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第3章、第1节“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学生以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为主题,讨论有关固定化酶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并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1 教学结构流程图 (见下页 )2 教学过程2 .1 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的需要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前一次课末 ,教师印发问题征询表 ,学生预习、讨论、填表。征询内容血液是否解决预习前你想知道的问题预习后你还想知道的问题   2 )教师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为以下 3类 :第 1类 :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 ,属于大纲要求的问题 (课堂上作为学习目标展示出来重点解决。若收集到的问题不能全面体现大纲的要求 ,教师应予以补充 ,以免影响知识的完整性 )。第 2类 :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 ,但不属于大纲要求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科学史和生活经验对“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进行教学设计,以重现经典实验引领学生体会科学探索,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分层次建构概念模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一节教学中,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取舍、加工、整合,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模型构建等过程,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吃菠萝"蜇嘴"这一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导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一节的教学,通过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最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有意义构建。教学中以学生亲手操作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鼓励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蛋白质工程"一节教学中,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采用"科学-技术-社会"的教学策略,由胰岛素的工业合成引入话题,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的核心概念,提高基于已有知识和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基因工程在药物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认同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由此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生物学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研究,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悟”科学。  相似文献   

9.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节教学中,创设开放、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断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如实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训练科学探究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依照课标精神对“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包括制定专题教学目标、提供教学建议等内容,并提供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1教学过程在高二的一节实验课上,笔者在学生完成了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实验后,又补充了一个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如下:在实验过程中用碘液来验证淀粉是否被水解。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结果是1号试管显蓝色,2号、3号试管显无色。当时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试管2: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 mL 5%NaOH溶液1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保温,用碘液检验无颜色  相似文献   

12.
黄敏 《生物学通报》2011,46(6):33-35
通过神舟四号飞船上举行的“太空婚礼”创设情境,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习,以任务驱动学生设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抓住技术流程和筛选主线,以问题导向,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3.
1.1对教材的认识“血液循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江苏科技出版社)8年级上册的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课题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安排了血管、心脏和血液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心脏和部分血管的跳动,已经感受到血液的流动离不开心脏和血管,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更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必修3第5章第5节“群落演替”,是在学生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现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本节内容包括“什么是群落演替”、“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和“顶极群落”3部分.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既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群落类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打下基础.同时,该内容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第5章生态工程内容相关,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后面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浙科版教材选用反应小室展开实验。对原实验装置提出以下改进:反应在试管中进行;利用气排分配器使各组实验同时进行;利用单向阀使反应产生的气体仅从一个导管释放;利用滴斗与橡皮管形成U形管,观察滴斗中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改进后的实验可同步观察各组实验现象,直观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注射器内酶促反应前、后的气体变化量,研究了3种生物材料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值为6.2~8.0范围内的差异。结果表明,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在此范围内,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式。其中猪肝粗酶液、马铃薯块茎粗酶液以及酵母菌粗酶液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在pH值为6.8、7.2和7.0时达到最强,在pH值为8.0时活性均最弱。  相似文献   

19.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常因多种因素而不能达到既简便又定量的效果,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学生能直接观察到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并能相对准确收集数据,以量化实验结果,利于学生理解酶活性受pH影响的概念。改进后的实验既保证实验科学、严密,又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 “激素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学7年级下册第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的教学内容,包括2部分内容: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位置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通过对生长激素等几种主要激素的介绍,着重说明激素对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而显著的调节效能。囿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只学习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