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123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根据合并不同的并发症分为四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EH-LVH)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合并有各种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3级高血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其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均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较,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均升高。结论: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与高血压并发症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不同并发症,其动态血压参数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1979年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 :收缩压≥ 16 0 mm Hg(即 2 1.3k Pa)或舒张压≥95mm Hg(即 12 .6 k Pa)。由于医务工作者的研究不断深入 ,认为血压越高对心、脑、肾的损害越严重 ,因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 138/ 83mm Hg以下。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又在 1999年将高血压标准规定为收缩压≥140 mm Hg(即 18.6 k Pa)和舒张压≥ 90 mm Hg(即12 k Pa)。不论男女 ,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成年人高血压诊断都应依照这个标准。换言之 ,就是收缩压的升高与舒张压升高同样可作为高血压的判断依据。过去临床往往用舒张压来确定是否患有高…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的情况不是很明显,到了中晚期后才有症状,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它又是人类健康无形的杀手。什么是高血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正常成年人的血压是120~129/80~84毫米汞柱;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而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叫临界高血压。怎么诊断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的慢性疾病;若血压持续超过130/80或140/90 mmHg(收缩压/舒张压),有可能是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有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5%~10%是继发性高血压.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对高血压的形成机理、病理生理以及诊断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高血压的形成机理和病理生理,提出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和日常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200例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值分为正常FMD组(FMD≥6%)48例与异常FMD组(FMD6%)15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并分析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糖脂代谢和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异常FMD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FMD组(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FMD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FMD组(P0.05)。经Prea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值与空腹血糖、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其空腹血糖、血压就越高,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查上述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血流量及血流速,为SHR及有关高血压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采用CODATM无创血压仪,测量34只8~15周龄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血流量及血流速。在最后一周测量完血压值后,采用45mg/kg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动物,进行处死。采取胸主动脉、肺、肾、心脏和大脑,经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8~15周龄SHR的收缩压和心率值在各周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张压的比较中,第8周与第15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压的比较中,第8周与第15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组织学观察中,40%的心肌细胞变性。结论SHR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压随周龄的增加均有上升的趋势。而心率、血流速及血流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各周存在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大黄为主要成分药物治疗高血压改善症状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时,通过以大黄为主要成分药物的加用,提升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Li XB  Wang Z  Liu BC  Zhu YC  Yao T 《生理学报》1999,(6):630-636
本实验对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及其对照组WistarKyoto(WKY)大鼠进行了肾脏移植的研究,并观察受肾移植大鼠动脉血压的变化以及免疫抑制剂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用尾套法对接受同窝另一同胞WKY大鼠肾脏移植且存活5周的6只WKY大鼠(A组)及接受SHR肾脏移植且存活5周的6只WKY大鼠(B组)的尾动脉收缩压进行检测,移植前A、B两组受肾移植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分别为180±093和183±068kPa,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移植后3、4、5周时,B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A组大鼠,移植后5周时,A,B两组大鼠的收缩压分别为190±071和230±069kPa(P<0001);所用剂量的免疫抑制剂CsA对双侧肾脏完整以及右侧肾脏切除的SHR、WKY大鼠的动脉血压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SHR的肾脏在高血压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隐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室内手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EH组)及隐性高血压组(MH)组,另取在我院体检的诊室及24小时动态血压均正常者为NT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诊室内手测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HRT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1)诊室内手测血压结果显示M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N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N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MH组及EH组收缩压与舒张压与NT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RT检测结果显示MH组及EH组TO值与TS值与NT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隐性高血压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及其对照组Wistar Kyoto (WKY)大鼠进行了肾脏移植的研究, 并观察受肾移植大鼠动脉血压的变化以及免疫抑制剂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用尾套法对接受同窝另一同胞WKY大鼠肾脏移植且存活5周的6只WKY大鼠(A组)及接受SHR肾脏移植且存活5周的6只WKY大鼠(B组)的尾动脉收缩压进行检测, 移植前A、 B两组受肾移植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分别为18.0±0.93 和18.3±0.68 kPa,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移植后3、 4、 5周时, B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A组大鼠, 移植后5周时, A, B两组大鼠的收缩压分别为19.0±0.71 和23.0±0.69 kPa (P<0.001); 所用剂量的免疫抑制剂CsA对双侧肾脏完整以及右侧肾脏切除的SHR、 WKY大鼠的动脉血压无显著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 SHR的肾脏在高血压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着重介绍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在血压调控中的作用,分析高血压状态下该反射的机能特征及可能发生变化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李兵 《生命世界》2007,(1):66-67
没有症状,没有疼痛,没有生病的感觉。然而在医生用一条活动的袖带缠住你的手臂并用气泵压气之后,他却皱着眉头告诉你一条坏消息:你已经是众多高血压患者中的一员了。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正常血压为120/80,或者更低。第一个数字为收缩压,足心脏跳动时,即血管最大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EH)伴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1例EH合并MAU患者作为MAU组,选取同期51例EH未合并MAU患者作为NMAU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血压相关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NMAU组患者的诊室血压分级显著低于MAU组(P0.05),两组患者除昼间舒张压外的各项血压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MAU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β=0.306)、中心动脉脉压(β=0.215)、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β=0.163)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β=-0.191)呈负相关有关系(P0.05)。结论:EH伴发MAU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水平的显著升高,特别是中心和肢端收缩压、脉压的升高和昼夜血压节律性的缺失,上述血压变化促进了MAU的发病和进展,血压参数可作为预测EH患者伴发MAU发病和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4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A、B、C三组,每组68例。24 h无创检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h脉压(24h PP)及白天脉压(d PP)、夜间脉压(n PP),记录冠心病的发生率、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比例,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冠心病发生率及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和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在A组占54.41%,B组占60.29%,C组占79.4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41.18%、54.41%和91.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同冠心病发生率和24h SBP、d SBP、n SBP、24h PP、d PP、n PP呈正相关(r=0.876,0.448,0.378,0.476,0.443,0.491,0.43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升高以及非杓型高血压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IMT与冠心病发病率和动态血压参数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症。每年世界上有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正在步入或即将步入高血压患者的行列 ,仅在中国高血压的患者就有 1亿人之多。多数患者的血压是逐渐缓慢升高的 ,经长年累月才能造成全身脏器损害。但是有些人的血压可以在短时间内急剧猛增 ,达到一种特殊的危险状态 ,称之为紧急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如果浑然不觉或者应对有误就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这样的教训成千上万 !1 概述血压血压是血液在动脉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没有血压 ,血液就不会向前流动 ,我们的组织和器官就得不到血液的供应。血压是如何…  相似文献   

16.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众多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心脏衰竭、心房颤动、周边动脉阻塞、视力模糊、慢性肾脏病及痴呆症等病症.降低血压和致命并发症的风险在于改变生活方式与药物控制,体育锻炼、降低体重、适度摄取盐分、少喝酒及均衡饮食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本研究对积极预防、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高血压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关联性。方法:以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病史、检测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分析UACR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结果:(1)本研究422人,分为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正常血压组,各组间UACR水平为:32.57(28.55-69.23),22.45(20.34-30.69),12.33(7.16-18.37)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UACR水平处于1、2、3、4分位者,控制混杂因素后,收缩压分别为:116.2mm Hg,127.5 mm Hg,134.7mm Hg,141.1mm Hg。舒张压分别为:70.3mm Hg,79.3mm Hg,85.3mm Hg,90.4mm Hg。结论:UACR水平升高与血压水平升高或高血压相关联,进一步关联性分析也表明随着UACR水平的增加,发生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以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40 mg/d,降压未达疗效者,改为80 mg/d,疗程12周。期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波动情况、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疗效。结果:对高血压的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负荷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hm 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hm DBP)、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m SBP)、日间舒张压平均值(dm DBP)、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m SBP)、夜间舒张压平均值(nm 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动态血压波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