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花蒿是一种治疗痢疾的特效中药,植物体中含有丰富的精油,但其应用和生产中常有种类混杂现象,严重影响了黄花蒿为原料的药材质量。为实现黄花蒿药材快速鉴定与评价,该研究利用FTIR技术和GCMS分别对黄花蒿及其近缘种叶片原药材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挥发油以黄花蒿含量最高(1.86%),其次是南牡蒿、茵陈蒿、青蒿、牡蒿和艾蒿。FTIR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及其近缘种一维图谱相似,酰胺类、芳香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丰富;二阶导数图谱中,黄花蒿青蒿素成分振动吸收明显增强,可以明显将黄花蒿与其混淆中区分开。GC-MS分析显示,黄花蒿与其近缘种的挥发油成分中共检测出17个共有峰,28种化学成分,均含有较高樟脑、á-杜松烯、Crocetane、植烷、2,4-二叔丁基苯酚,但不同种间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植烷在黄花蒿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近缘种,龙脑成分只能在黄花蒿叶片中检测出,然而á-雪松烯在青蒿、南牡蒿、茵陈蒿均较高,而在黄花蒿,艾蒿,牡蒿中含量均较低。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黄花蒿与其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差异性,6种材料明显聚为2类。其中,黄花蒿与牡蒿、艾蒿聚为一类,青蒿与茵陈蒿和南牡蒿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黄花蒿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灰茶尺蠖对三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留兰香Mentha spicata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依浓度而变化的触角电位反应,随着精油浓度的升高,触角电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00 mg/L浓度下;雄虫对土荆芥和留兰香精油的EAG值大于雌虫,对黄花蒿精油的反应则相反。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土荆芥和黄花蒿精油对灰茶尺蠖雌、雄虫定向行为不显著,留兰香精油表现为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灰茶尺蠖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其中留兰香精油对其具有显著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猪毛蒿精油杀虫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徐汉虹  周俊 《昆虫学报》1994,37(4):411-416
生物活性筛选试验表明,菊科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ag)全草精油具杀虫活性。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猪毛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共检出9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46个成分。通过柱层析分离出主成分,经各种波谱分析鉴定为1-苯基-2,4-己二炔。活性跟踪结果表明,l-苯基-2,4-己二炔为猪毛蒿精油中的主要杀虫成分。  相似文献   

4.
湖北产黄花蒿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北产黄花蒿鲜花香气强烈、独特。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气相色谱KOVATS保留指数以及标样叠加等方法从其精油中鉴定了47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9.08%,其中蒿酮、1,8-桉叶油素,樟脑,烯、β-蒎烯、丁香烯、后2甲-基-6-甲撑-3-辛二烯-2-醇、香桧烯、异龙脑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对黄花蒿植株进行Na Cl盐胁迫(2~8 g/L)处理一个月,分析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生理指标,考察盐胁迫对青蒿素合成及挥发性成分累积的影响。Na Cl盐胁迫可抑制黄花蒿植株的生长,引起叶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盐胁迫诱导青蒿素含量提高44.3%,且主要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白菖油萜、脱氧青蒿素、α-萜品醇的相对含量增加。盐胁迫是提高黄花蒿植株药用价值的栽培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6.
福建崇安黄花蒿精油成份分析陈靖(香港施马洋酒有限公司福州代表处,福州350001)陈庆之(深圳市提香实业有限公司,深圳518026)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系菊科艾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广布于我国各地,亚洲其他地区,欧洲东部及北美洲部...  相似文献   

7.
驱蚊抑菌绿色蚊香工艺研制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无毒蚊香应用的重要性,本文以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驱蚊抑菌绿色蚊香工艺。考察了蚊香产品的驱蚊和抑菌效果,采用GC-MS分析了蚊香中黄花蒿挥发油的驱蚊成分,并对蚊香产品性状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花蒿植物、木炭、榆木粉及苍术等组分为最优化的原料组成;室内药效试验表明最优化原料组分研制的蚊香产品具有较好驱蚊效果,其KT50为4 min;抑菌实验表明制备的蚊香对供试5种微生物均具有抑制作用,具广谱抑菌性;GC-MS分析表明蚊香工艺处理后的黄花蒿挥发油存在11个相对含量大于2.0%的活性组分;性状评价结果表明蚊香产品在外观与感官、水分、抗折力及连续燃烧时间等性状均达到国家标准;燃烧试验发现蚊香燃烧时间与蚊香横切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FTIR技术,对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分析两者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酰胺、芳香类物质均以栽培黄花蒿茎和叶片中多;可溶性多糖和糖苷类物质,栽培与野生黄花蒿茎中含量相近,但是,叶片中含量以栽培黄花蒿高;纤维素类物质,栽培茎少于野生茎,而两种黄花蒿叶片的纤维素含量相近.与青蒿素标准品比较,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栽培叶最高,其次是野生叶,栽培茎的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判断栽培和野生型黄花蒿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对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种植青蒿与野生青蒿精油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法对来源于重庆云阳的栽培青蒿和野生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冬季和春季栽培的青蒿精油中分别鉴定出29和28个化合物,野生青蒿精油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3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差别明显,两种栽培青蒿精油有16个化合物相同.而栽培青蒿与野生青蒿精油仅有6个化合物相同.这表明基因型对青蒿精油的组成起决定作用;而气候因素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有重要影响,尤其对蒿酮和樟脑的积累影响较大.本文对进一步研究青蒿精油中萜类化合物之间的生源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RP-HPLC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黄花蒿中青蒿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采用ZORBAXXD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0.01mol/L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5.8,体积比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对广西、沈阳、北京、郑州、苏州和杭州等不同产地的野生黄花蒿样品、以及同一产地不同采集时间黄花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青蒿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地区不同采集时间黄花蒿样品的青蒿素含量也有差异。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准确地反映青蒿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中药青蒿的生态生理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是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本文对青蒿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生长栽培和生理生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高青蒿素含量的可能途径及其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黄花蒿为原料进行浸提,经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Artenisia annua L粗提物对供试的6种害虫均具有拒食性.其中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nosanus Shiraki、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拒食性极强,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及豇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也具有较强的巨食性.使用黄花蒿粗提物时,以稀释500倍和800倍效果最好,处理与对照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莳萝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抑菌圈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法探究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莳萝蒿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醇类(47.12%)和萜烯类(19.9...  相似文献   

14.
野生与栽培黄花蒿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183和1 564μmol 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μmol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8.78和22.38μmol 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8和0.075μmol m-2s-1,表明黄花蒿的光合能力强,能够利用很高的光强,且对弱光的适应性也较强。栽培黄花蒿的Pmax、LSP和最大羧化速率(Vcmax)显著高于野生黄花蒿,两者的LCP、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补偿点、AQY、光下呼吸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差异不显著。强光下栽培黄花蒿主要通过提高Vcmax和Jmax等来增强光合能力,强的光合能力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因此在人工栽培黄花蒿的过程中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开阔生境。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氮素增加可提高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降低本地植物的竞争力.为揭示全球氮沉降对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5-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温室内,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standard replacement experiment),研究了3个氮素水平下入侵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本地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的生长特征及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实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氮素水平,每一氮素水平分别设置豚草和黄花蒿、豚草和蒙古蒿组成的竞争实验,生长90 d后测量株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单栽情况下,随氮素水平的增加3个物种的株高均增加,而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混栽情况下,3个物种株高和生物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变化各异,豚草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黄花蒿无明显变化,蒙古蒿则先增加后减少.豚草的快速生长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本地种黄花蒿和蒙古蒿产生明显的竞争效应.但不同氮素水平下,豚草对本地种的竞争力不同:低氮素水平下,豚草<两个本地种;中氮素水平下,黄花蒿<豚草<蒙古蒿;高氮素水平下,豚草>两个本地种.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豚草的种间竞争力,改变了豚草与本地种之间的竞争关系,使竞争有利于入侵种.据此推测,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的增加将会促进外来种豚草的入侵,增加本地群落的可入侵性.  相似文献   

16.
青蒿素是新型抗疟药的有效成分,而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则是一种习见杂草黄花蒿。介绍了黄花蒿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特点,以及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中药青蒿的渊源,以及可能包含的植物种类,并指出了青蒿与黄花蒿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杭州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叶和花序的精油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异大香叶烯-D。  相似文献   

18.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菊科蒿属植物,广布于我国西部沙区。用途甚广。关于其微量元素及精油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我们对1988年采自滕格里沙漠的白沙蒿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水蒸汽蒸馏全株得精油,用常规 GC/MS 分析:VG7070E 色-质联用仪,VG11/250数据系统,甲基硅酮柱0.24mm×50m。通过色-质分析,计  相似文献   

19.
黄花蒿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黄花蒿栽培生产的区划、生态环境、育苗技术、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档案、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储运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黄花蒿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高黄花蒿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黄花蒿的生长、营养吸收和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增加了黄花蒿对N、P、K的吸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茎粗和地上生物量,尤其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接种摩西球囊霉后植株茎、小枝和叶中的青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2.8%、15.2%和19.6%,接种地表球囊霉后分别提高了26.5%、10.1%和14.9%;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的黄花蒿地上部的挥发油收油率比未接种的分别提高45.0%和25.0%,而且挥发油成分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