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在正常人体中,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无害共生真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白假丝酵母可引起假丝酵母病,轻者可导致黏膜感染,重者可发展为系统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白假丝酵母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形态转变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BDSF是小分子短链脂肪酸,由Burkholderia cenocepacia分泌产生.对酵母相白假丝酵母,在BDSF≥30 μmol/L时因菌丝生长受强烈抑制,无法从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变.而对菌丝相白假丝酵母,当BDSF在30 μmol/L和60 μmol/L时,菌丝进一步生长并产生分支,但随菌丝分支生长,新生的分支菌丝不断转变为酵母相;当BDSF增加至120 μmol/L时,菌丝生长和分支状况几乎完全受抑制.由此可见,BDSF不仅强烈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促使新生的菌丝相向酵母相转化.  相似文献   

2.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在正常人体中,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无害共生真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白假丝酵母可引起假丝酵母病,轻者可导致黏膜感染,重者可发展为系统疾病,直至危及生命。白假丝酵母从酵母态至菌丝态的形态转变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BDSF是小分子短链脂肪酸,由Burkholderia cenocepacia分泌产生。酵母态白假丝酵母,在BDSF≥30 μmol/L时因菌丝生长受强烈抑制,无法由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变。而菌丝相白假丝酵母,当BDSF在30 μmol/L和60 μmol/L时,菌丝进一步生长并产生分支,但随菌丝分支生长,新生的分支菌丝不断转变为酵母态;当BDSF增加至120 μmol/L时,菌丝生长和分支状况几乎完全受抑制。由此可见,BDSF不仅强烈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促使新生的菌丝态向酵母态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溴化噻唑蓝四唑法(MTT)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萌发不同时期的抑制率。结果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得三颗针抑制该菌的MIC为2mg/mL,MFC为4mg/mL。三颗针能减缓该菌的生长速度或使其停止生长,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其中4mg/mL的三颗针作用白假丝酵母6h后,能够完全抑制菌丝形成。对于24h后已经萌发为菌丝态的白假丝酵母,三颗针可抑制菌丝的继续生长,与对照组相比,4mg/mL的三颗针对于萌发2h后的白假丝酵母的菌丝抑制率为76.7%(P0.01)。结论三颗针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丝的生长和萌发。  相似文献   

4.
白假丝酵母可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进行转换,这种形态转换对白假丝酵母的黏附、侵入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了一系列与白假丝酵母形态转换相关的基因,并发现了两条调控其形态转换的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一株从水果表皮分离到的假丝酵母,它与至今已发表的所有已知假丝酵母均不相同,定名为北京假丝酵母(Candida beijingensis)。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50株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缺失菌,寻找出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进一步探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生物被膜的方法筛选50株基因缺失菌;利用XTT法验证所筛选出的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被膜形成缺陷;进一步观察ORF19.2500基因缺失菌生长、菌丝形成。结果用XTT法证明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膜形成缺陷,且生长曲线和滴琼脂平板的方法均提示其生长速率减慢。在spider培养基上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不能诱导菌丝形成,但在YPD+10%小牛血清则菌丝形成正常。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可利用spider培养基缺陷而影响其酵母、菌丝二态性的转化,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90株阴道念珠菌的菌群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MIC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  李菁华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4):16-17,21
白假丝酵母是目前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从临床念珠菌感染病例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流行病研究, 可以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对由妇科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外阴分泌物分离纯化得到的90株假丝酵母 进行了系统鉴定并测定了对 MCZ, KCZ和 FCZ 3种药物的 MIC,分析了菌群变化及 MIC分布。结果显示,非 白假丝酵母所占比例(40.0%)明显上升,成为主要条件致病菌,而白假丝酵母所占比例仅为37.7%,已明显下 降;同时亦显示不同种类的假丝酵母对上述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这种菌群变迁可能与近年来抗 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真菌性肠炎所致腹泻的菌种分布特点,探索灵芝孢子粉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见较多真菌孢子和菌丝者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灵芝孢子粉治疗。结果110例腹泻患者中查见真菌孢子及菌丝者62例;真菌分布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6.45%,克柔假丝酵母菌占16.13%,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4.5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6.45%,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占6.45%,用灵芝孢子粉治疗真菌性肠炎所致腹泻21d后有效率为96.77%。结论真菌性肠炎所致腹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应用灵芝孢子粉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G)对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的影响。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观察AG对固体培养基上白假丝酵母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AG对白假丝酵母菌芽管及菌丝形态的影响;采用xTT还原法评价AG对白假丝酵母菌菌丝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形成相关基因SUN41、CSHl以及CaPDE2表达量变化。结果AG能影响白假丝酵母菌菌落的形态;倒置显微镜观察表明AG能够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及芽管的形成;qRT-PCR检测显示AG能使SUN41和CSHl基因表达下调和使CaPDE2上调。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影响SUN41、CSHl与CaPDE2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delbruecki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3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CA3、CA6、CA8生物膜形成和分散的作用。方法通过MIC试验,确认3株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用96孔板构建体外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用棋盘法分别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3株白假丝酵母的作用;用XTT法对生物膜形成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白假丝酵母时间-生长曲线的影响;显微镜拍照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单独和氟康唑联用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态的影响;平板培养法检测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白假丝酵母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 CA3、CA6、CA8三株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耐药,MIC浓度均为8μg/mL。L.delbrueckii与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3株耐药型白假丝酵母的生物膜形成与分散均未表现出协同作用,且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效果不如发酵上清液单独处理效果好,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生物膜的分散作用较L.delbrueckii发酵上清液强。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抑制白假丝酵母的初始黏附。结论 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单独应用时均对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的形成与分散有干预作用,与氟康唑联用时未表现出协同作用,抑制耐药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菌丝形成和起始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共生解脂假丝酵母抗吡虫啉菌株的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共生菌在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中的生理生化机制,在稻田杀虫剂对褐飞虱共生解脂假丝酵母生长影响的基础上,选用不同吡虫啉浓度进行抗药性菌株的驯化。结果表明,褐飞虱共生解脂假丝酵母在不同吡虫啉浓度(2 000、1 000和5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经过20代后2 000 mg/L培养基上的共生菌菌落数量,与未加吡虫啉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差异不明显,并且连续3代稳定后定为抗2 000 mg/L吡虫啉的共生菌菌株。在光镜下比较不同抗感吡虫啉菌株假菌丝的形态变化,发现抗吡虫啉菌株的假菌丝出现畸形,而且假丝变短,部分出现了膨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口腔酵母菌的分布。方法将来源于健康人的口腔拭子接种于改良SDA培养基,37℃培养14d,分到的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作初步鉴定.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生成及假菌丝产生试验、YBC酵母鉴定卡作菌种鉴定。结果酵母菌在健康人口腔中总分离率为8.78%(86/979),其中较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7株,占43.0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各9株,各占10.47%,葡萄牙假丝酵母菌6株,占6.98%,其他25株。结论健康人口腔中有多种条件致病酵母菌的寄生。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标本中分离获得一高产甘油的菌株WL20025,仅发酵葡萄糖及微发酵蔗糖,能利用葡萄糖、蔗糖、乙醇生长,微利用甘油和柠檬酸,不利用肌醇、硝酸盐、赤藓醇、阿拉伯醇、甘露醇,与DBB显色反应为阴性,可在含500g/L葡萄糖或100mL/L醋酸的培养基中及40℃下生长,可在水活度为0890~0900的培养基中生长,出芽生殖,易形成“假丝酵母菌型”假菌丝,不进行有性生殖,线粒体DNA的分子量为20kb,是假丝酵母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olgenesis Zhuge[WTBZ] sp.nov.)。  相似文献   

14.
槐糖脂是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利用球拟假丝酵母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极大地加速了其产业化进程。对槐糖脂在球拟假丝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和基因工程改造假丝酵母合成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扩展球拟假丝酵母作为糖脂化合物合成底盘细胞提供建议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穿梭载体建立产甘油假丝酵母质粒基因文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甘油假丝酵母WL2002─5既具有耐高渗压性能,又能以葡萄糖为原材料高产甘油,且耐高渗压性能与高产甘油的能力相关。本研究以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质粒YEp51为载体,通过对产甘油假丝酵母WL2002─5高分子量染色体DNA的提取、Sau3AI部分酶切、体外重组等建立起产甘油假丝酵母WL2002—5的质粒基因文库,库容为5.3×105,已满足对WL2002—5某一特定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产甘油假丝酵母作为一株优良高产甘油菌株,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15年。近年来由于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倍性尚不明确,限制了对其进行遗传改造的研究进展,因而我们对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倍性研究,分析确定其染色体倍性。【方法】选用酿酒酵母细胞进行生孢,制备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作对照,并选用热带假丝酵母作为二倍体酵母细胞对照,利用血球计数板得到热带假丝酵母、产甘油假丝酵母、单倍体及二倍体酿酒酵母细胞数,提取染色体,通过二苯胺检测法测定DNA含量。由于在相同紫外照射条件下单倍体细胞比二倍体细胞更容易死亡,因  相似文献   

17.
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染色体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产甘油假丝酵母作为一株优良高产甘油菌株,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15年。近年来由于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倍性尚不明确,限制了对其进行遗传改造的研究进展,因而我们对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倍性研究,分析确定其染色体倍性。【方法】选用酿酒酵母细胞进行生孢,制备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作对照,并选用热带假丝酵母作为二倍体酵母细胞对照,利用血球计数板得到热带假丝酵母、产甘油假丝酵母、单倍体及二倍体酿酒酵母细胞数,提取染色体,通过二苯胺检测法测定DNA含量。由于在相同紫外照射条件下单倍体细胞比二倍体细胞更容易死亡,因  相似文献   

18.
克鲁斯假丝酵母及其近似种的脉冲电泳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CHEF)系统分析了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郎比可假丝酵母(C. lambica)和粗状假丝酵母(C. valiad)的模式菌株的电泳核型,发现这三种表型相似的假丝酵母却具有互不相同的染色体DNA分子带型,为其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鉴别依据。在常规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AS 2.75(原定种名为(C. incospicua),AS2.1182(原定种名为 C. lambica)和AS 2.1772(未定种)等三株假丝酵母的G+C含量和脉冲电泳核型。通过对已报道的C. inconspicu的G+C含量及上述三种假丝酵母模式菌株的脉冲电泳核型的比较分析证明,AS 2.75和AS 2.1772为粗状假丝酵母(C. valida),AS 2.1182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 krusei)。  相似文献   

19.
白逢彦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54-356
假丝酵母属(CandidaBerkhout)是酵母菌中最大的一个属,现包括200多种,约占目前已知酵母菌总种数的三分之一[1]。由于假丝酵母的经济重要性及其在整个酵母菌中所占的比重,对该属的分类研究作为其他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一直是一个颇为活跃的领域。研究手段不断改进,分类系统木断更新。近10多年来该属的定义已经过两次重大修订[2.3],分子分类学方法在该属的分类学研究中已经由辅助手段变为常用指标。1假丝酵母属的建立及其定义的演变假丝酵母属是Berkhout于1923年建立的[4]。Yarrow和Meyet[2]把球似酵母属(TorutopsisBerlese…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诱导热带假丝酵母子囊孢子产生和子囊破壁的条件,以及单倍体分离和鉴别方法.结果表明:NaAc、KCl这两种成分即可满足热带假丝酵母的产孢营养要求,在含有NaAc 8.2 g/L、KCl 1.8 g/L的琼脂培养基中,28℃培养7 d,热带假丝酵母细胞的产孢率可达到47.5%;单纯使用蜗牛酶对破除热带假丝酵母子囊壁的效率甚低,酶解液加入适量的石英砂同时振荡处理4 h左右,可以显著提高对热带假丝酵母子囊破壁速率.用这种方法处理,绝大多数子囊壁均可破除.子囊破壁处理后再以52℃处理10 min杀死残余的营养体细胞,分离物的单倍体孢子比例可由灭活处理前的48%,提高到7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