名为中华卵索线虫,新种Ovomermis si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9.
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 Chen etal.作为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大作用。文章综述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中华卵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田间应用、体内外培养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华卵索线虫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 Chen et al.是一种宝贵的昆虫天敌资源,具有特殊的寄生期营养竞争压力决定其雌雄性别分化机制。本文重点概述了近年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决定与分化、寄生期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中华卵索线虫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棉铃虫幼虫感染棉铃虫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微孢子虫Nosema sp.,它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利用透射电镜对棉铃虫幼虫感染该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可侵染棉铃虫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神经等组织;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的微绒毛脱落,线粒体内脊排列方向发生变化,线粒体整体发生变形并最终瓦解;内质网发生断裂;细胞核体积变小并变形,但该微孢子虫并不入侵细胞核;马氏管膨大,边缘向外突出隆起;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变成长条形,细胞界线模糊;在神经细胞内也发现了微孢子虫孢子,证明该微孢子虫也入侵寄主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3.
Ovomermis sinensis (Nematoda: Mermithidae) is an entomophilic nematode and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of lepidopteran pests, including Helicoverpa armigera. The sex ratio of a species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the size of the reproductive population. Parasitic load, parasitic period, host instar, and body size were examined to identify factors affecting the O. sinensis sex ratio.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O. sinensis sex ratio is correlated with host nutrient supply and the nutrients absorbed by the nemato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male O. sinensis increased with parasitic load but decreased with host instars and body size. Moreover, the parasitic period of male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females. However, all the factors (host and nematodes) affecting the sex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modified by restricting the host diet, which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In turn, juveniles that absorbed fewer nutrients tended to develop into males.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ctors impacting the O. sinensis sex ratio are related to host nutrient status and provide parameters for mass rearing and a release strategy for this natural enemy.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血细胞对葡聚糖凝胶珠的包囊反应。结果表明:棉铃虫血细胞对不同类型的葡聚糖凝胶珠具有不同的包囊能力,其中对SephadexA-25葡聚糖凝胶珠具有很强的包囊能力;棉铃虫血细胞启动对SephadexA-25葡聚糖凝胶珠的包囊反应是较迅速的,而包囊的完成大概是在凝胶珠进入棉铃虫体内12h之后;在离体的情况下,棉铃虫血细胞仍然能包囊葡聚糖凝胶珠。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脑在控制滞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方海  龚和  钦俊德 《昆虫学报》2002,45(3):416-418
脑摘除试验表明: 棉铃虫蛹的初期发育(化蛹后12 h 内)受脑的控制;化蛹12 h后的滞育蛹发育与脑无关。注射活性脑的匀浆液可阻止部分注定滞育的预蛹和化蛹后1~2天的蛹进入滞育状态,说明滞育的个体很有可能从预蛹期开始其脑的活性就已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明确Vip3Aa的作用机制,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棉铃虫4龄幼虫取食含Vip3Aa蛋白饲料后中肠杯状细胞的病理变化, 并比较了其病变与取食含Cry1Ac饲料后棉铃虫组织病变的差异。取食含Vip3Aa饲料后, 棉铃虫幼虫的中肠杯状细胞逐渐发生病变, 主要表现为: 微绒毛肿胀、 脱落; 细胞核核膜界限不清晰, 染色质分布不均匀; 线粒体变形、 数量减少, 内脊不清晰; 内质网杂乱不规则、 数量减少。与取食Cry1Ac的棉铃虫相比, 取食Vip3Aa的棉铃虫中肠杯状细胞发生病变较为缓慢, 在取食12 h后才发现明显病变, 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病变越来越明显; 而取食Cry1Ac的棉铃虫2 h后中肠杯状细胞就出现明显病变。本研究可为Vip3Aa作为新毒素策略的重要蛋白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综合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