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陶菊  马胜君  周丽 《蛇志》2013,(4):386-38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辅助闭合(VAC)技术在难愈性伤口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9例难愈性伤口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美国KCI公司VAC治疗系统进行负压封闭治疗,并随机选择2011年以前收治的难愈性伤口患者1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较高(P〈0.05);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缩短,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 VAC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味药酒联合金因肽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金因肽联合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药酒外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后踝肱指数、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后踝肱指数变化、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药酒联合金因肽和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疗效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3 d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3 d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 d NR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后24 h(均P<0.05),且治疗后24 h和3 d观察组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暂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有利于提高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松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术后常规换药,而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行二次手术率为4.1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9.2%)(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8.4±1.1)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3±1.2)d、抗生素费用(206±16)元、换药次数(2.8±1.0)次、愈合时间(17.9±1.6)d及总住院时间(20.1±4.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8%(χ~2=5.400,P0.05)。结论应用VSD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松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术后常规换药,而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术后行二次手术率为4.1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9.2%)(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8.4±1.1)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3±1.2)d、抗生素费用(206±16)元、换药次数(2.8±1.0)次、愈合时间(17.9±1.6)d及总住院时间(20.1±4.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8%(χ2=5.400,P<0.05)结论 应用VSD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打包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及常规打包技术(对照组)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2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行植皮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打包技术比较,VSD技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可以更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双氧水冲洗治疗厌氧菌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创面厌氧菌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创面厌氧菌感染,VSD组(30例)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并辅以双氧水冲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厌氧菌清除率,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VSD组创面厌氧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创面厌氧菌生长,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慢性复杂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各类慢性复杂性创面患者共65例,病程均超过3个月,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VSD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VSD组定期更换VSD辅料;2周后视创面愈合情况,选择继续VSD治疗,或行II期修复治疗(直接拉拢缝合,皮片移植,或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的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即以凡士林油纱布及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内置引流条,每12 h换药一次。两组创面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分别对比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细菌计数。结果:VSD治疗组患者全部愈合,治愈率达1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率为86.7%。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SD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2±3.3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5.8天,两组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相同检测时间点VSD组创面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创面细菌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提高慢性复杂创面的愈合率及清除创面细菌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率、血糖、溃疡愈合时间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日数、医疗费用、血糖和溃疡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水平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王增辉  黄海  革军  常江  王臻 《生物磁学》2011,(9):1617-1620
目的:观察创面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材料对家猪皮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选择14头家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2头,在每头猪的脊柱两旁制造3个4×4cm的全层皮肤缺损的创面模型,每头猪6个创面又分成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试验后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第1、3、7、14、21、28、35天图像分析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同时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材料对家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在涂材料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是23.19±1.27d、29.52±1.54d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在各时间段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的上皮化程度、表皮生长、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数量均好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创面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材料对家猪皮肤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促愈合覆盖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俊茹  刘淑娟  李亚宁  张燕妮  李佳  冯媛 《生物磁学》2011,(21):4166-4167,419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其中脂肪液化35例,切口感染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3~7天后再行局部换药或二次手术缝合。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平均为4.15+1.24天,之后采取换药治疗者15例,平均愈合时间14.6±3136天;采取二次手术缝合者26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为二次手术缝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院烧伤科(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9月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紫草油覆盖创面)与研究组(40例,给予壳聚糖护创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瘢痕生长及不同时期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8.45±4.64)及瘢痕生长评分(3.23±1.12)均低于对照组(22.45±5.23、5.34±1.23),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14 d、21 d研究组的创面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14 d研究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患者治疗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菌,减少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联合赛肤润对慢性伤口患者疗效及对疼痛评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胃肠外科术后慢性伤口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赛肤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EGF凝胶治疗,两组都持续给药观察14 d,记录患者疼痛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第3 d、第7 d、第14 d的疼痛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的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 %,低于对照18.5 %(P<0.05)。联合组治疗后第3 d伤口愈合率为83.3 %,高于对照组的59.3 %(P<0.05),治疗后第7 d、第14 d的联合组伤口愈合率稍高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EGF凝胶联合赛肤润在慢性伤口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评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VEGF的表达,从而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削痂植皮术治疗;按术后不同换药方法分为常规换药组和VSD组,其中常规换药组35例,术后常规换药;VSD组40例,术后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致痛因子、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VSD组首次植皮成活率95.00%(38/40),常规换药组首次植皮成活率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相关致痛因子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VSD组致痛因子表达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低于术前(P<0.05),且VSD组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与常规换药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低于常规换药组40.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提高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增加首次植皮成活率,减少细菌生成、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创面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来我科初次就诊的深Ⅱ度烧伤患者7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采用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两组均采用规定的标准化创面处理方式,其余治疗均按常规进行。分别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同时定期监测患者在用药期间有无实验室指标异常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1.11 3.13)d,明显短于对照组(25.28 4.50)d(P0.01)。治疗后7 d、14 d、21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63 5.21)%、(63.32 5.32)%、(92.66 4.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试验组分别有5例(13.16%)和1例(2.63%)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33.33%)和8例(22.22%)(P0.05)。治疗后7 d、14 d、21 d,试验组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异常波动,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创面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