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者于1980—1989年,在山西省境内对金鵰的繁殖地进行了调查。发现繁殖区域11处,每年参加繁殖的金鵰数量有85±13.28(对)。并对每个繁殖巢区的人口密度、水文地质、森林、气候等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1982—1984年1—3月和11—12月,在太原市郊对乌鵰冬季生态的观察。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徙、栖息生境、数量统计及乌鵰在越冬期间的数量变动,并对其冬季食性、活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鸟雕冬季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1982—1984年1—3月和ll—12月,在太原市郊对乌鵰冬季生态的观察。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徙、栖息生境、数量统计及乌鵰在越冬期间的数量变动,并对其冬季食性、活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金佛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共有兰科植物48属114种;金佛山兰科植物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兰科植物47种,3种为金佛山特有;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差异较大,低海拔地区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资源保存状况更好.对造成兰科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云南白尾梢虹雉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3年在云南对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确证11个分布点,另有3个点可能有分布。白尾梢虹雉在云南的栖息生境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山亚高山箭竹林及亚高山针叶林3种类型。栖息生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宣传不力是白尾梢虹雉濒危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禁止偷猎的法制宣传,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发现白化白腹山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庆圆  唐兆和 《四川动物》2004,23(4):348-348
白腹山鵰(Aquila fasciata fasciata)属于隼形目鹰科,是国家重点珍稀二级保护鸟类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和贵州,国外见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印度等地。2001年12月9日我们从闽侯县白沙镇一佗农民处获得此白化鹏类,据了解这只鵰是从电线杆上摔下致死的,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市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濒危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主要种类进行了就地保存、迁地保存或就地-迁地保存实验。调查发现,南京市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7种1变种,隶属9科17属,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人为因素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对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H.Wolff.)、短穗竹〔Brachystachyumdensiflorum(Rendle)Keng〕及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 Hu)等种类的保护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使南京市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得到有效的保存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丰富的蕨类植物资源。由于地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等原因,某些蕨类种群逐渐变得稀少,仅存在于特定地区,成为特有种或特有属。对光叶蕨属、扇蕨属、黔蕨属和中国蕨属等中国特有珍稀蕨类植物的资源、形态、分布、生长环境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其中部分濒危或保护蕨类植物的濒危机制及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纳入一级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有效地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明确其濒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28种极小种群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及其濒危的内在原因和受威胁因素等, 总结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濒危机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表现为遗传多样性低(13种)、衰退型种群结构(11种)、聚集型分布(11种)且分布区域狭窄(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的内在原因主要是繁殖力低(21种)和竞争能力弱(16种)。受威胁因素主要包括过度采挖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种群数量减少(15种)和生境破坏(25种)以及气候变化等。因此, 除了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免遭人类活动破坏, 保护策略应加强关注种群规模的维持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与生态位模型(MAXENT)模拟、分析、揭示第三纪孑遗、濒危蒙古扁桃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并将模拟得到的蒙古扁桃在不同地区的平均潜在发生概率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公路、铁路及县、地市级居民点用地)叠加,进行缓冲分析,以鉴别该濒危植物的保护区面积,进而确定各居群的保护优先性。结果表明:(1)蒙古扁桃的潜在分布都集中在蒙古的南戈壁省及东戈壁省、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高原、锡林郭勒盟西部、河西走廊中部及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陕西省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的部分地区;(2)反映极端气候条件的极端最低温度和最暖季降水量主要控制了蒙古扁桃的潜在分布;(3)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对蒙古扁桃适生生境的干扰,获得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可以较好地指导该植物的原地保护和不同居群的保护优先性。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海鵰属猛禽据文献记载仅玉带海鵰一种。1988年3、4月份我们在延边地区图们江下游一带观察到50—60只的白尾海鵰(Haliaeetus albicilla)。同时还多次观察到一只虎头海鵰(Haliaeetus pelagicus)。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受威胁种、《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以及《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的内蒙古部分为初始数据,并对其名称、拉丁学名、科属的归属问题等做了一系列的修定和完善,最终确定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收集、整理不同学者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及数据,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区系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共53科、103属、12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49科97属117种。(2)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在全区东、西阿拉善州、贺兰山州以及兴安北部州分布较多,仅分布于一个州的物种有59种,占总种数的46.46%。(3)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单峰型,在海拔1 000~1 600 m之间的植物种数最多。(4)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中豆科、菊科和毛茛科植物最多,单种属有35属。(5)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型比例最高,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木论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斯特林区分布有23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5种,三级保护10种,未划等级的8种。本文对它们分布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特点和区系特征进行了较详尽分析,初步探讨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程度及其致濒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系列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收集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运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方法首次对中国范围内所有已知被子植物进行灭绝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评估的30,068种被子植物中,灭绝等级(含灭绝、野外灭绝、地区灭绝)共计40种;受威胁等级(极危、濒危、易危)3,363种,受威胁比例为11.18%。从空间分布看,我国受威胁被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以及台湾、海南等岛屿,且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对受威胁物种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原生植被破坏在内的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我国被子植物濒危的首要因子,涉及约84.1%的受威胁物种;过度采挖和物种内在系统问题位列致危因子的第二、三位,分别涉及38%和14%的物种。其他的致危因子包括外来入侵种在内的种间竞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个物种的致危因子往往是多方面的。本次评估与2004年红色名录相比,生境变化、实施保护措施及分类学新修订使一些物种的濒危等级发生了变化,这也印证了红色名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根据最新信息进行更新,以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实时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龙棕(Trachycarpus nana)为特产于云南的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通过调查,初步查明龙棕在云南的分布状况,发现了南华、姚安等6个新分布点。确认龙棕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云南楚雄地区是其分布中心。同时对龙棕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龙棕濒危原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丞  顾垒  王昊  吕植  胡若成  钟嘉 《生物多样性》2015,23(5):591-504
我们收集整理了中国96个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分布点信息, 利用Maxent分布模型模拟其中分布点信息较为充分的46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将其余50个分布信息极少物种的分布点直接标示在地图上。通过分析单个物种分布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的比例, 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最受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地区的比例,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空缺分析。截至2014年底, 仅16个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预测分布区被保护区覆盖超过10%。在分布有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数目可能超过10种的像元(0.8421º)中, 仅有8.27%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 另外, 仅有10.9%的最受关注濒危哺乳动物分布热点地区、1.13%的最受关注濒危鸟类分布热点地区和7.26%的最受关注濒危植物分布热点地区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结果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大部分最受关注濒危物种覆盖不足, 尤其是对其中的所有长距离迁徙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地区覆盖也不足, 尤其是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 自然保护区在这些地区的布局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区系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兰  何平  肖宜安  刘云  张仁波  李桂强   《广西植物》2006,26(2):132-136,208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其区系成分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共计95科195属275种;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种子植物热带分布型的属数占总数的48.57%,热带分布型的科数占总数的46.91%;特有性强,共有52种中国特有植物;起源古老,有41种古老孑遗植物;此外,这些种的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省与省或国与国交界的边境地区以及中、低山地区。  相似文献   

18.
蚕豆叶片细胞中IAA的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蚕豆(Vicia faba L.)叶片细胞中的IAA定位进行了研究。幼嫩叶片的叶肉细胞中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叶绿体中,细胞质及细胞壁也有金颗粒标记。成熟叶片的叶肉细胞中金颗粒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细胞壁也有少量金颗粒标记,液泡中没有发现金颗粒标记。成熟叶片小叶脉的韧皮细胞发现有大量的金颗粒标记,金颗粒主要标记在传递细胞的细胞壁中。小叶脉的维管束鞘细胞中也有很多的金颗粒标记,金颗粒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细胞质及细胞壁中。幼嫩叶片组织不进行IAA的固定或用正常兔IgG代替IAA抗体染色的对照,很难发现金颗粒标记。对IAA在组织及亚细胞中的定位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其就地保护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论述了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分布及就地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经调查研究,湖北省天然分布有62种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同类总数的15.97%;鄂西南和鄂西北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中心; 全省22个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点)现已就地保护55种,占总数的88.7%;在评价就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和布局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点和禁伐区以及将就地保护和其它手段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14种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笔者于1998—2001年对分布在新疆境内的14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的方法查清了这1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源量及濒危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