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水稻(Oryza sativa)核型分析结果:在12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有5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有6对(包括随体染色体),1对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随体的数目及所在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水稻抽穗期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对水稻品种的地理分布和适应性起到关键性作用。适宜的抽穗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因此确定水稻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在育种计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一套来源于亲本IR64/Azucena的双单倍体(DH)群体在两个种植季节的试验资料,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抽穗期QTL的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4个QTL影响水稻抽穗期,它们分布在除第5和第9条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有8个位点携带单位点效应,5对位点携带双位点互作效应,2个单位点和1对双位点存在与环境的互作,所有效应值介于1.179~2.549天之间,相应的贡献率为1.04%~4.84%。基于所估算的QTL效应值,本研究预测了两个亲本和两个极端型品系的遗传效应值,并讨论了影响遗传效应值与实际观测值偏差的可能原因,以及研究群体所具有的遗传潜力。对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并进一步证实了上位性和QE互作效应是水稻抽穗期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稻颖花开裂基因srs-1定位及其同源异型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颖花突变体SRS (split rice spikelet)为父本, 窄叶青8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 根据其F2代表型及X2测验结果, 表明突变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srs-1决定的. 采用BSA法, 利用RAPD技术在正常池和突变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 通过筛选520个10碱基引物, 得到了6个能在两池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 其中最好的是S465, 并成功地将此标记转化为RFLP标记, 该标记在F2群体上表现共分离. 在DH群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将该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 该基因的突变导致水稻两稃片变软、变长, 内外稃不抱合, 两稃交接处分别有一质地与稃片类似的小片状物, 雄蕊9枚, 雌蕊2枚. 推测该基因属于同源异型A组基因.  相似文献   

4.
对党参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表明,党参染色体数为2 n=16。染色体的核型为2n=12m 4 sm=16。第1、2、3、4、5、8对是中间着丝粒染色体(m);第6对和第7对染色体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未观察到有携带随体的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相似文献   

6.
水稻msp1-4突变体的鉴定及其UDT1和GAMYB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粳稻‘9522’辐射诱变,得到一隐性雄性不育突变体msp1-4(MULTIPLE SPOROCYTE),用遗传定位方法将该基因座位定位在分子标记WY-4和WY-8之间,相距0.8cM,物理距离247kb。测序分析证明这247kb区间中的MSP1基因的编码区在第758bp到767bp之间发生了10个碱基的缺失。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和已经报告过的msp1突变体的表型基本一致。为分析水稻其它与花药发育相关的基因在msp1-4中的表达变化,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到影响绒毡层和花粉发育的重要基因UDT1和GAMYB的表达在突变体中比在野生型水稻中低,说明这2个基因可能位于MSP1基因的下游。  相似文献   

7.
水稻OsRab5a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sRab5a基因在根、茎、叶、根茎结合部和颖片及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OsRab5a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吞过程的早期膜泡运输,GFP—OsRab5a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和早期内吞小体中,而GFP—OsRab5aCA则大多存在于细胞膜上。OsRab5a RNA干涉载体转化水稻愈伤组织后,导致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死亡,OsRab5a基因的表达略受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在分化过程中表达增强,从而推测OsRab5a可能参与激素的信号转导而在愈伤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随体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祝宽  杨学明 《遗传学报》1998,25(3):225-231
分析了几种野生稻种及栽培稻品种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发现不同染色体组型的稻种之间随体染色体数目有一定差异,其中染色体组AA的有1~2对,随体染色体因品种或样本的来源而异,染色体组BB的有3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组CC的有2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为BBCC的Oryzaminuta可能有4对随体染色体,而染色体组型为CCDD的O.latiforia则有2对随体染色体。在栽培稻中,不同品种之间随体染色体的数目也存在差异,一般而言,籼稻品种具有两对随体染色体,分别为第10和第12染色体,粳稻品种只有一时随体染色体,为第10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染色体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类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正常核型为2n=2x=16=14m+2sm,还发现了核型公式为2n=2x=16+1B=1st+9m+2sm+1m(sAT)+1sm(SAT)+2m(SAT)+1B;核型公式为2n=2x=16+1B=6sm+8m+2m(SAT)+IB;以及核型公式为2n=2x=15=7sm+8m的变异类型.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间锦鸡儿存在B染色体和中间随体,此外还发现存在单体植株.随体具有个体差异,有中间随体和端部随体两种,且无论个体间和个体内B染色体均存在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对其中120粒种子根尖染色体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具有15条染色体的植株占0.83%;具有16条染色体的植株占89.17%;具有17条染色体的植株占3.3%;具有18条染色体的植株占2,5%,其中有一个体中多于的一条染色体始终呈点状;19条染色体的植株占1.67%,5条多于染色体的占0.83%,而多余染色体条数在1~3之间变动的植株占1.67%.  相似文献   

10.
水稻RIL群体苗期耐冷性QTL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苗期冷害是影响早春季节和高纬度地区水稻成苗和秧苗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鉴定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研究采用了1个水稻“粳籼交”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结合1张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3叶期幼苗经过10℃冷处理3d、恢复培养2d和4d时的秧苗存活率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亲本Lemont和特青的苗期耐冷性具有极显著差异,Lemont的苗期耐冷性很强,而特青对低温敏感。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苗期耐冷性表现为连续变异,在两个方向上均出现大量超亲分离。共检测到5个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水稻1、3、8和11号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的贡献率为7%~21%。其中,4个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Lemont,另1个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特青。2个主效QTL(qSCT-3和qSCT-8)分别位于3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82-RM156和8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30—RM264,对性状的贡献率达到或接近20%,被检测到的LOD值显著较高,其增效基因均来自于耐冷性亲本Lemont。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具有丰富的位点多样性,表明耐冷性普遍较强的粳稻是发掘苗期耐冷性优异基因的主要稻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脂肪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脂肪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籼粳杂种中,脂肪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控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以前者为主.基因型X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显性(包括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X环境以及细胞质X环境工作.直接近传率和母体遗传率都极显著.此外,根据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条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双胚苗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子房整体染色透明观察后,通过筛选材料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发现水稻双胚苗品系APⅣ中,存在低频率的无融合生殖。开花前珠心细胞特化并分裂发育形成不定胚。随着珠心组织的退化,不定胚长八胚囊腔中,以球形胚形式存在。开花后4天,球形胚开始分化。球形胚在胚囊中可以和合子胚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但双胚主要来自受精的助细胞或合子胚纵裂。开花后3—4天,在胚乳腔中着色深的球状结构是胚乳部份脱落形成的,不是不定胚。珠孔端反足细胞团不能形成胚。  相似文献   

13.
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是获得强优势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主要存在如何克服杂种F_1结实率低的问题。影响F_1结实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部分胚囊败育而丧失授精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阐明籼粳杂种雌配子体败育的机理,成了当前籼粳亚种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对籼粳杂种雌配子体败育的细胞学研究特别是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不多。Oka和Doida观察到败育发生在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类型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雌性败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杂种小穗败育的原因有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其中胚囊败育而丧失受精能力是引起低结实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雌雄性细胞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屏障。(2)杂种植株的所有大孢子母细胞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靠近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分化形成胚囊的早期,有的功能大孢子在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前便萎缩解体,多数走向败育的功能大孢子能完成一次或二次有丝分裂,形成二核或四核败育胚囊。败育的共同特征是无液泡的分化,细胞质少或退化,在败育胚囊残迹部位,解体的珠心细胞和萎缩的胚囊残渍混杂垛叠。已受精的杂种子房没有观察到胚及胚乳发育的异常。籼粳杂种胚囊败育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蒙古苍耳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2n=36,核型公式为K(2n)=36=26m+2m(sat)+8sm.与苍耳的核型进行比较,认为蒙古苍耳的核型比苍耳的原始。  相似文献   

17.
活血莲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活血莲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血莲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其核型公式为2n=2x=60=46sm+12st+2m。没有观察到带随体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白叶枯病菌毒素细胞无性变异系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湖北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株“江陵691”活细菌、细菌培养滤液、病菌粘液多糖和菌体多糖。对水稻粳105、粳3037和科选1号的幼穗及花药所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共培养筛选。获得体细胞再生植株443株,花粉植株31株,其中17株为单倍体(n=12)。同工酶谱显示,筛选出的粳105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加强,带数增多。  相似文献   

19.
高粱不同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粱的种植,不仅面积大,而且品种众多,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有关高粱核型的分析,部分品和已有报道'-"。为了更多地了解不同品种的核型,从而为研究高粱的进化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必要的细胆学依据,作者对4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了G一显带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分别由吉林省农科院和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种子于25℃萌发,待根长Icm左右时,按宋运淳"'等修改的ASG法制片,核型分析按李极学"'等建议的标准进行。2结果与分析"郑粱2号"、"甜杆G"、"竹叶青"和"忻粱7号"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与相应的核型见图版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