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和最主要的臭氧层破坏气体.填埋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场是N2O的排放源之一.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定均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有高的N2O释放通量,但不同填埋场测定数据差异很大.目前,对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量的原位准确测定以及排放机理和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很多不足.本文概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研究现状,从垃圾堆体和覆土层两部分探讨了传统厌氧卫生填埋场的N2O产生和排放机理,并就此对新型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做了相应探讨.最后,就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N2O通量测定方法在填埋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填埋场N2O排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和最主要的臭氧层破坏气体.填埋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场是N2O的排放源之一.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定均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有高的N2O释放通量,但不同填埋场测定数据差异很大.目前,对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量的原位准确测定以及排放机理和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很多不足.本文概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研究现状,从垃圾堆体和覆土层两部分探讨了传统厌氧卫生填埋场的N2O产生和排放机理,并就此对新型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做了相应探讨.最后,就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N2O通量测定方法在填埋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填埋场N2O排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箱法,现场监测黏土和砂土覆盖层生活垃圾填埋场N2O释放通量的春夏季节及昼夜变化,研究渗滤液灌溉、覆土土质对填埋场N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土和黏土覆盖层填埋场N2O夏季的释放通量均值分别为(242±576)和(591±767) μg N2ON·m-2·h-1,是春季[分别为(74.4±314)和(269±335) μg N2ON·m-2·h-1]的3.2(P>0.05)和2.2倍(P<0.05).渗滤液灌溉促进了砂土填埋场覆土N2O的释放,填埋场中灌溉区N2O的释放通量为无灌溉区的2倍(P>0.05).渗滤液灌溉的砂土覆盖层填埋场N2O春夏两季释放通量均值[(211±460) μg N2ON·m-2·h-1]仅为无渗滤液灌溉的黏土覆盖层填埋场[(430±605) μg N2ON·m-2·h-1]的1/2(P>0.05).无论渗滤液灌溉与否,选择贫瘠的砂性覆盖土均有助于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场N2O释放.  相似文献   

4.
填埋覆土甲烷氧化微生物及甲烷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甲烷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6倍.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甲烷的主要产生源之一,由其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5%~15%.甲烷氧化微生物在调节全球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垃圾填埋场覆土具有相当强的甲烷氧化能力.填埋覆土甲烷氧化菌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覆土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甲烷氧化机理及动力学机制、甲烷与微量填埋气体的共氧化机制以及影响甲烷氧化的环境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森林植被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细颗粒物(PM2.5)粒径小、沉降困难,对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森林植被可显著消减空气颗粒物,有效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本文概述了植被对颗粒物的移除过程和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与森林植被的相互关系。从单叶、单木及群落3个尺度,结合气象因素讨论了植被对移除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分析了颗粒物的后续再悬浮过程及对植被的危害。最后,从植被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测定和评价、本土高吸附PM2.5能力植被的筛选及综合研究不同植被配置结构的吸附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植被吸附颗粒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研究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染物质与辐射、能见度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直接相关。准确地描述森林火灾释放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释放机理、释放总量、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尺度的扩散过程模拟,以及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对于量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总量及区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从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定量化和传输路径监测的研究方法、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运输模型以及跨区域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森林火灾释放的CO、PM10和PM2.5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森林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能够随气流长距离传输,不仅对当地的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也能够随着气团进行长距离传输,并在传输过程与当地气溶胶混合,形成跨区域污染。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扩散、传输模拟通过不同模型相互耦合完成,包括可燃物载量估算模型、可燃物消耗和释放模型、污染物扩散传输模型,以及污染物预测和可视化模型等。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质主要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目前我国关于森林火灾释放物质相关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撑我国森林火灾温室气体释放、污染物释放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适合于我国的森林火灾污染物释放模型,以及污染物扩散、传输系统。森林火灾排放因子库大多数引用国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确定性,缺乏森林火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对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与影响的研究,尤其是污染物质扩散和传输模型的预测和可视化研究以及排放因子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卫生填埋场的植被重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市区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重建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简述了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填埋的方式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国学者建议在植被重建过程中针对这些因素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大气气态总汞:Lumex RA-915AM与Tekran2537A的对比观测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月12日-2010年6月19日,采用俄罗斯生产的Lumex RA-915AM和加拿大生产的Tekran 2537A对贵阳市城区的大气气态总汞进行了连续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结果表明:尽管2种仪器采用的方法原理不同,但其测量结果在总体含量分布、变化规律上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二者均能准确测定大气气态总汞含量.贵阳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显著高于全球背景区浓度,同时也高于欧美同类型地区的观测结果.污染源识别表明,贵阳市居民生活活动的面源汞释放是影响该地区大气气态总汞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位于贵阳市东部的大型工矿企业也是该地区大气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Fe2+ 可诱发水稻(Oryza sativa L.)谷粒颖壳中释放大量乙烯,诱导反应是一个非酶促的化学过程。可能在谷粒颖壳中存在一种非气态的乙烯前体,在Fe2+ 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气态乙烯。Fe2+ 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可能是通过其诱导乙烯所引起的。因为Fe2+ 诱发颖壳中的乙烯释放和它促进幼苗生长在时间上正好同步,当第一次处理后再更新Fe2+ 溶液时,不再能诱发乙烯释放,也不再促进幼苗生长;Fe2+ 不能刺激萌发糙米的乙烯产生,也不促进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对土壤产生气态氮的厌氧微生物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态氮[一氧化氮(NO)、氧化亚氮(N2O)和氮气(N2)]的释放是土壤氮损失的一种重要途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气态氮损失的主要微生物过程,但是异养硝化作用、共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过程对土壤气态氮损失的贡献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5N标记和配对法,结合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来量化厌氧条件下各种...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6%~12%,是大气甲烷的重要生物源之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中的甲烷氧化菌能氧化填埋气中的甲烷,是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填埋场覆盖层甲烷生物氧化的微生物机理、覆土甲烷生物氧化强化工艺和技术、填埋场环境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现有研究有效提高了填埋场覆盖层甲烷生物氧化的性能,但对占填埋场甲烷产生总量很大比重的封场前甲烷排放控制关注较少,因此,今后应加强封场前甲烷排放的研究,提高日覆盖和中间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率并加快其甲烷氧化启动。  相似文献   

12.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最重要的人为甲烷排放源之一,其全球年甲烷释放量为35-69 Tg,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研究的热点。甲烷氧化菌能够氧化分解甲烷,作为减少大气甲烷排放的重要生物汇,对保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从甲烷氧化菌的类型及其特征、甲烷氧化机理着手,介绍了多样性研究方法、填埋场中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影响因素及甲烷生物减排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利用甲烷氧化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等综合处理措施,旨为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明晰氯代烃在复杂污染体系中的生物转化机制对强化污染物原位生物修复有重要意义。填埋场属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本文对不同地区填埋场填埋气中氯代烃种类、含量和其在覆盖层中的降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填埋气中主要包括氯代烷烃和氯代烯烃两大类污染物,其浓度分别为0.20–32.45μg/m~3和0.50–32.45μg/m~3;覆盖土对氯代烃降解速率随着氯原子取代的增多而降低。基于覆盖层中微生物种类多、生长底物复杂多样和不同梯度氧气含量差异等特点,总结得出氯代烃在覆盖土中的降解途径主要是好氧共代谢、直接氧化和厌氧还原脱氯;并基于不同工况特点构建了氯代烃在填埋场覆盖层底部扩散至大气界面过程的生物转化机制模型。最后就复杂环境体系中氯代烃类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公共设施恶臭的重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和浓度范围,重点阐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原位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污染除必须采取人工治理措施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自然净化作用,才能取得经济合理和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目的。 绿色高等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环境污染起着明显的净化和改善作用。因为它们的生物产量高,占有很大的空间,有巨大的根、茎、叶面积作用于环境,并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积累或降解作用;生活周期长,有较长的时间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同时吸收积累的污染物质不会在短期内转移释放到环境中;此外,大部分树木是以保护环境或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因而吸收积累的污染物不进入食物链对人产生危害。所以树木在保持和维护生态系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填埋是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作为一种高效痕量的温室气体,N2O具有极高的潜在增温效应,其每分子潜在的增温作用是二氧化碳(CO2)的296倍.而且N2O能在大气中长期稳定存在,对臭氧层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本文针对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的控制研究,概述了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主要排放源的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现阶段适应我国垃圾填埋场N2O排放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并展望了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N2O排放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火山大爆发对长白山东坡历史植被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800年前,长白山火山曾发生大规模喷发,性质为普林尼式喷发。长白山火山大爆发主要分为两个规模较大的喷发期和火山喷发柱垮塌事件以及其后的若干次小规模喷发,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火山碎屑物在强劲偏西风的作用下主要沉积在长白山东坡,使这一区域的植被数次被毁灭。目前,长白山东坡自下至山上林线是长白落叶松林,与其他坡向的植被差异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泥炭层和火山灰中的花粉孢子分析及炭化木鉴定来还原历史植被,将历史植被的变化同火山活动联系起来,从大时间尺度探讨火山喷发前后长白山东坡植被变化以及火山喷发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过程,阐明现时长白山东坡的长白落叶松林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过渡性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利用森林防治大气污染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众所周知,绿色植物不仅能制造氧气,而且许多树种能吸收大气中气态和固态污染物,起到一种净化的作用。不同的树种对有毒气体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和抗性,因此,选择抗污染树种是城市、工矿区绿化的重要生物措施。本试验对包头市氟污染区抗性树种的筛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稻大豆等作物HF伤害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气态氟化物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随着城乡砖瓦、磷肥、玻璃、陶瓷和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它的污染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大气氟化物对植物影响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20.
热带森林土壤气态氮损失及其对水分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土壤气态氮(N)损失对于森林生态系统N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气态N(特别是N_2)损失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气态N损失及其对水分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在自然水分条件下,土壤气态N的损失速率相对较小,N_2O和N_2损失速率分别为-0.004~0.03和0~0.022 nmol N·h~(-1)·g~(-1);水分添加后,N_2O和N_2的损失速率分别剧增70倍和40倍以上。土壤气态N的损失也受森林类型及季节变化的影响,次生林土壤气态N损失速率大于原始林,雨季土壤气态N的损失速率大于旱季,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森林土壤气态N损失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为了准确估算热带森林土壤气态N损失,应该考虑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强降水事件对土壤气态N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